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2016-03-17

改革与开放 2016年8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思考大学生

赵 倩



新形势下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赵倩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在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在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也日益提高。但是,由于形势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社会转型时期错综复杂的矛盾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呈现出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问题,因此需采取相关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率。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考

一、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1.教育内容脱离实际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1)理想信念教育不足。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飞速发展,网络日益发达,为思想文化的传播、沟通、交流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这一新情况,一方面为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带来更加有利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为西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不健康文化的渗透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这对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成了严重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尤其是在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不足以应对时代的变化,与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不紧,对学生的需要了解不够,只讲大道理,不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差。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包括宏观层面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的教育,而且还包括个人理想、世界观的教育。个人理想、世界观的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连思政课教师都对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态度。

(2)心理健康教育欠缺。心理健康教育的欠缺主要表现在:心理学相关课程开设较少,即使开设也不是面对所有大学生,而且教育内容不够全面。多数大学生希望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开设专门课程或讲座、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且希望接受到全方位的心理辅导,包括在校学习或生活的适应性问题、就业或考研压力、人际交往、情感等问题的应对。另外,高校教学过程中,很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任何教学都有可能影响到大学生心理的发展。

(3)人格教育被忽视。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包括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风格、与他人互动的方式、实现其社会角色的方式等,也包括稳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等。创造力、毅力、团队协作能力、自尊、自信、诚实、善良等都属于人格范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仅需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而且还需要开展人格教育,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但是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只关注学生的教育结果而不是教育过程,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教育。导致很多大学生创造力弱、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出现团队协作能力差等现象。

2.教育方式方法落后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方式和方法比较落后。

首先,现在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速度快,如果不能用新颖的、紧跟时代潮流的教学方法提供给受教育者更多、更新、更有说服力的信息,就会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其次,教育方式重约束,轻互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许多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管理部门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要求多、命令多,往往规定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很少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更缺乏相互间的理解和包容,这就容易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另外,一旦某些学生出现了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教育者往往会重批评、轻鼓励,甚至将学生的问题扩大化,而不是正面地加以引导。

3.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就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各主体力量的协同一致。这些主体力量包括制度建构、政策导向、学校管理、教师队伍等。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尚未形成,在教育队伍、学校管理、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首先,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识普遍不足。大多数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成仅仅是某一个部门、某几个人的工作,而其他教师和管理工作者是无足轻重的,没有什么责任。这就无形中使教育主体专职化,忽视了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在教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势单力薄,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忽视学校管理服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管理制度强制性,管理人员和后勤职工的素质较差,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产生消极影响,制约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要想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工作者需要根据时代要求,借鉴其他学科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队伍等各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二、充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环境

1.高等教育大众化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最直接的变化莫过于大学生群体的变化。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更多的适龄人口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与同龄其他年轻人相比,其特殊性已大大弱化,同时因大幅度的规模扩张,其内部分层和跨度明显弱化,使得内在差异性增强。不仅表现在性别、年龄、家庭、地域方面,而且还表现在思想观念、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方面,这种差异使大学生群体难以形成一种普遍的、均质的自我认同,如此大跨度的一个青年群体在生活学习态度、思维行为方式、精神文化需求上,也不太可能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由于生源上以及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思政工作者在努力研究和把握当代大学生一般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必须密切关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大学生群体内在差异的扩大,充分估量这种差异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变化。需要更加明确定位,形成特色,特别是要注意分析不同群体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比如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特点,精神文化生活上的趣味、需求、偏好以及行为方式上的特点等,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社会深刻变化

首先是开放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中,发达国家的文化精神、价值观等得到扩张,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以某种合理的形式流入,对大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学生的视野比前几代同一年龄段的人开阔很多,但面对开放而来的多元文化、信息洪流,一旦个体缺乏理性的判断和分析、选择能力,将会在多元、流变的信息面前无所适从、失去主张,甚至陷入困境,从而导致价值判断、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混乱和错位。

其次是市场经济条件对大学生生存发展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和竞争性等特点使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平等意识和独立意识。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一方面使青年学生在个人发展上获得了更广的自由度和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又使他们感受到更强的竞争性和更大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和风险剧增,更加重了大学生的焦虑和心理负担。与此一致,当代大学生更重视和追求个人成才和成功,具有追求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强烈意向,更加重视个人利益,考虑问题较为实际,较少空想,较多关注合理性目标,注重可以按照市场价值加以衡量的成效和结果,切实感受到的或为一般公众所认同的成就和发展,具有强烈的效益意识,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理性的分析和计算。

第三是独生子女家庭背景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中国正迈入独生子女时代,在目前高校中,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已经占据了主要部分。在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比较明显,经常表现为好胜心强、目标期望值大、不太懂得谦让。但他们经受成功和失败、希望和风险、机遇和挑战等综合考验的机会有限,尚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不强,一旦在学习上、生活中出现问题,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对此,思政工作者必须把握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给大学生的思想和个性带来的影响,发扬其独立自信的优点,克服缺点和不足,提高其抗挫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3.信息网络化

网络发展至今,带给人类社会的已经不单纯是一种信息传播与交流的计算机技术,而是网络文化的兴起和扩张。所谓而文化必定带有教化人、影响人和改变人的特点,而且经验已经清楚地表明,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首先网络由于其在时空上的全球性,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同文明、不同文化形态、不同价值观念在同一平台上的交流、交融和交锋,这就意味着在网络时代下,民族文化将受到全球文化的强烈冲击,我们不能再关起门进行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而只能应该以民族精神为立足点,面向全球加以传承和弘扬;另外,这也意味着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各国新培育的民族文化也将更具有全球色彩,文明的冲突和文明的对话同时发生,并深度博弈,这对于大学生教育而言,既是必须直面的时代背景,又是必须把握的机遇和面对的挑战。

其次网络提供了参与上的互动性,网络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没有门槛、没有限制的文化交流平台,尤其是各种论坛、博客等网络媒介的出现,使得所有人都既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又可以成为观点的制造者和讨论者。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舆情对于网民,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影响越来越大,他们往往是网上流行语的制造者和热情传播者。正因为这种互动性,大学生思想观念与网络文化时尚的共振效应日益明显,网上的热点常常就是他们目光关注的焦点,网上讨论的焦点也经常就是他们思想的热点。

参考文献

[1]李柳健.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1).

[2]Csikszentmihalyi,M..Flow: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New York:Harper& Row.2010.

(作者单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08.057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思考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