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天津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服务运营机制的建议

2016-03-17只功宕

港口经济 2016年2期
关键词:机制创新

只功宕



完善天津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服务运营机制的建议

只功宕

摘要: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放缓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加快推进,对我国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与挑战。

关键词: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服务;机制创新

一、天津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服务运营机制存在的问题

1.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服务不足

在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否吸引企业入驻并进一步集聚知识产权资源。而吸引企业入驻的关键在于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提供的服务是否具有高附加值,能够真正解决企业在知识产权运营中面临的问题。当前,天津自贸试验区尚未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尚不能为企业提供完善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评估、金融、登记等一系列服务。

2.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

除了上海和广东之外,天津、福建并未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同时,从各地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建设来看,知识产权评估机构、金融服务机构等都较为分散。

3.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天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开展存在以下障碍:一是能够申请质押融资的知识产权门槛太高。二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登记程序较为繁琐,时间较长。三是缺乏统一的知识产权质押处置平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较为困难。四是尽管政府在财政上给予担保补贴、利息补贴,贷款银行仍面临较大的融资风险。五是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已经进入常规化发展,但是并无一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六是上海、天津、福建、广东都已经开展专利保险工作,但主要提供的仅为专利侵权保险和专利执行保险,保险的种类较少。

二、完善天津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服务运营机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

通过建立统一、高效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登记、查询、交易、托管、融资、运营等多样化服务。在平台建立后,不断拓展该平台的相关功能和服务,形成一个以知识产权交易为核心,知识产权运营咨询、分析咨询、司法鉴定及物联网服务为重要辅助功能的综合性区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同时,借助综合性区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促进自贸试验区与周边区域知识产权要素资源高效流转、运用,推动知识产权市场一体化发展。

此外,天津应尽快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并借助该试点,引导区内企业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而在建立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工作机制的过程中,通过专利分析确定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的重点,形成并支撑产业规划,并据此引导企业开展专利储备运营,推进专利行业联盟,形成区域内的知识产权集聚。

2.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一个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整合资源,并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降低科技创新成本,加快成果转化、利用核心扩散,推动人才、技术和资本的有效结合。通过该平台,可为企业提供包括专利检索和分析功能、专利预警企业在线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和专利申请流程管理等多种功能。同时,可通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合作,配置国家知识产权局在线专利信息分析系统,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国家专利信息传播与利用基地建设单位。

3.建立一个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促进知识产权法律、咨询、代理、评估、交易、托管、司法鉴定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合作,并提供多方面的知识产权服务。同时,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可与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及其他交易市场联合,构建统一的知识产权服务运营体系。

4.建立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

构建融资担保公司、债权基金、股权基金、银行、保险一体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建立适合本地的知识产权融资模式,细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操作程序,取得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的授权。同时,为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可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运用政府给予的各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或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补偿机制,对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创新的风险给予合理补偿,以减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

除此以外,还可以引入风险投资等投融资机构,通过知识产权投资基金、集合信托基金、融资担保基金等多种基金和银行等融资机构的合作,提供募资、投资、孵化、运营一站式服务,支持区域内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活动;鼓励区域内的金融机构通过实施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发行企业知识产权集合债券,探索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模式等创新业务举措,为市场主体提供多样化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进一步创新专利保险种类,推进知识产权保险的发展等。

责任编辑:张明

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定服务京津冀方案 将实施“1631”工程

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正在制定《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方案》,重点实施由“建立一个机制、实施六个推动、促进三个一体化、落实一批项目”组成的“1631”工程。

“一个机制”即:建议由国家商务部牵头,组织天津、北京、河北三省市,建立具体工作协商机制,开展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

“六个推动”指推动天津自贸试验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贸易便利化及贸易方式创新、金融开放创新经验在京津冀区域率先复制推广,与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开展对比试验、互补试验;

“三个一体化”指促进通关服务和口岸物流一体化、金融服务和监管一体化、区域要素资源配置一体化;

“一批项目”指梳理整理出一批项目,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天津自贸试验区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是中央对设立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定位要求。自去年4月挂牌后,天津自贸试验区到北京和河北举办了10场宣讲活动,解读相关政策,主动服务两地企业。推出了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八项举措。在京冀地区设立了10个无水港,实施了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整体通关物流成本减少近30%。实行京津冀跨区域检验检疫“通报、通检、通放”和“进口直通、出口直放”一体化模式,通关时间平均每批货物节省0.5天,每标准箱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120元,口岸快速放行率达88%,口岸通关效率提升75%。

猜你喜欢

机制创新
论农机服务产业结构组织与机制创新
国企高管激励困境与机制创新研究
农村基层治理的主体变迁与机制创新
区域智慧教育持续推进的机制创新
大学生个体目标管理机制研究
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运行机制探析
阜新日报社:地方报业转型的探索与创新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