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明礼仪教育符合教育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

2016-03-17朱红华珠海市卫生学校广东珠海519020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学校德育常态

朱红华(珠海市卫生学校,广东 珠海 519020)



文明礼仪教育符合教育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

朱红华
(珠海市卫生学校,广东 珠海 519020)

[摘要]教育新常态下,职业教育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符合育人为本的教育本质要求、人性化教育过程要求、习惯培养的教育终结要求、国家高度重视中职德育的战略要求和教育提高人民满意度的现实要求。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进入新常态,已从过去的追求数量、速度、规模和升学率发展到今天的强调结构、质量、效益和人的全面发展,逐渐走向符合教育本质的规范化发展方向。教育对人性发展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并不断地得到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技能型”高素质职业劳动者的任务。其教育教学既有自身规律,也有新常态下教育的时代要求。中职学校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实施有效德育的契入点,符合教育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

1 育人为本的教育本质要求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著名教育家张伯苓说过:“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就是生长,其本质是人的发展,其过程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的价值,其责任是引导学生成人,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其根本目标是教会孩子做人,培养“人”先于和重于培养“才”。

既往的中国教育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从教育的方向性来看,过分强调教育的政治性,以培养政治化的人才为目标,忽略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培养;从教育的内容上来看,过分强调知识性,以高考分高录取率为教育终极目标,忽略学生德智体美劳以及心理的全面和谐发展,忽略生命的教育、爱的教育和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从教育的方式来看,以灌输式、填鸭式、高压式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综合素质等方面往往存在着严重的短板,影响到学生的成人成才和成功。

针对教育的本质和过去中国教育的局限性而言,在教育新常态下,我国的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一个具备健康人格的现代人。教育的不仅仅是某种知识和技术,而应当是一种素养一种大智慧。同理,新常态下的现代职业教育当以人为本,遵从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不断尝试直面挫折,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行为和社会习惯以及健康的心理。经过三年的中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且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 人性化教育过程要求

新常态下的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教学过程的人性化,强调以人为本对学生实施教育和引导。在教育过程中是引导学生去学习,而不是强迫;是对学生进行思想、人格、知识的浸润,而不是灌输;是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去影响学生,而不是施压;是对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塑造,而不是改造;是帮助学生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那类人,而不是让他们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即因材施教。

因此,新常态下的现代职业教育在于积淀学生的素养,提升他们的素质。因而把学生的品行操守看得比一纸分数更重要,把学生的人文素养看得比毕业、就业率更重要,把育人看得比育才更重要。职业教育将不再以片面追求数量的递增、规模的扩大即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考量与追问,把培养一个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行为得当、懂得担当、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和职业劳动者作为己任。

3 习惯培养的教育终结要求

“一切教育最终都将归结为习惯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把你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素质。具体而言,这里的素质是什么?就是习惯。一切的教育都将归结为习惯的养成。习惯是从人的正确认识到正确的行为之间的一座桥梁。

习惯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诫人们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印度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一种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4 国家高度重视中职德育的战略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多次强调要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中多次强调中职学校应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2004年10月25日,教育部颁布的《中职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中职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职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中职学校德育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大纲还强调中职学校德育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大纲在“德育内容”中明确指出,中职学校应努力开展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具体包括: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保护环境的教育。

2010年12月31日,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纲要明确指出,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以及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纲要还强调,中小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明成果,遵循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为他们的文明生活及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2014年6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由此可见,职业道德、人文素质的培养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及儒雅的风度气质等。作为做人基本要求的礼仪修养,它是人文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学校实施的礼行德育模式旨在通过对学生开展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引领的校本德育来提高学生的礼仪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和习惯,符合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需要。

5 教育提高人民满意度的现实要求

新常态下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中职学生由于接受文明礼仪教育不足和受到社会环境中不文明现象的熏染,礼仪知识缺乏,礼仪认知和行为脱节,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例如:不懂得尊重父母、师长,与人交往不懂谦让,不讲礼貌,公共场合不守秩序,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体贴别人,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品性;在外表形象方面,不以一个合格中职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型、着装标新立异,不合体,染发、戴首饰、浓妆艳抹等现象常常出现;没有养成爱惜卫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随地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卫生和公共财产,学生之间的偷窃行为时有发生。

针对上述情况,通过实施礼行德育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变中职学生礼仪认知和行为脱节现象,帮助他们摒弃以往不良的行为习气,进而成为一个知书达理、举止儒雅、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的现代文明人,收到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满意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学校德育常态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文明礼仪润童心 养成教育伴成长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