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菊华:热爱成就紫砂艺术

2016-03-17闫博华

藏天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制壶金奖陶艺

文/田 燕 闫博华



范菊华:热爱成就紫砂艺术

FANJUHUAREAICHENGJIUZISHAYISHU

文/田燕闫博华

范菊华在义乌参展时接受义乌电视台采访

范菊华获奖作品一览

2009年12月《竹韵·心壶》荣获第二届中国(南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 1年5月《云香壶》荣获第六届中国(莆田)海峡艺术品博览会金奖;

201 2年9月《松鼠葡萄壶》获第六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金奖;

201 3年《六方山水》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汉尊》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传统艺术金奖;《双线竹鼓壶》获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南瓜壶》获第三届(大连)茶博会暨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金奖;《竹段壶》获中国(深圳)第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创意金奖;

《寿桃壶》《仿古壶》、《掇只壶》先后被无锡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南瓜壶》被厦门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3年《三足龙头》被中国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

《传世帝王“中国龙”》被首都博物馆和中国陶瓷博物馆分别收藏。

2015年,范菊华很忙。

她借鉴商代文物的线条特点,创作了新款紫砂壶“祥龙戏珠”。与做花器不同,她要尝试做减法,只用和面去突出造型的变化。她希望用这种设计感强的作品,与时代接轨;

她一对一帮扶学生,手把手传授紫砂技艺;鼓励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女儿,也从事紫砂创作。她范菊华紫砂艺术馆装修落成,同时成立了壶祖研究院,通过整理、挖掘紫砂艺术,进一步传承、弘扬紫砂文化。

因为热爱,才有成就。对于年过不惑的范菊华来说,正是心中对于紫砂艺术的这份爱,才让她再一次走上了圆梦紫砂之路。

风卷葵

梅桩

结缘紫砂

龙珠

在历史上,以西望村为重点的范家,出现了范章恩、范鼎甫、范庄农家(静安)、范大生(承甫)、范锦甫等一批制壶高手与名家。作为范家的后人,范菊华从小就受陶艺熏陶,课余时间里跟着奶奶学习制壶技艺,并把紫砂艺术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1980年,在别人眼里还是个“小丫头”的范菊华,正儿八经地坐在泥凳旁,开始了她的制壶生涯。17岁的她中学毕业后,不顾父母继续求学的要求,毅然决定的进入到紫砂二厂实习,后成为正式员工,自此踏上了壶艺之路。

但命运总是弄人,在紫砂创作上已经小有成就的她,为了帮丈夫共同创业,暂时放下了她热爱的紫砂艺术。1996年,夫妻俩一起创办了蜀古建筑陶瓷厂,企业生产紫砂外墙砖等产品。如今,她的企业在丁蜀也是颇具规模,但成为老板娘的她,依然惦记着紫砂艺人的身份。

“企业要一直办下去,做壶也不能放弃”范菊华对丈夫说,企业的经营管理以他为主,她的主业还是做紫砂壶,她的位置还是在那泥凳旁。

重新坐回泥凳,范菊华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练习基本功,认真地研习大师的精品,为以后的陶艺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她的勤奋以及在陶艺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被紫砂四小龙之一、著名的紫砂大师江健翔看中,并收为入室弟子。在老师的指点下,其制壶技艺跃上新台阶,形成了自己在紫砂艺林中独树一帜的风格。

今年,她如愿建立了“范菊华紫砂艺术馆”,几千平米的展馆书写着范菊华紫砂艺术情怀,浓缩了其30多年紫砂艺术路上的精华。

“做壶如做人。”范菊华说。关注品质,从细节入手是范菊华制壶的基本要求,“永远坚持纯天然原矿紫砂,纯手工打造”是她对紫砂壶藏友的郑重承诺。正是因为她的坚持和承诺,她的作品受到诸多藏家和紫砂爱好者追捧,在近几年市场大环境萧条的背景下其作品仍然供不应求。

