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热词“颜值”的认知语义阐释

2016-03-17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转喻颜值隐喻

王 月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网络热词“颜值”的认知语义阐释

王月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颜值”作为网络热词,用来评价人物相貌,但是实际用法却不限于此。基于网络新闻语料,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机制解释了“颜值”语义的产生;概念隐喻和转喻理论阐释了“颜值”指称对象扩大,语义泛化的认知动因。基于隐喻的相似性,“颜值”可以指称具体事物的外形或外观,地方、地区的环境风貌,抽象事物的外在形式;基于转喻的邻近性和突显性,“颜值”可以用来指称长相出众的人物参与的活动或事件。同时随着“颜值”指称对象的扩大,语义的泛化,其数值意义减弱,意思和“颜”相似,语义的泛化也是在“颜”的基础上进行的。

关键词:颜值;指称;概念整合;隐喻;转喻;语义泛化

“颜值”一词是从2014年流行起来的网络新词,并被著名语文刊物《咬文嚼字》评为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中的第三名。仅在人民网上以“颜值”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就得到二十多万用例。“颜值”主要用来评价人物容貌,最初是由网民“向右”在论坛上发起,根据用户照片所接受到的“无感”和“喜欢”的数量来计算该用户的颜值高低。如一位用户收到了100个来自其他用户的反馈,其中有70个“喜欢”,则该用户的颜值为0.7(颜值为0.0~1.0区间)。“颜值”一词的诞生,试图把对美的感觉具体化、数值化。但是随着该词的广泛使用,其指称对象不断扩大,不管是电子产品,还是汽车家具,甚至是城市乡村,节目,工程等,都可以用“颜值”来指称。网络热词“颜值”是如何产生的?其指称对象的扩大及其背后的衍生机制是什么?语义上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问题都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以及隐喻和转喻理论中得到阐释,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运用“颜值”,同时丰富对该词的研究。为了避免重复,所有的新闻语料皆来源于人民网(people.com.cn),以下将不再标明出处。

一、“颜值”语义产生及泛化的认知阐释

(一)概念整合理论与“颜值”的语义生成

概念整合理论是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小概念包。概念整合的网络模式由四个空间构成: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类属空间是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相似的结构被投射到第三个空间,而合成空间是源域或目标域部分地投射到第四个空间。合成空间本身通过组合、完善、扩展活动建立起层创结构[1](P408-410)。概念合成理论可以对新生词汇、旧词等用这种实时创新的意义构建进行很好的解释[2](P185)。

在对“颜值”进行概念整合的过程中,首先人们的头脑里会建构两个心理空间,输入空间1输入“颜”这个概念,它唤起一个适合该名词的场景和框架:人的整张脸;脸上的五官及比例;脸的大小、形状、颜色。输入空间2输入“值”这个概念,构成了另外一个不同的框架“数值”。而投射到类属空间的是两输入空间共有的“表示一种结果”,如“颜”空间中的五官比例有一个结果,脸的大小、形状、颜色分别有一个结果如“大、圆、白”等,而“值”空间中的数值其实也是表示一个结果。在合成空间的层创结构生成过程中,首先经过组合,输入空间1中的五官比例以及脸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结果投射到合成空间;输入空间2投射的是代表某一结果的数值,二者通过跨空间映现实现匹配,选择性地投射到合成空间;在第二步完善的过程中,背景信息对第一步的组合进行完善,人们通常会根据人脸的五官比例,脸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来衡量一个人的长相;数值本身蕴含一种比较的意味,有程度上的高低,作为一种数值化的衡量标准,相对具体;在最后一步扩展的过程中,新创结构就出现了:人的长相好坏可以以数值的形式展现出来,用来评价人物长相英俊或靓丽的程度,如:

(1)如果说刘亦菲的颜值是十分的话,杜雨晨大家能给几分呢?(《赵丽颖刘亦菲范冰冰替身竟美过本尊让人情何以堪!》2016年3月5日)①

(2)他们凭借着超高的颜值、成熟的气质吸引着无数人的注意。(《霍建华胡歌邓超王凯绝密“老干部”童年照大曝光》2016年2月6日)①

例(1)中,“颜值”把刘亦菲外貌靓丽的程度给数值化,用“十分”来表示;例(2)中的“颜值”用“高”来修饰,是因为“颜值”本身作为一种数值有高低,这两例都把人的长相数值化,更具体,这是“颜值”最初用于指称人物长相的数值义。

(二)概念隐转喻与“颜值”的语义泛化

随着“颜值”的流行,“颜值”的指称对象不断扩大,语义不断泛化。语义泛化是指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谓范围,这在流行语中表现得十分明显,而且泛化的速度特别快[3]。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认知方式。隐喻思维是语义产生、发展、变化的理据及动力,隐喻就是用一概念去表达另一概念,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隐喻涉及源域和目标域两个语义场的互动,以相似性为基础,隐喻的实质为跨域映射的认知活动,即源域的经验映射到目标域,从而达到对目标域的新认识[1](P296-298)。转喻是以邻近性为心理基础,其本质是概念层面上的邻近。转喻是发生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式(ICM)”内的认知操作过程,其中一个概念实体作为转体向另一个概念实体——转喻目标提供心理可及性[1](P312)。所谓ICM,就是指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作出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概括,是建立在许多ICM之上的一种复杂的、整合的、理想化的完形结构,是一种具有格式塔性质的复杂认知模型[4](P68-70)。转喻思维是用事物突显的、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或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型感知的整体代替部分的认知过程,其中邻近和突显原则是转喻的认知依据[5](P127-130)。人们使用语言时,将用于指称一事物的词拿来指称另一事物,使词义得到扩展,指称对象的扩大对应语义的泛化[6],如下:

1、“颜值”指称人物外貌英俊或靓丽的数值,如上这一义项经概念整合而成,此处将不再赘述。

2、“颜值”指称动物外貌好看的程度。“颜值”的指称对象由人扩展到动物,由于人和动物身体组成部分相似,在外表的生物特征上,人们很容易找到动物和人在外形上的相似性,源域中的人和人的脸通过隐喻的相似性投射到目标域中的动物以及动物的脸,因此可以将指称人的“颜值”用来指称动物,谈论动物的美丑,如:

(3)这只成年雄性猩猩因“颜值极高”吸引许多女生从全国各地一睹其风采。(《动物园猩猩因“太帅”吸引众多女游客慕名而来》2015年6月25日)①

3、“颜值”指称植物的外部形态。“植物是人”的隐喻是通过把人的外部身体器官当做源域向植物这一目标域映射[7]。在认知植物的过程中,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其形态、颜色等外部特征,可以很自然地将植物的外部特征与人的某些外部特征联系起来,以人的头部形象、外貌形状映射植物的外部形象,如:

(4)其中,有一些品种名贵的菊花真是颜值爆表啊!(《惠山菊展上的名花,颜值爆表啊!》2015年10月21日)①

4、“颜值”指称人造物的外形、外观。人造物通常有一个清晰可辨的轮廓、外形,如电子产品,汽车家具及其他产品。首先在转喻的邻近性和突显性的作用下,用脸来转指人的整个外表;其次,人和物都可以被看做容器,容器有内外,通过隐喻的相似性,将源域中的人以及人的外表映射到目标域中人造物及其外观[8](P70-73),因而“颜值”就指称这些物的外形、外观,“值”的意义淡化,只表达其中“颜”的含义,如:

(5)四款对比车型都有着时尚且年轻的外形,论颜值的话都比较容易讨得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喜好。(《 4款中国品牌入门小轿车大比拼》2016年1月20日)①

(6)双2.5D弧面玻璃的运用与极光陶晶镀膜工艺的融合的外观风格,让人眼前一亮,vivo X5Pro无疑是高颜值手机的代表。(《八款黑科技手机推荐》2015年12月2日)①

