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
——以德育工作的育人模式为例

2016-03-17徐锦丽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湛江524091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工作育人

徐锦丽(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湛江 524091)



探析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
——以德育工作的育人模式为例

徐锦丽
(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湛江 524091)

[摘要]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中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对中职学校的德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对此,中职学校如何构建从课堂扩展到课外以及从学习理论知识扩展到社会实践的全程化、全方位的实践育人模式就成为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现实中,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德育内容空泛化、学生价值观取向模糊化、学生德育的知与行相脱节等问题。为此,结合中职德育工作的实际,从优化德育过程,加强理论教学的实践性,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积极打造“就业与组织”两平台等方面探索构建中职学校实践育人模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实践育人

新形势下开展实践育人模式是中职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中职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实践育人作为常规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越来越得到学校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并且已经成为学生在校期间踏入社会并检验自身的一个重要的机会和试金石。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实践育人环节实施的好坏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育人作用的落实以及对于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实践育人的内涵

实践育人就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激发学生课外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热情和兴趣并且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促进他们形成高尚品格、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型育人方式。

职校德育课程包含必修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和选修课程:心理健康、形势与政策这六门理论课。诚然,学生需要学习理论来指导生活,然而生活远比理论丰富和现实,理论要发挥其意义还需要同实践相结合。师生间的关系也应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比如相互探讨,相互学习。教学内容上也要紧跟时代贴近生活。

基金项目:2014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优质课程建设资金资助课题

2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工作的主旨在于“育人”。从终极意义来讲,“育人”不仅是为了让人掌握更多的知识,丰富他的头脑,而是教会学生懂得如何更好地愉快地“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和智者。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办学环境高度开放,教育对象较之前更有个性更有思想。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也需要紧跟时代创新德育模式,秉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真正构建实践育人模式。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具体了解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1德育内容空泛化

目前,中职院校德育教育课程的实施主要由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组成。其中,课堂教学多是纯理论讲授,课外实践多是教师负责主导、学生群体参与的方式,课外实践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为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堂理论知识。这种德育教育的实施方式有以下两方面的不足。

2.1.1课程内容脱离实际生活课程内容很少考虑中职生学生主体的体验性。大多学生认为德育理论课教学内容老化空泛,对现实生活没有指导性,既不能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又与未来的职业生涯联系不密切。这表明教育内容已经滞后或僵化,教学活动缺乏现实性和吸引力。

2.1.2教学目的未能显示学生个性发展和现实需求德育教育不能流于形式,成为院校课程设置的摆设,更不能满足于只是理论知识传输,而应是紧扣“育人”的理念,实现学生思想觉悟的切实提高和自由全面发展。现实中,大多学校把德育教育课程设成公共课,教师把讲课当成工作任务,上课就照本宣科,整堂课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把上课当做学习任务,只是为了不缺勤和划教师的知识点而“出席”,根本谈不上学习热情和积极参与。教学目的简单直接,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纠偏,最终导致学生学完考完就忘完。

2.2学生价值观取向模糊化

德育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本是培养人,升华人的人格,培养人的良好性格。这需要一个动态的实践性的过程,而实际教学中却将学生当做被动的接受者,学生们只是安静地听课而已,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没有与学生互动的内容,最终仍以知识测验的分数来衡量教学效果,学生们只为考试成绩而学。这样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起不到任何引导作用。

然而信息时代网络携带着大量的负面信息,对中职生的性格塑造、心理健康又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学生无法判断信息的准确性和正确性,价值观念上容易流于浮华和肤浅,结果定然引起对社会责任感和公共道德的疏离。部分学生过于注重自我,在涉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事件时,总把着眼点放在个人利益,缺少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不能不引起高校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视。

2.3学生德育的知与行相脱节

学生道德的知与行相脱节对中职生的道德体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一,学生价值观念不清晰:何为美好,何为丑陋,没有自己的标准,一味认为个性至上。第二,道德评价体系存在双重标准:只求收获,不想付出;只求别人的尊重,却不懂得以礼待人;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如何去尽义务等等。第三,道德认知与实践脱节,认知和行为不统一:价值体系里知道应该先公后私,但处理实际事件时却表现为“先私后公”;价值体系里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友好相处,但在日常表现中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价值体系里知道应该提升自身素养,完善人格,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无视社会公德;价值体系里知道应自尊自爱,行为上却爱慕虚荣;价值体系里知道应该尊敬长辈,勤俭节约,但在行为上却盲目追求名牌,攀比消费等等。道德认知与行为的脱节和双重标准极大地影响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 中职学校实践育人模式的路径探索

