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

2016-03-18张军勐晏丽娟苏雪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应对方式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张军勐 晏丽娟 苏雪飞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0192 E-mail:yanlijuan0715@163.com



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

张军勐 晏丽娟 苏雪飞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0192 E-mail:yanlijuan0715@163.com

【摘 要】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为进一步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北京市某高职院校385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心理健康的强迫、偏执、敌对、焦虑、人际敏感和心理不平衡因子上高职院校学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t=2.47,3.24,1.97,2.90,2.29,-8.43;P<0.05);男生在问题解决、合理化、忍耐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3.04,1.96,2.69;P<0.05);女生在逃避、发泄情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51,-2.07;P< 0.05);一年级学生在逃避和幻想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年级组(t=3.04,1.96;P<0.05);应对方式中的发泄情绪、幻想因子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分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忍耐、逃避因子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分量表得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结论: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并与应对方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关键词】高职学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Correlation of Coping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of Vocational Students

Zhang Junmeng,Yan Lijuan,Su Xuefei

Xisanqi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Beijing 100192,Chinacognitive vulnerability factors in anxiety psychopathology[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3

[11]Einstein D A,Lovibond P F,Gaston J E.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ectionism and emotional symptoms in an adolescent sample [J].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0,52(2):89-93

[12]Steel P.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tory failure[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7,133(1):65-65

[13]Bong M,Hwang A,Noh A,et al.Perfectionism and motivation of adolescents in academic context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4,106(3):711-711

[14]张秀阁,梁宝勇.以负面评价恐惧和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为中介的完美主义与考试焦虑的关系研究[Z].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2007

[15]陈顺森,叶桂青.考试焦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09,2(1):74-79

[16]许菲.消极完美主义人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预测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3):34-37

[17]张国华,戴必兵.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0(2):124-130

[18]Freeston M H,Rhéaume J,Letarte H,et al.Why do people worry[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4,17(6): 791-802

[19]李志勇,吴明证.大学生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3,20(5):72-76

[20]Sarason I G.The test anxiety scale:Concept and research[M]. Defense Technical Information Center,1977

[21]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 (10):19-24

[22]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23]王瑞新,张澜.大学生考试焦虑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3,20(2):87-89

[24]段丽娥,卢莉.医科大学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1,25(3):195-198

[25]Fletcher K L,Speirs Neumeister K L.Research on perfectionism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Implications for gifted students [J].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12,49(7):668-677

[26]Ladouceur R,Gosselin P,Dugas M J.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 of 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A study of a theoretical model of worry[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0,38(9):933-941

[27]Sexton K A,Dugas M J.Defining distinct negative beliefs about uncertainty:validating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 Scale[J].Psychological Assessment,2009,21(2): 176

[28]Carleton R N,Norton M A,Asmundson G J.Fearing the unknown:A short version of the 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 Scale [J].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2007,21(1):105-117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of coping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of vocational students,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arrying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Methods:A total of 385 vocational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Coping Style Scal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Mental Health Inventor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Results:The vocational students’scores in a series of mental health indexes,such as compulsion, paranoia,hostility,anxiety,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imbalance,were higher than the normal level (t=2.47,3.24,1.97,2.90,2.29,-8.43;P<0.05);The boys’scores in the indexes of problem solving,rationalization, patienc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irls’(t=3.04,1.96,2.69;P<0.05);The girls’scores in the indexes of escape,vent emotion were remarkably higher than boys’(t=-2.51,-2.07;P<0.05);The scores of freshmen in the indexes of escape,fantasy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wo grades(t=3.04,1.96;P<0.05);The indexes of vent emotion and fantasy belonging to coping style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total score of mental health and subscales (P<0.01);The indexes of patience and escape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total score of mental health and subscales in different degrees(P<0.01);Conclusion:The vocational students’mental health is in a low level,and there are different degree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coping style and their mental health.

