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海外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探讨

2016-03-17高彦飞王晓娜林自然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国际石油经济 2016年2期
关键词:采购管理改进建议

高彦飞,王晓娜,林自然(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关于海外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探讨

高彦飞1,王晓娜2,林自然1
( 1.中国寰球工程公司;2.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摘要:随着近几年国内石油、石化企业在海外项目投资和建设的扩张,其项目执行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对采购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外项目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工程管理风险大,尤其是设备及材料的采购管理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现阶段中国海外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仍停留在传统阶段、供应商资源管理不全面、采购策划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采购计划管理不完善、采购过程监控管理欠缺、界面管理不严密、信息共享未形成系统机制。针对这些问题,建议结合实际工作,深入分析,改进当前项目采购管理机制。未来,随着科技、信息、物流等技术的发展,全球化采购将成为可能,建议工程承包企业建立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海外供应商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区域和全球化集中采购中心。

关键词:工程承包企业;海外工程项目;项目特点;采购管理;改进建议

近十多年来,中国工程公司陆续在中东、非洲、南美、北美等地打开了市场,且有不少国有、民营企业在这些地区进行实物投资和项目建设。除北美地区外,上述其他地区基础设施大多十分薄弱,项目建设所用资源匮乏,政治环境也较不稳定,这为工程项目的执行带来了更大的风险与挑战。对承包项目的中国工程公司来说,海外项目的采购管理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认清海外工程项目的特征,改进海外项目的采购管理,有利于减少项目的风险,促进项目的成功。

1 海外工程项目的特点

海外项目与国内项目有所不同,具有自身特点,基于国家和地域的差异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影响项目的风险因素多

由于项目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海外项目面临的风险要远大于国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法律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合同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等,均会影响项目的成功[1]。

1.2合同权威性压倒一切

合同文件作为项目执行的纲领性文件,涉及技术、商务、法律等多个方面,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权威性,合同相关方必须严格遵循,稍有违背就可能导致索赔。海外项目的索赔以合同为基础,以书面记录为证据。由于在国内执行项目形成的惯性思维,国内的部分承包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往往忽视合同细节条款,造成合同结算、索赔时的被动,容易导致合同成本提高,盈利目标降低,合同执行风险增大。

1.3受当地文化习俗影响大

目前海外项目多处于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教派为主导的国家。例如,中东地区的斋戒、礼拜习俗对项目执行有较大的影响,是工程建设项目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非洲国家注重其图腾或自然信仰,语言交流中需要注意忌讳用语;南美国家人民较热情,很重视见面礼节文化;欧美国家强烈的法律意识和保护自身权利意识,使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需要更加注重自身言行等。

1.4职业健康、安全、环保要求的特殊性

对于环保标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要求不同。欧美地区多采用听证会的形式,耗时较长,而且往往有一票否决的可能性;中东地区多采用美国标准体系,执行也较为严格;南美国家受美国标准体系影响较大,其执行程序也相对严格。

对于职业健康和安全,不同地区的工会要求不一。总体来说,发达国家的工会对于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的要求相当严格,包括工作时间、休假制度、酬金制度、安全防护、保险制度、证书许可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往往造成项目成本居高不下。对于中东、南美国家来说,当地政府或工会会对其当地劳工的上岗、安全等方面提出强制性要求,也会对工人的薪酬制度和福利提出下限要求。

1.5分包商(包括供应商)管理难度大

国外分包商(包括供应商)占有地主优势,而且对当地的项目运行规则非常熟悉。国内承包商在项目分包或采购分包时如果未能充分考虑分包商(包括供应商)的信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处于被动控制地位,因此而遭受损失的案例有很多。另外,当地的分包商或供应商的行为风格也与其文化和信仰紧密相关。因此,在项目管理方面也需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实施适合于当地的项目管理方法。

2 海外项目采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海外项目所在地的文化、经济、政治、法律等因素的影响,海外项目的物资采购有其相应的特点,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1采购管理停留在传统阶段

