我国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导向研究∗∗
2016-03-18蒋霞美
蒋霞美
∗
我国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导向研究∗∗
蒋霞美
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导向决定了其价值定位与发展方向。对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理论导向进行分析,进而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以康乐理论、社会适应理论为主导的理论导向忽视了老年人的社会主体地位,权利理论、福利理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论等理论导向又面临着现实基础薄弱的窘境,因而确定以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为导向的理论选择才是我国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计。参考文献28。
信息素养 教育 老龄化 老年人 理论导向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它也“是一个浪潮,将湮没那些在这一浪潮中还没有学会游泳的人”[1]。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信息素养成为关乎老年人生活品质的一项重要素质。近年来,我国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逐步受到学界关注,相关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介绍国外教育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依托大学、社区教育机构、图书馆等设立的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项目为我国老年大学、社区、图书馆的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2,3];二是介绍国内教育实践,其中以老年大学、公共图书馆面向老年用户开展的信息技能培训活动为主[4,5];三是国内教育模式与策略研究,老年大学、社区、公共图书馆等开设的针对老年人特征的培训班及其衍生发展的函授教育、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是我国开展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6-9]。然而,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社会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比较完善,其经验如何与我国国情有效结合值得深入探讨;其次,关于国内教育的实践介绍多流于对培训活动的一般陈述,其理论与实践价值还需深入发掘;此外,不同教育模式的适应条件,以及影响教育效果的老年人生理、心理、学习行为特征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国许多社区、老年大学及图书馆等机构也面向老龄人群开设了信息网络知识技能培训课程。但从总体来看,当前我国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仍不够普及、课程设置较为单一,老龄人群的信息素养依然普遍偏低[7];已有研究成果多将经费短缺和法律制度不完善视作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2,4,10],而对此却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论思考。理论导向决定着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价值定位和发展方向,明确其理论导向是推动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文章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对相关理论导向进行综合分析与反思,以期能为我国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理论导向的选择提供借鉴。
1 康乐理论与社会适应理论
康乐理论以健康、娱乐、休闲为核心思想,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年人度过一个轻松愉悦的晚年为宗旨,是当前我国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所持的主导理论。俞平等将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总结为:帮助老年人便捷地了解新信息、学习新知识,从而实现益智益心、陶冶性情、丰富晚年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11]。各地老年大学、社区、公共图书馆、电脑学校、传媒机构等纷纷以“关爱老年人晚年生活”为主旨,开展“助老上网”“银发冲浪”等培训项目,教老年人电脑操作、网上聊天、网站浏览、互联网娱乐、使用电子邮件、处理文件和照片等技能;部分老年教育机构、老年专业网站等还开发制作无障碍教学网站,帮助老年人提高计算机网络技能和自我学习能力,让老年人充分享受到数字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充实他们的晚年生活。
社会适应理论致力于通过信息素养的提升来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是康乐理论的补充和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网络交流、网络购物、网络休闲、网络创业、电子理财等让年青一族乐在其中的新兴事物,常常让老年人手足无措、畏惧不前。“老年居民的信息素质较低已经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甚至生存状况”,“学会使用信息工具以及利用信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已经成为许多老年人的普遍愿望。”[12]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前会长张文范曾指出,中国老年教育应“注重培养老年人的现代社会适应能力”[13]。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老年人要提高生活质量,就必须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适应现代生活。而“帮助老年人与信息时代同行”,则是社会教育机构肩负的时代重任[14]。
康乐理论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适应理论,是当前主导我国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理论。让老年人通过互联网掌握娱乐、交流、获取信息的本领,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机构和众多学者推崇的教育目标,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然而,不难看出,康乐理论与社会适应理论建立在将老年人视作社会被抚养对象的价值理念基础之上。在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这种价值取向,一方面容易导致教育主体及社会对教育意义及教育功能理解的局限性——老年人被当作被动的社会扶助对象和单纯的教育资源供给对象,而忽视了教育对老年人人力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老年人产生消极的自我认识,不能正确认识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体地位,不能充分认识到潜在的信息教育需求,不能主动捍卫自身受教育的权利。康乐理论与社会适应理论是当前我国开展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导哲学观,然而也正是这种片面的老年教育价值观和消极的老年地位价值观,致使社会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长时间被忽略,这也是十余年来我国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 权利理论
