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科学学报》文献来源、被引分析
——基于CSTPCD(2010—2014年)数据

2016-03-17马耀通毛鸿艳徐芷慧

甘肃科学学报 2016年3期

马耀通,毛鸿艳,徐芷慧,葛 文,冯 婷

(1.甘肃省科学院 文献情报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科学学报》编辑部,甘肃 兰州 730000)



《甘肃科学学报》文献来源、被引分析
——基于CSTPCD(2010—2014年)数据

马耀通1,2,毛鸿艳1,2,徐芷慧1,2,葛文1,2,冯婷1,2

(1.甘肃省科学院 文献情报中心,甘肃 兰州730000;2.《甘肃科学学报》编辑部,甘肃 兰州730000)

摘要为了研究《甘肃科学学报》与中文核心期刊差距,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10—2014年5年内CSTPCD中《甘肃科学学报》文献来源指标、文献被引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文献来源、文献被引指标在2010—2013年4年间基本稳定,2014年来源文献量增加了约50%,但稿件质量并未下降,2014年总被引频次比2013年上升了47.39%,影响因子上升了近1倍。统计13位资深编辑针对《甘肃科学学报》的访谈结果,专家反映较集中问题依次为:差错率、专业化编审等。研究可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进入中文核心期刊名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肃科学学报》;文献来源指标;文献被引指标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权威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共有1983期刊进入中文核心期刊名录,甘肃省仅32种,所占比例不足5%[1]。《甘肃科学学报》1989年创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5]、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期刊、甘肃省优秀期刊,属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现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和甘肃省科学院共同主办,为双月刊,在甘肃省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为进一步提高《甘肃科学学报》的编辑出版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提升其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争取早日进入中文核心期刊名录,研究运用文献计量法[6]对2010—2014年《甘肃科学学报》被引指标及来源指标数据[7-11]进行分析,会同针对《甘肃科学学报》发展瓶颈问题访谈的科研单位、高校师生及工程技术单位等系统的13位资深编辑进行调研与分析,得出《甘肃科学学报》进入中文核心期刊需要努力的举措。

1.相关背景

针对《甘肃科学学报》的研究不少,如毛鸿艳等[12]对《甘肃科学学报》2001—2010年载文作者统计分析;徐佳丽等[13]对《甘肃科学学报》2006—2010年引文分析;葛文等[14]对《甘肃科学学报》2009—2013年载文分析及可持续发展思考,但同时对《甘肃科学学报》文献来源、文献被引指标定量研究,采用专家定性分析的论文不多。

2数据来源及处理

2.1采集与统计

研究选取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per Citation,Database)统计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关于《甘肃科学学报》的统计数据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2015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有关数据,其中2010—2014年《甘肃科学学报》文献来源指标数值如表1所列,2010—2014年《甘肃科学学报》文献被引指标如表2所列。

2.2数据处理

《甘肃科学学报》2010—2014年文献来源指标、文献被引指标折线图见图1、图2(为了较清楚显示不同年份重要指标细微差别,折线图将相近数值的指标在同一幅图中比较)。

针对已出版的《甘肃科学学报》2013年1~4期、2014年1~6期存在的问题,访谈13位专业编辑人员,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8人,占61.5%,高级、初级职称各3人,各占23.1%,中级职称7人,占53.8%。统计访谈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条数,如表3所列。

3结果与讨论

由表1看出,地区分布数及机构分布数都在逐步增加,说明该期刊被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所重视。海外论文数5年都为零,显示该刊物国际交流程度不高。由表2看出,即年指标在2010—2013年逐年降低,这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说明《甘肃科学学报》当年发表论文在被引次数方面不够出色,2014年已上升。重要的引用被赋予更高的权值,权威因子反应期刊权威性,与2010、2011年比较,2012、2013年权威因子降低,2014年有所上升,说明期刊2012、2013年发表论文中高被引频次文章较少,从2014年起高档次学术文章数量逐渐增多。以后在期刊编辑中应加大知名专家的约稿,发表高档次文章。表2中核心开放因子虽然2013年起才被作为期刊评价指标,但它的作用不容小觑,反应期刊影响的范围及集中程度,2014年较2013年有所增加,学报影响范围开始扩大。

从图1、图2可以看出,《甘肃科学学报》在2010—2014年5年来主要文献来源指标、文献被引指标变化不是太大,这也说明科技期刊较稳定。而2014年多项指标数值增加,这是因为2014年《甘肃科学学报》已改版,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同时期刊开始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和甘肃省科学院联合办刊。联合办刊后,录用的稿件数量增加了约50%,但稿件质量并未下降,全年总被引频次比2013年上升了47.39%,影响因子上升了近1倍。2010—2014年5年中平均作者数、他引率及引用半衰期基本都在逐年增加,表明《甘肃科学学报》在科学生产能力、被其他刊引用次数在全部被引次数中所占比例及作者引用文献的新颖度方面有所进步。而令人遗憾的是最主要的期刊评价指标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2010—2013年都在降低,但2014年显著上升,说明联合办刊后,该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及学术影响力明显提高。另外,反映期刊影响力的学术指标、能显示总被引频次扩散范围的扩散因子2013、2014年上升。AR论文量增加表明期刊中学术性成果的论文数量在增加,更加奠定了《甘肃科学学报》在学术性期刊中的地位。