【Key words】Vocational students;Coping style;Mental health;MMHI-60

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个体处理应激事件时的各种认知和行为活动,是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的调节行为,包括对应激事件的评估、调节,与事件有关的躯体或情感反应等[1]。应对方式也是心理应激与压力影响个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调节变量或中介变量,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压力的后果和严重程度,它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2]。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生活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而消极回避的应对方式则会阻碍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3]。目前,国内对于普通大学生群体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较为系统深入,但对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尚不多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方面,他们既有普通大学生的特点,又有自身存在的特殊问题。高职学生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和压力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本研究以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旨在为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某高等职业学校选取398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有效被试为385人(96.7%),其中男生248人(64.4%),女生137 人(35.6%);一年级133人(34.6%),二年级121人(31.4%),三年级131人(34.0%),年龄16~18岁。

1.2 方法

本研究主试均由具有心理学背景并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心理咨询师担任。施测时,采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调查人员使用统一指导语,当场收回问卷。

1.2.1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 该量表包括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性和心理不平衡10个因子,每个因子包括6个条目,共60个条目。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从不为1分,偶尔为2分,有时为3分,经常为4分,总是为5分。量表统计量为因子分和总分。王极盛等人的研究表明,MMHI-60的同质性信度在0.6501~0.8577之间,分半信度在0.6341~0.8726之间;分量表和总量表的相关在0.7652~0.8726之间[4]。

1.2.2 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 该量表由36个条目组成,分为指向问题应对和指向情绪应对两个维度。指向问题应对维度包括解决问题、寻求支持、合理解释3个因子,指向情绪应对维度包括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4个因子。条目采用1~4级评分,1不采用,2偶尔采用,3有时采用,4经常采用,量表统计量为各维度分。因子分由条目分相加即可,属于同一分量表的因子分相加即分量表分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和效度均良好[5]。

1.3 统计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分析数据,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Pe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健康强迫、偏执、敌对、焦虑、人际敏感和心理不平衡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说明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全国常模来看,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见表1。

2.2 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特点

2.2.1 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各因子评分及排序高职院校学生在面对应激事件时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是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合理化和幻想等,见表2。

表1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s)

表1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s)

注:*P<0.05,**P<0.01,下同

因 子  高职学生(n=385)常模(n=2446)t  P 强 迫1.97±0.63 1.89±0.61 2.47 0.014**偏 执1.87±0.68 1.76±0.68 3.24 0.001**敌 对1.79±0.72 1.72±0.75 1.97 0.049**抑 郁1.89±0.72 1.92±0.67 -0.83 0.409 焦 虑1.93±0.79 1.81±0.75 2.90 0.004**学习压力2.00±0.80 1.92±0.67 1.87 0.063适应不良1.94±0.71 1.92±0.62 0.66 0.512人际敏感1.93±0.68 1.85±0.73 2.29 0.023**情绪波动性1.95±0.68 1.98±0.70 -1.00 0.318心理不平衡1.67±0.66 1.95±0.65 -8.43 0.000**

2.2.2 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 不同性别相比,男生在问题解决、合理化、忍耐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逃避、发泄情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其余各因子分在不同性别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3。

2.2.3 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的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的高职院校学生在逃避和幻想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见表4。经LSD事后检验可知,一年级学生在逃避和幻想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年级组。

表2 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各因子评分及排序(n=385,±s)

表2 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各因子评分及排序(n=385,±s)

因 子  评 分  排序问题解决 20.01±4.52 1寻求支持 18.83±4.50 2合理化 14.24±3.40 3 忍 耐 10.15±2.70 5 逃 避 8.50±2.64 7发泄情绪 8.81±3.05 6 幻 想 10.74±3.58 4

表3 不同性别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得分比较(±s)

表3 不同性别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得分比较(±s)

因 子男生(n=248)女生(n=137) t  P问题解决20.52±4.59 19.10±4.26 3.04 0.003**寻求支持18.91±4.68 18.68±4.17 0.49 0.625合理化14.50±3.45 13.79±3.27 1.96 0.047**忍 耐10.41±2.78 9.64±2.46 2.69 0.007**逃 避8.04±2.27 8.74±2.80 -2.51 0.013**发泄情绪8.37±2.91 9.04±3.10 -2.07 0.036**幻 想10.95±3.85 10.35±3.01 1.71 0.089

表4 不同年级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得分比较(±s)

表4 不同年级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得分比较(±s)