按照哈克特公司(The Hackett Group)的采购管理阶段模型,采购分为5个发展阶段:供给、节支、总成本、需求管理和全面增值。就目前国内在海外建设的炼油、化工、天然气、甲醇、化肥、核电、水电、管道输送和矿业等项目来看,项目采购大多数停留在保供和节支阶段,尚未达到总成本管理阶段。可能会有部分设备采购是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即总成本目标来采购的,但所占比例甚少。从同时上线的多个类似项目来看,同类物资均是没有交集的分散采购,难以发挥多个项目的规模优势;对于可替换的标准类物资,不能形成有效的调配利用。

2.2供应商资源管理不全面

大部分承包商对国外项目所在地的供应商重视程度不够,或是对供应商资源未形成有效系统的管理。目前,国内大多数工程公司未建立海外供应商信息库,或者已经建立供应商信息库未进行深入、科学、持续的管理。不少项目在实际执行时,主要是通过承包方、业主方、咨询方等多方推荐产生供应商名单,而不少供应商是工程公司未曾合作或之前不甚了解的企业,这给承包商在后期的管理提出了较大的难题。

2.3采购策划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

当前大多数项目的采购策划往往参照以往项目的采购策划,或者仅考虑当地的一些重要法律及规定等,未能做到因地制宜、科学深入、有理有据地策划。由于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制约或变动因素,从而会使采购活动较为被动。

2.4采购计划管理不完善

对于工程项目建设,完善的采购计划管理决定着项目后期成本和进度的控制。当前中国的海外项目在计划管理方面尤为欠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准确性较差。这主要体现在标准引用未结合当地的规范要求,技术参数不详实,数量准确度偏离较大。2)衔接不到位。主要是采购计划未与项目设计进度、施工进度系统紧密地结合起来,易造成孤岛计划,在实际采购过程中计划只能被动调节,易造成费用增加,工期进度难以保证。

2.5采购过程监控管理欠缺

对于多数采购方而言,采购过程往往止于合同订单阶段,而对合同的后期执行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对于大部分海外项目来说,所在国的物资资源一般较为缺乏,且部分国家受经济制裁等原因,物价波动较为明显,加之受当地国家政策、工会罢工等影响,采购面临的客观状况不容乐观。即使对于北美等地的发达国家,仍存在罢工等因素的影响,由此易造成所采购物资的停工、延期交货或工厂关闭。如果对采购过程缺乏跟踪,不摸清制造商的具体执行情况,在交货阶段将造成很大的被动,轻则增加项目成本,重则影响整个项目的成败。

2.6界面管理不严密

在项目采购工作中,采购与催交、检验、物流运输、清报关工作衔接不紧密,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提升。例如,海外项目采购的设备,其运输一般要经过生产国所在地陆上运输和出口清报关、海上运输、项目所在国进口清报关和内陆运输等环节,流程长、中间界面多、控制要求高。目前大部分海外项目采用采购、催检、物流、清报关等分段执行方式,容易造成界面衔接上的空白,信息传递不准确或滞后,较易引起整体采购进度的延后和采购成本的增加。

2.7信息共享未形成系统机制

项目信息可分为显性信息和隐形信息。显性信息主要有项目全过程的存档信息和可视性信息等;隐形信息包括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和创新思维。目前多数承包商尚未形成项目信息共享机制,项目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派遣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经验水平,而非倚靠承包商的管理体系。如此一来,已有项目的执行经验及创新积累在后续项目执行中得不到切实有效地共享、参考和改进,以致每个项目都成了新项目,各项目做重复性工作,有些本可避免的错误却重复出现或一再循环式损失。

3 改进海外采购管理的建议

针对海外工程项目在成本、进度、供应商资源、过程控制等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海外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改进并加以创新,就海外项目采购管理提出以下可行性的执行建议和方案。

3.1摸底调研,知己知彼,因地制宜

项目采购实施前,需要对项目所在国进行全面的摸底调研。项目的一次性特点决定了在采购规划时应重点考虑项目自身的特性,使采购规划符合项目的实际需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标准规范要求

基于国情的不同,不同的国家技术标准规范不尽相同,加之项目人员对规范的理解偏差和疏漏,客观上加大了项目的风险。因此,项目采购人员必须熟悉规范要求,掌握标准规定,随时了解变更动态,才能做到在实际采购时少走弯路,事半功倍[2]。

