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1980年代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三个维度

2016-03-17刘雯炀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7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政策

刘雯炀 马 原



论1980年代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三个维度

刘雯炀马原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开启了在知识分子领域的拨乱反正,并开始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本文从理论层面、法理层面、落实层面厘清这一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基本问题,以期进一步深入认识和研究1980年代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图景。

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维度

新中国成立头29年,党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经历了反复过程,导致知识分子的命运起伏不定。尤其是在“文革”期间,大量知识分子受到阶级迫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知识分子问题由于其特殊性,逐步成为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必须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1980年代解决党的知识分子问题必须从统一思想认识、树立政策权威、紧抓落实政策三个核心层面集中展开,这也是这一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内容。以此才能深刻了解和认知党在这一时期关于知识分子政策调整、落实和发展的来龙去脉。

一、破旧立新:科学阐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新方针

首先,对“文革”时期错误知识分子理论进行了批判与反省。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在“文革”期间,在“防修”“反修”和“阶级斗争为纲”等政治目标的指导下,整个社会充斥着对知识分子丑化和贬斥的不正常氛围,众多知识分子在此期间受到迫害。新时期制定和执行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必须首先肃清“文革”期间对知识分子问题的错误认识。一方面,开展对“两个估计”①的批判。邓小平首先对“文革”中关于知识分子的错误论点进行分析和纠正。比如,在1977年8月召开的科技教育座谈会上,他谈到“四人帮”不尊重知识分子的普遍现象,把知识分子称为“臭老九”的提法,指出这样做破坏学习风气,鼓动学习和知识无用论,严重影响了青年的学习和发展。他还特别指出,“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在学风方面出了不少问题,例如压制讨论、互相封锁等。我们现在不同意见的争论、讨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②。对于“文革”期间严重不利于知识分子发展的错误做法的批判,为清理“两个估计”奠定了思想基础。另一方面,他直接指出,教育部中存在“两个估计”思想,严重影响了思想和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在1977年9月与教育部负责人刘西尧讲话中说到,“‘两个估计’是不符合实际的。怎么能把几百万、上千万知识分子一棍子打死呢?”“你们的思想没有解放出来。你们管教育的不为广大知识分子说话,还背着‘两个估计’的包袱,将来要摔筋斗的”③。教育战线直接关系到众多知识分子的命运,批判并纠正教育战线的错误思想,直接否定“两个估计”为新时期确定和落实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肃清了党的错误思想政治根源,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其次,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方针的否定。建国初期提出的对知识分子的教育改造方针具有一定时代局限性,并在“文革”时期得到错误的发展,即认为在特殊的政治氛围中知识分子大多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新时期要确定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必须逐步改变与时代不适应的旧的方针。这首先表现在邓小平在修改讨论关于全国科技大会开幕词的讲话中,暗含不再用“否定、教育、改造”的意蕴。邓小平在修改全国科技大会讲话稿中最后删去了“就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得到了根本的改造”④这一句,这是试图从政治标准来说明知识分子不是资产阶级世界观,显然有一种破旧立新的转向。而后,胡耀邦在1978年10月主持召开的落实党知识分子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我们党在建国前后提出来的,以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现在已经不适用了”⑤。很显然从理论上否定旧的知识分子方针,为新时期确定和落实符合实际的知识分子政策扫清了思想理论方面的障碍。

以此为基础,确定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核心的知识分子政策的立论基石。1977年5月,邓小平在同中央同志关于教育和科技相关问题的谈话中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⑥,其中尤其强调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是劳动。在1977年8月召开教育和科技工作座谈会上再次提到:“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毛泽东同志不赞成‘天才论’,但不是反对尊重人才”⑦。总之,不断提倡尊重知识分子,不断强调知识分子重要性,为确定这一时期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核心的知识分子政策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在此基础上,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实际是承认了以科技界为代表的脑力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这也是对“四人帮”宣传的所谓“唯生产力论”⑧“科技决定论”直接否定。但仅仅承认知识分子是劳动者,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实践科学定位知识分子政治属性,即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明确了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的阶级属性,消除了知识分子的政治焦虑,增强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公民认同感,更能激发他们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二、建章立法:彰显知识分子政策的党和国家意志