3.1优化德育过程加强理论的实践性

鉴于目前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建议实施将德育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核心化并将德育日常化、社会化和实践化的实践模式。在德育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紧扣时代热点,在社会事件中渗透社会常识和正面价值取向;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适当引入与学生自身利益相关的案例,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主动去思考,让德育理论课的教学真正实现“入脑,入耳,入心”,从本质上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另外,必须高度重视德育中的实践环节,实现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坚定信念,外促进行为”的最终目标,最终使学生达到认知与行为的统一。具体途径有鼓励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参加社会公益服务和勤工俭学,加强心理咨询和指导及学校德育网站宣传等,使德育理论课的内容融入到学生身心的真实体悟中,内化为学生的思想信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

3.2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实践育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长时间身处校园,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日积月累,其特有的校园精神将潜移默化地影响校园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观念认同和行为规范。和谐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构建会形成正面的健康的价值体系指导学生的成长。在重视德育课程实施之外,学校还要重视开发各种活动的德育资源,以网上论坛、征文比赛、辩论赛、创意竞争、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课堂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德育贯穿于各学科及生活中。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提高,帮助学生提高主人翁意识,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走进社会。

3.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院校必须重视和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看待事物应持有客观的态度。同时,提高学生的“逆商”,即对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这需要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学习之外多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增加阅历,全面认知社会。其次,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中职生处于青年期,对身边各类事件还无法形成完全的正确的认知,心理成熟度不够,一旦产生心理问题还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这些心理问题若不能很好地解决,长时间地累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学校在德育课程外还需另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或者心理辅导站,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给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提供有益的保证。

3.4积极打造“就业与组织”两平台

3.4.1打造就业型平台做导向有目的性地在学生的不同阶段开设就业指导、人际交往与职业礼仪、演讲口才、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协作等素质拓展系列课程。中职院校要想提高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就要改革教学方式,开发教学案例,创新考核办法。开展就业、创业系列教育活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活动,中职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进入公司或工厂中,参观企业运转,体验企业运作,提前体验就业压力和职业工作;定期组织毕业生参观就业基地,了解用人信息和企业用人标准,让他们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在毕业后选择工作时做到心中有数。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应扩大到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职业生涯教育。要把技能的学习、知识的学习、品德的学习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只有这样,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才真正具有社会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3.4.2打造组织型平台促管理积极动员学生参加各类党、团、学组织工作,让学生在工作中培养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可以通过设立和规范各类工作规范和制度(如试行民主竞选制、聘用制、轮岗制、竟聘制等学生干部选拔制度),激发学生的工作激情,规范学生的工作行为和方式,让学生通过工作体会组织性和纪律性。在学生中建立助理班主任和实施学生辅导员工作制,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通过开展系列班级、宿舍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开展班级、宿舍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树立典型,学习先进。这种方式不但整合了学校的教育管理资源,帮助了学生成长,而且把班级、宿舍开发为帮助学生成长的活动阵地,既让他们学会了生活,也学会了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的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全方位、系统的工程。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以及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有责任认真研究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实际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积极探求应对之策,为构建德育新模式出一份力。特别是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中,不仅要重视德育教育理论课学习的实效性,而且要重视德育中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践中培养品德,养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实践中学会创新思维、拓宽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周光迅.素质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J].石油教育,2001,(3):40-43.

[2]张文显.弘扬实践育人理念 构建实践育人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05,(3、4):7-9.

[3]刘富胜.从大学生主体性看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 (5):141-145.

[4]刘惊铎.由多样性模式而来的德育新格局[J].中国德育,2014,(5):17-22.

[5]弓巧平.高校“大德育”育人模式的构建[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8):825-828,843.

[6]顾瑾.德育的人文精神[J].教育科学研究,2008,(11):46-49.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德育工作育人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