权利理论从受教育权利、图书馆权利的角度来宣示老年人平等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权利。关于受教育权利,《世界人权宣言》以及我国《宪法》《教育法》都将其宣明为“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15],老年人概莫能外。《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明确规定了老年人享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当前,老年大学、社区、公共图书馆是开展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机构或场所。张雅丽等提出,作为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机构和场所,老年大学和社区应“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为老龄群体的信息技术教育免费提供培训内容,为老龄群体掌握信息技术从事银发冲浪奠定基础”[8]。例如,上海老年大学、福建老年大学、山东老年大学、广东省老干部大学、湖州市老年大学、武汉大学老年大学等开设多门计算机网络培训课程;上海闸北区临汾街道定期为老年“电脑盲”普及电脑知识等。
关于图书馆权利,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是社会意义上的图书馆权利,即公民接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二是图书馆人的职业权利,即图书馆人维护图书馆科学有效运作的权利[16]。针对文章主旨,此处仅取社会意义上的图书馆权利。图书馆权利的主体是全体公民,权利相对方则为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宣言》声明“推动信息和计算机素养技能的发展”是“公共图书馆使命”之一[17](38)。《图书馆与可持续发展》宣示“图书馆……为所有人培养信息素养”[17](29)。我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公共图书馆要“开展公益培训,提高公众获取知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18]。受图书馆权利理论的影响,张强等呼吁图书馆要“充分发掘潜能,培养老龄群体的网络意识,向他们普及网络知识与电脑操作技术,提高网络信息素养,使他们尽可能地与时代发展同步”[6]。2003年,山东省图书馆率先为老年读者举办电脑知识讲座[2],随后全国各省市公共图书馆相继开展免费的老年人计算机网络培训班,教老年读者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网上冲浪技能。由此,公共图书馆成为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国越来越重视开展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并将其作为实现老年人受教育权利、图书馆权利以及保障老年人其他权益的重要渠道和手段。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权利理论在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实践中仍难以占据主流地位。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各地老年大学相继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不少老年大学开始设置和提高入学门槛。据2013年广州市一项关注老年人的提案调查显示,仅有不到3%的老年人能进入老年大学学习[19]。此外,公共图书馆受自身发展条件所限,只能以“活动”的形式开展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虽有根本大法、基本法和行业自律条例等法规条例“护身”,但相关配套法规和程序条款不够完善,再加上老年人维权意识淡薄、法律救助机制不够健全,在教育资源整体匮乏的大环境下,相关主体往往会选择牺牲老年人权利。权利理论虽受到重视,然而在现实面前只能“一声叹息”。
3 福利理论
福利理论主要从政府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视角出发,倡导将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视为一项安老社会福利。麻黎黎等提出,提高老年人信息素养,是老年大学、公共图书馆等各类文化教育服务机构的共同使命,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老年人负责任的态度[4,20]。福利理论导向下的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同时吸纳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团体的力量,不断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环境。2006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启动“助老上网”项目,免费帮助老年人上网获取信息。之后,地方政府纷纷依托老年大学、老年服务中心、社区、计算机培训学校、传媒机构、图书馆等,面向老年人群体免费开展普及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公益活动,掀起了一波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热潮。随着政府和社会“助老上网”工程的推进,我国老年网民数量不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2006—2015十年间,我国60岁以上的网民总数增加1500多万,增长16倍;50岁以上的网民总数增加2600多万,增长10倍,老龄网民的比重呈逐年提高的趋势[21,22]。
归根结底,福利理论是由权利理论发展而来的。福利理论的实质是权利主体从权利相对方所履行的“义务”中接受的协助与服务。也就是说,老年人有从国家、社会那里接受法律规定的、包括自身要求的“帮助”以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权利。而这种“帮助”的享有,即受教育福利的完全意义上的享有,依赖于“义务”主体对法定义务、道德义务的充分履行。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福利的真正实现取决于国家、社会履行教育义务的程度[15],但其履行现状却令人堪忧。再者,福利是社会保障发展到高级阶段才得以逐步实施的,在教育福利事业总量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现实条件下,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福利实际上是难以保障的。
4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论
终身教育一般是指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全过程。它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领域的教育;纵向则是贯穿于人一生的婴幼儿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四个阶段的教育[23]。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理念,终身教育自1965年正式提出以来就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推动了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明确了老年人与其他人群一样享有不可剥夺的信息教育权利。终身学习是指贯穿于人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是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追随。终身教育侧重于教育的提供,而终身学习则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教与学本来就是特殊的教育共同体,从本质上来说二者是统一的[24]。信息社会发展瞬息万变,人不可能一次学习就终生受用,逐渐脱离社会的老年人更不例外。姚海燕等提出,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的学习型社会中,唯有终身学习才是老年人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途径[25]。