随着对知识分子问题认知不断深入,1981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对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明确结论,“要坚决扫除长期间存在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登峰造极的那种轻视教育科学文化和歧视知识分子的完全错误的观念,努力提高教育科学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肯定知识分子同农民一样是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没有文化和知识分子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⑨。这样在全党范围内明确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过往对知识分子的错误看法,统一了全党对知识分子问题的看法。并提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⑩,确定了这一时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两个尊重”方针的深化。

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⑪明确提出了知识分子的地位、作用以及落实知识分子的政策。在《序言》部分规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总纲》中的第23条指出,国家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专业人才,扩大知识分子队伍,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这样从国家根本大法角度确立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这在中国历史和党的历史上前所未有,意义重大。从中央全会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党的集体智慧与共识到国家意志展现,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认识由党内共识上升到国家共识,这也为新时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确定最重要的法理依据,也凸显了党的决策制度化的科学理念。

三、狠抓落实:保证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全方位实施

1978年11月中组部召开知识分子问题座谈会之后提出了关于落实知识分子六点意见,即“一是对知识分子队伍应当有一个正确的估计;二是继续做好复查和平反昭雪冤、假、错案工作;三是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做到有职有权有责;四是调整用非所学,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五是努力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六是加强领导,改进作风”⑫。从思想根源、责任主体、领导力量等方面为抓手,对各地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性原则。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也主要从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恢复专业职称;解决知识分子入党难;平反冤假错案;退还“文革”期间查抄物质等方面开展。

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设立机构负责具体工作。比如,在1981年中央设立知识分子工作联系小组,中组部和地方组织部门设立知识分子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协调检查、督促和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历史遗留问题。1982年1月中央发出《关于检查一次知识分子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知识分子真正做到“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⑬。明确了这一时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总体要求,也就实质成为这一时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总方针。

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连续四年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检查通知,制定继续落实政策具体内容。“据中组部提供的情况,仅1977年至1988年十余年间,有关知识分子的文件就有近600个”⑭“十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制定和颁布了有关知识分子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包括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工资、奖励、医疗保健、住房、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科技人员兼职、人才流动等等,达数百件”⑮,以如此之多的文件关照知识分子利益相关的众多面向,在党的历史上算是第一次。在政治待遇上,优秀知识分子加入党组织当中成为一种正常的政治生活,并发挥专业特长和领导骨干作用。“1979年至1990年底,全国共有311万名优秀知识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已有100多万专业技术干部担任各级党政领导职务”⑯。知识分子评定专业职称,保证其在工作单位和领域中合理待遇成为一项重要举措,以此更能调动工作积极性,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发挥积极作用。“全国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300多万人,其中获得高级技术职称(职务)的有95万人,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有542万人。他们都相应地解决了一些工资和其他待遇问题”⑰。同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增加对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仅1978年至1988年,国家用于文教、科研、卫生事业费用增加了3.3倍”⑱。并实实在在给予他们相当的物质肯定,通过采取提高工资标准、提升工资级别、税收调节、津贴标准多项政策和措施,使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总之,通过多种方式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使得知识分子各方面状况得到改善。

1980年代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国家各条战线都处在拨乱反正的新时期,各条战线都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发挥知识分子的独特作用。总之,1980年代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关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兴盛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这也激发了广大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热情,为此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继续落实和完善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引文注释

①“两个估计”指的是1971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的两个政治结论,即“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57.

③同②67.

④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281.

⑤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知识分子问题文献选编[M].人民出版社,1983:48-49.

⑥同②41.

⑦同②50.

⑧“唯生产力论”,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强加给坚持抓生产和业务工作的广大干部群众的罪名,并借以污蔑打击支持他们的老一辈革命家和老干部。

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116.

⑩ 同⑨116—117.

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基于新的社会发展实践而修改和实施的新宪法,又称“八二宪法”。

⑫同⑤.

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人民出版社,1982:1136.

⑭郑文.我国知识分子地位日高[N].人民日报,1991-06-30(8).

⑮尹品端.进一步做好知识分子工作——中组部副部长刘泽彭谈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在五四报告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0-05-14(1).

⑯同⑭.

⑰同⑮.

⑱同⑯.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3]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知识分子问题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6]郑文.我国知识分子地位日高[N].人民日报,1991-06-30(8).

[7]尹品端.进一步做好知识分子工作——中组部副部长刘泽彭谈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在五四报告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0-05-14(1).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7.042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政策
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