2015年10月份在浙江杭州展览中一款《松鼠葡萄》被藏友以30万的价格订购,范菊华还真有的舍不得,“壶做的越久,感觉出精品越难了”她说,要学会做壶很容易,花个一年半载的时间就行了,但要做好壶很难,也许花十年二十年的工夫也难以达到“好”的境界。

制壶“全能手”

范菊华性格开朗,为人谦逊朴实,不拘小节,自称“草根工艺师”,但其作品和人品备受各界认可。

《松鼠葡萄壶》、《南瓜》、《秦权》、《竹韵》、《仿古》等作品多次斩获大奖并被广大收藏家争相收藏。《传世帝王“中国龙”》被首都博物馆和中国陶瓷博物馆分别收藏。2013年,范菊华被中国收藏家协会紫砂专业委员会聘为常务副会长。

但光环的背后,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紫砂艺术创作上,她下了多少苦功。

为了让壶上的“松鼠”动起来,让“葡萄叶”飘起来,范菊华反复体会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制作的“笑樱竹节壶”,壶身圆硕,形体饱满,线条流畅,壶嘴与壶把弯曲有致,犹如一股清风徐徐吹来,竹枝竹叶在微微颤动。

“南瓜壶”以南瓜为壶体,瓜柄为壶盖,瓜藤为壶把,瓜叶包裹壶嘴,南瓜纹理清晰流畅,筋纹扣入壶内,南瓜之型表露无遗,尤其是筋纹与壶身精准配合,隔空观之,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竹韵壶”形体似半月,一段竹枝带着嫩绿的竹叶成为壶钮仿佛在壶盖上飘逸,与壶身上的竹叶构成一幅“竹画”,让人观之直有一种“清风细雨听竹韵、一壶香茗伴月归”的美妙感觉。在制壶上,有人擅长光器,有人擅长花器,有人擅长筋纹器,而对于范菊华来说,光器、花器、筋纹器样样精通,其作品都独具风格,被许多紫砂爱好者誉为制壶“全能手”。

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艺术节暨纪念紫砂泰斗顾景舟诞辰100周年的系列活动中,范菊华的作品《风卷葵》再次艺压群芳,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入选“紫艺宏光”中青年实力派陶艺作品展。2015年,对于范菊华来说可谓捷报频传。在12月13日的一场紫砂专场拍卖会上,她的一款“松鼠葡萄”再次被众藏友争相举牌,最终以7万元价格成交。范菊华用心、用情、用智慧传递着紫砂作品淡雅高洁的气质,诠释着紫砂艺术品充满灵性的价值。

“做壶必须做好壶,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人要做有爱心的人”。也许是对紫砂艺术执着的追求精神,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对女儿的期许更高。她把制壶技艺传给了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女儿潘师敏。

当被问及为什么这么做时?“为了传承”她坚定地回答,她希望女儿将来到宜兴轻工学院做陶艺老师,可以帮助到更多的紫砂青年,她希望女儿将来能够成为学院派实力型紫砂工艺师。这是她对女儿的爱,更是对紫砂艺术的深爱。

四方高足

近两年,范菊华受邀到丁蜀镇技术学校,教授青年工艺师制壶技艺,同时还接受妇联的委托,一对一帮扶学生成长,将5名学生带到自己的工作室和博物馆,手把手传授紫砂文化和技艺,她还资助两名残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学会了生存的一技之长。

范菊华不计较个人名利,大爱藏天下,被评为市级三八红旗手,先后被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宜兴日报、环球市场信息导报、全球商业经典等多家媒体报道。

因为深爱,所以奉献。未来,范菊华将继续紫砂艺术之路上探索前行。

责任编辑苏丹

猜你喜欢

制壶金奖陶艺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欲称“金奖”,必有其妙——第七届中华印制大奖金奖作品赏析(三)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欲称“金奖”,必有其妙——第七届中华印制大奖金奖作品赏析(四)
金奖作品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