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回族舞蹈艺术的生存与发展

2016-03-18·赵

歌海 2016年3期
关键词:动律回族民间舞蹈

·赵 阳

谈回族舞蹈艺术的生存与发展

·赵阳

回族舞蹈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一部分。其在当下社会中如何找到自身生存价值及发展方向,是值得深思和考究的重要命题。回族舞蹈完美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理念,既保存与继承本民族的文化之“根”,又以现代精神将其发展创新。以“身体的原点”为切入点,逐步建构回族舞蹈语言符号体系,创建回族舞蹈的文化品牌。

回族舞蹈;传统与现代;生存价值;发展方向;文化品牌

一、回族舞蹈艺术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民族民间舞蹈主要分为“民俗性”舞蹈和“学院派”民间舞蹈两大类。“民俗性”舞蹈即以民间表演为主,重视民族民间舞蹈的“原汁原味”,将老一辈民间舞蹈家和艺人的精髓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下来,作为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基础。

“学院派”民间舞蹈分为两种,一种用于课堂教学,另一种用于舞台表演。在课堂教学中应多从原生态民间舞蹈中挖掘动作元素,提炼动律特征,提高学生对民间舞蹈在形态与风格上的把握,以实现课堂教学的训练目的;在舞蹈表演中,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现代形象演绎新时代民间舞蹈的文化风情,提高民间舞蹈的观赏性和表现力,呈现民族性格和思想内涵。

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既不是把原生态民间舞蹈的动作直接搬上课堂与舞台,也不是把传统符号和现代元素机械地拼凑在一起,而是着重继承一种自古至今始终延续并贯穿其中的文化精神。

(二)存在环境及欣赏对象的确立

回族舞蹈的发展,其存在环境及欣赏对象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即适合回族舞蹈存在发展的环境以及需要回族舞蹈艺术的欣赏人群。这主要是由回族特殊的宗教背景所决定的。

1.存在环境

回族人民信仰伊斯兰教,而清真寺则是伊斯兰教最主要的建筑标志和宣扬伊斯兰教的主要场所,回族人在此学经、礼拜,进行本民族的宗教活动。宗教的神圣与神秘,形成了清真寺严肃、庄重、收敛、沉静的环境氛围,因而载歌载舞的现象与清真寺氛围有所不符。清真寺内的主要宗教人士,宗教信仰几乎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全部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几乎不需要舞蹈艺术在生命中担当任何角色,因此,对回族舞蹈也不甚关注。

回族舞蹈作为民族民间舞蹈的一部分,广阔的民间土壤是其自身发展的生存根本与最佳环境。在现当代的社会环境中,回族舞蹈也应该接受时代大环境的洗礼、中国舞蹈艺术环境的评判以及普通民众的检验。同中国其他民族民间舞一样,完美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理念,既保存与继承本民族的文化之“根”,又以现代精神将其发展创新。如此,回族舞蹈便能够遵循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符合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要求,满足现代回族人的精神需求,实现民族民间舞蹈在现当代社会中的审美价值。

2.欣赏对象

欣赏对象与存在环境须保持一致,即回族舞蹈的主要审美对象是普通大众。既不能以现代思维来要求欣赏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创作发展出来的回族舞蹈,也不能制止舞蹈工作者从事回族舞蹈艺术事业,更不能片面主观地对其质疑、指责甚至批判。由此,使同一宗教信仰下的不同身份、不同需求的回族同胞,都能以正确客观的心态去对待本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使其在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下茁壮成长。

二、回族舞蹈艺术的发展走向

(一)回族舞蹈艺术的创作走向

在回族舞蹈创作中最敏感,也是最难以把握的一点在于宗教因素对回族舞蹈艺术的制约与渗透。其实,宗教因素在舞蹈创作中是一把双刃剑。宗教与舞蹈密不可分,原始社会由宗教信仰和精神崇拜而产生的宗教祭祀舞蹈,曾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宗教仪式,在肉体与精神接近迷狂的状态下,获取沟通神灵的神奇魔力,以求得神灵的庇佑、种族的繁衍,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从而认识与把握未知的外部世界。如同古希腊著名讽刺作家琉善所言:“人们用舞蹈跳出宗教。”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伊斯兰文化孕育下的回族舞蹈,尽管宗教因素对舞蹈艺术产生一定的制约,但并不能成为回族舞蹈艺术发展滞后的永久借口。

