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16-03-18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2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大学生

王 悦



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王悦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道路的引路人,管理和指导着高校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阐明了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便为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时代的课题,它的出现反映了唯物主义身心统一的哲学观在健康观念上的确立。“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①这是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对心理健康所做的定义。不同的人在经历不同的事情和活动中,会产生个体差异,心理健康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调节自身并作出积极能动的反应,使人体的内环境和外环境保持平衡,让人与社会处在和谐状态之中。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1.由于家庭贫困引起的心理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贫困大学生群体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来自于贫困地区的大学生受到经济条件限制,生活比较朴素,心理也比较敏感,在生活上,他们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尤其是当前高校中,学生的经济生活水平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不少大学生由于家庭贫困而引起自卑,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出沉默寡言、孤僻和不合群的特点,从而影响心理健康,甚至引起犯罪行为。

2.由于适应能力导致的心理问题

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和集体,大学生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性。Oberg曾提出了关于文化冲突的“四阶段说”,同样的,大学生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后也会出现同样的心理状态,即:蜜月期、敌意期、恢复期和适应期。在“敌意期”这个阶段中,学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表现最为突出。一方面由于此阶段大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调节适应能力相对薄弱,有的学生会出现思家、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失眠、抑郁等心理状态,更有甚者因为不适应大学生活而想休学、退学。另一方面高等院校与初高中的教育有一定的差异性,学生难以适应大学后生活方式和学习方法,有一大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的学习优势不再存在,而周围的同学都拥有更高的能力,一旦有生活或者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他们就会产生失落、不稳定的情绪。

3.由于人际关系引起的心理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18-24岁之间,正处于青春中后期,个性独立,很难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许多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恋爱观,不能正确处理好与老师、同学、舍友的关系,也无法平衡恋爱与学习、生活的关系,一旦失恋便无法从痛苦中摆脱出来,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就会容易走向极端,甚至酿成悲剧。从轰动大众的马加爵事件,到复旦投毒,再到高校学生跳楼自杀,这类案例不绝于耳,无不反映出着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受到了巨大冲击,环境复杂化引起价值观冲突,价值观冲突引起内心困惑,从而引发了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诸多问题。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指导者,是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指明灯,对于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综合素质,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意志健全,人际关系和谐,适应能力强,是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人格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的种种言行。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关。③大学生活是一个求知、成长、成才、成人的过程,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在日常工作和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辅导员要通过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同时使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快速的调整心态,更好地认识自我,评价他人。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

2.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方面辅导员自身的素质教养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辅导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增强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另一方面辅导员还应定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从宏观上掌控和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心理需求,然后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在微观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教育。这对于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双赢”的效果。

三、辅导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

1.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情况

大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老师就是辅导员,遇到挫折和困难也会第一个找辅导员。长久以来,辅导员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班委、好学生以及问题学生的身上,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为此,辅导员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扩大与学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师生的关系,这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减缓学生的压力和困惑,有效地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

例如,辅导员可以通过查宿舍,检查晚自习,开展小型论坛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以平易近人的亲和力感染学生,让学生放松心情,畅所欲言。辅导员要善于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中发现问题,耐心听取学生的心声与意见,并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原因所在,引导学生走出困境。

2.积极组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环境,作为高校向世人展现教育资源的“软实力”,是高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有意识地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积极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精神的有效载体。辅导员可以通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或者在校园开展心理健康的宣传活动等方式为学生营造健康、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网上心理教育平台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辅导员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档案管理,认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定期给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做辅导,重点观察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了解时事,与人沟通的重要途径。因此,建设好网上心理教育平台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辅导员可以设立一个网上心理咨询室,为那些害羞、不善于面对面交流的同学提供倾诉的空间。同时,辅导员还可以通过网络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和要求,科学地、及时地给予服务和引导,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亲和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中一项极为复杂的基础工程和创新工程。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高质量的特殊群体。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辅导员要注重营造和谐互助、团结友爱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努力增强自身的心理知识和能力,主动投身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联系实际,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而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引文注释

①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69.

②龙婷婷,毛锋.新形势下高职辅导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讨[J].2011.③马晓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途径[J].2014.

参考文献

[1]田彩芬.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的实现[J].改革与开放,2011(16).

[2]陈新星.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伦理困境与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2).

[3]冯桂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

[4]陈瑜,裴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先创与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 (1).

[5]周涛.论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改革与开放,2010(20).

[6]李一男.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研究[J].前沿,2013(10).

[7]刘荔.浅议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30).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12.052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