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漕运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译介

2016-03-18关向峰

高教学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旅游景点译介淮安市

关向峰

(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淮安漕运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译介

关向峰

(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淮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运河四大名都之一,历史上曾享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美称。尤其在漕运史上,为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早已享誉海内外。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批准了大运河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为淮安增加了一道新的光环。对其漕运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译介,打造淮安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品牌,就成为我们淮安人的一项紧迫任务。

漕运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译介;运河之都;中国漕运博物馆

引言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批准了大运河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重大喜讯使国人的目光都聚焦到这一绵延1700多公里,北起北京,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最终南达浙江杭州的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上。它在中国历史上曾作为南北水运大动脉、九省通衢的交通要道,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它沿线的四大运河名都(即淮安、扬州、苏州、杭州)也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淮安在历史上曾经是河道治理中心、漕运指挥中心、粮食仓储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淮盐集散中心[1]。对其漕运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译介就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一、大运河沿线漕运

在了解大运河沿线的漕运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漕运。漕运是指中国古代各王朝通过水道将各地的粮食等物资运至京城,以满足官俸、军饷和宫廷的消费及民食调配。由于大运河流域较长,流经地段较多,不同地段的大运河都有不同的名称,经过不同河段的漕运也有不同的叫法。例如,长江以南至杭州的运河称为“江南运河”,这段运河的漕运俗称“浙漕”。漕船过江以及两湖、江西顺江而下的漕运俗称“江漕”。江北扬州至淮安的一段运河,称为“里运河”,这段运河的漕运俗称“湖漕”。淮安至徐州的一段运河,称为“中运河”,这段运河的漕运称为“河槽”。山东境内的一段运河称为“鲁运河”,大清河(今黄河)以南即济州河,以北至临清段即会通河,通过山东省内的运河漕运俗称“闸漕”。从临清北至天津的一段运河,称为“卫运河”或“南运河”,这段漕运俗称“卫漕”。从天津至通州的一段运河称为“北运河”,这段漕运俗称“白漕”。从通州到北京的一段运河,称为“通惠河”或“大通河”,这段漕运俗称“大通漕”[2]。

由于年久失修,再加上旱涝灾害的严重破坏,昔日隋炀帝、乾隆多次下江南时期的大运河风光已经不复存在。运河北段因严重淤塞,现已无通航。可以通航的河段是从山东济宁以南,经江苏,最终到达浙江杭州河段。诚然,铁路运输的快捷、低成本优势已取代了运河水运的大部分运输量,但在江苏、浙江运河河段还可看到浩浩荡荡的水运船只。许多漕运设施、遗迹或经保护、修复还能呈现出昔日运河的风光景象,还能勾起人们对李白的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美好回忆。所以,对运河漕运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译介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淮安漕运文化的旅游资源

淮安除了其饮食文化、戏曲文化、酒文化外,还有漕运文化。现存的主要漕运文化旅游资源有七处,分别是:

(一)清江浦楼

清江浦楼位于清浦中洲地区古运河中一个面积约40亩的小岛之上。中洲岛原为古纤道的一部分。清江浦楼坐落在淮安市运河南岸,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楼两层,青砖灰瓦,方形。下层券门穿堂而过,门宽2.4米,高2.1米,门楣各嵌石匾一块,横刻“清江浦”三字,上款写“雍正已酉岁孟秋吉旦”、“道光甲申仲秋吉旦”,下首写“管理山清里河督捕理事分府夏口重建”、“钦知府衔山清里河理事分府张栋口重建”。它是古代“南船北马”交通运输的转折点,地理位置优越。

(二)淮安总督府遗址

漕运总督是明清两代主管漕运的官员,掌管着长达1790公里的漕粮运输,江浙鄂赣湘豫鲁七省归其节制,运河沿线1.2万只漕船、12万漕军听其调遣。漕运总督不但掌管漕运,而且兼管巡抚与河道。漕督下设总兵府、漕储道、淮扬道、盐道、船政、漕运刑部、工部、吏部、户部、礼部分司10个机构,拥文武官校270多名,兵漕22000余人。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刑法、漕运为一体,职能广泛,历史地位非常显赫。保存完整的淮安总督府占地50多亩,南北长336米,东西宽100米,有房屋213间。

(三)码头镇

码头镇,又称御码头,位于淮安市区西南郊10公里,始建于公元前221年。位于码头镇东段的惠济闸,是京杭运河南北通航的咽喉,漕粮北运的枢纽。惠济闸也是惠济、通济、福兴三闸的总称。而治河、治淮主要为济运,保证京杭运河上漕运畅通。

(四)板闸古税关码头和石驳岸

位于板闸镇的淮安榷关,明清时期的常关税居全国首位,故有“天下第一关”之誉。榷关位于淮安市楚州区板闸镇,运河东岸,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五)江南河道总督署的后花园——清晏园

