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秦巴山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潜力
2016-03-17杨金燕赵曦琳刘本洪第宝锋黄成敏
杨金燕, 赵曦琳, 刘本洪, 第宝锋, 黄成敏
(四川大学 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四川秦巴山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潜力
杨金燕, 赵曦琳, 刘本洪, 第宝锋, 黄成敏
(四川大学 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四川秦巴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及高耸的地形在四川盆地北部构成了一道天然生态屏障。该区自然资源禀赋充足,有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主的生物资源,盛产银耳、木耳、核桃、杜仲、油橄榄、猕猴桃、苍溪雪梨、野生天麻、野生食用菌等天然有机或绿色食品,并蕴藏丰富的药材资源。对该区域丰富的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从该区生物资源特点、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该区发展特色生物资源的潜力;提出了在该区发展生物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并提出资源开发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加强组织协调领导等对策措施。
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四川秦巴山区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四川秦巴山区主体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及东北缘,为米仓山系和大巴山系南坡山麓,包括绵阳、广元、巴中、达州和南充5市25个县、区、市,面积6.18×104km2,是秦巴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秦巴山区的面积仅次于陕西省。
四川自然资源丰富,既蕴藏着全国甚至世界稀有矿藏资源、水资源,又蕴藏着丰富的森林、饲草、药材和水产等动、植物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1]。其中,四川秦巴山区自然资源禀赋充足,有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主的生物资源,该区盛产银耳、木耳、杜仲、核桃、猕猴桃、油橄榄、苍溪雪梨、野生天麻、野生食用菌等天然有机或绿色食品或药材。对该区域丰富的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2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挑战
2.1 生物资源概况
四川秦巴山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该区域大面积的森林植被,为野生珍稀物种提供了栖息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和生态屏障区域;这一区域是不同生物区系交汇区,生物种类丰富,是世界同纬度地区重要的绿色宝库和重要的天然生物种质“基因库”。根据2011年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区内的旺苍县、青川县、通江县、南江县、万源市5个县(市)为代表的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该区域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境内有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全省2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1%,有多种珍稀保护植物、重点药用植物以及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等。但除概况外,目前对该区域生物资源还缺乏充分的认识,个别地区缺乏基本数据。
2.2 森林资源
四川秦巴山区拥有良好的自然植被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图1),多数县市的森林覆盖率均超过5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该区域的米仓山和大巴山是四川省山地常绿阔叶林等重要生态系统的聚集区域,丰富的森林资源使得该区域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天然碳汇功能、水源涵养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空气净化功能等。
2.3 特色农林牧渔资源
四川秦巴山区绝大部分区域由于没有大型工矿企业,但是具有生产有机或绿色农林牧渔产品的条件,并且是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所以有不少国内知名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称的地方特色农林产品,详见表1,如红心猕猴桃、苍溪雪梨、通江银耳和作为木耳国家质量标准的青川木耳等,巴药、茶叶、绿色蔬果、 油橄榄、杜仲和生猪等也是四川秦巴山区重点发展的产品。该区域已有一些基于当地优势资源的龙头企业,如年产核桃粉上万吨的达县智强集团、生产加工油橄榄产品的广元市白龙湖集团蜀北橄榄油有限责任公司等,这些企业为四川秦巴山区绿色食品产业化的形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
(1)名优农林特产。秦巴山区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以核桃、油橄榄、板栗、木耳、银耳、金银花等为主[3]。该区域的阔叶林资源丰富,木耳、银耳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蕨菜、薇菜等山野菜在该区也广泛分布[3]。同时,该区米仓山、大巴山的核桃全国闻名,被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的南江县,年产核桃2 500 t[3]。秦巴山区是四川板栗栽培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野生板栗分布最集中的地方。2000 年全省板栗面积为4.175×104hm2,野生板栗林面积占总面积的24%[4]。该区域属于世界闻名的常绿木本油料树种油橄榄的生态适宜区,区内广元和达州市有上万株30年生的油橄榄,并有相当的经济产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3]。
