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克尔·怀特代表著述及对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

2016-03-17马涛

文化学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案主怀特理论

马涛

(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文化与教育】

迈克尔·怀特代表著述及对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

马涛

(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迈克尔·怀特是澳大利亚著名心理和家庭治疗师,同时也是叙事治疗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他利用自己的咨询经历完成了多部学术著作,其中在我国大陆最具影响力的便是《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和《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这两部著述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一是扎根实务,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保持专业敏感与反思;二是善于利用理论精华来推动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三是顺应时代变迁,注重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怀特;叙事治疗;《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叙事疗法实践地图》;社会工作

近年来,基于后现代主义和社会建构理论的学术思潮,作为社会工作的一项新型工作范式取向,叙事疗法在西方国家得以产生并取得显著成效。我国自21世纪初由港台地区宣传导入,在多门学科的影响下,该治疗方法被众多学者和行业从事人员接受并逐渐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如社会工作个案咨询、团体与社区活动、心理与家庭治疗等,而这些都得益于迈克尔·怀特(Michael White,1948-2008)。鉴于此,笔者首先简述怀特的生平,缅怀这位心理和家庭治疗专家对该疗法的卓越贡献,然后论述怀特两部对我国社会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的著述,从中得出其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启示,以便使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思想观点,实现叙事治疗本土化发展的理想目标。

一、怀特的生平

怀特于1948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南部城市阿德莱德,他于1975年进入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学习,1979年取得社会工作学士学位。毕业后,怀特以一名缓刑和福利工作者的身份取得了他人生中第一份职业工作,后来他又在阿德莱德的一家医院担任了一段时间的精神科社会工作者。[1]1979年,怀特与其他专业权威人士共同创办了澳大利亚家庭治疗学报,并成为其编辑团队中的一员。[2]1983年,怀特在阿德莱德当地创办了第一家名为达利奇中心的家庭治疗机构,并担任副主任一职,直到去世。他擅长对有童年创伤经历的受害者以及有精神分裂症、厌食或暴食症、家庭暴力倾向等患者开展治疗。多年来,怀特利用在该机构为各类家庭或其成员开展个案治疗的临床经验,发表专业论文共计20余篇,并通过独立编撰和与他人合著学术出版物共计8部。

二、怀特的两本经典著作

(一)《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

《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作为怀特的首部代表作,是在与新西兰心理及家庭治疗师大卫·艾普斯顿(David Epston)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在怀特的咨询史中,他发现很多来访者的问题并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严重,来访者大多都是在问题描述的过程中将个人认知设定于一种特殊状态下,这种特殊状态可能与自我的身份认同有关,也可能与周边人对其问题现象的反应有关,还有可能与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受特定语言和文化协调模式的控制有关,凡是与社会建构的正常标准不符的现象就会被当成是问题的携带者,因而造成权力压制效应。另外,怀特非常善于学习他人先进的思想主张,如贝特森(Bateson)的诠释法与认识论、福柯(Foucault)的知识与权力关系探讨、布鲁纳(Bruner)在北美原住民田野调查工作得到的启发等,通过对前人主张理论的汇总描述以及建立在他们思想基础上得到的自我延伸,并结合艾普斯顿因受到人类学教育思维影响而希望利用书信、证书、邀请函和宣言等文件形式来巩固治疗成效的主张。在书中,怀特与艾普斯顿列举了多年来对他们工作方法开展的部分案例,进行对理论探讨的补充与伸张。该书中提出的“问题外化”“文本类比”“口说传统与文字传统”及“主流知识与权力单位”,是本书内容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在全书起到了贯穿始终的重要作用。

该书最重要的贡献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打破了问题出现后与人对等的标签化效应,而更关注人和问题的关系处理,教导案主要勇于向问题发起挑战,相信个人是独立的生命体。第二,将人从问题中分离,利用方法和技巧去掌控问题的发展方向,体现了社会工作倡导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且有自我潜能的价值理念。第三,放弃传统的专业治疗,摆脱了僵化的教条主义,不再完全按照原有的套路或规格模式对待案主,善于发现每个问题背后隐含的“独特的结果”,即案主与问题所述有关但却拥有的未曾让问题束缚的独特经历或优势体现。这也与社会工作中提倡的优势视角不谋而合。第四,注重工作者与案主关系的对等性和互动作用,不再将工作者视作专业权威,而是提倡合作化专业导向。第五,善于通过各类形式的支撑,来巩固完善咨询效果,并将叙事治疗应用于非专业咨询过程中,如利用各类文件来帮助案主理性认知并获得力量,从而形成全新的自我认同。[3]而对于叙事治疗,该书用了详尽的案例与理论技术支撑来论证并展现叙事治疗的操作价值和重要作用,它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同样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如咨询关系的平等、运用优势视角的理性发挥、注重个案咨询效果与咨询关系外的日常生活体验等。此外,该书被誉为叙事治疗进入人性探索搜寻的开山之作,为日后叙事治疗研究者提供相关理论及技术参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叙事疗法实践地图》

2007年,《叙事疗法实践地图》一书出版。这本书是怀特倾尽毕生所学,把自己20年左右的咨询经验以理论和案例的形式撰写而成。作为叙事治疗实践操作的指导书籍,该书涵盖了六大核心技术:外化对话、改写对话、重塑对话、界定仪式、突显特殊事件的对话、支撑性对话。[4]每一段核心技术中,怀特都将部分案例以图示脉络进行归纳,怀特将这种图示命名为地图,从而可以得到一种精确的具有组织性的结构脉络,以方便提供解决思路,让咨询师可以在咨询过程中为案主配备清晰的视图来有效地寻找更广泛的叙述范围。通过案主讲述的真实的生活故事,将案主的负面认同转变为可以重新定义和改变的新选择。

