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需要多一些“语文情怀”

2016-03-18张晓华

教育界·中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槐花自然段诗意

张晓华

【摘要】语文是感性的,语文是形象的,语文是情意相融的,语文是与生命共通的。我们的教学不能缺少“语文情怀”。让课堂多一些诗意,多一些从容,还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时空。让课堂走向开放,让教学更加创新,让学生流连其中,发现语文学习的精彩。

【关键词】语文教学开放情怀

在一节校内的教研课上,老师执教了《槐乡五月》一课的第一课时,在学生初读后,老师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并且要求其他学生在倾听课文1-3自然段后,每一自然段分别用一个句式来说一句话,第一自然段是:“啊,”,第二自然段是:“呀,”,第三自然段是:“呵,〖CD#7]”。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趣味性,同时也有很大发挥的空间。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学生交流的语句有:啊,槐乡到处都是槐花,真似瑞雪初降啊;啊,孩子们用篮子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真满足啊;啊,五月的槐乡浸在香海中啦;啊,槐花饭真香啊……可以说,学生的交流视角各不相同,每一句话都非常真实,也非常鲜活。在2、3自然段交流时,同样如此。可以说,这一处设计体现了教者设计的精心。可是,在评课环节,一些老师对此有不同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这样的交流对于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意义不大,每个学生只交流到一段话中某个点,对于整个段落内容没有形成整体的认识;二是学生的交流随意,漫无目的,体现不出教学的具体目标是什么;三是学生对段落的理解没有层次,没有顺序,思维散乱,这样的练习对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和对中年级学生关于段的概念形成似有不妥。

诚然,评课中老师所提出的意见都有可取之处,如果站在老师的角度来读课文,从概括的角度,课文第一段写了“洋槐开花多又美,香气醉人”,第二段是“孩子们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第三段写的是“槐乡的小姑娘用槐花装扮自己,小小子有口福”。学生的说话,与段落表达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不同。如果引导学生思考每段段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是不是更为恰当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笔者以为,指向段意概括的教学是一种思路,但上述教例中老师的做法有不可否定的,常常被我们所忽略的地方。是什么呢?是语文老师应该具有的,语文学习的情怀。

语文是感性的,语文是形象的,语文是情意相融的,语文是与生命共通的。我们的教学最不能缺的,是诗意的情怀。在我们一味关注语言表达,注重实践运用,语文偏向于工具性,教学也越来越直接,越来越走向功利,似乎只有达成目标,看得到结果,这才是我们语文课堂所体现的教学价值。但是,语文学习的韵味呢?语文学习的情致呢?一句“啊,”,没有统一的答案,没有固定的要求,只是说出对语言的感受,表达自己阅读的想法,我口说我心,学生的语言充满着诗意,而这时的文本,不是标准化的实践运用对象,而是打动心灵的可亲可感的诗行。感受到语言的温度,体验到学习的自主,这本就是语文学习最核心的要义。让课堂多一些诗意,多一些从容,这时的学生才能爱上语文,爱上学习。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亲切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的体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这需要还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时空。语文教学,需要老师具有开放的情怀。让学生可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能够表露自己的喜乐,还愿意将自己对文本最初的阅读体验进行交流,也许,这些不会很严谨,或者也不够妥帖,但这就是学生最真实的声音。当他们可以不用在意老师的指示或是标准答案的要求来进行交流和分享时,我们的课堂会是学生学习的真正“学堂”。激发学生个性的飞扬,打开课堂学习的视角,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灵活,这也是语文学习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一个“啊,”的句式,不正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有效开放吗?

语文不应该是严肃的,刻板的,不应该有固定的套路,沿袭的思维。就拿段意概括来说,抓住重点句,说出内容要点,进行句式填空提炼,每一种方式都有其可取之处,但同时,也有其弊端。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只为了关注段意概括出来的结果,忽略了教学艺术,忽略学生学习的兴趣点,那么,学习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课堂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能成为学生生命绽放的过程。语文教学,老师应该有不断创新的做法。让我们的教学时时带给学生新鲜感,带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这是我们应努力追求的教学现场。也许,课堂会有不完美,但也远比一成不变的课堂更有吸引学生学习的魅力,这样的课堂,更会铭记在学生内心的深处。因为,当教学唤醒学生的心灵时,课堂跳跃着智慧,闪动着情感的火花,谁会忘记这美妙的体验?

语文课堂,需要老师多一些“语文情怀”,让诗意与语文学习相伴,让课堂走向开放,让教学更加创新,也许,这样的课堂,会更让学生流连其中,发现语文学习的精彩。

猜你喜欢

槐花自然段诗意
诗意地栖居
槐花花开
槐花吃过,这个春天就完整了
槐花
槐花
被耽搁的诗意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