1.回族舞蹈中“宗教因素”的创作现状

近几年来,回族舞蹈艺术作品中,出现将宗教仪式引入到回族舞蹈创作中的倾向,而且比较成功地推出了几个优秀作品,如《水之秘语》《金色汤瓶》等。但,宗教仪式并不等同于舞蹈动作,尽管其中不乏几分优美动律。在一些以宗教仪式为题材的舞蹈作品中,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此类问题,诸如舞蹈语汇过于简单、僵化,缺少生气。在迈出这开拓性的一步之后,应该潜心研究如何将这些宗教礼仪中的动作转化成为更富生命力与独特韵律的舞蹈语汇,并能传达出回族人民的真实情感、精神信仰及时代气息。

2.回族舞蹈中的闪光点

尊重宗教信仰是必要的,但不能将其作为创作与衡量舞蹈艺术的唯一准则。舞蹈是肉体与精神的完美合一,而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追求的一部分,舞蹈编导应将伊斯兰教特有的文化转化为回族舞蹈的独特魅力,即以宗教信仰为切入点,以伊斯兰文化为依托,以回族的宗教心理为创作源泉,挖掘提炼出能体现回族文化的舞蹈艺术形式。伊斯兰文化作为回族人民的精神纽带,以伊斯兰教元素为素材所创作出来的优秀舞蹈作品,必定能在回族同胞心灵深处产生共鸣,成为他们普遍认可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宗教因素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利弊与否,更多地在于舞蹈编导如何选择与运用。如运用得当,宗教文化便在回族舞蹈艺术中散发出灵肉合一的内在力量,成为其闪光点。宁夏舞蹈家协会秘书长石峰认为,宗教文化对回族舞蹈而言是点,不是框,通过这些点,将思维延伸,并通过舞蹈艺术的形式将这些点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动律进行连接,便是一个好作品,而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到这些“点”。石峰所强调的这个点,就是能够转化为“闪光点”的宗教文化力量。

因而,在回族舞蹈的创作中,应该强调其作为民族舞蹈的“民间性”以及在新时代下的“当代性”,将伊斯兰文化的宗教背景作为一种民族依托,渗透到回族舞蹈艺术中来,使其独特的宗教文化与民族心理真正转化为回族舞蹈的艺术张力。基于回族舞蹈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时下的发展现状,民间性与当代性是回族舞蹈发展走向的重点,是回族舞蹈创作中需要贯穿与把握的艺术节奏。

(二)回族舞蹈动律特征的成熟与发展

回族舞蹈的动律特征研究与回族舞蹈语汇的建构有着直接的联系,这就必然要涉及到舞蹈身体语言学的领域。刘青弋在《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教程》一书中提出了“身体原点”的概念,并指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舞蹈身体动作都有其自身的原点,它既构成了动作的文化支撑点,又是动作发生与发展最初的动机和最后的归宿。”并提出,此原点形成了“不同个体、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舞蹈的风格特征”。将此理论运用于回族舞蹈当中,去追寻与探索回族舞蹈身体语言的“原点”,即能够表达回族人民生命需要的最初动机与目的,也就是刘青弋在文中所解释的“生命对世界和人性的理解”。每一种民间舞的身体语言与动律特征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其自身的生存环境、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影响下所形成与发展的,后辈可以从本民族的舞蹈律动中感受到祖先的生存状态与文化形态,进而理解民族文化孕育而生的舞蹈身体动作的“原发意义”。只有把握了本民族的“身体原点”,才能创造出具有回族独特气质的动律特征与风格形态,才能更准确更生动地用舞蹈语言来阐释回族的文化内涵,彰显回族舞蹈的艺术魅力。

三、对回族舞蹈艺术发展的几点思考

首先,应积极吸收借鉴兄弟民族的优秀舞蹈素材,但切勿将其他民族的舞蹈艺术元素直接移植到回族舞蹈艺术中,应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形成具有本民族审美特征的舞蹈语汇;其次,以“身体的原点”为切入点,逐步建构回族舞蹈语言符号体系,找到回族舞蹈艺术的文化支撑点,实现回族舞蹈艺术的根本意义与时代价值;最后,注重培养本土编导,创建回族舞蹈的文化品牌。政府及文化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本土编导进一步加强回族文化的学习,继续深入地方,深入民间,找寻遗留的舞蹈文化形态,通过整理、加工、改编,以新时代的思维方式和独特视角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回族舞蹈作品。

[1]袁媛.回族舞蹈传承、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回族研究,2009,(2).

[2]华方佐.回族舞蹈艺术多元化发展路向[J].中国民族,1991,(2).

[3]马锡珍.回族舞蹈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民族,2007,(10).

[4]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赵阳,女,洛阳理工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舞蹈教师。

猜你喜欢

动律回族民间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动律在舞蹈作品《摆手女儿家》中的体现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评《Smoke》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
藏族舞基本动律的教学绝招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