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农村学校义务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6-03-18周建超

教育界·中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师

周建超

【摘要】把学校教育扎扎实实地做到实处,并不是依靠专家作几个报告,名师上几节公开课,特级大师搞几个模式,教师发表几篇论文或是有多少个课题研究项目就能够解决的。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的培养,因材施教,让学生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乐此不疲。更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才华,他们从“埋头苦干”转变为“主动乐干”,这才是学校教育的幸事。

【关键词】学校教育因材施教投入发挥

学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程度、速度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模。

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苏北农村学校义务教育的现状到底何如呢?

一、 不缺荣誉,缺少声誉

荣誉,是对一个人或是一个单位工作实绩的综合体现,行为的肯定,是千金难买的赞美,是至高无上的光环。如今,随便走进任一所城、乡学校,都会在校门内、外醒目的位置,看到一些易如反掌、举手可得的成排的荣誉牌匾。

种一块花草,栽几棵树,便是绿化达标的合格单位,在县区运动会上拿个小奖,便是体育先进单位以及普通话推广单位、财物公开示范单位、安全考核合格单位、人民满意学校……以及有其名而无其实的家长学校等等。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这些名目繁多的招牌,家长们大多都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学校到底如何,事实胜于雄辩。他们只认你每年考上重点、名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多少,孩子的特长是否得到了展示和发挥,教师的责任心如何,是否热衷于搞家长、捞外快、搞谋私。否则,情愿去买学区房,花大钱择校。而这正是眼下不少学校所缺少的应有的声誉。

二、 不缺形式,缺少模式

不切实际的各种模式,华而不实的各种排场、走马观花的各种形式,是制约学校教育停滞不前,增加教师工作压力,增添学校经济负担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精力、时间、还是在人物、财物上,都让人深恶痛绝、牢骚满腹而又无可奈何。

如:近来支教已成为缓解偏远乡镇教师紧缺,增强农村教育整体实力的重要形式,且在教师职称评定中都有明确规定的年限及区域。但在实际操作中,支教老师大多工作松散,责任心不强,教学成绩低下,对支教教师缺少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成为影响学校整体的工作实绩的重要因素。

三、 不缺文凭,缺少文化

文凭本是衡量一个人学业的程度、层次,更是教师晋职、调资的重要条件,甚至是硬性规定。在这个上有政策、下由对策的大气候的影响下,这个本是问题的问题以不再是问题。函授、自修、夜大、电大、脱产、速成班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捧着钞票进去,拿着文凭出来,有的人连学校的门都没进,过了两三年,也照样毕业。当然,这要比直接花钱买个文凭稍逊一筹。

那么,有着这样文凭的老师,其本身的文化底蕴能有多深?谁都不愿说破,但也都心知肚明,所以,有人大胆提出文凭属于过去,现在看能力的雷人语,真不知这句话到底有多少人喜欢,多少人反对。

四、 不缺人力,缺少人才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一个学校的教学实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教学的责任心和教育实力,说白了就是教育人才的比拼。

而现在的每一个学校,教师的数量可以说足以完成教学任务的,且大多达到合格的师生比。但在每个学校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真正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学生比例远远不能达到标准,甚至差距很大,导致副科专任老师改行,音、体、美、科学等一些被其他课题占用不能正常开课。

那么,造成这种症结的根源是:有因其长期不上班的;有的是把学校作为挂靠单位的;有的倚老卖老不做事的;有的领导忙于公事无暇上课,干脆不从事教学工作的等等。而在从事教学的教师中,有的是合同、民师、还有的是顶职转正的,有的是代课的,有的是转业安置的,有的是非师范招聘的,有的是自考的,无论从教学能力还是教学理念都是参差不起,在工作上有点力不从心则不足为奇。

五、 不缺名师,缺少恩师

当今社会,专家、名师比比皆是,教育界更是不甘落后,一般几个地区两年就会有个特级教师、区、市、省级骨干或名师推荐名额,尤其是成为名师、专家之后,便可脱离教学第一线,整天报告、讲座、出书讲学、外出培训、视察、教学、研究创新模式,即使每两个专家每年推出一种教学模式,也让教师们招架不住、应接不暇。而这些模式的含金量究竟会有多高呢?用“微乎其微”不知是否有点言过其实?而教师在教学中有必须运用,否则就是教学模式陈旧,不但死搬硬套,还必须符合上级部门的检查。背、上、批、辅、改,样样都要达到标准。

如:教师的教后感不少于100字,学生作业的计分格必须长3厘米,宽2厘米,从左往右画对角线,与最后一题空一格,距右边距1厘米等等。搞得教师心烦意乱,牢骚满腹,有的干脆把学生当着出气孔,回家就对爱人、孩子发脾气,根本就无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那么,学生又怎么能记住老师,又怎么能喜欢这个教师的课呢?

