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科技素养培育的创新研究

2016-03-18邵长剑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517000

高教学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探究

邵长剑(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517000)



高职院校学生科技素养培育的创新研究

邵长剑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517000)

摘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职院校作为承接这一任务的重要场所,其学生的科技素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科技素养现状的基础上,着重认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科技素养的迫切性需要,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技素养;探究

Abstract:In the year of 2015,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proposed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and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take this task as an important place wher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qualit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quality;exploration

随着十八大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鼓励支持。我国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素养作为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内涵,要求每个人的命运和整个人类社会、整个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现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现今科技的发展表现出科技一体化、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科技与生活一体化、科技与劳动对象一体化等趋势。势必要求从业者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素养。科技促成了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中的人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在此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劳动者的素质称为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学生承接了现代社会建设的部分职责,并为社会建设输送了大部分技能型人才,从事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提高其科技素养,对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创新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科技素养培育很有必要。

一、科技素养概念解析

关于科技素养的概念界定,学界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如根据美国教育家毕比(R.W.Bybee)的考证,最早使用“科学素养”一词的是美国著名教育改革家科南特(J.B.Conant)。科技素养概念的界定应在一定的科技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不同群体应有所不同)所必备的科技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以及对科技对社会影响的基本理解。[1]

根据对科技素养内涵的理解,有人把科技素养的组成用三个同心圆来描述。最核心部分是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中间部分包括科学知识、技能、方法和能力;最外围部分是科学行为与习惯。[2]

无论学者对科技素养的概念怎样界定,我们认为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素养尤为重要的是要具备相应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战胜挫折的意志品质、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锲而不舍专研精神和强烈的责任道德等。在自身的行为中时刻应当以科学的标准评判,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高职院校学生科技素养培育的提出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看,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人才为主线,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现代文明社会需要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而一个社会的科学发展最终必然体现在社会民众的科学文化发展上。高职生作为这一重要群体,充当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但现实中我们面临很多需要正视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科技理论知识面相对较窄,科技视野不开阔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部分高职学生对科技创新认识不清,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在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过程中,由于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对项目缺少探索能力,往往不能开展独立的科学思考和科学试验,思维固囿与传统理论知识,科技视野不够开阔。在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和培养。另外,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功底相对本科院校学生比较有明显劣势。知识和技能在科研活动中是相辅相成,因此,如何能将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较好的运用到实践中是高职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课堂教学中只是单纯地听从老师的讲解和安排,有时会把活动当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去完成,不能积极主动地研究和发现问题。

(二)高职院校在强调理论知识培育的同时,忽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社会环境诸多因素的制约,而且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会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职生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高职院校教学在强调理论知识提升的同时,应当重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培育。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强调学科建设、争取升级本科院校、狠抓就业关键目标等,把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对科技素养的培育等量化为看得见的分数及证书,大学也变成了“应试型教育”。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学生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始终把就业标榜为重中之重。而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科技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都作为“非重点”来对待。在当今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就是科学技术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生如果没有相应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范导,就无法形成整体的科技素养。直接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高职生不能主动参与到日益科学化、技术化、信息化的时代。

(三)高职院校注重学生职业发展,而科技素养在学生职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技创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高职学生如能抓好这一利好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科技素养,才能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找到更加明确的目标。培养和提高高职生的科技素养,对高职生的科技创新精神、科技实践技能、综合职业素质和综合就业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高职学生的科技素养水平,对于走上职业岗位以后的生涯状态起到关键性的影响。首先,科技素养的水平决定了他在工作岗位上的状态,当科技素养水平高时,他就能稳定在工作岗位上,且能适应工作的变化,进而获得晋升的发展机会。此外,具有较高科技素养的高职生还可以在市场竞争中主动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得到较好的生涯归宿。

三、高职院校学生科技素养培育的迫切性分析

(一)高职生科技素养培育是增强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补充

高职生除了技能知识的学习,还需增强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其中科技素养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而良好的科技素养要求个体要本着先做人、后做事的态度,严谨、认真完成任务,两者相得益彰。高职生要想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素养,就需要把两者相结合,在共同学习中升华、在具体实践中锤炼,提高个人的科技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和社会责任、国家发展紧密练习的。高职生应当坚守思想道德底线不断提高科技素养,通过科技素养的提高不断深化思想道德素质。逐步做到两者相互协调进步和发展。

