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民教育对中职教育管理的启示

2016-03-17吴杏梅李伟军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440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公民中职学校

吴杏梅 李伟军(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440)



公民教育对中职教育管理的启示

吴杏梅李伟军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440)

[摘要]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工程。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说,在一定意义上,公民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管理理念,它与人本主义和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管理思想是一致的,对教育管理的方式、途径等方面有着重要启示。中职学校首先要从管理的角度,调动各方力量,结合不同层面提高中职生的公民意识,从而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合格的准职业人。

[关键词]公民教育教育管理

公民教育不仅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工程。可是,在道德教育的教材中,很难找到“公民教育”的字眼。公民教育在中国教育中的缺失或者归咎到传统伦理教育的影响,又或者归咎到封建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尽管如此,倡导公民教育的开展以及对公民教育的进一步研究已是时代所需。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说,在一定意义上,公民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管理理念,对教育管理的方式、途径等方面有着重要启示。中职学校首先要从管理的角度,调动各方力量,结合不同层面提高中职生的公民意识,从而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合格的准职业人。

1 公民教育界说

公民是指“具有本国国籍并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辞海》)。德国教育学家凯兴斯坦纳曾指出:“公民应该指的是这样一些人:无论能力大小,都必须工作,只知享受而不工作,不仅不是有用的公民,而且是不道德的;个人应将所任的职务看作是郑重的公事,看作是对于社会团体应尽的义务,而不只是专为个人的生活专为个人的道德主张去做;在职务完成以外,还要借助工作去完成他的特殊人格的价值,以协助他所属的国家达到伦理化的理想方向。”一个真正的公民是具有一定法律意识和政治意识的有为国家和他人的奉献精神有对正义的追求并勇于面对人生的人。

公民教育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对一国公民的教育,其产生可追溯到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根据《美国教育研究百科全书》(1982)称:“广义地说,公民教育就是通过传授一个特定社会中公民的独特意义、公民的责任、公民的品质,从而培养好公民或者培养公民素质。”“狭义的公民教育特指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育,主要教授和培养公民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价值、知识和技能。折衷的公民教育概念是指一切与公民教育目标有关的学校课程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1]

德国教育学家凯兴斯坦纳对公民教育的目的也有明确阐述[2],认为公民教育的目的是“造就适合国家与时代需要的有用的公民”,“国家一切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便是造就公民”。美国印第安大学教授约翰·帕特里克对公民教育的趋势归纳为:“第一,公民教育内容趋同。世界上大多数从事公民教育的人都将公民教育集中于三个方面,即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品德。第二,突出进行基本观念或核心概念的教育,如主权在民、个人权利、公共利益、权威、正义、自由、宪法和法治、代议制民主。”[3]

基金项目:广东省广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中职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4B04)

综上,公民教育可以理解为:第一,公民教育是面向全体国家公民的教育,是全方位的社会活动。第二,公民教育是尊重人,以民主、平等、自由为基础的主体性教育。第三,公民教育是注重公民意识、道德品质、法律知识和实际技能培养的教育。第四,公民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品德教育或道德教育,更不是一种应试教育。“公民教育与政治、公共生活有关,其内容主要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原则、规范、价值和态度,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良好的公民。简言之,公民教育主要与政治有关,而品德教育或德育则主要与道德相关,二者涉及的领域不同。”[4]

2 作为管理理念的公民教育

在我国,公民教育尚处在理论探索和论证阶段。虽然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开始重视公民教育研究,但总体上说,公民教育无论在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都还没有成为独立而明确的教育内容。

国家早就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时代要求,但目前“我国学校公民意识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的对社会的普法教育要求的‘应付式’的虚功上,没有落实到由专职教师、课程、手段和设备构成的实体上”。[5]

公民教育不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否定,更不是对目前学校设置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全面改造,而是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各种教育理念、传统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整合和提高。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说,在一定意义上,它实际上也是一种管理理念,是一种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变革,体现了人本主义和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管理思想和目标[6]。从尊重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到提倡人的自我管理,人本主义和后现代管理理论的管理思想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公民教育的内涵。

而要真正体现公民教育的内涵,在开展公民教育中,教育管理者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公民意识,从公民的角度进行组织和管理。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公民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公民,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提倡民主、平等、自由的精神,注重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和教育。二是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治理结构。公民教育推崇民主、平等、自由的精神,体现在教育管理中,就必定要求管理者、被管理者在主体上是平等的,增强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回应性,管理的各方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建立起网状的多元化治理结构。

3 中职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管理的途径

3.1营造公民教育的社-家-校文化环境推动校、团、班、堂四合一

公民教育培养的公民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与特定的家庭和学校发生联系,而多样的环境影响来自不同的社会层次。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中职生家庭成因复杂,具有过早接触社会的特点。因此,外部的家庭、社会环境将影响学校中发生的事情,各种社会因素及特征都影响学校结构及过程,各种组织和机构的活动方式也将影响教育活动的方式。如何在各种环境的相互影响下保持相互之间的横向沟通和整体协调,这是担负公民教育责任的组织和机构的责任,也是全体社会公民的责任。如冯契先生所言:“中国应该使社会成为能够自我调节自我改善的机体。我们的理想是要达到个性解放和大同团结统一、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统一的目标,也就是使中国成为自由人格联合体那样的社会。”[7]同时,“只有将整个公民教育活动置于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才能培养出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明达公民”。[8]