(2) 柞蚕。巴中、广元一带属秦巴贫困山区,但柞林资源丰富。据林业部门不完全统计,仅巴中、广元就有柞林13.34×104hm2。目前,柞蚕市场需求旺盛,产业综合价值高。通过努力,柞蚕可以发展成为四川秦巴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之一[5]。
同时,柞林具有生长快、耐砍伐等特点,砍伐的柞树枝干,是银耳生产的上等原料。2014年仅通江就有可直接放养的柞林0.67×104hm2。通江县是“银耳之乡”,银耳和柞蚕生产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5]。
(3) 绿色小杂粮。四川秦巴山区气候温暖湿润,可生产大麦、燕麦、高荞麦、粟谷、糜子、薏米、籽粒苋等多种小杂粮。但四川秦巴山区农民受传统农业种植习惯的影响根深蒂固,对市场经济意识不高,小杂粮只是作为捡遗补缺的辅助作物生产。目前,绿色小杂粮生产面临产地零星、管理粗放、农家品种混杂等问题。绿色小杂粮生产应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农业来抓,注入品牌农业的新思考,增加小杂粮产后深加工的增值效益[6]。
2.4 畜牧资源
四川秦巴山区畜牧资源特色突出。青川县全县耕地仅为2.53×104hm2,而可利用草山草坡多达8.67×104hm2,全县牛羊禽兔资源丰富,政府支持实施母猪换种、土鸡养殖和毛兔生产,加快了养殖户脱贫致富[7]。
朝天区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特色亮点品牌。2012年出栏肉牛1.183万头、肉羊 10.8万只和剑门土鸡541万只,为全区农民人均增收2 150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7]。
2.5 中药材
四川省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秦巴山地、横断山脉和湘鄂西山地五大地貌区,地势复杂,气候多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中药资源,故有“中国植物缩影”、“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自古便有“无川药不成方,无蜀不成医”之说[8]。
秦巴山区药用植物3 000余种,其中《中国药典》收录的1 300余种,盛产天麻、杜仲、五味子、金银花、党参、淫羊藿等[9]。四川秦巴山区中药材品种多样、产量丰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不少(表1)。有药材资源2 300余种,常用药材资源300余种,其中南江毡毛忍冬、达州乌梅、青川天麻、旺苍杜仲等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药材种植面积13.33×104hm2[10]。中药材生产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2.6 挑战
四川秦巴山区由于长期基础薄弱和区位边缘化等原因,各地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在自然条件方面,四川秦巴山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耕地中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在基础设施方面,公路、铁路、航空、航道等与外界连通渠道尚不完善,区内很多地方通达性不高;在资源开发的政策方面,缺乏有力吸引外来投资的相关政策;在发展意识方面,由于长期处于贫困,致富和创新意识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人口素质方面,平均教育水平较低;在人才资源方面,不仅缺乏有效机制吸引本地人才回乡建设,更缺乏政策吸引并留住外地人才。这些困境使得资源的潜力无法得到完整的释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的脚步。
四川秦巴山区资源禀赋充足,近年在开发利用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是,长期以来各区域零碎开发,虽然形成了一些较有影响力的品牌,但精品少、拳头产品少,也没有形成生态品牌区。农户分散经营,农产品交易市场封闭,没有形成大宗品牌收益,严重束缚了资源的经济价值释放,资源利用效率一直较低。
此外,在我国行政管理体系中,该区域是各县市区分割管理,难以实现区内整体协调发展,造成资源开发碎片化、投资建设重复化、发展资源争夺化的治理格局。目前四川秦巴山区内各市、县普遍存在注重当地发展、缺乏与周边地区联动的情况。如达州脆李在四川省达州市境内的7个县(市、区)均有分布,2000年获得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但达州脆李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拳头产品,部分原因在于各市区各类规划之间衔接不够,这使得原本可以形成发展链条的产业相互“脱节”。因此,将四川秦巴山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区域考虑其绿色发展模式,如何实现该区域的综合协调管理,避免各自为政的局面,是该区域生物资源绿色协调发展的基础,也是该区域绿色协调发展的一大挑战。
3 发展思路与对策措施
四川秦巴山区绿色资源的产业化必须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生态效益优先,规模适度,政府协调管理及市场导向的原则来进行发展。
(1) 资源开发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四川秦巴山区是嘉陵江水系的发源地和渠江上游地区,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地形在四川盆地北部构成了一道天然生态屏障,是四川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重点地区之一。该区发展生物资源的同时,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该区的特色生物资源优势、发展绿色产业,一方面应使该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现“退得下,能致富、不反弹”[3],另一方面应继续发挥秦巴山区对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然生态屏障作用。
(2) 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发展绿色食品是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没有有机产品或绿色环境标志的食品,将在同许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3]。四川秦巴山区特色农林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强环境意识,走绿色发展路线,重点发展地方优良品种和特种养殖业,逐步形成规模,培育高端市场。充分发挥生物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有机食品、有机肥料、饲料等相关产业。
