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历史与阶级意识》
2016-03-17聂文文
聂文文
青年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历史与阶级意识》
聂文文
摘要:虽然各派学者针对马克思主义正统性的争论经久不息,然而卢卡奇却拨开层层迷雾,指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应致力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在其《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系统地阐述了其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内涵体系:整体与部分、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总体性;历史;辩证法
一、马克思主义“正统”的核心
继恩格斯之后,伯恩斯坦、考茨基等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修正”思潮泛滥,“经济决定论”“命定论”大行其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统性受到广泛的质疑和挑战,危机频发。通过对西欧社会主义运动失败的反思,卢卡奇洞察到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二国际的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阉割,即通过唯科学主义的理论假说的指导,来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站在近代理性主义的立场上,用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背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鼓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从而改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奠定的理论方向和基础,最终导致其走向“肤浅化、平庸化和折中主义”。
鉴于此,卢卡奇提出“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理论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指方法。它是这样一种科学的信念,即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研究方法”。因此,卢卡奇认为想要获得革命的成功,就必须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掌握马克思主义正统的核心——总体性的辩证法思想。这是一种科学的、正确的方法,唯一能够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道路的方法,唯一能够揭开资本主义“物化”面纱,唤醒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的方法。
二、总体性辩证法的内涵
在卢卡奇看来,总体性的辩证法与资产阶级的实证主义方法存在着根本的区别,“总体性”是指把部分或局部看成是总体的一部分,总体对各个部分有绝对的、全面的统治地位,并且总体处于历史生成的过程中,也就是把历史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辩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事物都表现出暂时的性质。
正如卢卡奇在书中所说:“辩证的总体观似乎如此远离直接的现实,它的现实似乎构造得如此‘不科学’,但在实际上,它是能够在思维中再现和把握现实的唯一方法。因此,具体的总体是真正的现实范畴。”总体性辩证法主要包括以下三重内涵:
第一,整体与部分。整体由各个部分组成,但并不仅仅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是指处于事物内部的各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和全部发展过程。整体占统治地位,整体对各个部分起着全面的、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部分不能决定整体的发展方向与性质,但是却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产生影响。卢卡奇认为整体对部分具有逻辑上的优先性,部分只有被放在整体的范围内去考虑衡量才有实际意义,整体应该大于部分之和。对于整个社会历史性质的把握,必须“把社会生活中的孤立事实作为整体历史发展的环节并把它们归结为一个总体的情况下,对事实的认识才能成为对现实的认识。”与之相反,修正主义者却“秉承”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情况、每一个统计数字、每一件素材”进行抽离,产生出孤立的事实群,而无视一个个孤立的事实之间的联系以及在整体中的地位与作用,没有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抵抗辩证法的科学性,在对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判断上显然是不准确的。
第二,主体与客体。主客体关系的理论来源于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继承,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认为主体具有能动性和主动性,客体则处于被动地位。在卢卡奇那里,辩证的总体是主体能动性的产物,主体与客体之间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缺少任意一方,辩证的总体性均会失去意义。无产阶级作为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主宰,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其观察社会历史发展的客体和对象。然而,在资本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经济形式的拜物教性质,人的一切关系的物化,不顾直接生产者的人的能力和可能性而对生产过程作抽象合理分解的分工的不断扩大,这一切改变了社会的现象,同时也改变了理解这些现象的方式”;无产阶级被“货币符号”的形式所迷惑,难以认识到整个群体受压迫的现实状况和根源所在,无法认清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方向,从而在物质欲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迷失,失去了本应有的阶级斗争意识,丧失了为无产阶级自我争取幸福的权利。
第三,理论与实践。理论作为实然之物,对事件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这是对主客体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卢卡奇说“唯物主义辩证法是一种革命的辩证法”,而对“革命”性的理解必然离不开对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深入探讨。既然无产阶级不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而且是社会实践的客体,那么无产阶级对自身的认识就意味着对整个社会的认识。“当这个阶级的意识的产生成为历史过程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所必须采取的步骤时……当这个阶级维护自己的权利就必须正确认识社会这样的历史局面时……理论才会直接而充分地影响到社会的变革过程时,理论的革命作用的前提条件——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才能成为可能。”因此,要使上述可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付诸实践——采取无产阶级革命。在对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理论如何被群众所掌握,如何使群众能够正确认识到只有从总体上把握整个社会历史,才能真正理解社会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性,理论如何指导实践,指导群众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三、总体性辩证法的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卢卡奇首次提出了总体性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一重要新思想,总体性辩证法,作为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方面,对第二国际所奉行的庸俗经济决定论给予了沉重的打击。第二国际理论家们片面的把经济发展看成是决定一切的重要因素,否认了经济之外的政治与思想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在此基础上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早已过时,这种论断显然是不合理且脱离实际的;另一方面,总体性辩证法澄清了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历史流变,指出必须从总体的角度考量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它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只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部分,分析出资本主义制度的暂时性及其被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然而,青年卢卡奇由于受到自己所处时代的影响,他的总体性辩证法不可避免的也具有某些缺陷。首先,他过分强调整体的优先权和部分对于整体所处的从属地位,具有明显的黑格尔主义倾向。在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中,整体在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上都起着主导作用,整体决定部分,但部分也同样重要,部分要素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整体的性质变化产生重大影响,而卢卡奇忽略部分;其次,总体性辩证法忽视了作为对象性关系中客体的关键作用,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也会受到客体发展的限制;最后,关于卢卡奇所研究对象的范畴是具有一定的限制性的,他将自然界排除在辩证法研究范围之外,否定自然辩证法而仅仅将社会历史纳入辩证法范畴,这显然是有一定偏颇的。当然,这些局限性并不影响卢卡奇对正统马克思主义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正如他在书中所说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研究方法”,我们应该秉承这种理念去改变世界,而不单单是解释世界。
参考文献
[1][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995:426,460.
[4]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寇瑶.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探析[J].求索,2012(12).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0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