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6-03-18徐雁行

高教学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建设

徐雁行

(成都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徐雁行

(成都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需要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创新创业课程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文章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为目标,基于创新创业课程的特殊性,提出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策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俨然成为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如何培养更多卓越的创新创业人才,也成为高校广泛关注的课题。

一、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贯彻国家相关政策的必然措施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1]。教育部2010年提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分别在不同场合谈及人才和创新问题,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进一步激发就业创业创新活力。党的十八大更是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国务院下发文件明确要求高校要面向在校学生开设创业基础课程。深入教学改革,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有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贯彻国家相关政策的必然措施。

(二)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竞争力的客观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就业人数逐年递增,高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复杂而严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是通过理论基础学习和平台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品质、精神、能力,不仅仅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工作的主动精神和面对困难抗压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需要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的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延伸和深入[3],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我国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缺乏科学性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理念也比较滞后。不少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片面理解为解决学生就业率的问题,对于创新创业教学的特殊性认识的不够深入,没有将其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相联系。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教学,使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真实目的,也难以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从社会层面而言,很多企业和公众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也

比较淡薄,没有建立起校企合作通道,形成共创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认知都尚缺科学性,致使创新创业课程作为教育载体,科技含量不高,专门化程度不高,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不完善

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高校创新创业活动,无法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不少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归属界定模糊,只是单纯地将其和就业联系起来,直接划归在学生处、团委或就业指导中心下,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机构来指导、管理相关系统工作,也没有联合教务处、学工部、团委等多个职能部门来承担和协调工作,这样的形式对于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的推动十分不利。我们应该认识到,高校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也做了不少宣传创新创业的工作,但对如何实施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却缺少科学的规划和设置,也没有有效制定执行方案,这导致了不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没有政策和制度上的实际支撑,无法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

(三)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系统化

我国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目前,各高校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将课程设置为任选课或限选课,参与学习的学生人数有限,很多高校也没有开设必修课,缺少与专业联系紧密的创新创业特色课程,也没有考虑到各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在教学安排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校没有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大赛,对学生参加创业竞赛的指导也有限,学生接触到的知识面狭窄,不能灵活使用理论知识,且授课方式陈旧,没有很好地利用互动式教学、情景模拟、典型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创新与创业精品课程数量少,课程资源共享度低,一些“创新”课程名不符实;许多课程的品质、教学效果不够理想[4]。

三、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前提,是从根本上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且基于此理念来制定指导方针和政策。高校应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转变传统教育理念的过程中,高校及教师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素养,转变学生的就业创业观念,将这种创业的意识和信念逐步扩展到整个社会,渗透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实现“众创”时代下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相互统一。

(二)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育,划分教学层次

对于创新创业课程比较零散的现状,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课程体系,扩大辐射面,做到分层分类定制课程。首先应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并且将其作为必修课,普及相关基础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创业价值观。对于有创业潜质或意向的学生,则应开展丰富的选修课,让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进一步掌握创业技能,提升学生知识素养。如果学生有明确的创业目标和计划,或已在实践平台中锻炼,高校应开发高层次专业化的创新创业课程,并整合资源,成立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进行项目预孵化。

(三)丰富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模块,优化平台建设

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基础理论、方法技巧和实际操作进行整合,将课程分为三个模块进行设置:一是开展通识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创新创业理论等),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二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的拓展课程模块(把创新创业有关知识和能力融入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整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三是组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课程(各类竞赛、讲座、模拟公司、ERP管理软件、校企合作等),推进体验式教学。优化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建设,成立学校创业俱乐部,搭建模拟实训基地,借助“挑战杯”等各种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针对企业特点,“定制”课程,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阶段学习,模拟经营。

(四)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手段,除传统的讲授和案例分析外,还可采用分小组模拟完成项目、头脑风暴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特性,高校必须围绕创业主题开展相关选修课,如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会学、人力资源管理、工商法学等课程,基于此,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由课堂授课和网络MOOC教学相结合,利用强大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1).

[2]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Z].

[3]王贤芳,孟克.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8-120.

[4]彭文博,尹新明,李冠峰,等.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4):55-57.

In order to transform university students'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to educational practice,we need to rely on effective curriculum carrier,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is the main way of implemen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universities.This paper aims to cultivate students'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enhance their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Based on the special natur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it also puts forward basic strategies of perfecting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universiti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course system

G642

A

2096-000X(2016)23-0168-02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YB201445)研究成果。

徐雁行(1984,11-),女,籍贯:四川省成都市,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课程建设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