四川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的开发在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应着重打造绿色精品,打造拳头产品和标志性产品。提升青川木耳、通江木耳的产业地位,做优油油橄、核桃、油茶、黄姜、杜仲、天麻、贝母、蔬菜、苗木花卉等优势产业。推动绿色和有机产品认证及国家地理保护标志的申请和认证。培育特色山珍、道地中药材、山地杂粮、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扩大规模,创建市场品牌,打造“秦巴药乡”品牌。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林产品基地建设,完善生产加工链条,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3)加强组织协调领导。四川秦巴山区特色农林产业的开发是振兴山区经济、实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政府应积极协调各部门利益和关系,建立协调领导部门和机制,实现该区域的综合协调管理,避免各自为政。
四川秦巴山区绿色生物资源丰富,资源特色突出,如能够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开发利用方案,整合资源,结合生态特点,充分发挥区域特色生物资源优势,适当调整产业规模,发展复合种养经营模式,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建设地域特色生态基地,将能有效克服资源开发的现有困难,做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重,使秦巴山区的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成为该区域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1]李步云,张孝理,虞玉海,等.发挥四川资源优势扩大农民收入来源[J].农村经济,2001,(5):6.
[2]骆建国,潘发明.四川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布局的构想[J].四川林勘设计,2001,(4):9-15.
[3]韩华柏,罗成荣,慕长龙,等.秦巴山区森林绿色食品的产业化发展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3,21(2):28-30.
[4]余凌帆,罗成荣,龚固堂,等.四川秦巴山区野生板栗的改造[J].经济林研究,2004,22(2):81-83.
[5]杨彪,潘荣,杨远萍.四川柞蚕产业发展情况调研[J].四川蚕业,2014,42(3):1-3.
[6]刘福长,刘次鹏,刘婷,等.关于秦巴山区发展绿色小杂粮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364-365.
[7]兰明建,李明.来自四川贫困山区畜牧业发展的呼声[J].四川畜牧兽医,2013,(12):7-8.
[8]张大鸣.四川中药的前世今生——四川中药发展面面观[J].四川省情,2013,(10):10-14.
[9]张亮成.秦巴山区特异的自然条件与植物资源[J].经济林研究,1987,(增刊):31-35.
[10]王强,付亮,黄娟,等.四川秦巴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6):46.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otential of Characteristic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Qinba Mountain Areas of Sichuan Province
YANGJin-yan,ZHAOXi-lin,LIUBen-hong,DIBao-feng,HUANGCheng-min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
Unique terrai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in Qinba Mountain areas of Sichuan form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protecting zone in north and northeast of Sichuan basin.Endowed with unique physical resources,this region is recognized to be an important production center,with a large number of nationally recognized local speciality products,including tremella,black fungus,walnut,eucommia bark,olive oil,kiwi fruit,Cangxi pear,Gastrodia elata,wild edible fungi and medicinal plants.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local poverty alleviation.Based on analyses of characteristics,exploitation issues,and existing constraints in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expounds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biological resources.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subsequently to promote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of biological resources,such as specifying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biological resources,combination of resource exploi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trengthening policy support,strengthening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biological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Qinba Mountain Areas of Sichuan Province
10.3969/j.issn.1009-4210.2016.02.016
2016-03-10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 (2015-ZD-05-09-05);四川省发改委重点课题项目 (ZH2015038)
杨金燕(1977—),女,副教授,从事环境学研究。E-mail:yanyang@scu.edu.cn
F326(271)
A
1009-4210-(2016)02-0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