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问题及教育研究

2016-03-17叶勇夏灵燕

改革与开放 2016年23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层面媒介

叶勇 夏灵燕

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问题及教育研究

叶勇 夏灵燕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介,其迅猛的发展态势及独具特色的传播机制引起了各方的重视。大学生作为微博的重要使用群体,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缺乏较强的辨识能力,对信息的接受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显著,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其次进行了成因分析,最后从“他律”和“自律”两个层面对于推进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提出了对策建议。

大学生;微博;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络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

网络媒介素养是媒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除了具有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全新媒介特征,而且网络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媒介素养的内涵不断扩充,除了指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认识和使用网络检索信息之外,还包括对网络信息价值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筛选能力;对各种信息的解构能力;对网络世界虚幻性及相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程度的认知能力;认清网络媒介和网络信息对社会及其社会成员的影响力;以及网络伦理的观念;还有网络交友能力、认识网络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多重影响的能力等内容。

微博作为其中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介,其迅猛的发展态势及独具特色的传播机制引起了各方的重视。大学生是其主要的用户群体,由于出现了微博这一新兴的网络媒介,对于促成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是通过实证调研,我们发现还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推进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是个值得探讨的价值命题。

一、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网

随着微博的逐渐普及,大学生使用微博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我们在享受微博带来便捷、快速的信息传播时,各种问题也随之而生。笔者为了更加深入探讨该问题,专门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层面设计:大学生对微博海量信息价值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筛选能力分析;对微博上各种信息的解构分析能力分析;对“虚”“实”生活的判定与认知能力分析;微博传播信息对社会及其社会成员的影响力分析;对大学生法律、道德意识层面的分析。本次问卷共有199名大学生做出了回应,其中有88.94%的人表示使用微博。基于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归纳出了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大学生使用微博自我控制能力不足

我们常常在提及微博时,还会提到另外一个词便是“微博控”,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这是“微博成瘾”的表现。[1]而“微博成瘾”归根结底其实可以说是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完善,自律性不够。当问及“微博是否曾经影响到您的正常作息”,有70.62%的学生表示“否,微博从来就没影响到我的生活”,另外29.38%学生表示“是,曾经夜晚看微博就到了深夜,自己却没发现”,虽然广大学生还是可以做好自我控制,但还是有部分大学生在使用微博时的自律性有待加强,自身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2.大学生使用微博过程中“虚实不分”

微博毕竟属于网上交友平台,是属于一个虚拟存在的世界,所以大学生在对待微博这一态度上的表现是决定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问及“您微博上的互动对象是以什么为主”时,88.14%的用户表示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其余还有11.86%的用户表示是“网络上的人物”;另外在问及“您花在微博上交友的时间与生活朋友之间实际的交往时间相比”时,81.36%的用户表示“线下交往时间多于线上”,其余18.64%的用户表示“线上交往时间多于线下”。综上可以反映大学生还是比较注重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对于“实”的判定还是不错的,但是也还存在少部分人对于“虚”的世界更加向往。而且当问及“您是否把微博上产生的不良情绪带到现实生活”时,也存在有18.64%的学生表示,“曾经因为和网上认识的人聊天,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影响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所以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虚”“实”生活的判定与认知能力还是不错的,只是还有一部分人需要更加地完善自己。

3.大学生使用微博时存在不自觉的违法行为

当今社会倡导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自由,言论过失到一定程度是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在2013年,法律在微博使用的言论自由这方面,便规定网络谣言转发量超过500条以上时便可追究其法律责任。但是在问及这方面问题时,只有54.24%的学生了解当与事实不符的微博转发量最低超过500条时便可判刑。从以上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使用微博时法律意识依旧不够强烈,在这方面的知识还比较匮乏。大学生使用微博时的法律意识淡薄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不自觉的违法行为,有时在微博上发表一条不真实的消息,在其特有的开阔平台之下,可能在不知不觉之间就会以飞速量增长,所以大学生在使用微博时的法律层面的知识教育还相对匮乏。