这两例中,“颜值”的主体扩大到车和手机,并且都用“颜值”来标榜其漂亮的外形、外观,因而更加迎合那些看重外观的顾客。

5、“颜值”指称自然物如城市、乡村等的整体形象、风貌,这些事物不像人造物那样有一个清晰可辨的轮廓,但是也可以将这些地区、区域看作容器[8] (P70-73)。脸是人身体的各部位中最先被感知,也是最能把人区分开来并反映一个人外表的部分;同样,城市乡村等的环境风貌也是最先被人感知并且最能反映其外部特征的部分,基于这种隐喻的相似性,“颜值”可以用来指称这些事物展现出来的整体外部形象、风貌,尤其是环境风貌。如:

(7)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拉升广州“颜值”,给世人呈现一个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广州。(《广州日报:绿色发展,铺一条广州美丽幸福路》2015年11月15日)①

(8)自“生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陈平镇经常开展“三清洁”专项整治行动,以此保持乃至提升镇容镇貌的“颜值”。(《宾阳县“三清洁”整治见实效》2015年5月26日)①

从例(7)整个句子可以看出,“颜值”是用来指称“广州”这座城市呈现出来的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整体形象、风貌;(8)中结合语境可以看出“颜值”指称小镇展现出来的与生态环境有关的镇容镇貌。

6、“颜值”指称长相出众的人参加的活动或事件如节目、电影等。“颜值”之所以可以用来指称这样一类抽象的事物,是基于转喻的邻近性和突显性。这一类事物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理想化的认知模式,“颜值”用来指称这些事物就是借用了整体代部分的转喻,用活动本身转指参加活动的长相好看的人,从而让这些活动以及参与人物的好看的长相都得到突显,例如:

(9)近日,浙大拉拉操课被学生们称为颜值最高的体育课,因为教这门课的郭虹老师颜值爆表。(《浙大美女老师颜值爆表》2015年3月26日)①

(10)这场号称“史上颜值最高的演唱会”,有黄子韬、华晨宇、张杰、陈翔等加盟。(《黄子韬:“黄子韬表情包”我也用 大家开心就好》2016年1月25日)①

例(9)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体育课的理想化认知模式,其中包括上课教师,学生,时间,地点,天气,内容等元素,以体育课来转指“高颜值”的体育老师,发生整体代部分的转喻,因此“颜值”最高的体育课实质是指体育课因为有高颜值的老师而变得精彩。同样,例(10)用演唱会这个整体的活动转指参加演唱会的长相出众的明星歌手,以整体代部分,突出演唱会因长相出众的歌手参与而异常精彩的盛况。

7、“颜值”指称抽象事物的表象、形式。隐喻提供了人们通过具体事物来认识抽象事物的通道,抽象事物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有内外的容器[8] (P70-73),因此人的外貌就可以投射到抽象事物的外表,指称这些抽象的事物的形式,例如:

(11)这无疑提醒我们,面对徒具“颜值”的民生工程,一些地方领导与群众有着截然不同的审美观—与其说是审美观,不如说是政绩观。(《媒体批部分惠民工程劳民伤财:领导过于重“显绩”》2015年12月31日)①

(12)黄守宏认为中国经济在过去的一年里表现得“既有颜值,也有气质”,“颜值是指中国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较好。”(《凝共识开好局(两会瞭望)》2016年3月6日)①

例(11)中的“民生工程”是一个抽象的事物,它可以被当做一个容器,容器里的内容就是这项工程的实际开展情况,容器之外就是呈现出来的表象、形式;例(12)中的抽象事物“经济”作为一个容器,里面是为发展经济采取的一些实际措施、行动,外面则以数据的形式展现出来经济发展的良好结果。

