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诗人于右任及其诗歌的艺术成就
2016-03-18姜杨
姜 杨
三原诗人于右任及其诗歌的艺术成就
姜 杨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
[摘要]于右任的诗风在近代诗坛独具一格。溯源楚骚、兼宗唐宋的艺术渊源,炽烈而深沉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繁富而新变的艺术创作技法,豪迈超逸而清幽洒脱的艺术风格,建构了于右任诗歌的艺术特征。于右任一生郁结于心的怀乡思国的款款深情,凝结为《国殇》等诗篇,洵成千古遗唱。
[关键词]于右任;诗歌;楚骚;风格;创作技巧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字诱人,号骚心,曾用笔名关中于氏、大风、骚心、于思、关西学子等。少颖异,读书勤勉,光绪二十一年秀才,光绪二十九年举人。叶尔恺赞其“西北奇才”、“入关以来,未见第二人”。早年性情激烈,针砭时政,因诗贾祸。于1930年任监察院院长,从此长期主持监察院工作。于右任是时代的弄潮儿,一生成就辉煌,革命,新闻,兴学,书法,诗文均多有成就。先后著有《半哭半笑楼诗草》、《于右任诗存》等,今所见诗集版本主要有:《于右任先生诗集》(台北,约八百首),《于右任诗词集》(湖南,近七百首),《于右任诗歌萃编》(陕西,八百五十余首),《于右任诗集》(北京,近千首),《于右任诗词曲全集》(陕西,一千余首)。
于诗的艺术成就突出,许多著名文人评价甚高。柳亚子在《<右任诗存>题词》中说:“卅年家国兴亡恨,付与先生一卷诗。”[1]充分肯定了其诗歌的时代内涵,认为其诗反映中华民族近代史实,具有“诗史”价值。他又在解放前评价近代诗人时指出:“国民党的诗人,于右任最高明。”[2]姚雪垠也指出:“国民党中也不乏诗人,……例如于右任,……写了不少七律诗,寄托很深,艺术锤炼也好。倘若这一类作品在现代文学史适当论述,不仅使文学丰富了内容,也会在海外产生积极的政治影响。”[2]他又说:“真正好诗,必须克服内容上和技巧上两种缺点,做到既有时代特色的生活内容和高尚而新鲜的真实感情,而又有纯熟的艺术技巧,做到内容好与形式美和谐统一。在现代写旧体诗的诗人中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诗人大概是少数,而于右任不仅是其中之一,还应该放在较高的历史地位。”[3]章士钊认为,于诗“壮有金戈铁马之音,逸亦极白鸥浩荡之致”。 “于诗‘苍凉悲壮,劲直雄浑,而回肠之气,感人至深。’”[4]周明如是说:“(于先生的诗歌)是一部凝结中华近代史的史诗,它再现了先生那颗炽热的爱国、爱民之心,坚贞不渝的救国救民之志,刚直不阿的高尚品格。”[5]柳亚子等人不仅充分肯定了于右任的诗歌成就,而且指出了其诗学渊源。于右任作为近代诗歌史中较有影响的诗人,可谓实至名归。
1 溯源楚骚,兼宗唐宋
于右任一生善为诗词,对楚骚精神有着独特情怀,早年即醉心屈原,故以“骚心”作为笔名。早年的《赴试过虎牢》曾云:“云乱雁声高,书生过虎牢。相持无楚汉,凭轼读离骚。黄土悬千尺,青天露一毫。回头应笑倒,歃血几人豪。”他爱读《离骚》,常常为正直爱国的屈原的悲惨境遇哀恸不已,爱国激情溢于言表。但他更偏重楚骚的忧国忧民情怀,以楚骚精神唤醒国魂,这胜过于他爱楚骚的浪漫风格,例如,《五月五日游三贝子花园吊宋鱼父》其一云:“忍泪看天哽又言,行吟失计入名园。美人香草俱零落,独立斜阳吊屈原。”楚骚精神可谓其爱国情怀的直接来源。
楚骚承继《诗经》技法,“依《诗》制《骚》,讽兼比兴。”[6]楚骚意蕴深广,意象美妙,艺术卓著。美人香草式的经典比兴模式,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于诗创作。《民治学校园纪事诗后十首》中“岂料奇花为败酱,应怜异草亦含羞”与《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941年于右任与文艺界人士集会,有诗《诗人节》为证,诗中“用以凛危亡”之句,道出了“诗人节”的本旨。其后,他又屡次组织了诸多集会活动,如1944年组织中华乐府社、1955年台南诗人节大会等,于右任之于诗学,厚望至为殷切,可谓用心良苦。于右任晚年的《远同王君世昭作屈子2300年纪念祭》一诗,更可见他一生痴爱屈原,将楚骚精神与时俱进,化为激烈的诗篇。
杜甫也是于右任素来景仰的诗家,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包容博取诗学观念对其影响深远。于右任终生不能释怀的祖国情结和倡导博观约取的诗歌创作主张,无不与之相关。《巩县谒杜工部祠》祭拜诗人心中崇敬的诗圣,心情格外爽朗。《出关作》抒发自己的失意情怀,愤慨万分,通杜甫《春望》之妙处。还有《汜水道中》、《重庆南岸黄山道中与力子、学文同行》、《谒工部草堂》等诗歌无不凝结着于右任深广的忧国忧民情怀。最著名的、最为众人熟悉的莫过于那首《国殇》,如泣如诉,哀惋凄楚,真挚动人。
