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全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6-03-18唐玉霖黎雷邓慧萍

高教学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全英文同济大学留学生

唐玉霖 黎雷 邓慧萍

(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

“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全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唐玉霖 黎雷 邓慧萍

(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

结合开设的国际留学生学位课程“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全英文教学实践,文章对全英文教学的教学特点、难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根据学生专业背景准备适合教案;采用互动式动态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激发学生兴趣;及时教学反馈不断提高该门全英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给水处理;留学生;全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一、开展“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全英语教学平台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合作日益频繁,国际研究生项目及相关课程也日益增多。自2002年以来,同济大学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建立了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简称IESD学院)。它的成立使同济大学在国际化教育和科学研究上迈入了新的阶段。IESD自2006年开始,招收环境工程国际硕士,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博士生培养以及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博士生培养三个国际学位项目[1]。其中,“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作为国际学位项目的核心专业学位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它涉及到物理化学、微生物、材料等诸多学科,在市政工程、环境工程、海洋工程及化学工程等方面均有应用。文章对“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全英语教学的教学难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思考与探索以适应培养留学生。

二、“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全英文教学的难点

(一)学生专业背景差异大

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国际硕士与博士学位项目中的学生通常都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术背景,以前所受的教育模式和知识储备亦不尽相同,因此需对学生以前所受高等教育的学科、时间和国家进行充分了解。作者所授“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课程的国际硕士学位项目为例,学生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国家(包括中国7人、韩国2人、欧洲5人、美洲3人以及非洲5人)。他们的专业背景较为复杂,包括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环境科学、海洋工程与地质工程等。此外,不同国家的给水处理系统、使用的法律、设计规范亦有明显差异,甚至采用的计量单位也各不相同,增加了教学难度。

(二)缺乏对应英文教材

“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是我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主干课程,而在国外,“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通常作为“水处理的物化处理”课程的部分内容,很少将其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进行讲授,教学体系的分类与国内有一定差异。因此,很难找到对口的教材,需大量搜寻国外原版教材(如《环境物理化学过程》、《供水与污染控制》等)及讲义,根据学生的背景对资料进行甄别、筛选和梳理,并结合中国的现状和相关资料,汇总后形成教案,工作量很大。

(三)缺乏互动与实践环节

“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有较好的理解与认识,外国留学生在课堂上比较活跃,善于提问,如果教师只是依赖多媒体课件,照本宣科将为导致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相互交流大大减少,从而影响教学效果[2]。同时,如果只是课堂教学,留学生很难对中国的水处理实际有感性认识,因此需要在课程中加入实践教学环节。重点是参观与现场实习,让学生对给水处理的常规和深度处理各种不同的工艺有清楚的认识。 然而,由于知识水平及时间的限制,任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在实

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背景,进行分组讨论,对各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技术发展进行介绍和对比,这种互动式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形成一个国际化视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法单一

“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涉及的内容多,闭卷为主的考试方式很难考核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的总体把握,无法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需补充更全面的多方位考核方式,全面考察和评价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

三、“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全英文教学与实践

(一)完善教学内容

“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具备水力学、化学、微生物学、泵与泵站、水工艺设备与水处理等专业基础知识。但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并不具备该课程的授前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留学生不同文化背景合理制定了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任务调整为使学生熟悉水源特点、主要污染物及不同的水质标准,掌握给水处理常见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主要理论与技术,在此基础上了解当前的饮用水处理新技术,如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高级氧化技术、膜分离技术、新材料吸附等前沿技术。为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较全面的知识储备。

(二)课件准备

引入英文原版教材是讲好给水处理课程的关键。可以规范英语的表述,强化留学生的“国际化”培养。然而,国外高校一般不单独开设“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课程,很难找到与其完全对应的英文教材。因此,作者通过各种资料查询手段以及在海外留学时积累的资源,结合该课程中文教学中的积累,依据美国的水工业协会James K.Edzwald编辑的《Water qual原ity&Treatment A Handbook on Drinking water》最为教材基础,有针对性地准备了相对应的课件,解决了英语原版教材缺乏的难题。

(三)多种教学方法

留学生多习惯于西方教学方式,需要将单一的单向知识传递教学方式转变为动态的、互动式现代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课堂提问,判断学生的理解程度,补充适当的教学材料,实施动态教学。根据学生的背景,分组讨论各国家与地区给水处理的典型工艺与现状,进行互动教学。将西方学生熟悉案例分析的模式引入到教学中,经常采用Team Work的形式布置作业与任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配合让学生在掌握给水处理知识的同时,了解不同国情与社会条件下水处理工艺的多样性特征,扩大视野,实现真正的国际化。

(四)注重实践教学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践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消化。首先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开发的三维可视化场景教学软件,对典型的城市给水厂及构筑物制成具有三维可视化场景。让学生对包括取水泵站、混凝沉淀、过滤、深度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或膜处理工艺)的主要构筑物的内部结构以及整个工艺流程有一个三维可视化的认识。其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安排了两次参观与现场实习,第一次安排在学期开始,让学生参观上海市杨树浦水厂,了解中国最早的现代化水厂,可以让学生熟悉中国的供水历史,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带着问题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第二次现场实习安排在课堂教学后,通常深度处理水厂,通过回到实践中进行巩固,并提交实习报告,最终形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很好的推动全英语教学效果。

(五)开放式考核方法

“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闭卷为主的知识点的考察方式很难考核学生的专业水平是否得到有效训练及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给水处理新技术的小论文并进行模拟国际会议式的汇报,同时,采用学生参与评议的方式,达到开放式考核的目的。增加学生平时成绩的比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 Oral Presentation、Team report、Debate等手段让学生更好和更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选题、报告内容及口头汇报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在“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全英语授课中,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和资深教师听课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学生需要完成一篇Journal Learning,让学生回顾教学收获,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总体评分,并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建议,该反馈体系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授课期间,邀请资深教师听课,通过同行专家的听课感受,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帮助优化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加快,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加给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全新的尝试,面向国际班研究生全英文授课的给水处理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国际接轨,考虑跨文化背景教学方式的差异,为国际学生更清晰掌握给水处理系统知识,更好地达到课程要求提供了保证。

[1]徐冉,李凤亭.谈同济大学环境专业的全英语教学[J].高教论坛,2011,10:86-87.

[2]黄清音,吴小南,陈江,等.地方医学院全英语教学师资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56-58.

In this paper,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English teaching for"Water supply: theory and technology"are discussed.The teaching methods are thought and practi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原ing.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of the students to prepare the lesson plan,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原fect by using the interactive dynamic teaching model,reform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o stim原ulate interest,and using the teaching feedback are the different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of the courses in English.

water supply;international student;English teaching;teaching reform

G642

A

2096-000X(2016)23-0142-02

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建设项目

唐玉霖(1977-),同济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猜你喜欢

全英文同济大学留学生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乳-品味科学与文化》全英文课程的探索及实践
基于技术应用流程的机器学习全英文课程高效课堂设计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启事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启事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留学生的“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