(二)高职生科技素养培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要求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科技发达,互联网经济持续升温。创新人才无疑成为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要求未来的创新人才必须在某一领域持续不断地学习思维方法、工作方法、专研能力等。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尚且不足,对科技素养的培育更是需要强加重视。科技素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反过来又推动社会发展。丰富的科技素养往往是社会重视的体现,社会的持续进步也往往是群体具有丰富的科技素养,因此,具备丰富科技素养的高职毕业生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鼓励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将高职生的科技素养培育作为重要内容深化发展。

(三)高职生科技素养培育是提升高职生职业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

高职院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还要培育学生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学生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具有忠于职守、现身事业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技素养等。如何使当前的高职生科技素养培育既适应科学发展观之时代背景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创新上的新要求,又使其保持原有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基本观点,即如何将科技素养融入到现代职业教育的大环境当中,这是高职生科技素养培育创新所面临的紧迫课题。我们认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科技政策法规的普及等问题既是新形势下科技界、教育界乃至大众文化所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高职学生等群体所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并且它们与科学发展观的诸要义是紧密相联的,应当成为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下高职生科技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

四、高职院校学生科技素养培育的对策建议

(一)以科学教育为引导将科技素养培育的内容融入到高职科技创新系列活动

科技素养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行为等。当前,针对高职院校的各类创新创业系列活动不计其数,科技创新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它将各类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掌握了创新的方法、途径和意义,并从中习得了科学的态度、方法、技能。如将科学教育与高职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克服日常生活中的内在局限,超越日常生活而提高生活质量;开设相关科技素养教育课程,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到相应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组织创新创业系列活动,组建创新活动办公室,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科学技能;开设学校专题科技网络,构建高职创新网络群建设。在专任科技教师配备上,发挥现有资源优势,不断提高科技辅导员知识技能。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科技志愿服务队,鼓励高职生参加科技实践,在实践中提升科技素质。建立高职校级科技场馆,将课堂教学和场馆现场教学有机衔接,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渗透到高职生活中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多学科的新理论、新思维、新技术,为适应创新型社会发展积累丰富的科技素养。

(二)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科技文化环境

高职教育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创立的教育环境。科技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浓厚的科学氛围。高职校园科技文化是适应现代职业发展需要出现的,在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中,应体现自然环境的科技性、文化设施的创新性、校舍建筑的时代性等。以科学为导向,创新为载体,通过多形式宣传校园科技文化。良好的校园科技文化环境将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和情绪,激发他们对科技人文的理性认知和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创造性地建设多元立体的科技教育校园环境,开展广泛的科技竞赛活动。如高职生挑战杯比赛,创青春创业大赛,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让学生在校园中就能体会浓烈的科技氛围。发挥高职院校学生共青团组织优势,拓展科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培育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如举办科技展览,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各项科技奖;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节、大学生科技讲坛系列活动等,以丰富多采的活动弥补第一课堂教学,为培养高职生的发展兴趣、展示才华和成长成才提供有效平台,不仅推动校园科技文化的形成,还能提升高职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进步。

(三)以提高教师科技文化素养为抓手促进学生科技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教师早已面临能者居之,弱者退之的现实。只有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充实新知识,进行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具备较强科技文化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好科技素养的学生。因此,高职教师应转变观念,不断加强自身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的能力,才能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起到积极正面的力量。高职教师除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之外,更加注重的应该是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思维的教育,而这些科技素养往往是伴随高职生始终的不可磨灭的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知识相比现代科技发展程度,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新科技知识是高职生适应新的社会形态的必备知识。高职教师理当立足现实开展教学,拓宽自身科技视野和知识背景,有针对性的调整课堂内容,向学生展示最新的科技动态,使学生不断适应创新社会高科技素养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燕秋.当代大学生科技素养的分析与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03.

[2]顾志跃.科技教育概论[M].科学出版社,1999.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2-0204-03

作者简介:邵长剑(1986,2-),男,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