于右任的诗歌创作还崇尚李白的侠士之气,《读唐诗》其一云:“李主无生杜自然,诗人论政妙难宣。朱门酒肉神山药,寄语时流莫妄笺。”又有《咏<太白集>》一诗歌咏李白的战争文学,推为“特精奇”。推举苏辛精神,践行陆放翁的爱国之志。在《兴平寄王麟生、程抟九等同学》中曾云“近来进步毫无趣,诗意凭陵陆剑南。”《诗变》亦可佐证其诗学观念,诗云:“饮不竭之源,骋无穷之路。涵天下之变,尽万物之数。人生即是诗,时吐惊人句。不必薄唐宋,人人有所遇。”纵观他一生的诗歌创作,确实能够做到转益多师,精益求精,为我所用,其诗渊于楚骚,而沉酣于杜甫,出入于李白、苏轼、陆游、辛弃疾等大家之间,确为近代诗坛的著名诗人。
2 语言通俗,意境非凡,众体兼备,用典精辟
于右任经历过“诗界革命”,受其影响颇深。于右任在其创刊的各种报刊上发表过众多诗作,语言通俗,形式革新,情思浓烈,意境非凡,这是当时顺势而做的尝试创新,具有一种探索的艺术精神,其艺术创作特色应引起关注。
于诗的语言主要得益于熟练使用大量的新名词和通俗、自由化的特点,如《入欧洲后感怀》、《舟入大彼得湾》、《莫斯科杂诗》四首等,于右任以“卢骚”、“地球”、“尼古拉斯”“安重根”等新词,灵活运用,开辟了新意境。至于语言的口语化和通俗化,于右任的《布蒙共和国立国五年纪念歌》一诗语言自由浅易,节奏感很强,明白晓畅。
在意境创造方面,于右任有着深刻的体会。1946年重阳节,清溪诗社集会于紫金山天文台,于右任和罗家伦曾谈论到该问题。“于先生言:诗的意境须与自然契合,杜诗云:‘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状洞庭之浩瀚无际;‘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状泰岱之雄伟峥嵘。今登紫金山,恨未携谢朓惊人句耳!”罗家伦说:“写诗首重观察……先生之作,物我为一,弥见风骨秀整矣。”[7]于右任曾尝试运用旧格律创造新意境,例如《从军乐》、《吊李和甫》、《善哉行》等诸诗即是有益的尝试。
于诗的体裁异常丰富,古体近体,均存有许多佳作。于右任诗歌,以古体和七律见长,绝句和律诗的艺术价值很高。于右任的绝句内蕴深厚,自然浑成,无雕饰之气。代表作品有《赠茹怀西》、《度陇杂诗》五首、《陇头吟》、《咏木棉》等,意境或清隽精微或沉郁雄壮、辞采或雅爽朗圆或含蓄朴实。律诗堪为他的代表作,数量较大,意境浑厚,精于格律,常显杜诗之气。代表诗篇有《马关》、《洛阳怀古》、《同渔父作》等,工于发端,巧于结尾,善于对仗,琢句精工又不过分雕饰,具有较高的功力。
在诗歌形式上,于右任还能够大胆尝试歌行体,影响深远。诗人受到“世界革命”影响,在诗歌形式上做了尝试和创新,充分借鉴歌行体“感情涛涛滚动,一泻千里”的特点,大胆革新,形成了一种新的“歌体诗”[8]。例如《元宝歌》、《红场歌》等,诗句长短不一,打破格律限制,易于吟唱,便于传播,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
于诗的创作特征,还体现在用典之上。他能够灵活运用典故,增加诗歌的内蕴,异域典故的增添,使人耳目一新。例如,早年的《兴平咏古》其二即借杨贵妃被赐死,葬身马嵬坡之事,讽刺当时慈禧,讥讽其卖国求荣,倡导以古为鉴,呼吁勿让女子误国。以异域典故创造新意境的代表作有《咏史》云:“独立亭亭命世雄,男儿何必哭途穷。卢骚寡妇淮阴母,慧眼豪情不愿逢。”卢骚幼离家庭,无依无靠,寄食寡妇瓦朗夫人家。韩信曾受漂母大恩。将卢骚的恩人寡妇瓦朗夫人比作中国古代的漂母,寄托了诗人的远大志向,激发着内心的熊熊热火,以史为鉴,充满希望和信心。用典独特而新颖,极力展现出于右任诗歌的擅长之处。
3 多元风格,尤以豪迈沉郁和清雅超逸见长
于右任诗歌的主体风格是豪迈慷慨,这颇得益于对“关学”传统的精神影响,多发三秦之地激昂苍凉之音,这从其前期诗作中可见一斑。其早年所作的《杂感》,援古以述志,继承古贤柳下惠、鲁仲连、张良的爱国精神,“剑”“侠”纵横的壮志豪情,写得激昂慷慨,爱国激情极为炽热。《从军乐》整首诗歌感情激越,气势凌人,向旧势力和侵略者提出了强烈的控诉,爱国热忱表露无遗。《署中狗》慷慨激昂,气势非凡,革命思想浓郁喷薄。又有《雨花台》缅怀先烈,鼓舞斗志,如此炽热的感情,读之有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情真出好诗,于右任很多诗篇都充满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和精神。
随着经历日富与思想愈加精熟,于右任诗歌日显苍老沉雄。他有许多愤慨时局、伤念民生之诗。《高陵道中》身处高陵道,诗人通过渲染自然环境,用“雪”、“风”、“坟”、“草”“马”、“雁”等诸多景物,寄发深沉的感慨,一将功成万骨枯,却仍心系所向,定要“不日定关中”。《不寐》云诗人失眠,难以入睡,想到的不是个人得失,也不是时光的流逝,而是天下苍生、黎民百姓的生计,是战场上的兵士,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由耀县入三原境有感》作于1921年,时靖国军遭挫,靖国军各路司令登药王山邀请于右任,于右任复出返回三原。全诗将满腔的报国热忱和岁月匆匆的失落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一生为国计民生奔走不停,甘愿奉献自己的有限生命,做那无限的爱国事业。