该书的贡献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帮助案主寻觅那些不曾了解或未曾体察过的生命历程中具有意义的故事,不再仅仅被问题所影响,而“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利用生命过程中对他人所做的贡献和自己对问题所做的努力,来找到生命中的闪光点。通过咨询师对这类有利资本的放大,让案主见微知著,进行对话改写,赋予事件的行动蓝图和意识蓝图。第二,提供修改个人在“生活协会”里的会员资格,重塑案主的身份认同。这里的“生活协会”会员按怀特的说法就是一个人过去、现在和对未来的心理投射中的重要人物,许多案主便以他们的行为或话语作为参照群体形成合集,以此鉴定个人在自己和社会中的重要位置。第三,通过讲述外部界定仪式的程序,即当事人的故事讲述到外部见证人对当事人讲述内容的回应,再到最后当事人对外部见证人对自己回应的反思澄清,以起到社会工作所说的同理效应。此外,由于将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一些重要原则引介到心理治疗中,并作为其基本原则,怀特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将人生艺术化的一种可贵尝试,这种尝试也将生命的远航变成了一次充满奇幻色彩和诗意想象的旅程。[5]该书是怀特生前的封笔之作,怀特用近20年的咨询史中的经典案例来为读者展现叙事治疗的技巧和魅力,于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而言,它促使叙事治疗成为学术研究的一种新型科学范式,尤其是在个案工作过程中,以叙事治疗模式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也逐渐取代了问题聚焦取向。

三、怀特的经典著述对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

(一)扎根实务,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保持专业敏感与反思

社会工作是一门注重实践应用的学科,在理论不断丰富完善的当下,需要社会工作者在实际生活中理论结合实际,但现今普遍现象便是二者之间严重脱节。此外,由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部门多为基层工作单位,受我国民间社会特有的互动方式和文化的影响,在主流价值文化中蕴含着一些特有的非正式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这种非正式的工作思路与方法是否也可以算社会工作理论的基本元素不得而知。如同叙事治疗对主流文化背景下的宏大叙事和单一结构隐喻的反思与批判,这也相应启发我们也应保持专业自省的态度,坚持丰富与完善理论体系,在实践操作中检验真理,最终服务于工作主体。

(二)善于利用理论精华来推动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

叙事治疗是与社会科学理论的最新进展联系在一起的,这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和哲学领域的理论演进。[6]同样,社会工作作为舶来品,在其传入我国的过程中吸收了多门专业理论,这就需要专业奠基人来对专业知识进行普及,也需要从他人理论基础上结合本土实情及发展现状来丰富理论,使其多元化发展,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专业使命要求。无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研究者,还是一线社会工作实务人员,有一套属于本土自我发展模式的社会工作相关理论,无疑会有利于具体工作的开展,因此,如何在以传统及精英文化为主导的背景下让存在于普通生活中的社会工作专业发挥出本身具有的价值,是社会工作人士应反思的一项内容。根据怀特叙事治疗的经验,对学科建立伊始的奠基人所著作品的文献回顾、翻译评述和系统研究是获取历史资料的有效方法。此外,利用文案记录、图文影像、信息档案和督导意见等资料形式来为理论的创立提供或完善现实素材。毋庸置疑,对历史与现实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是一项艰辛繁杂的工作,但这也是博百家之长、寻求立足的一项必要途径。

(三)顺应时代变迁,注重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我国社会工作在以协助案主解决问题并促进案主能力提升的宗旨下,由开始的扶危济贫到缓解危难,再到如今主张发展能力的转变,一直受到经济和社会背景不断前进变化的影响,在不同时期社会工作都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也历经了实证传统—人本传统—激进传统—社会建构传统的脉络演变,而作为如今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研究与训练热潮的叙事治疗模式,它在工作过程中除注重理论的多元化和工作关系的平等合作性外,同样对其方法的科学性有所追求。它重视社会隐喻建构,在这种视角下,主张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语言和故事来为案主解构不利的叙事,并助其寻找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契机和建构积极叙事。在运用倾听技巧的同时,也利用文件巩固治疗效果,并关注案主社会支持网络的重建与强化。不仅在个案工作领域,在团体和社区领域内,叙事治疗也具有一定的功能,如具有契合国人既想解决问题但又在乎面子与他人评价的心理状态,能在群体文化中找到同类共鸣,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等。因此,对社会工作发展而言,需要借鉴叙事治疗在此方面的正向功能,为其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做出努力。

[1]Michael White(Psychotherapist).[EB/OL].[2016-03-02].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chael_White_(psychotherapist).

[2]David Denborough.Some reflection on the legacies of Michael White: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J].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009,30(2):92-108.

[3]Michael White,David Epston.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M].廖世德,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6.

[4]Michael White.叙事疗法实践地图[M].李明,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194.

[5]李金正.将人生艺术化的心理学努力——评叙事心理治疗创始人迈克·怀特的封笔之作《叙事疗法实践地图》[J].出版视野,2011,(3):29-30.

[6]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67.

【责任编辑:周 丹】

C916

A

1673-7725(2016)08-0107-04

2016-06-05

马涛(1990-),男,新疆克拉玛依人,主要从事社会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案主怀特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纯真的力量一一比利·怀特作品欣赏
重要的东西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重要的东西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德里克·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