作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思考,怎么去掌握一套正确的学习方法,如何让他们自己实现自己、展示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可是这样的老师是多是少?不用明说心里都很清楚。

六、 不缺资本,缺少资金

“每一位校长都坐着豪华真皮沙发。”这是教师对现代校长的评价。其实,这里指的并不是真皮沙发,而是说每一位校长都有可以炫耀的资本,随便走进即使是乡镇学校,都会看见整齐高耸的教学楼、宿舍楼,整洁明净的餐厅、塑胶跑道,标准化的运动器材,电脑室里电脑成行,图书室里图书目不暇接,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生有统一的校服,教室内饮水机、投影仪应有尽有。可谓之环境舒服、整洁、优雅。

但稍微思考一下,这些大多数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筹资拨款的,学校只管坐享其成。况且,每位学校都有一定的经济补贴,即使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除了专款的现金、补助金以外,还有相关单位的爱心扶持,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学校竟还亏空八九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已屡见不鲜,而由此引发的工作中的种种奖励措施难以兑现,势必又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这种情绪化的问题又是其他强制手段难以奏效的。

七、 不缺精力,缺少动力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不断好转,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教师工作的相对稳定,给教师营造一个莫大的享受空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现象在校园里潜滋暗长了,尤其是在中年往上的教师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这部分教师本是教学经验、精力都很充实、充沛的黄金时期。但根据调查,他们往往对升职无望,又瞧不起年轻的教师,看不惯年老的教师,对新生事物不感兴趣,对传统理念又没有创新的精神,容易束缚在陈旧的模式中,加之对领导的行为、工作作风的不理解、不接受,或热衷于第二职业,对工作更是得过且过,面对大是大非依然无动于衷。

而年轻教师不安于现状,对外界刺激跃跃欲试,过高地评估自己。以前的两个黑洞洞、三个急匆匆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返了,而每天驾车匆匆地来,晚学后疾驶而去的现象明显增多。

八、 不缺检查,缺少责查

名目繁多的检查已让教师头痛不已,如果检查真的能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优化教学质量水平,本是件无可非议的好事情。但如果检查的动机不纯或吹毛求疵,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或一查了之,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例如,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形式,而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手段。那么,作为领导、专家、教育部门例行检查本该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事实上,有的教研员自己的能力平平,有的领导自己根本就不会上课,有的专家华而不实的框框理念成堆,而真正的实际教学中,根本就不适用。因此,一堂课下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名家发威,教师不服,造成互相纽结。而教师涉及本身的利益受到冲突,教师的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学校的很多失职、渎职问题,不去追究,如果把用在教师身上的“注意力”,分散一些到领导的身上,岂不是教育界的一件幸事了。

九、 不缺学生,缺少优生

实施义务教育为农村的适龄儿童提供了保证,但由于城乡的教学资源的差距很大,以致大批家长不惜花费巨资,在城区购买学区房,交择校费,托关系,转户口,到城区学校入学,造成城乡资源的严重流失。

而在现有的农村学校中弱智、智障儿童占近3%~5%,由于家庭的无法协助、监督,校方无法控制学生的大部分的业余时间,一直使学生学习松懈,部分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既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又降低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家长的信任度,对生源的流失起不到推动作用,长期下去,造成了恶性的循环。

十、 不缺实绩,缺少实力

实绩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一定的成绩,是教师能力和价值的体现,露骨一点地说,就是教师在晋职和晋升中可以引以为豪的资本。而如今的教师,对于这害实绩来说,可以说是举手可得。

举个简单的例子:发表论文是教师学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教师,只要舍得花钱,那么,稿子有人写,论文有杂志社发,即使是论著的一、二、三编者,也照样可以挂靠。而真正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东西,却无人问津,造成教育界鱼目混珠,谁也看不清庐山真面目。

再者,通过学生作文大赛,可以间接的反映出语文教师作文的教学能力,或者说他在指导学生参赛时的眼光、能力,以及学生应变的能力。而如今的很多大赛,包括学生作文的发表,都是由教师一手操办,名为学生作文大赛,实为教师实力的交锋,根本就分不清谁才是真正有本事的语文教师,谁是有写作实力的学生,这无疑是对热衷于教学的老师的一个致命的打击,和对教育人才的扼杀,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一个难以磨灭的阴影。

因此,我们认为,如何把学校教育扎扎实实地做到实处,并不是依靠专家作几个报告、名师上几节公开课、特级大师搞几个模式、教师发表几篇论文以及靠学生得多少奖,或是有多少个课题研究项目,我们课题组通过多种上形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

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首先要改变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机制。其次是应该在如何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上做文章,不能一味地认为对教师可以实行以“压”的办学理念。对学生管理更应该松紧有度,杯弓蛇影地怕这怕那就不能严格地要求学生,甚至放松、放纵他们的言行,任其信马由缰。

最后,我们认为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特长的培养,因材施教,让学生从被动地“要我学”到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我要学”的情境中去学习,从而乐此不疲。同时更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才华,他们从“埋头苦干”转变为“埋头乐干”,当然这并不是靠一个人或是一个单位所能解决的,而是要靠全社会来共同关心、支持和帮助,这样,校园之花才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校推介
圆我教师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