以欧美为代表的市场,其有着完善的标准规范,不允许使用其他的标准;中东、南美、北非、东南亚部分地区的国家没有制定其国家标准,但引进了欧美标准规范,且在这些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南亚部分地区、非洲其他地区,既无推广使用的国家标准,也未系统性地引进国外的标准,大部分工程使用工程项目承包商提出的标准。以美国为例,美国的设备材料规范以ASME、ANSI、ASTM为主,电气类以ANSI、NEC、UL为主,通信类以TIA为主,消防类产品以NFPA为主。尤其是电气、消防规范的不同要求,无疑给其国外供应商制造了技术壁垒,在采购执行时承包商不得不从当地寻求合作的供应商资源,无疑会增加其采购成本。

例如,国内某工程公司在北美承揽某项目,在项目投标前期向咨询公司获取了一些当地的规范信息,但未能全面摸底当地的规范要求,其在投标时想当然地认为国内企业可以制造项目所需的ASME、ANSI、ASTM等标准的产品。事实上,国内的制造企业确实可以制造部分上述标准的产品,但并不是全部,像电气类、消防类设备还是需要依靠当地的供应商。北美的制造业相当发达,但人工成本普遍较高,设备的整体采购成本也比国内要高出一大截。在实际采购时,该公司不得不从当地进行采购,仅电气和消防类设备采购成本就比投标价格高出20%以上,严重影响了该项目的整体效益。

3.1.2法律情况

各国的法律体系框架不同,在项目采购策划阶段需要特别注意。需要考虑当地法律对合同、知识产权、进出口许可、税费、安全、物流运输等方面的特殊规定,做好相应的预判和预案。欧美等地的普通法法系国家,对于知识产权、进出口许可、安全等的要求更为严格,中东等地区稍微宽松,近几年南美国家对于进口的许可管理等方面也逐渐加强。

美国对进口物资的要求严格可以说居全球之首,除了进口的设备须符合其进出口许可规定外,还要考虑对其本土企业的保护。在进口时美国政府会以侵犯其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公平竞争为由,对外国企业进行阻挠,经过长达8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一次审查、二次审查后,外国企业基本失去向其出口的机会。

例如,某工程公司在南美某国家进行油气田工程的建设,在项目采购前期未能对所在国的进口政策进行详实的调查,其已采购完成的油品加工设备、消防类设备等准备从他国进口到项目所在国时,方知项目所在国对此类物资实行进口许可制度。按照所在国的进口许可办理程序,需要至少2~4个月的时间才能办理完成。而项目施工进度迫在眉睫,考虑到该国圣诞、新年的假期安排,2个月的时间已经跨越了当地的假期,施工错过了最好时间段,造成施工人员、机械的大批窝工,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整体进度,也影响了项目盈利水平。

3.1.3政治风险

不同国家的政治稳定性不一样,在采购策划时有必要了解项目所在国的政治情况,需要将其风险纳入到采购成本和采购合同条款中。例如,在中东地区和非洲国家,除少数国家的政治较为稳定外,其他国家均有政治动荡,包括战争、内乱等;南美不少国家受政治制裁等影响,经济也不稳定;欧美等地的国家易出现罢工等情况。上述种种原因对采购合同的执行有着不可预估的影响,对于合同履约、进度保证等方面较为不利。

尤其是2014年以来,北非纷争不断,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不止,欧洲地区罢工、恐怖袭击时有发生,南美国家准备世界体育大赛,内部肃清活动持续进行,部分国家面临政府换届,政局动荡不安。种种因素直接或间接地给项目采购执行造成了不利影响。

3.1.4经济风险

经济方面的影响主要有进口保护、汇率浮动、外汇控制、通货膨胀等因素。以进出口为例,受项目所在国经济政策的影响,绝大多数国家制定了对其国内企业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特别是技术性措施、知识产权保护等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日益突出。例如,欧盟的REACH法规、WEEE指令,美国的331调查、337调查。