4.大学生使用微博中道德意识淡薄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以90后为主,而现今对于90后的评价经常是说这一代独具特色,不会吃苦,道德意识比较薄弱等等。这些言论虽然不能代表大部分的大学生,但是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体现了大学生的一些特性。关于这方面,当笔者在提及“是否在微博上发表过攻击性的言论”时,有20.34%的人表示“曾经发表微博谩骂别人”、“曾经评论他人微博时带有不文明的语言”,可以看出一部分大学生在微博使用过程中有时候比较追求个人感受与想法,偶尔会发表一些攻击性的言论,或者在评论他人微博时带有不良的词汇,在这一点上来看不违反法律,但是在道德层面来说这是不道德的行为,理应受到道德层面的谴责。

二、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成因

1.缺乏对微博管理的顶层规划与管理

如今微博进入了成熟阶段,但是对于微博的管理监制却出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首先,在本次问卷当中,其中便有一个问题提及关于现如今微博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有64.41%的用户选择了“微博后台监制力度不够”这一选项,说明微博在管理层级的顶层规划还不够,相关监管部门需要根据微博的发展态势与时俱进地做出规划。其次,微博的言论越来越自由,体制漏洞也越来越多,很多不良分子利用漏洞编造诈骗信息,从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到了用户的切身利益。

2.校园对应新兴媒介素养教育体制不够完善

大学生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下成长,显然校园层面对其影响是相当大的。但是现有的数据反映校园媒介素养教育体制还不完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层面:首先,微博在学生群体中广泛地应用,学校应当做到足够地重视,设立与网络舆情相关的部门,多多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反馈与引导学生往好的方面发展。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学校是否建立网络舆情相关部门,比例高达80%,这可以看出高校在宣传力度上还不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其次,师生之间的沟通力度不够,教育力度不够,基础的教育无法产生很好的效果。最后,同学之间往往缺少“意见领袖”的正确引导,许多时候在使用微博的时候盲目跟风,无法做到自主地抉择。

3.家庭方面对新时代媒介素养相关知识了解过少

相比较校园的传统教育,家庭层面的教育显得更加贴近生活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但是,大学生群体的家长都是上一辈的人群,大部分没有使用微博,甚至连使用网络的也为数不多。所以,有时候他们不理解子女们偶尔沉迷于微博的行为,经常斥责他们,并且限制其上网行为。可是在这样的压力行为之下,却不会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起到很大的作用,反而会让大学生们产生抵触行为更加地迷恋于网上的虚拟世界,疏于与家人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代沟。这样的结果归咎于家长们对于网络知识了解过少,对于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更是少有接触,再加上没有做好适当的提倡行为以及引导工作,孩子们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家里就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阻碍了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养成。

4.大学生自身管理能力不足

无论社会、校园还是家庭层面上做得再好,如果大学生自身的管理能力不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媒介素养。在笔者所做的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思政教育的环境下有着还不错的网络媒介素养,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在自身管理水平、法律意识层面、道德意识层面无法很好地控制,还有待加强。并且在提及大学生对自身媒介素养评价时,有46.89%的大学生表示在使用微博时,“自身网络媒介素养能力有待加强,关于微博的信息辨别力,整理能力还不够”,甚至还有5.65%的用户表示“自身网络媒介素养能力薄弱,不能辨别微博的信息真假,也无法做到选取自身所需的信息”,通过以上的数据,不难得出还有一半的用户表示自身的媒介素养还十分薄弱,对于信息的真假还是无法很好地辨认,信息的筛选能力也有待加强。所以如果想促使微博平台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大学生在自身方面也需要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三、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实践

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基于“他律”与“自律”两个模块,从社会、校园、家庭、个人四个层面来推进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实践。

1.外界环境的“他律”