因 子  一年级(n=133)  二年级(n=121)  三年级(n=131) F P问题解决 20.47±4.88 19.73±4.23 19.80±4.39 1.08  0.341寻求支持 19.47±4.73 18.50±4.40 18.48±4.30 2.10  0.124合理化 14.57±3.59 14.02±3.38 14.11±3.23 0.98  0.376 忍 耐 10.37±2.78 10.12±2.73 9.95±2.59 0.81  0.444 逃 避 9.07±2.98 8.22±2.45 8.17±2.34 4.88  0.008**发泄情绪 9.27±3.06 8.79±2.96 8.36±3.06 3.00  0.051 幻 想 11.36±3.91 10.54±3.42 10.28±3.29 3.31  0.037**

表5 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r)

2.3 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

采用Person相关法将应对方式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分量表做相关分析,见表5。应对方式中的发泄情绪、幻想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分量表及总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均<0.01),忍耐、逃避因子与心理健康分量表及总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均< 0.05)。

2.4 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各因子、人口学变量与心理健康总分的回归分析

应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以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以应对方式因子、性别和年级为自变量。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有发泄情绪因子和年级,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发泄情绪和年级对心理健康状况有预测作用,见表6。

表6 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各因子、人口学变量与心理健康总分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危机期”[6],其心理发展迅速且尚未完全成熟,不仅要面对自身生理、心理的重大变化,同时也要面对来自社会、家庭和教育制度的多重压力,因此,青少年阶段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7]。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心理问题高发的青少年时期。本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强迫、偏执、敌对、焦虑、人际敏感和心理不平衡6个心理健康因子上的表现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国内苟增强、巩杏泽的研究结果相符[8]。分析认为,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学历层次较低,存在自卑心理,由此表现出敌对、焦虑、强迫和人际敏感等不良心理反应。另一方面,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承担着繁重的学习、人际关系和未来就业压力,多重压力叠加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

3.2 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特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经常采用问题解决和寻求支持这类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较少使用发泄情绪和逃避的应对方式,这与许新赞[9]、陈启山[10]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应对认知过程具有较多的理性加工成分,对困难和挫折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应对能力[11],能够冷静思考,以积极的态度探索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这有利于困难的消除,也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保持。国内有研究支持,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心理平衡,保护心理健康的作用[7]。

高职院校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着性别差异,男生在问题解决、合理化、忍耐因子得分高于女生,而女生在逃避和发泄情绪因子上得分高于男生。分析认为,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两性的角色定位和社会期望不同有关。通常,男性被赋予的角色要求是理性、独立、勇于担当。受传统观念和自身生理、心理因素影响,男性遇到困难时多采用直面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在不能解决的困难面前,男生会采用合理化或忍耐的方式,以符合自身的角色要求和社会期望。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独立性较差,遇到挫折有时会倾向于回避问题或者发泄情绪以暂时缓解内心的压力。

3个年级高职学生在逃避和幻想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一年级学生比二、三学生更多地采用逃避和幻想的应对方式。分析认为,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高职院校的校门,对新的环境、学习生活、情感困惑等缺乏深入的理解,心理承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尚不成熟,遇到困难和挫折后会倾向于选择回避问题和幻想的方式暂时缓解内心的焦虑和压力。

3.3 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应对是应激与身心健康的中介机制,对保护个体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12]。本研究结果表明,发泄情绪、幻想因子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忍耐、逃避因子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说明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个体经常采用发泄情绪、幻想、忍耐和逃避的应对方式,不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这与陈国荣[13]、佟月华[14]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表明,不良的应对方式可能会引起消极负性的情绪,从而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15]。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加强其应对技能的指导,尤其是改变发泄情绪、幻想的情绪应对方式,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地面对问题,认识问题,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更多地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16],使其更加积极主动乐观,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南守宇,张海芳,冯华.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1081-1082

[2]陈玉焕.“3+2”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调查[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8):104-106

[3]尉杰忠,吴花林.医学生总体幸福感、应对方式及其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4):563-566

[4]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

(收稿时间:2015-09-11)

*基金项目:北京市海淀区支持社会事业研发专项项目(编号:S2013001)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3.039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252(2016)03-0461-05

猜你喜欢

应对方式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山东体育学院术科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测评机制建设问题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