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及实践能力培养主导影响因素研究
——以菏泽学院蒋震机电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为例*

2016-03-18江峰

高教学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导师竞赛实验室

江峰

(菏泽学院 蒋震机电工程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及实践能力培养主导影响因素研究
——以菏泽学院蒋震机电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为例*

江峰

(菏泽学院 蒋震机电工程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为适应社会发展,增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探讨了工科专业学生科技创新主要影响因素。文章从学生主体作用、指导教师素质、创新团队合作、实验室开放和学科竞赛等多个角度分析,提出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阐明问题解决办法,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提供新思路。

工科学生;科技创新;影响因素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难,多主导因素影响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无论从认识方面、体制方面、教学改革方面、师资建设方面,还是学生素质方面,都亟待加强和提高,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等三个层面都做出新的探索和努力[1]。

一、学生主体性作用是推动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根本

在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兴趣指向与目标指向是最好的老师。大多学生源于科研兴趣和学习目的参与科技创新,但部分学生功利化倾向明显,急功近利,仅为综合素质测评、考研和就业增加筹码。在科技创新活动中部分学生呈现“三多三少”的现象:参与时急功近利的多,追求锻炼的少;参与时热情高的多,长期坚持的少;短期突击的多,长期研究的少;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制约着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水平的提高[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只有产生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涉猎新领域,产生新思想,拓展新视野,形成“学生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格局,突显学生“创新主体”作用。

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主体,大学生应在指导教师引导下多关注工程实践和生活需求,产生目标动力,产生思考,产生创新。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来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完成既定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主体性体现程度决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能否实现[2]。

学生主体性创新活动形成对知识的渴求,知识结构和能力快速提升,促进学生将创造性、批判性和反思性思维贯穿于科技创新活动中,唤起学生创新主体意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持续释放其创新潜能,形成不断自我创新的发展趋势,最终使“学会创新”成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落脚点[2]。

我院参与科技创新的学生思想起点为大一新生参观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开始,参观过程中由实验室负责人和学生助理认真讲解实验室功能和实验室取得成绩,驱动科技创新思想产生。学期中通过进一步对实验了解,部分学生以兴趣为导向通过报名,经指导老师选拔进入各实验室,随时间推移继续充实优秀学生和分流部分急功近利的学生,在老师和学生助理指导下展开循序渐进的学习和参与高年级同学的科技创新活动。

二、导师素质是推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关键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大学生群体在学校的组织引导下,依靠教师的指导帮助,主要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开展的一种科学技术活动[3]。但由于受学生自身素质和条件的影响,特别是科技创新的创新性和专业性特点,决定了指导教师应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给予学生正确、积极的引导[1]。

科技创新导师应具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高素质,在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对大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形成终身影响。

导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是关键;导师渊博的学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及理论水平,由学生对知识的崇拜转变成对导师专业学术的认可,使学生为导师学术的魅力所吸引,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创新的动力,真正起到“领路人”作用。导师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是表率;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正确科学观、世界观树立,严谨的学习作风和科学精神,都受到导师潜移默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自身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激励学生投身于科技创新,激发学生在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并取得创新成果。导师的教学技能和指导方法是保证;对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中,导师必须丰富教学经验,厘清工作思路,总结指导经验,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导师指导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新的教学机制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听课、自学、讨论、实验、参加学术会议等多种渠道获得学术知识,并结合个人兴趣尝试专题研究,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与新技术的发明者”,科技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形成[4]。导师的教学技能和指导方法既要“抛砖引玉”,又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院安排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老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和科技创新大学生导师。导师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安排学习进度和方向,定期对学生考核,压力促动力。老师与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亲密接触,指导学生创新,定期和不定期通过碰头短会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三、团队合作为推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凝神聚力