清晏园位于淮安市旧城区南部,现有水陆面积120亩,其前身是河道总督署的后花园。清晏园是明清两代漕运史上唯一保存下来的官衙园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清晏园有淮香堂、蕉吟馆、今来雨轩,以及蔷薇园与曲廊、水榭、船楼和谦豫斋等古建筑景点。

(六)河下古镇

河下古镇位于淮安市西北部,也是淮安市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罕见的进士镇,是当年大批徽州盐商的聚集之地,迄今仍然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小镇风韵。镇上80%以上的民居系民国以前的砖木结构,清代以前的建筑占70%以上。石板路面占90%,历史风貌基本保存完好。具有代表性的街、巷、桥有:湖嘴大街、估衣街、花巷、茶巷、罗家桥等[3]。

(七)中国漕运博物馆

中国漕运博物馆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漕运广场内漕运总督署遗址附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国家唯一的漕运博物馆。主要由总督漕运公署遗址和中国漕运博物馆组成,包括序厅、漕运渊源(历史)厅、千年载运(运河)厅、漕政咽喉(淮安)厅与漕运遗韵(文物)厅等。

三、淮安漕运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译介

既然淮安有如此丰富的漕运文化旅游资源,我们完全有理由把其开发与翻译出来。这样既能吸引国内的大批游客,也能吸引国外的众多游客。就译介淮安漕运文化旅游资源而言,作者认为应从两方面着手:

(一)对淮安漕运历史的译介

如上所述,淮安作为运河四大名都之一,淮安的历史也是运河的兴衰史。运河始于春秋时期,繁荣于明清时期。第一步我们应对这一漫长时期的运河漕运史进行认真总结、整理。第二步把其译为英文,供国际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漕运史。

(二)对淮安漕运旅游景点说明及门匾标识名称的译介

淮安的漕运旅游景点共有起七处,对各个景点不同建筑、漕运功能的翻译也是十分必要的。再者,也要把漕运旅游景点的门匾标识翻译为英文。在翻译漕运旅游景点门匾标识时,首先要在遵循国家旅游景点翻译标准的基础上,体现出淮安历史、文化的地方特色,用“异质”特色的翻译策略来吸引国际游客。如上述的七个漕运旅游景点可以分别译为:清江浦楼(Qingjiangpu Architecture);淮安总督府遗址(Huaian Caoyun Governor's Mansion Relics);码头镇(Imperial Matou Town);板闸古税关码头和石驳岸(Gates at Ancient Taxation Town and Stone Bank);江南河道总督署的后花园——清晏园(South Grand Canal General Governor's Garden-Qingyan Garden);河下古镇(Ancient Hexia Town);中国漕运博物馆(China Caoyun Museum).。从上述的译名看,有几处保留了“异质”特色,如清江浦楼中的楼,采用了Architecture而不是Building,说明其是古建筑,而非现代建筑。淮安总督府遗址中增加了Caoyun汉语拼音,第一说明总督府管辖的主要是运河的漕运,而非其他市政;第二漕运采用了汉语拼音而不是把“漕运是指中国古代各王朝通过水道将各地的粮食等物资运至京城,以满足官俸、军饷和宫廷的消费及民食调配”这段话译为英语,主要是考虑门匾标识力求简洁、美观;另一方面是有意保留漕运的“异质”特色,激发国际游客来淮安游览漕运旅游景点的兴趣。中国漕运博物馆中的中国没有译为China's或Chinese,是因为国际上有苏伊士运河的英文名称Suez Canal和巴拿马运河Banama Canal。采用China彰显出国家的崇高地位。

四、结束语

淮安作为运河之都,历史文化名城,处于我国南北交界线的特殊位置,既有北方旅游景点自然景观的壮观,又有南方旅游景点的水乡特色。漕运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译介,必将为淮安旅游增加另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1]王静,曹凛,郑民德.淮安漕运研究集萃[N].北京:中国文化报,2014-09-01.

[2]尹钧科.从大运河漕运与北京的关系看淮安城的历史地位[J].学海,2007(2).

[3]董菁,奚敏.淮安漕运文化遗迹探微[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3).

As a historical cultural famous city and one of four capitals of Grand Canal,Huaian City had a famous name in history,which said"It transported goods to the south by ship and to the north by cart.It was also the transit of goods to and from nine provinces."In particular,it ha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Chinese politics,economy,military and culture in the history of Caoyun.which is still familiar to people at home and abroad.On June,22d,2014,The United Nations had approved the application for its World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which adds another new light ring to her.Thus.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lation of Caoyun culture and portraying Huaian as an international traveling city is an urgent task for people in Huaian.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lation of traveling resources of Caoyun culture;capital of Grand Canal;China Caoyun Museum

F59

A

2096-000X(2016)19-0242-02

关向峰,男,山西芮城人,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运河文化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旅游景点译介淮安市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美人鱼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阎连科作品译介①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西方兵书的译介与晚清军事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