老年人必须积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加强自我学习,增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检索技能和信息利用能力,以提高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终身教育理论宣明老年人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不可剥夺性,终身学习则强调老年人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地位,二者共同推动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向前发展,受到学者们的特别推崇。然而,理论功能的实现取决于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管理体制是否合理、群众是否关心等一系列现实条件[26]。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尚未形成,立法和保障体制仍不够完善,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机构仍处于教育行政体制之外,政出多门、管理薄弱、与教育部门缺乏直接联系。此外,社会终身学习的风气尚未形成,老年人的学习意识、信息意识较为淡薄。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既缺乏“国家意志”层面的教育条件和制度保障,又缺少“民间意志”层面的教育需求,导致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论功能大打折扣。
5 社会参与理论
社会参与是指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全面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事务。社会参与理论认为,只有将老年人置于社会发展环境之中,才能激发出老年人内在的信息需求与教育需求,从而建立起合理的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蒋燕等认为,老年人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学习并不热衷,信息素养教育只有强调教学内容与其生活的“相关性”和“实用性”才能激发起老年人参与信息素养培训的热情[6,9]。俞平等认为,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必须接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才能激发出他们想用、敢用信息的意识,老年人才有动力参加信息素养教育[7]。
社会参与理论是现阶段西方国家老年人教育的主导理论,在我国公共管理与民主政治建设领域的实践应用与理论研究中倍受关注。然而现阶段,在我国,老年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普遍被视为需要关爱的对象,其人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其社会参与能力受到质疑。老年人被封闭在狭隘的生活圈内,与信息社会、网络时代、数字生活难以产生交集,更谈何信息需求与信息教育需求,这也是我国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不能持续发展的症结所在。
6 总结与反思
6.1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现实可能性
老年人是社会的一员,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老年人的参与。面对汹涌而至的信息化浪潮,身怀弄潮技能的老年人同样可以做得风生水起。
消费是老年人参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信息消费是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未来六大重点消费领域之首。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老龄人数量的不断增加,未来老年人将具有巨大的潜力进行有品质的消费,信息时代的老龄人群存在巨大的信息消费需求:适合老龄人使用的无障碍设备、智能终端,无障碍的网络交流、购物、健康、休闲、理财、创业、生活平台,符合老年人情趣的电子书刊、动漫游戏、数字音乐、多媒体影视等。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老龄人群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信息内容业、电子基础产业、智能终端产业、软件支撑业等行业都潜藏着较大的市场需求,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而老年人信息消费市场的开发和信息消费需求的发掘又将不断激发老年人的信息教育需求。
公众参与是老年人参与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老年人社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在公众参与中能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深刻感受到来自社会的需要和他人的尊重,并获得前所未有的自我认同感。随着老龄人口的增长,老龄团体对公共决策和公共管理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他们的意愿和选择是政府需要关注的一种声音。而老年人在公众参与过程中会接触到信息门户、电子政务、电子投票等新兴事物,这些都会促使他们主动提高个人信息素养,而接受教育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撰写自传、回忆历史、出书立著等文化生活不仅能延缓衰老、充实生活,还能教导后辈、服务社会,这些将成为老年人未来流行的晚年生活方式。然而,受文化水平、身体状况等因素的限制,很多老年人无法独立完成文字记录工作,而掌握电脑输入、编辑排版、文件处理、图片处理、邮件处理等计算机网络技能,则能帮助他们顺利达成心愿。现阶段,农村老年人仍是重要的劳动力;城市老年人在专业领域从事决策咨询、重新就业、重返社区参与管理工作等也不在少数,现代老年人依然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总之,充分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事务,能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社会作用,塑造老龄群体健康积极的社会形象。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老年人的自我认识也会随之提升,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社会参与欲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自我实现是相辅相成的,要真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就要让他们全面参与个人发展以及家庭、社会生活。在社会参与中,老年人必然会接触到信息时代的各种新生事物——电脑操作、网络技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社区、智慧养老等,这些一度让他们感到畏惧的事物,只有在强烈的需求推动下,才会激发他们自觉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决心和勇气。
6.2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应以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为导向
