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处理在气道高反应性患者麻醉中的应用

2016-03-17肖维萍李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预处理

肖维萍 李静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使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月进行麻醉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64例, 作为对照组, 应用抗胆碱药, 常规麻醉;2013年2月~2015年3月根据术前访视为气道高反应性患者64例, 作为实验组, 应用抗胆碱药、激素、利多卡因、麻黄碱、增加麻醉诱导时间及麻醉深度。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麻醉诱导前及气管插管即刻血压较对照组波动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哮鸣音、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90%的几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抗胆碱药、激素、利多卡因、麻黄碱、增加麻醉诱导时间及麻醉深度预处理, 明显减少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呼吸系统不良症状, 使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

【关键词】 麻黄碱;预处理;气道高反应性;麻醉深度

气道高反应性性是气道受到某种刺激而发生缩窄, 引起了明显的支气管狭窄的症状。气道高反应性性患者麻醉期间易出现支气管痉挛。预处理是指未发生气道狭窄之前, 通过药物等各种手段, 阻止气道狭窄的发生, 从而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1]。据报道气道高反应性发生率有增高趋势, 因而如何使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是麻醉医生的紧迫任务。本研究选取有气道高反应性危险因素的患者, 通过术前访视时及麻醉中给与适当处理, 以预防支气管痉挛的发生, 以保证围术期安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进行麻醉的气道高反应性性患者64 例, 作为对照组, ASA分级Ⅱ~Ⅲ级, 男48 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50.5±16.5)岁, 急诊手术18例, 择期手术46例;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根据术前访视为气道高反应性患者64例, 作为实验组, ASA分级Ⅱ~Ⅲ级, 男43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54.5±17.5)岁, 急诊手术24例, 择期手术40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SA 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实验组入室后给予长托宁1 mg, 地塞米松20 mg, 然后给予丙泊酚4 mg/(kg·h), 10 min后依次给予诱导药咪达唑仑2 mg, 舒芬太尼4 μg/kg, 持续静脉滴注, 出现血压明显下降, 予以麻黄碱5~10 mg, 维持血压在入室血压下降的20%左右, 15 min后, 予舒芬太尼4 μg/kg, 顺式阿曲库铵0.15 mg /kg, 丙泊酚1.5 mg/kg, 利多卡因1.5 mg/kg后完成气管插管。对照组麻醉诱导前给予长托宁1 mg, 然后常规诱导, 依次给予咪达唑仑2 mg, 舒芬太尼4 μg/kg, 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 丙泊酚2.0 mg/kg;待肌松完全起效后气管插管。维持给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两组均在可视喉镜下顺利进行气管插管, 均常规进行了血压、心率、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压监测。麻醉维持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 围术期出现气道痉挛采用激素、茶碱等药物处理。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后及拔出气管插管即刻及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及呼吸系统不良症状(哮鸣者及SpO2)不良症状。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 诱导前(T1), 插管即刻(T2), 插管后(T3), 插管后3 min(T4), 拔管时(T5), 麻醉诱导前后及气管插管即刻的血压和心率比较, 实验组明显较对照组平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哮鸣音及SpO2<90% 的发生几率, 观察组为4.7%(31/64)和6.3%(4/64), 明显好于对照组的17.2%(11/64)和21.9%(14/6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预处理的措施为应用抗胆碱药、糖皮质激素、利多卡因、麻黄碱、增加麻醉诱导时间, 抗胆碱药可以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 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 起到舒张支气管、减少痰液分泌的作用[2]。但单独应用抗胆碱药, 不能明显减少气道痉挛的发生率;糖皮质激素及利多卡因的作用及机制已有报道[3-5];诱导前静脉给予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能有效地预防和改善支气管痉挛的发生, 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6]。若气管内插管时机不当, 比如浅麻醉下插管或拔管激惹气管黏膜肌肉, 气管插入过深刺激隆突等均引起神经节后胆碱能纤维释放乙酰胆碱而诱发支气管痉挛, 是主要的诱因; 麻醉深度不够, 不能有效抑制气管导管刺激或手术刺激引起的神经体液反射。

本研究通过增加麻醉诱导时间, 给予补液及麻黄碱保证生命体征平稳的同时, 增加麻醉深度, 使气管插管顺利进行。另外, 麻黄碱的优点还有舒张支气管的功能, 减少了支气管痉挛的发生。本研究实验组麻醉诱导前后及气管插管即刻的血压和心率较对照组平稳(P<0.05)。实验组患者哮鸣音及SpO2<90% 的发生几率为4.7%和6.3%, 明显好于对照组的17.2%和21.9%(P<0.05)。与张涵[1]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总之, 经过系统的预处理之后, 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完全可以顺利通过围术期的麻醉。对于气道高反应性患者, 良好的术前准备非常重要, 同时适当的使用麻醉药和合适的麻醉管理, 以避免支气管痉挛在麻醉中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涵. 麻醉前预处理对气道高反应性性患者麻醉期间支气管痉挛的预防效果观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 11(22):43-45.

[2]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5.

[3] Kasaba T, Suga R, Matsuoka H, et al. Comparison of epidural anesthesia and general anesthesia for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Masui, 2000, 49(10):1115-1120.

[4] 庄月容. 不同频次针刺预处理对OVA致敏气道高反应性小鼠的炎症调节作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

[5] 章荣赞, 陈吉华. 气道高反应性患者的全麻处理. 中国医刊, 2008, 43(11):67-68.

[6] 李翔, 王笑梅, 张坚松. 两种气道高反应大鼠模型的建立与比较.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收稿日期:2015-09-10]

猜你喜欢

预处理
菌剂预处理秸秆与牛粪混合对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种养废弃物预处理技术可行性分析与实践
液化天然气技术及其应用探析
碱预处理提高香蕉茎秆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研究
浅谈C语言中预处理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和对策
微地震数据预处理方法研究
垂体后叶素预处理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基于MCSA的感兴趣区域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