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也是采购活动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例如,美国对中国的热轧碳钢板、无缝钢管、光伏产品、橡胶制品等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反倾销税率为26.71%~78.42%;对电气类产品要求采用美国标准,导致中国的产品无法进入北美市场。欧盟对中国的热轧不锈钢薄板和无缝管、紧固件等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税率为17.7%~74.1%。南美部分国家对电气类、泵类等征收反倾销税,税率为12.34%~90.83%。北非、南非、印度等地近年来对中国制造的产品均有反倾销或反补贴措施[3]。

通货膨胀、外汇控制主要在中南美等国家体现较为明显。例如,委内瑞拉自2015年以来通货膨胀率不断攀升,到2015年11月通货膨胀率环比增长约300%,加之国内美元储备的管制,造成本币不断贬值,物价接连上升,经济陷入了恶性循环状态。这些因素均对采购合同的执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交货周期的设备或材料,在合同执行周期内物价可能翻番,严重影响了合同的履行。因此,在下达采购订单时,采购商需要考虑通货膨胀对合同金额、交货期等的影响,提前做好资金计划,以备不时之需。

3.1.5市场资源情况

作为境外项目,所在国的资源无疑是工程项目的首要选择。为便于项目后期的运营,需要在采购前期对当地的供应商进行摸底和调研,包括设备材料供应商、检验服务商、物流运输服务商、清报关公司等。尽管当地物资贫瘠,生产力落后,但当地的供应商占据地利优势,有效利用当地资源,能为项目采购工作的开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某工程公司在中东某国家执行化工项目,其在投标前期组织技术和采购人员对当地较知名的供应商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高层走访,包括管道、钢结构、电气、物流、货代、设备租赁等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大部分供应商积极配合其投标所需的相关信息资料,表现出极大的合作热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项目的成功中标。项目中标后,在采购执行过程中,这些供应商对项目采购给予了很大支持,有效保障了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清关工作,该工程公司采用了当地的货代公司,在清报关、内陆运输过程中,减免了不必要的界面和费用,降低了整体采购费用。

3.1.6市场行情调研

由于部分设备/材料的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不尽相同,在采购策划时,有必要对当地的市场行情进行调研。尤其是钢结构、管材等大宗材料,在当地采购可为项目执行带来诸多便利条件,如能把握好签约时机,也是节省采购成本的重大举措。

例如,某检维修服务商承揽了东亚地区某化工项目的检维修工作,采用一揽子合同进行签约。该检维修项目包括部分管道材料、催化剂材料的采购工作。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该服务商多方咨询市场行情,获得了金属材料尤其是贵金属材料的市场价格走势。在实际采购过程中,该服务商抓住市场时机,以较低的价格下达材料类订单,大大提高了项目盈利水平。

结合上述摸底调研情况,应形成初步的采购策划,包括采购模式的确定、供应商资源的选定、合同形式、采购执行流程、物流运输策划、清报关方案管理、风险预测等内容。

3.2拓展资源,优化合作,共赢管理

供应商资源是工程项目的补给后盾,项目的成功与否离不开当地供应商资源的支持。对于北美、南美项目市场,北美供应商是项目供货的关键力量。对于中东、非洲市场,亚洲和欧洲供应商无疑是项目供货的关键力量。

梳理好供应商资源对于项目执行有着莫大的推动力。欧美等国的石油化工行业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与其配套的供应商,包括机泵类、管阀类、电气类、仪表类、消防类、服务类等企业资源也较为丰富,项目执行可有诸多选择。就北美地区看,设备材料制造大部分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物资价格也随市场行情而波动,而影响订货价格的主要因素,一是采购数量,二是销售成本,三是工期要求。

从长远来看,建立与当地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模式进行长期合作,有利于降低企业长期采购(包括催交、检验)的成本,也有利于降低采购物资的进度风险和质量风险。同时,通过合作方式,可对当地的后续项目进行共同开发、互利合作、协同发展。

3.3入乡随俗,加强沟通,注重交流

公共关系的建立是项目顺利执行的必要条件。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其不同的文化、宗教信仰,因而在与最终用户、供应商及利益相关方等交流时,应该入乡随俗,尊重对方文化。

