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中国青少年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研究
2016-03-17施杭齐
施杭齐
关于当代中国青少年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研究
施杭齐
青少年作为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未来,承担着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在当前中国复杂的社会形势下,长期存在着意识形态相互斗争的局面。因此,我们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在青少年中的指导地位,努力促使青少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本文就当代中国存在的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现象、原因以及改善途径作出研究,目的在于帮助青少年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以更好地实现个人成长发展。
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结构急剧转型的攻坚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当代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受到了社会变化的直接影响。根据近些年社会情况调查反映,总体来说,我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出比较积极向上的状态,这与先前以往的青少年价值观总体结果相差不大。但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仍然表现出不平衡性,并且一些青少年存在信仰缺失的现象。就当代青少年而言,一个极为重要的信仰缺失现象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缺失。坚定青少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是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图谋的重要手段,是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有用人才的根本保障,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而且也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发展的根本要求。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可以使青少年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建设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表现与原因
第一,信仰随着全球化潮流的出现呈现出多元化状态。人们的信仰往往是根据周围生活的影响特别是所见所闻来确定的。当前的青少年正处于信息网络高度发展的新时代,新的思潮、新的资源跟随着高科技渠道不断灌输进入青少年的思维脑海中。特别是手机与无线网络的广泛普及使得当代青少年的信仰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扩散渠道的拓宽使得青少年的信仰越发分散化。而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的重要时期,西方敌对势力故意散播出的不利于青少年信仰建立的享乐主义和个人崇拜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不断侵蚀着青少年的正确信仰。许多青少年在这股逆流中选择了无所事事的自由和拜金享乐等不良信仰,导致青少年的信仰产生混乱与矛盾,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社会财富收入差距的逐渐拉大与社会不公平现象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信仰的坚持与追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原先所制定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并且符合时宜地将经济建设摆放在首要发展的重点地位,同时将社会的分配原则改变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有利于刺激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分配原则。社会制度的改变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因此大大提高,促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国际上取得了夺人眼球的巨大成就。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也愈加增多。这种社会不公平现象使得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了对社会现实的失落感,导致一些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产生疑虑,出现信仰逐渐弱化的现象。
第三,部分共产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现象极大地降低了党与政府在青少年眼中的形象,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坚定态度。现阶段,我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不管在物质生活领域,还是在精神生活领域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贪污腐败现象却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逐步蔓延,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对党和国家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任。国家建设执行者的贪污腐败行为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党失去信任,进而失去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坚定的信心,信仰能力逐渐降低甚至丧失。在中国,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贪污腐败现象会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第四,当前中国社会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笃定与坚持。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攻坚时刻,伴随着的是经济结构的重新调整,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结构性失业与行业性就业难情况的发生。再加上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加强,大学扩招,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引起当代青少年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担忧,导致青少年对党与政府的部分决策有所抱怨,反映出我国在教育领域与就业领域方面的不足。这种情况间接地导致了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缺失。
二、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途径及方法
第一,青少年要努力加强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素养的建设,这对于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当代青少年要时时刻刻牢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伟大历史使命,不仅要充分了解中国历史与当代国情,而且还要深刻理解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复杂性与艰巨性。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分析与解决现实中出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再次,要在工作学习中,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运用到实际的处事方法上,指导自身科学的社会实践。最后,要注重各方面全面发展,不仅要学好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将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积极正确的方式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将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传承终生。
第二,青少年要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与社会环境中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首先,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逐步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努力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分配原则上要更加注重公平分配,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其次,要努力加强政府领导部门的监管能力,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重点是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再次,要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寻找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教育体制,营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教育环境,构建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文化,追求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品行,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使校园文化真正发挥育人功能。最后,要正确发挥社会舆论导向作用,以各种积极向上的社会传媒作为沟通桥梁,让当代青少年对于党和政府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都进行充分了解。积极面对青少年所关注的各项问题并采取妥善措施使之得到合理的解决。
第三,教师是帮助青少年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重要力量。邓小平曾提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人才,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学校要重视青少年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教育,就要为此创造一个良好的信仰教育环境。这迫切要求学校营造良好的氛围,要着重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打破当前所具有的重形式轻内容的教学现状,不断加强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学习。当代中国教育实施的是素质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是教师群体的重要责任。教师群体要针对部分青少年所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缺失的状况,不断加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来引导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用正面的、积极的价值取向进行针对性引导,帮助青少年重塑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我国当代青少年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是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因此,必须充分整合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全方位教育的作用,以强大的合力推动力,全方位、立体式地影响当代青少年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建设,并且努力做好当代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当代青少年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继承人,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才能够抵制住西方资本主义不良思想的蛊惑,自觉地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而奋斗终生。
[1]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4月22日)[M]//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张秀芹.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3]杨飞,刘海华,田景文,姚英华.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8.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