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模式: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新思维

2016-03-18马世磊

高教学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成才励志

马世磊

(龙岩学院 资源工程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多维模式: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新思维

马世磊

(龙岩学院 资源工程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高校在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同时,要深入挖掘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牢固树立“济困、励志、厚德、成才”的资助理念,积极构建经济资助与能力培养并重的的多维资助模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励志成才、诚实守信、感恩社会。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多维模式

高校资助工作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更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实现。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在高等学校,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奖、助、贷、勤、减、免”为一体的资助政策体系,确保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资助育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以经济资助为主的传统资助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资助育人工作的要求,因此,高校要从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合格人才和建设和谐校园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育人作用,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多维资助模式,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扶贫与励志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奋发成才的良好品质以及诚实守信、勇于进取的道德情操,寓教于助,积极探索资助育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

一、高校资助工作成效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不断完善高校资助工作体系,保障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推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当前,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学校实施、学生受益的工作格局,资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多元化资助体系初步形成,“三位一体”资助格局基本建立

按照“经济上予以资助,生活上予以照顾,思想上予以引导,学习上予以帮助”的助学工作方针,目前,我国各高校基本建立起以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争取社会资助为补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为补充的“三位一体”资助格局,形成了普惠性资助、助困性资助、奖励性资助和补偿性资助有机结合的“多元混合”资助模式。同时,高校也创新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资助模式。

(二)资助管理机制日趋完善,资助工作效率有效提高

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中央、省、市、县和高校五级学生资助管理体系,为国家资助政策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已建立起以财政投入为主、学校和社会资金为辅的资助经费保障体系。各高校逐步建立起学生资助政策宣传、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等工作机制,为推动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此外,银行资助卡、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等信息技术、金融技术以及财政手段的引入,也大大提高了高校资助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三)高校资助工作成效凸显,受助学生励志成才

国家资助政策帮助数千万贫困家庭的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帮助他们通过接受教育改变了本人及其家庭的命运,有效阻止了贫困代际传递。国家资助政策的有效实施,对巩固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引导大学生赴基层就业和投身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全国受助大学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包括大学生年度人物和优秀青年在内的成长成才典型。

二、传统资助模式存在的问题

物质资助是高校传统的资助模式,这种“输血式”的资助育人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缓解了贫困学生的经济状况,却忽略了贫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资助育人工作的深化,传统资助模式的问题和矛盾开始暴露出来,这让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必须从新的视角去探讨资助育人工作。

(一)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困难

随着高校贫困生资助面及资助额度的不断提高,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目前,高校特别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一般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或因家庭遭遇重大疾病、重大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导致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一般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农村低收入家庭,只有少量经济来源,仅能维持日常生活,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只能支付部分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资助工作中发现特别困难学生相对容易认定,但对于一般困难学生的认定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很难把握,容易导致贫困学生与非贫困学生的界定不清。究其原因就是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均来自农村地区或来自贫困县、乡镇。部分学生“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抱着“不要白不要”的心态夸大贫困程度,甚至出现“装贫困、要贫困、争贫困”的现象。使不该获得资助的学生得到资助。部分学生对资助存在的错误认识影响了高校贫困生的认定更影响了助学工作的效果。

(二)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有待提高

资助工作不能停留在经济资助层面,还要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校却忽略了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物质方面的需求,忽略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自身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高校缺乏对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目前高校开展的资助育人活动大部分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感恩、励志、诚信的重要意义。同时,一些高校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开展大范围的资助宣讲,没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导致资助育人工作的作用流于表面。

(三)受助学生缺乏自助意识、感恩意识、心理问题频发

资助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受助后逐渐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不仅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勤工助学工作,而且不愿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各类奖学金,一味的等待学校和社会的救助,自助意识薄弱。一些学生甚至认为国家、学校和社会给予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世理所应当的,不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和他人,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态度冷漠,感恩意识极其淡薄。随着受助人数的增加,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来自欠发达地区,长期的自卑和压抑会使他们内心非常脆弱,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三、多维资助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资助是基础,育人是核心。高校构建多维资助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发挥发挥资助帮困和育人的双重作用,将“济困、励志、厚德、成才”的资助理念融入到资助工作中,结合形势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逐步建立以经济资助为基础,精品工程建设为支撑,价值观培育为保障,综合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多维资助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有针对性地为贫困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搭建平台。

(一)以经济资助为基础,完善资助体系,积极拓展解困助学渠道

通过严格规范的贫困生认定程序,建立贫困生信息库,夯实资助工作基础。高校通过科学的问卷进行调查,指派专人赴学生家乡实地考察及对学生学习生活衣食住行细节的观察,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高校还应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体系,积极探索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要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奖助和精准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并坚持学生资助工作督查制度;要做好受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改变等、靠、要的社会资助工作观念,主动加强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主动登门拜访有关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争取各方社会资助资源。

(二)以精品工程建设为支撑,深度发掘资助育人内涵

高校要以精品工程建设为支撑,通过开展“学习能力提高工程”“就业能力培养工程”“心理素质帮扶工程”“感恩励志引领工程”深度发掘资助育人内涵。高校组建励志导师团队,为贫困学生系统讲授学习技巧、应用技能、水平提升等方面的知识要点,帮助受助学生清除学习障碍,提升学习能力。为受助学生举办成长成才励志报告,与学生分享其学习成长、科学研究、管理工作经验历程,引导学生立远志、践其行,成就成才梦。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发挥榜样的力量,宣传助学成才典型,引导和激励学生刻苦学习、顽强拼搏、自强自立、励志成才、感恩社会。高校应从奖助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专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科技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构建立体化心理救助体系,为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保障机制。引导学生正视困难,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活动,树立自强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价值观培育为保障,发挥社会实践在价值观培育中的渗透作用

高校要在贫困学生中广泛开展以“爱国、诚信、感恩”和“厚德、敏学、尚美”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养成作用。通过实践活动向贫困学生渗透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各项活动结合起来,与行为习惯培养结合起来,努力培养贫困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

(四)综合能力提升为核心,增强贫困学生竞争力

创新型勤工助学是提高贫困生综合素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变高校传统资助方式由“物质输血型”变为“技能造血型”的重要手段,高校通过设立勤工助学创业区,打造创新型勤工助学岗位,切实增强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为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外在环境和内部条件。高校要努力搭建创新实践平台,组织贫困学生积极参与专业技能大赛,培养贫困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多维立体资助模式本身也是一个开放、与时俱进的过程,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因此,高校要在现有资助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探索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新模式。

[1]黄建美,邹树梁.高校资助育人创新视角:构建多维资助模式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04:81-85.

[2]周文华.贫困生发展性资助模式的建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51-155.

[3]季枫.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创新探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32-35.

[4]梁军,何丽萍.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根本出路:“输血型”向“造血型”资助模式的转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4:129-131.

[5]史凌芳.“扶困·励志·强能”三位一体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4:29-31.

[6]黄永斌.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模式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628-630.

According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and new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dig deeper into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subsidizing job,firmly establish a subsidizing con原cept of"helping poor students,stimulating their desire,cultivating their virtue,becoming a useful person,"actively build a multidimensional funding mode of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financial aid and ability training and educate stu原dents to be useful persons,to be honest and trustworthy and to pay back to the society when doing a good job of providing financial help to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y.

funding fr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ducational work;a multidimensional mode

G647

A

2096-000X(2016)23-0154-03

马世磊(1987,10-),男,河北唐山人,龙岩学院资源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成才励志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生活励志
牛人的退稿信,我们的励志课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差钱”也演“励志”剧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励志之情对里隐 嵌名之趣联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