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联合大学精神对当代普通高校办学的启示

2016-03-17赵亚东

文化学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西南联大大学精神

赵亚东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大学文化】

西南联合大学精神对当代普通高校办学的启示

赵亚东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大学人的梦想,如何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处理好学校内外关系是中国大学面临的现实而重要的课题。西南联合大学立足现实,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对社会、学校声誉和学生未来负责,兼顾内外关系,放眼长远而脚踏实地以及会通中西文化的办学理念,对我国当代普通高校办学有着重要启示。

西南联大大学精神高校启示

在当代大学教育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是喊得最响亮的一个口号,但很多时候却变成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一点是提高中国大学教育质量的最大障碍。因为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大学精神的塑造必须反映时代要求,所以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谈论大学精神才有实际意义。让大学真正成为“通过文化精神创生和人文教化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陶冶人的情操,砥砺人的品性,提升人的德行,促进人的自由和解放”的精神家园。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以其坚不可摧的精神特质,高质量地保存了中华民族教育的火种,它的精神特质至今依然是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有鉴于此,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要学习西南联大拼搏进取,社会担当、培养人才脚踏实地、放眼未来和汇通中西的精神。

一、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西南联大著名教授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曾经说过一句话:“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基本上体现了西南联大的工作与学习作风,与当代国内一些大学的做法正好背道而驰。当前世界是个张扬个性、突现自我的时代,每个大学都积极向社会推销自己,尤其是自己学校远大的理想和发展规划。然而,这些伟大的理想和发展规划是否能真正实现令人质疑。一个普遍的规律是:很少有学校能保质保量完成。鉴于以上情况,当代大学应学习西南联大“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精神,立足现实,低调做人,踏实做事。

二、对社会、学校声誉和学生未来负责

西南联大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其办学水平是高超的,这是对学生严格要求以及对毕业学生的高淘汰率为基础的。有关数据表明,1938-1945年,西南联大应该达到毕业资格的在校生达8 000人(不含研究生),实际毕业本科生3 732人,抗战期间除去联大携笔从军学生834人,联大学生的淘汰率高达47.92%。[1]另外,从四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合编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五)中的历届毕业生人数统计表中也可以看出,从1938 -1945年,联大的毕业生只有2 437人,而仅1941年的在校生就达到2 952人,这说明西南联大的毕业率也是非常低的。[2]据西南联大学生回忆,西南联大的淘汰率多在1/3以上,过高的淘汰率是因为西南联大教师对学生学习上的要求极其严格,曾在联大就读的何炳林先生回忆道:在西南联大你不拼命念书不行,这样我们一年只收30人,到毕业的时候只剩15个,其他15个就被刷掉了。[3]另一方面,联大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还是以严明校纪为基础的。从长沙临时大学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385次会议记录和其他校务会议的记录看,大部分会议中充斥着对纪律的重申、条例的补充和对违纪学生的处罚。[4]“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在西南联大的校务管理和学生管理中得到充分展现。

三、处理好内外关系,放眼长远而脚踏实地

西南联大自成立以来,就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封锁、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压抑和各种教学资源极度紧张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成长,然而联大并没有为这些困难所吓倒,他们积极拓展高校外部的关系网络,排除万难,积极支援其他地区的教育发展,从而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主动创造并争取机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从而获得了国外同行的认可与好评,这些做法使得西南联大融入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网络之中。与此同时,西南联大还花大力气理顺内部的各种关系,积极协调本校内部的关系网络,有效遏制官本位、行政化、功利化的倾向,以继承、传授和发展高深学问为己任,避免教学与科研人员出现浮躁心理。上述这些问题,在当代大学中普遍存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教育部官员赵沁平表示,大学作为时代和社会的灯塔,也逐步失去色彩。大学应摒弃官本位思想,避免学术管理受行政管理影响,努力营造“自主创新”的空间,鼓励教师自主创新,强调自主知识产权,给予大学学术研究应有的功能,注重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造就有担当的创新型国际人才。

四、会通中西但又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文化选择”

西南联大在教学中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兼容并包思想。一方面,坚持民族文化主体地位,坚决反对“全盘西化”,体现了文化选择的民族性、敏感性。注重发挥民族文化在文化整合中的主体作用,为民族文化注入新的营养元素,突出民族文化在专业建设、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中的核心作用,加大民族文化在课堂教学内容中的比重,这不但确保了民族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且增强了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形成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大学人文教育。另一方面,坚持为我所用原则,学习国外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精髓和前沿的科学知识及方法,体现了文化选择的时代性、发展性和批判性。西南联大非常注重在实践中尝试西方大学的教学制度与机制,使倡导学术自由、实施教授治校、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等大学理念与管理方法在西南联大落地生根,内化为联大教育教学管理思想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而然地造就了西南联大特有的高度融合中外文化的大学文化系统。同时,联大的办学成就表明,“校长民主治校、教师严谨治学、职员高效治事、古今融合、公私融合、中西融合、选择性对待民族文化与西方先进思想、兼顾社会需要与大学独立”也是西南联大特有的成功教育范式。[5]当代大学应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以培养富于爱国主义激情的建设人才为己任。

院校合并在世纪之交曾经成为一张“提高教学质量、创建世界知名大学”的王牌。对当代大学而言,西南联大精神首先要“学”,但最关键的是要“做”,只“学”不“做”,“貌合神离”,无论合并多少学校,仍然只能是毫无意义的数量叠加,最后只能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甚至毁掉年轻一代,因此,从实用主义角度看,无论是研究西南联大精神,还是探讨现代大学精神,关注的重点是“大学”,而不是与“大学”二字分离开的“精神”,只有立足于大学本身存在的各种环境来研究其“精神”,才有实际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日益深化,面对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国大学应学习西南联大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学习西南联大怎样使“1+1+1>3”的做法。大学名校要为中国当代大学做榜样,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创建良好的交流机制,真正使中国大学跻身世界一流。

[1]封海清,黄海涛.论西南联大人文主义教育管理[J].学术探索,2004,(1):69-73.

[2]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五)[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4.

[3]王中宇.尽笳吹弦诵在山城——回溯西南联大[N].科学时报,2005-08-15(A01).

[4]北清南云四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二)[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

[5]封海清.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精神[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责任编辑:王 崇】

G807.4

A

1673-7725(2016)08-0143-03

2016-06-05

赵亚东(1975-),男,河北保定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西南联大大学精神
“留白”是个大学问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
大学求学的遗憾
由西南联大想到的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