例如,在阿拉伯地区,如果要获得较好的、成功的沟通,就必须了解所在国实行的严格的政教合一制度,尤其是熟悉伊斯兰教的一些习俗与规定,言谈中要注意避免谈论政治和石油政策,同时要注重热情和耐心,否则就可能给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在欧美国家,在合法、公平的基础上,共同的业余爱好、晚餐文化等良好的沟通可使双方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同时相互了解对方的原则、目标和工作方式。在南美国家,当地人开朗热情,社交聚会(party)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不定期地与当地合作企业举行聚会,有利于促进合作双方的友谊,融入其当地文化氛围,可以为项目的执行带来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非洲不少国家,其当地居民对于其居住环境爱惜备至,对于其信仰的图腾更是神圣不可侵犯。

国内某矿业公司在中非某国家承包了某矿的开采建设工作,为保障项目的顺利进展,促进与当地居民的友谊,该公司出资为当地建设了学校、健身娱乐设施等,并定期为当地的贫困儿童进行捐助。该公司的一系列善举获得了当地居民的认可,良好的项目运行环境也逐渐形成。但在项目执行一段时间后,当地居民频繁到项目工地示威。根据当地居民所述,承包商的部分员工在附近的山上擅自挖采当地的石头,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严重不满。事后,该承包商针对此事向当地居民进行了道歉,同时加大了对员工的约束力度。但从长远看,当地居民已不再认可承包商的善举,从心理上也对承包商及所在国人员有了排斥和戒备。这种不应发生的事情,侵蚀了项目执行的便利因素,也为项目后期的市场开发设置了障碍。

3.4系统管理,精确把控,有的放矢

从实际操作看,采购也可作为一个小项目进行系统管理。要使采购的物资在成本、进度、质量等多方面达到目标要求,就需要对采购进行系统管理,重点在于采购计划的管理。

采购计划是采购工作开展的源头,良好的采购计划可使采购工作事半功倍。计划的准确度和严密性直接影响后期开展的具体采购工作。根据项目的设计进度和施工计划,对采购计划进行周密规划,确保设备/材料的技术条件满足设计要求,交货工期满足项目施工进度要求,即确保技术性满足、数量准确度高、进度合理。

与采购计划相对应的资金使用计划也应一并管理。资金使用计划包括采购执行时需要的资本金支出、贷款本息等,均需要进行资金投入计划和现金流的测算,确保资金链的合理保障。

3.5集中采购,规模效应,提高效益

目前,国内工程项目物资的集中采购已成为大趋势,随着国内项目的饱和及国外项目的拓展,工程公司采购的重心也将逐步移向国外市场。对于某一片区的项目来说,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集中采购无疑是更为经济有效的采购方式。

目前中国工程公司在国外的项目多集中于北美、南美、中东、中南亚地区,随着多个项目的经验积累以及后续项目的不断跟进,采取集中采购方式,有利于项目的成本、风险控制,保证项目的进度要求,同时利于提高承包商的整体经济效益。随着信息系统的健全,数据传输将摒弃以往文件传输的限制,也为集中采购提供了便利条件。

3.6掌握主动,过程跟踪,定向控制

不少项目采购存在下订单前争分夺秒、下订单后无人问津、交接时界面混乱的前紧后松的现象。对于海外工程项目,设备/材料工期保证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必要前提,务必全过程控制货物动态。1)通过数据系统与人相结合管理的原则,由专人全过程跟踪,包括前期询价、订单、催交、检验、包装、运输、清报关、现场验收等;2)积极催交,落到实处,切实掌握设备/材料制造动态,了解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3)提前做好货运准备,包括许可证明文件、吊装方案、运输路线及预案措施等;4)如果是进口货物,则需进一步考虑项目所在国清报关的相关许可文件、法律规定以及与内陆运输或河运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工作。

3.7控制文件,多方收集,有备无患

国外项目多以合同为准绳,以记录为依据,以证据进行索赔。采购过程上承设计,下接施工,中间有与运输部门、海关部门、供应商等的交接界面,其间文件繁杂,也易出纰漏,任何一项纰漏都有可能造成整个合同的亏损或是对项目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做好各项文件的收集,尤其是验收、放行、包装、接收等文件的整理,对于后期有可能产生的索赔、纠纷处理具有重大作用。