(1)社会层面。一是探索建立一套完整的微博管理机制。一个新兴媒介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开始、发展、成熟、衰败、消亡几个阶段,对于上层管理者而言,“发展”这个过程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现如今,微博的体制正处于发展阶段,微博管理体制发展还不够成熟。主要表现为后台监制力度不够完善、危机处理机制相对不足两个方面。因而,更加需要根据现状,加强后台监制力度,设立危机处理机制。二是政府的大力支持。随着微博的不断发展,虚拟的线上互动甚至超过了现实生活中的线下活动行为,言论自由也需要受到相应的控制,因而需要政府提供相关的法律支持。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国家相关立法的加强。另一方面,相关政府组织的监管。微博的特性使其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媒介,其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也是前所未有的。我国在言论自由程度方面的内容依旧存在着争议,微博上的言论自由问题也一直存在。很多人反馈政府经常利用自己的职权对微博言论进行删除的行为,但是对于有害信息以及对社会具有恶劣影响的信息,政府依旧是需要对其进行监管的。所以鉴于微博这一特殊的平台,政府组织需要采取合理的监管,这是在有益于公民的一定的范围内方可行使的一种能力。

(2)学校层面。相对于国外而言,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关于媒介素养教育这一课题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现如今各大学也很少开设与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课程,或者是增加媒介素养教育的调研实践,因而这一部分对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养成还是缺失的。然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是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国家需要加大对媒介教育方面的培训与开发力度。并且由于其特殊性,不可能像高校里的学科建设那样把其设置成一个系统或者一个专业,所以只能通过微博的及时、迅速、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特点,对大学生们进行思政教育的渗透,这是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的重要体现。这就需要学校做好以下三点:第一,宣传部门构建微博平台,营造良好教育氛围;第二,学工系统建设微博,加强沟通互动;第三,政工干部开设微博,担当“意见领袖”身份。[2]

(3)家庭层面。父母在子女的成长中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引导角色,因而很多时候是会起到样板的作用。所以在家庭层面需要父母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加强自我网络媒介素养认识能力;第二,加强对子女媒介素养知识的引导。但是,大学生群体的家长大部分是上一辈的人群,大部分没有使用微博,甚至连使用网络的也不是很多,所以对媒介素养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因而提倡父母亲们多多接触与媒介素养相关的书籍,拓展本身的知识层面,了解良好的媒介素养对于子女的重要性。父母们也可以学习注册微博账户,加强与子女们的互动,让线上线下之间的交流没障碍。父母们在加强自身网络媒介素养的同时,还可以以身作则对子女在媒介素养认知能力上做好榜样,这样从正面引导会比一味阻止达到更好的效果。

2.内在因素的“自律”

正所谓无论任何事物的发展不仅仅只有外因,内因也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因而加强对自身的“自律”也是大学生在媒介素养培养上的一件大事。

一方面,需要大学生在使用微博时的自律与参与。首先,大学生使用微博需要适度。做每一件事都要有一个度,再好的东西超过了一个度也会往负面发展,因而大学生需要适度地使用微博,不能过度使用导致成瘾。其次,大学生使用微博需要适时。微博这一平台可以说得上是一个休闲的平台,能缓解大学生枯燥的生活,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有时间上的限制,不能因为其影响正常的生活作息时间。最后,大学生使用微博需要适地。不是每一个场合都适合使用微博的,在应有的场合需要做该做的事情,不能因为使用微博而产生拖延症。

另一方面,需要大学生做到网络媒介素养的自我提升。首先,大学生们应当重视自身媒介素养水平的发展,学会有主见地看待问题,对每件事情都学会发表自身的见地。其次,大学生需要学会看待每件事物都存有一份戒备心,如果在自身无法判定信息真实性的时候可以及时求助别人,最后确定其真实性。再次,对于信息的筛选能力不够主要还是因为自身知识程度不足,需要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加强阅读书籍的数量,对选取信息的能力进行适当的锻炼。最后,在法制社会之下,知法、守法、执法、用法一直适用于各个领域,因而大学生需要加强对微博上相关规定的阅读,依法履行义务、行使权力。

[1]张辉,张承承.微博时代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新要求[J].中国报业,2011(02):28-29.

[2]郑丽霞.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J].衡水学院学报,2010(06):114-116.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3.034

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及其提升途径研究”(编号:FJJKCGZ13-015)]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层面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