专家访谈结果统计显示,超过50%的专家反映较集中的问题如表3所列,需要改进的方面依次为:差错率、专业化编审、专家约稿、较新参考文献等,可以看出,降低差错率、提高专业化编审水平是《甘肃科学学报》提高办刊质量亟需解决的问题。

4结论及建议

针对《甘肃科学学报》文献来源指标、文献被引指标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有较大差距的实际,结合13位资深编辑提出的宝贵意见,为提高办刊质量,争取早日进入中文核心期刊,《甘肃科学学报》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1)降低差错率,提高专业化编审水平。在访谈13位资深编辑所得结果中,指出《甘肃科学学报》在2014年全年6期中出现差错问题14个,涉及专业化编辑方面5处,参考文献差错7处,其他2处。

(2)增强期刊海外交流,提高期刊影响力。在所统计5年中海外论文数都为零,说明《甘肃科学学报》没有国际交流。以后应多加大海外宣传力度,在政策方面倾斜,吸引更多海外稿件向本刊投稿。

(3)期刊发表论文中高被引频次文章较少,以后在期刊编辑中应加大知名专家的约稿,发表高档次文章,增大被引频次及权威因子。约一些突出地域特色、服务西北地方经济的稿件,对西北地区的发展具有一定应用价值[15,16]。

(4)参加期刊研讨会,学习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如《科学通报》、《科技通报》、《科技导报》、《高技术通讯》等中文核心期刊编辑流程和规范,寻找办刊差距。

参考文献:

[1]朱强,何峻,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2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5]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3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6]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7]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8]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10]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1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12]毛鸿艳,葛文,徐佳丽,等.《甘肃科学学报》2001—2010年载文作者统计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2,24(1):155-158.

[13]徐佳丽,马小荣,葛文,等.《甘肃科学学报》2006—2010年引文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2,24(2):155-158.

[14]葛文,冯婷.《甘肃科学学报》2009—2013年载文分析及可持续发展思考[J].甘肃科学学报.2014,26(1):147-150.

[15]钱爱兵.中医药学期刊被引次数和被引广度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数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6):618-625 .

[16]金淑兰,陈汉忠.突出优势学科 服务地方经济 提高办刊质量——《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办刊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510-512 .

Literature Resources and Citation Analysis of Journal of Gansu Sciences——Based on CSTPCD Annual Data(2010—2014)

Ma Yaotong1,2,Mao Hongyan1,2,Xu Zhihui1,2,Ge Wen1,2,Feng Ting1,2

(1.Documentation and Information Center,GanSu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 730000,China;2.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Gansu Sciences,Lanzhou 730000,China)

Key words"Journal of Gansu Sciences";Literature resource index;Literature citation index

AbstractIn order to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Journal of Gansu Sciences" and Chinese Core Journals,the indexes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and citation analysis in "Journal of Gansu Sciences" of CSTPCD within five years from 2010 to 2014 are analyzed by using bibliometrics methods.The indexes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and citation analysis in the four years from 2010 to 2013 is basically stable.In 2014,the literature sources amount increased about 50%,but the contribution quality did not decline.The annual citation frequency rose 47.39% then the year of 2013.The impact factors rose nearly one time.The statistic interview results of of 13 senior editors on "Journal of Gansu Sciences" show that the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problems reflected by experts are successively error rate,professional evaluation and edit and so on.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ore journals of Chinese technologies being in the directories of Chinese core journals.

doi:10.16468/j.cnki.issn1004-0366.2016.03.031.

收稿日期:2015-12-07;修回日期:2016-03-11.

基金项目:甘肃省科学院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甘肃科学学报》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差距分析”(2014QN-25).

作者简介:马耀通(1978-),男,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文献情报分析.E-mail:yt.ma@gsas.ac.cn. 执笔人:毛鸿艳.E-mail:hy.mao@gsas.ac.cn.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0366(2016)03-0149-04

引用格式:Ma Yaotong,Mao Hongyan,Xu Zhihui,et al.Literature Resources and Citation Analysis of "Journal of Gansu Sciences"——Based on CSTPCD Annual Data(2010—2014)[J].Journal of Gansu Sciences,2016,28(3):149-152.[马耀通,毛鸿艳,徐芷慧,等.《甘肃科学学报》文献来源、被引分析——基于CSTPCD(2010—2014年)数据[J].甘肃科学学报,2016,28(3):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