例如,某施工承包企业在南亚某国家中标了管道建设工作,合同采用固定单价合同,其管道长度绵延2000多千米,施工半径跨越了多个省份、多个民族聚集区,沿路的水文、地质、自然、气候等条件均变化较大。为保障合同利益,该企业建立了严格的文件传输体系,对于过程文件持续跟踪、归档。在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与自然、水文、地质等相关的多项与合同出现偏离的分项工程;同时,由于施工段的持续转移,文件归档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该企业运用文件控制体系,对过程文件、偏离文件、验收文件等均进行了归档。在项目竣工结算时,该企业以完善的文控管理赢得了其应得到的补偿,同时获得了业主方的赞赏。

4 对工程承包企业采购管理未来发展的建议

采购管理作为工程企业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企业所处项目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并综合考虑项目承包商的管理特征和发展战略,提出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并在实践中付诸实施。综合以上的论述,结合国外承包项目的特点,对工程承包企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4.1建立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的潮流,信息共享不仅能增进企业的员工交流,凝聚企业精神,更能促进创新的灵感。对于项目来说,信息主要包括项目概况、技术规范、实施情况、制约条件、经验总结、创新方法等。伴随着承包商业务领域的发展,有必要对已有的资源进行积累、汇总、整理、共享。项目采购信息的汇总,对于企业后续项目的投标、执行具有较大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信息共享不仅有利于培养承包商企业的后备人才,而且对于实现企业效益的增值具有积极意义。

4.2建立海外供应商资源管理体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工程公司已开始在海外拓展工程项目,但鲜有工程公司对海外供应商资源进行系统和动态的管理。当前,随着国内建设项目的逐渐饱和,拓展海外项目成为大多数工程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工程公司的海外项目多集中在中东、美洲、南亚、非洲等地,建立海外供应商资源管理体系有利于促进当前海外项目的开发和执行,也有利于推动工程公司业务的全球化发展。

4.3建立区域和全球化集中采购中心

从当前国外项目的投资来看,区域性的特征已经呈现,这为开展区域集中采购提供了前提条件。首先,按区域在项目或货源集中地建立集中采购中心,对周边项目的物资进行辐射采购。其次,以集中采购中心为点,深入调研和开发周边的市场,扩大与区域内供应商、服务商的沟通面,加大承包商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知名度以及在此区域内的影响力。同时,建立采购数据传输系统,辐射周边地区的项目,对于需要采购的设备或材料,均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传递,保证信息准确、及时、可靠。

集中采购对于开拓项目市场、建立共赢合作、降低企业总体运营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具有积极作用。目前来看,工程承包企业要实现全球化采购的难度较大,但随着科技、信息、物流等技术的发展,全球化采购将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郑莹.海外石油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0:19.

[2]魏文伟.海外工程采购风险辨识[J].施工企业管理, 2010 (3):1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国外涉华贸易壁垒[EB/OL].2015.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ztхх/gywm/.

[4]李健民.海外项目采购有何特色——以哈萨克斯坦为例[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11 (4).

编 辑:庞孟昌

编 审:王立敏

Procurement management in overseas engineering project

Gao Yanfei1, Wang Xiaona2, Lin Ziran1
(1.China HuanQiu Contracting & Engineering Corp.; 2.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

Abstract:Along with the eхpansion of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domestic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mpany in recent years, there will be more challenges for the project procurement management.The oversea projects have stro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ce high project management risk, the purchasing of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impacts on the project schedule, cost and quality directly.The current overseas procurement management stays in traditional stage without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n supply, lacks of pre-plan, plan management and process monitoring of purchasing, and it is short of clear interface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logistics and other technology, globally procurement will be likely achieved.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tractors establish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of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the overseas resource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regional and global procurement center.

Key words:project contracting enterprise; overseas engineering projects; project characteristics; procurement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收稿日期:2016-01-07

猜你喜欢

采购管理改进建议
如何做好新时期水利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浅析国有企业间接采购管理
连锁零售超市的采购管理研究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其问题的调查研究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
浅议EPC模式下的石油化工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