目前,以人性关怀为主旨的康乐理论与社会适应理论在我国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权利理论、福利理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论等则从制度和理念上对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进行了合理的安排。然而,前者对老年人的社会主体地位考量不足,后者却面临着现实基础薄弱的窘境。在历经十余年的摸索和发展之后,我国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仍倍觉艰难。事实上,无论选择何种理论,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和宗旨都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老年人的生活品质问题本质上是一个需求与满足问题。根据Maslow需求层次理论,老年人要真正实现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必须广泛参与社会生活,产生社会使命感,从而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意义,进而主动激发潜能、提升能力,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而深刻体会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只有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老年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说过“再强大的政府也无法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而老年人新的生活方式却可以”[27]。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就是社会参与。左伟、吕立国开展的一项针对高校退休教师的社会参与意愿的调查表明,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年人愿意参与社会活动的比例达57.2%[28]。随着老龄群体的规模不断壮大,老年人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社会角色,他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积极参与,能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为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培育良好的现实土壤;而在社会参与过程中,老年人的信息需求和教育需求也会不断被激发,社会参与理论导向下的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才是持续发展之计。
1比尔·盖茨.未来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330-331.
2杨敏文,等.提高老年读者信息素养的国外经验与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4(1).
3邢修远,杨敏文.老龄化背景下中外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状况探析[J].图书馆界,2013(5).
4麻黎黎.社区老年人信息素养提升模式研究——以宁波为例[J].三江论坛,2014(5).
5许丰满.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老年人网络信息服务探析[J].图书馆界,2014(4).
6张强,等.图书馆在关注老年群体网络信息素养中的作用与作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2).
7俞平,李小平.提高老年人信息素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J].继续教育研究,2012(3).
8张雅丽,龙叶.试论社区图书馆对老龄群体的电子信息技术教育[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5).
9蒋燕.老年读者信息素养教育中的服务策略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6).
10高颖,赵荣.国内外图书馆老年群体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S2).
11俞平,等.信息素养教育对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5).
12张锋.信息素质:老年居民不可少[J].科普研究,2009(4).
13王英.中外老年教育比较研究[J].学术论坛,2009(1).
14王世伟.论中国当代城市图书馆的发展与读者群细分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9(4).
15尹力.受教育权利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02(7).
16范并思.论图书馆人的权利意识[J].图书馆建设,2005(2).
17程焕文,张靖.图书馆权利与道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8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EB/OL].[2015-12-15].http://www.chinalaw.gov.cn/article/ cazjgg/201512/20151200479628.shtml.
19蒋隽.老年大学仅3%老人能入学[N].信息时报,2013-01-15(A11).
20张云玲.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信息素养教育及服务创新[J].兰台世界,2015(5).
2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12-2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200906/P020120709345358978614.pdf.
2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12-2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hlwtjbg/201507/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
2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1.
24朱敏,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全球发展回溯与未来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4(2).
25姚海燕.谈老年人群信息素养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成人教育,2005(5).
26季忠.理论功能及其实现的规律和条件[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
27顾德宁.老年人,是一部鲜活的历史[EB/ OL].[2015-12-22].http://xh.xhby.net/ mp2/html/2015-03/22/content_1222438.htm.
28左伟,吕立国.高校退休教师社会参与的调查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蒋霞美 馆员 周口师范学院图书馆)
Theoretical Guides for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for Seniors
Jiang Xiamei
Theoretical guides determine its value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for seniors.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lated theorie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for seniors.The well-being theory and social adaptation theory overlook the social body position of seniors.The rights theory,welfare theory,lifelong education theory and lifelong learning theory are weak in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So it's the suitable theoretic guide of promoting the seniors'social participation to facilit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of seniors.28 refs.
Information Literacy;Education;Aging;Seniors;Theoretical Guide
∗
∗本文系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用户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消费能力长效互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XTQ002)和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项目编号:2015-zc-093)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