二、结果与讨论

“颜值”最初被网友创来指称人物外貌英俊或靓丽的数值,但是随着流行使用,“颜值”的指称对象逐渐扩大,语义不断泛化,数值意义逐渐减弱,使得意思和“颜”一样,扩展的语义也在“颜”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在最初的指称人物外貌的意义中,“值”试图把指称对象人物的外貌长相具体化,数值化,让“颜值”同其他数值一样,可以被衡量、被测量,并且可以比较大小,甚至可以变化。但是在指称动植物时,则指其外形好看的程度;指称电子产品、汽车以及其他产品时,“颜值”则侧重于指其外形、外观或外观好看的程度,“值”的数值意义淡化,变成了一种脱离具体数值而存在的表示等级或程度的评价标准,实现了语义上的不完全虚化;当“颜值”在指称城市、乡村时,“颜值”中的数值意义几乎没有了,而只是指城市或乡村的整体风貌;同样的,在指称抽象事物如工程时,其数值意义也已消失了,只是在“颜”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泛化而来的“形式”义。也就是说在“颜值”指称对象逐渐扩大,语义逐步泛化的过程中,其最初的表评价的数值义逐渐弱化,由“数值义”经过“程度义”到最后甚至可以只由“颜”来表示其意义。虽然“颜值”指称对象不断扩大,语义逐渐泛化,但是通过对人民网上前一千条用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基本的评价人物长相的义项仍是其最主要的,使用频率最高的义项,其他义项可能会慢慢随着人们的语言表达需要也得到频繁地使用。

三、结论

“颜值”是近几年非常流行的网络用语,值得深入研究。基于网络新闻语料,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发现“颜值”不仅可以在概念整合的机制下生成评价人物外貌的语义,而且可以在隐喻机制作用下指称动植物的外貌,外部形态;人造物的外观;自然物的环境风貌;以及抽象事物的表象、形式。在概念转喻的作用下指称长相出众的人物参与的活动、事件。同时,随着“颜值”指称对象的扩大,语义泛化,“颜值”的数值意义逐渐淡化,意思和“颜”类似,并在“颜”的基础上引申出更多的义项。当然,对“颜值”更全面的认识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如扩大语料统计“颜值”更多的指称对象及其出现的频率,与“颜值”搭配共现的词,“颜值”的语义色彩等。对“颜值”的语义产生及泛化进行的初步认知阐释,希望能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并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些许启示。

注释:

① 文中引用的12个例子皆来源于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以“颜值”为关键词搜索近两年该词在网络中的使用情况。

参考文献:

[1]Vyvyan Evans,Melanie Green.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M].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Ltd 22 George Square,2006.

[2]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刘大为.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J].汉语学习,1997(4):1-5.

[4]GeorgeLakoff.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6.

[5]Ungerer, F. ,H. 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6]陈瑜,赵华俊.词义扩展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探微[J].沈阳大学学报,2008,20(1):1-5.

[7]陈晦.“植物是人”概念隐喻在汉英植物名中的投射[J].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4,30(5):1-7.

[8]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收稿日期:2016-03-26

作者简介:王月(1990-),女,湖北十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词汇学、语义学、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35(2016)03-0143-04

A Cognitiv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Hot Cyber Word “yanzhi”

WANG Yue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Abstract:As a popular hot online word, “yanzhi” is used to value people’s looks, but its actual usage is far beyond this. Based on the corpus from online news, it is found that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can account for the genera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yanzhi” and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metonymy theory contribute to the cognitive motivation for the expansion of its referents and meaning. By metaphor, “yanzhi”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the appearances of concrete entities, environmental features of areas and forms of abstract entities. By metonymy, it can refer to the activity or event which involves people with good looks. With the expansion of its referents and meaning, its meaning can be represented by the single word “yan” with the gradual weakening of the meaning of “zhi” and the expansion of its meanings is carried out on the word “yan”.

Key words:“yanzhi”; “reference”; conceptual blending; metaphor; metonymy; semantic generalization

猜你喜欢

转喻颜值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谁说C-HR只有高颜值?
颜值何过之有
除了颜值 你还会发现的我有趣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幸福的认知解读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汉语转喻分类研究
转喻视角下汉语中人体习语的研究
颜值高低只是一时的,保湿抗老是持久战
基于原型范畴和隐喻转喻认知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