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2016-03-18郑毛毛
郑毛毛
美国缅因州贝瑟尔(Bethel)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学习“金字塔”,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实验采取了七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听讲,通过“阅读”,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示范、小组讨论,“做中学”,“实际演练”,“教别人”,“马上应用”。前四种学习方式,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留下的都在50%以下,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而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而这些,是完全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以实现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及思考。
一、 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它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完成自己的知识构建。小组合作学习尤其在小学中高段数学学习中深具有效性。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应注意内化学生行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要建立机制、科学编组、明确职责;要加强调控,面向全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要突出评价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科学、合理地构建学习小组, 培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并进行合理的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学习小组的划分,一般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等差异,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通常同桌或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每一个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对探究结果进行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要努力给每个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舞台,充分发挥生生间的互补作用,开启学生思维,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组织同桌或者小组学习时,应注意教师要充分了解、掌握每一位学生的真实的学习状况,在班内安排座位、分组时进行合理规划,优差搭配。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要组织好这一环节,前提是基于我们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充分了解。课堂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交流环境上下功夫。同桌、前后桌的四人小组应该本着优差结合的原则,讨论交流应形成让差生先说,优生后说的固定模式,让优帮差,差追优。
三、 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要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细心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更要学会在课堂教学中准确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首先,对于有些比较复杂的许多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通过讨论,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互相互补,从而产生思维的火花,生成新的知识。 其次,由于小学生思维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差异,使得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会遇到困难,对一些数学问题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让组内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小组成员之间或者组与组之间互相协商和资源共享,从而使自己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
四、 合理分配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
教师一定要有一块表,激励学生合作学习时像军人作战一样利落。
现在的孩子骄娇二气很严重,完成学习任务拖沓。如果在小组合作环节,更会因为任务分工、意见不统一等导致任务完不成。所以我教育他们上课就像军人作战,小组合作就像军师、元帅、将军、先锋官、士兵等人的配合,各环节结合合作学习的难易度限制时间。用时间激励他快、准、对,与别人竞赛,同时间赛跑,配以小组间合理的评价机制给以激励。这样孩子们积极性高,注意力集中。
合作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学生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心情愉快、不受拘束,个性能够充分张扬。他们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每人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经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讨论,使不同层次的一切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使学生的表达、概括、分析、思维等能力得以发展。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充满了灵性,处处流淌着孩子们智慧的源泉。总之,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优势,把握小组合作学习契机,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焕发课堂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沈坤华.合作学习——一种有效学习的策略[J].学科教育,2004(7).
[2] 张晓玲.合作学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6).
[3] 李朝辉.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