当今社会需要优秀个体的同时,更需要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科技创新更是相互智慧的碰撞、灵感的迸发,通过合作、沟通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密集创新思维。创新团队产生于有相同或相近兴趣爱好的学生之间,更易在探讨问题中产生灵感火花,具有浓厚的学术思维氛围;团队成员专业基础知识牢固,思维活跃,对发现的问题敏感性强;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加学术会议,占有优势的实验和师资资源,院系重点培养和资助。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明确科技创新目标。作为创新团队,不同阶段有一个清晰、稳定的学习目标,即按照要求参加相近或同类别学科竞赛,竞赛促进专业知识的培育和增长。因为科技创新目标明确,科技创新团队专业知识学习目标明确,及时在竞赛中巩固,效果良好。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兴趣相近、能力互补和特长交叉。团队中成员各有所长,具有独特的能力组合,每一种技能都是为完成创新团队的目标所必需。科技创新团队所需的能力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专业基本知识的掌握、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5]。

我院在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中一是注重梯队建设,基本保证高低年级学生各占比例,保证创新思路的传承;二是注重学科交叉,保证创新项目中“不瘸腿”,甚至与其他学院学生(如计算机)合作共建创新团队;三是注重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交流,保证定期(每周一次)和随时交流,交流思想,探讨问题。

四、实验室开放是推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保障

实验室开放是一种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注重于实验室资源的有效利用,注重于学生创造力培养,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实验室开放是推动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项目和实验室时间空间的开放。

通过开放实验室,设立设计性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快速成长。实验指导教师提供充足的试验项目,学生自主选题,通过资料查阅,上报实验方案,教师审查批准后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开放性实验项目为学生科技创新产生助推力。鼓励积极自主申报“开放性实验项目”,项目内容包括“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设立实验室开放项目专项经费,把开放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学生在开放实验项目完成后,应向指导教师提交实验报告、论文或实物等实验结果,作为学生成绩和科技成果学分的评定依据[6]。

我院每个实验室安排两名高年级学生为实验室助理,同时每个实验室留有3-5名创新团队成员,其余参与科技创新同学统一安排到创新综合室。实验室助理协助老师安排开放性试验项目,负责签到考勤,做好工作记录,为实验室在开放时间上提供有效保证。

五、科技竞赛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动力

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我国各类学科和科技竞赛活动精彩纷呈。随着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竞赛题目逐渐转向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目的,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机器人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都强调创新性思维在竞赛中的运用,强调学生不断在竞赛作品中融入新方法、新思路和新技术,倒逼学生注重创新意识培养,发挥创新思维,开展创新设计。

科技竞赛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技竞赛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学习素材,通过竞赛运用专业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完善知识结构,通过实际设计探索解决问题能力。在竞赛中,学生需要实时分析现象,构建、设计、制作产品,针对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及时查阅资料,自学补救所欠缺知识,自己解决出现的难题,要求参赛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7]。

科技竞赛淡化学科专业界限,培育学生综合能力。部分学科竞赛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促使学生形成专业知识之间相互渗透,彼此交融,一定程度上淡化专业限制,激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多方涉猎专业知识,甚至是跨院系、跨学校开展学术交流。伴随专业知识的积累,学生知识面更为宽广,创新思维更加敏捷、活跃。

菏泽学院蒋震机电工程学院通过修订教学培养方案,创新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实验教学,不断探索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2006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12项国内外赛事,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并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57项的成果丰硕,其中赴韩国参加国际类人机器人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国家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3项。

[1]邱洪斌,高文祥,姜重然.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0:145-148.

[2]马千里,赵薇.论科技创新活动中大学生主体性的作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80-82.

[3]邹海贵,常立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内涵、特征及价值探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13-15.

[4]孔祥慧.导师素质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J].中国高校科技,2015,05:90-92.

[5]宋倩倩.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发展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0.

[6]江锦花.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12-15.

[7]丁珠玉,樊利,周胜灵.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培养工科学生创新能力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4:205-208.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enhance student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this paper explores main influence factors to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majored in engineering carrying out throug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Combined with realit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main influence factors and expounds problem solving methods,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rain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from the aspects of students'subjective role,teachers'quality,innovation team cooperation,laboratory opening and subject contests.

engineering student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fluence factors

C961

A

2096-000X(2016)23-0008-03

菏泽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号:2013025)

江峰(1975-),男,山东曹县人,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机械工程和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导师竞赛实验室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V eraW an g
导师榜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