当然于右任的诗歌在雄迈之风中,也不乏淡雅清秀之作,充满宁静、闲适和清逸之气,可谓是乱世动荡中的些许心灵闲暇与慰藉。《寻碑》云:“曳杖寻碑去,城南日往还!水沉千福寺,云掩五台山。洗涤摩崖上,徘徊造像间。愁来且乘兴,得失两开颜。”可见诗人清真去尘的坦荡人格,向往一个能够陶冶心灵的幽雅环境,“得失两开颜”的宠辱不惊的悠然态度。《与陆一游南京花神庙》为游览诗,观察细致,意境独特,给人独特的艺术感染和享受。
此外,于右任尚有很多清逸风格的佳作,例如《度陇杂诗》五首,《清水县麻鞋歌》、《万佛峡纪行诗》四首,《雷声》等,对各处的山水能以特殊的观察视角,获得独特的体验。于右任还在西北之行归途中写了许多赞美风物的诗,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嘉峪关、酒泉在他的笔下仿佛是一幅幅诗的风景画,又像是语言谱写的乐曲。
于右任是一个处于内忧外患异常深重时代的近代诗人,一生几多曲折,其诗写得十分激昂,感情极为深沉。于诗风格可谓多元,通俗兼有典雅、明畅而又含蓄。诗作大部分是健壮之篇,是慷慨激昂的壮歌,具有雄壮浑厚之美,表现出诗人的超迈之性;也有一部分是幽雅与闲淡之篇,另有一番风味和神韵。于右任可谓是一个柔情与豪情皆有、并且具有多副笔墨的诗人。
4 结语
于右任经历过“诗界革命”的洗礼,亦是早期南社的重要诗人之一,终生坎坷动荡,其诗歌创作不可避免的带有特定的时代印迹,又建构起自己独具风神的艺术特征体系。郭延礼先生认为:“于右任的诗意蕴深邃,功力严谨,确有一种深厚凝重的历史感,于诗以古体和七律见长,沉雄悲壮,感慨苍凉,而又清新明隽、俊逸洒脱,在南社作家中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诗人。”[9]综上可见,郭先生的评价非常中肯,切中了于右任诗歌的精髓,准确地定位了于右任诗歌在中国近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柳亚子.磨剑室诗词集·诗集第四辑·横流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638.
[2]姚雪垠.社会科学战线[J].1980(2).
[3]庞奇编.于右任诗歌萃编(序言)[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1.
[4]杨中州.于右任诗词选[Ml.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2.
[5]于媛.于右任诗词曲全集(前言)[M].西安:世界图书西安出版公司,2006:3.
[6]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602.
[7]刘永平.于右任诗集[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5.
[8]龚喜平.南社诗人与中国诗歌近代化[J].兰州大学学报,2002(2).
[9]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86.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s of Yu You-ren’s Poetry
Jiang Yang
(School of Literatur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Abstract:The style of Yu You-ren’s poetry is so special from modern poetry. It traces to the source of Chu Sao, mixing the artistic characters of Tang Dynasty and Song Dynasty, and is a strong sense of patriotism and national spirit. With various techniques of creation, heroic and free artistic style is the main feature in Yu’s poetry. Yu’s poetry focuses on the nostalgia and homesickness. A National Martyr is one of Yu’s representative works.
Keywords:Yu You-ren; poetry; Chu Sao; style; artistic technique
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83(2016)02-0084-04
收稿日期:2015-12-16
作者简介:姜杨(1991-),男,安徽省六安市人,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