因此,要注重个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推崇民主、平等、自由的精神,管理和被管理者共同参与,共学生习,共同治理,营造多元化的公民教育环境,进行全面的互动管理。在中职学校,对于来自复杂家庭结构的中职生以及爱学习接触社会较多的中职生来说,学校的德育教学部门、班主任管理、团委办公室,德育课堂要四合一相互合作,整合资源,共同开设不同的公民教育活动,才能更好从不同层面提高中职生的公民意识。

3.2整合中职德育课程渗透公民意识教育

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德育课的四门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以及哲学与人生所涵盖的内容其实也是公民教育的内容。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该课程共五个单元,前两个单元涉及道德的内容,后三个单元涉及法律的内容,教材通过设计系列专题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以第一单元“习礼仪,讲文明”为例,包括“塑造良好形象”与“展示职业风采”两课内容。“塑造良好形象”中的第二框题“让别人悦纳我们”以“交往礼仪”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学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后面学习职业礼仪,感受道德之美,杜绝不良行为以及预防犯罪等内容奠定基础。这些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之友善以及提供公民的道德意识切切相关。如何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并并彰显职教特色,这需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需要借鉴传统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利弊,吸收四门课程的特色内容,四门课程相互整合,以体现公民教育的理念,挖掘公民意识教育重点内容。

在整合德育课程渗透公民意识的同时,公民教育的科学研究、理论探索也不容忽视。开展公民教育科研离不开对公民教育科研的管理。只有加强管理,公民教育的科研工作才能规范化,从而提高理论和实践研究者研究积极性,提高研究的水平和质量[9]。

3.3加强公民教育教师的教育和培训

要让公民教育真正走进社会、学校和课堂,必须靠大批公民教育教师的传授和教导。教师培训是现代教师管理的基本内容。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相结合,不断创立新的研修培训模式并探索和尝试各种校本培训。对于担负着下一代重任的教师来说,特别在我国公民教育尚处于理论探索和论证阶段,教师自身的公民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校首先要重视德育教师的教育与培训,其次是团委委员、教师以及各班班主任的教育培训。这些教师都是参加一线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自身的公民素质直接影响学生,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其示范和引领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教育管理需整合各种培训方式,使公民教育的理念通过各种途径传达到教师,让公民教育的内涵在教师的教育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3.4建立合理的公民教育管理原则和评价体系

3.4.1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进行公民教育教育管理需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生理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理论分析时代特征,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进行公民教育的宣传与教育。

3.4.2遵循公民教育的规律进行教育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品德是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公民教育不仅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更重要的是唤醒公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欲望,在维护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同时,增强对国家和他人的社会责任感。

3.4.3结合社会-家庭-学校进行公民教育,推动校-团-班-堂四合一的教育管理首先,教育管理需要为公民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成果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公民教育观、人才观,从而深化教育改革,正确推广公民教育的新理念。公民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品德或道德教育,不是一种应试教育。很难用考试方式考核公民教育的成果。“公民教育的目标是要造就良好的起作用的忠诚老实的公民,使年轻一代在个人行为品质、社会责任意识和忠于国家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10]公民教育对公民教育者和学习者来说,重要的是在其个人行为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而不是对公民知识记住了多少。这是在制订评价体系时必须注意的。中职生对理论学习本身不感兴趣,因此,开展公民教育应更多地通过活动、实践的方式从外至内从做到悟地渗透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作为传统德育历史性转型的一种崭新的教育目标体系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以公民的独立人格为前提,以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为基础,以合法性为底线。”[11]公民教育注重主体性教育的本质特征,与现代教育管理注重以人为本及管理育人两不误的管理目标是一致的。职业教育管理要本着公民教育提倡的民主、平等、自由的精神,让管理各方共同参与共同治理,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让公民教育得以有效开展,从而培养合格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

[1]杨东平.2005:中国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张秀雄.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台北:台北师大书苑,1998.

[3]远山.为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培养合格公民——《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工程——公民教育研究》简介[J].学术动态(北京),2005,(6):19-20.

[4]张斌贤.试论公民教育的意义、动力和实施途径[J].教育评论,1997,(3):13-15.

[5]黄甫全.学校公民教育:问题及其对策[J].学术研究,1997,(4):79-83.

[6]黄崴.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冯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8]郑航.社会变迁中公民教育的演进——兼论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实施[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3):113-118.

[9]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王学风.新加坡中小学的公民教育及启示[J].教育评论,2002,(4):105-108.

[11]李萍、钟明华.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J].教育研究,2002,(10):66-69.

猜你喜欢

公民中职学校
论公民美育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学校推介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