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价值评述

2016-03-17王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负性情绪心理护理冠心病

王娟

【摘要】 目的 探析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运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65例冠心病患者, 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负性情绪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 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SDS、SAS评分下降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 能够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使患者的治疗信心增强, 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实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理护理;冠心病;负性情绪;干预价值

冠心病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主要指的是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病变阻塞血管管腔, 使心肌长时间处于缺氧、缺血状态而坏死的一种心脏病[1]。由于冠心病患者发病后, 往往会出现剧烈的胸痛症状, 甚至还会产生濒死感, 容易使患者心情低落, 出现偏执、忧郁、焦躁、思维迟缓以及焦虑等负性情绪, 增加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风险, 对治疗和康复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 本文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运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 ~9月本院收治的6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中女12例, 男21例, 年龄35~76岁, 平均年龄(46.2±9.9)岁, 其中2例为心绞痛间歇期, 6例为心肌梗死陈旧期, 25例为单纯心肌梗死;观察组中女14例, 男18例, 年龄37~78岁, 平均年龄(46.4±10.5)岁, 其中3例为心绞痛间歇期, 5例为心肌梗死陈旧期, 24例为单纯心肌梗死。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一般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①入院护理。患者入院后, 评估患者的基础情况, 包括知识技能水平、生活状态、文化程度以及心理状态等, 并将患者的实际情况作为基本依据, 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 耐心向患者讲解关于冠心病的知识, 包括诱因、症状、危险因素以及预防等, 指导患者对自己的负性情绪进行调整, 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治疗中护理。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 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 主动对患者的内心情况进行了解, 同时在与患者进行交谈时, 应该尽量运用亲切、温和的语言, 并且采用抚触、握手等肢体语言来传达对患者的关心和鼓励, 引导患者倾诉内心的真实想法, 并及时疏导患者, 使患者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③告知患者应该多注意休息, 合理安排睡眠时间, 保证充足的睡眠, 由于一些患者存在睡眠障碍, 应该进一步加强患者的睡眠指导, 比如指导患者在睡觉时选择合适的体位, 睡前听一些节奏舒缓的轻音乐等;对于睡眠障碍比较严重的患者, 应该严格按照医嘱要求, 给予患者口服安眠药治疗。④使患者对躯体疾病的认知发生改变, 让患者了解到负性情绪的危害性, 鼓励患者肯定自身价值。由于一些患者严重丧失自信心, 护理人员应该多鼓励和关心患者, 并且将患者的病情作为基本依据, 为患者制定合理的短期目标, 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 3 观察指标 运用SDS、SAS评分量表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进行评定, 得分越高说明抑郁和焦虑程度越严重[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 两组SDS、S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SDS、SAS评分下降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由于冠心病患者的病程较长, 容易出现失望、悲观、抑郁等负性情绪, 心理变化波动大, 容易增加出现并发症的风险[3]。在本次研究中,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SDS、SAS评分下降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给予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这一结果与徐亚莉等[4]研究报道基本一致。患者入院后, 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 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进行了解和掌握, 护理人员能够将患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背景作为基本依据, 对患者进行针对性、个性化健康教育, 使患者对冠心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使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得到缓解,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 在心理护理干预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合理运用沟通技巧, 运用非语言和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 使患者烦躁、恐惧以及紧张不安的心理得到改变, 获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引导患者敞开心扉, 主动诉说内心的真实想法, 不仅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还能稳定患者情绪, 提高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 临床上给予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 能够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使患者的治疗信心增强, 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实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丽娜, 时昆, 席晶, 等.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外医疗, 2012, 31(1):162.

[2] 李琳.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33):4-5.

[3] 崔彦, 黄京芳, 张静, 等.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13):14-15.

[4] 徐亚莉, 张红鸽. 双心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14(9):3348-3349.

[5] 刘殊艳.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12):164-166.

[收稿日期:2015-11-19]

猜你喜欢

负性情绪心理护理冠心病
冠心病一直没有症状,是不是治愈了
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
有冠心病家庭史的青年更应戒烟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