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究

2016-03-17浙江海洋大学贾洋洋

中国商论 2016年8期
关键词:县域区域农村

浙江海洋大学 贾洋洋



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究

浙江海洋大学贾洋洋

摘 要:本文以中国农村区域发展问题为出发点,研究了农村区域的划分和其特征,全面地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发展的热点问题所产生的原因、现状和未来趋势,比如城镇化趋势、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以及经济等问题。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现状研究

中国作为世界的农业大国之一,国家的发展重点一定是农村区域的发展,虽然现阶段我国农村区域发展得比较稳定,但是很多的潜在问题和重要的课题研究仍然存在于农村区域发展之中。所以,本文对农村区域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1 中国重点农村发展区域及其特征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各个不同的地区都有不一样的表现,各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也会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划分。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的角度看,我国大致可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也可以从人均消费水平的角度看,将我国划分为更多的经济区域或者农村经济区。但是,从经济发展的目的和经济区所承担的区域功能角度出发,就有单一功能区和多功能区的区别。在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因为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不同,对我国农村进行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四个方面的划分。除此之外,我国还有10个在热量差异、植被覆盖和土地质量等要素为依据的一级农业区;5个依据地形特点划分的平原、丘陵、山地、草原和湖泊等区域。还有人口、政策等不同的划分标准。

目前已经有很多国际发达国家将农村经济水平作为区域划分的标准,也方便了研究农民、农业和农村等社会问题。因为各地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各有特点,所以在研究农村经济发展时,需要根据农村各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发展水平和问题解决的指导,其中各区域的相似性和各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也要在研究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时体现出来。传统的区域划分大都是一整片或者集中某个区域,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和政策划分有相当大的限制,虽然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区域的划分都是在时刻变化的,没有连续性可循,但是区域内的具体问题分析还是比较简单的。我国不同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时效性特点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我国农村经济区域,只是在程度上存在稍微差别,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我国农村经济区域的主要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也有利于清楚地看到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另一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其不同的地理地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当地的优势特点,打破区域的发展瓶颈,早日达到我国全民小康的目标。

2 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

农村区域经济的不平衡状态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区域的划分,从东往西呈现出三级阶梯状发展状态,东部经济发展迅速属于发达地区,中部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属于次发达地区,西部的经济发展落后属于欠发达地区。

20世纪末开始我国就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尤其是东西部的发展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那段时期采取的分别发展政策。基尼系数是反映地区经济差异变化的,但是我国在1991年基尼系数仅仅是0.2,虽然后来几年有所上升,但是在1996年还是降到了历史最低。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迅猛,基尼系数变化幅度也随之波动,东西部的经济差异越来越大。从人均消费水平方面看,东部的人均消费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说明东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在城镇化建设阶段,在世界的平均发展水平上来看我国现状,东、中、西部的城镇化水平都远远不及开始预期的水平状况,更不用提及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专家的调查研究来看,2000年我国东部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了30%,但是西部的城镇化水平仅仅20%,这严重的拉低了我国整体的城镇化水平。虽然我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小进步,但是工业化进程仍然是中期阶段。即使东部地区已经进入到后半阶段,发展比较乐观,中部地区也在努力追赶,但是提到西部地区其工业化进程仅仅是起步状态。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地域的购买力,也就是GDP方面,东部地区依然起带动作用,成功地进入了上中等人均消费,而西部的情况就不容乐观。

3 县域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县的产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过程,直到现在仍然在行政机制中保持良好的发展状况。但在当今社会,县不仅仅是一个行政单位那样简单了。县作为一个地区可以独自掌握其市场的发展方向,有属于自己的财政和税收体系,不仅有了主观能动性,而且也保留了其独立性。县在区域中对于主导产业、地区资源的分配等方面,还是要受政府和国家制度的限制,这样看来县区域的经济收入也影响国家的财政总收入。所以说,在西部不发达地区,很有必要进行国家行政上的管理。

站在农村的发展立场来看,农村性是县域经济的特点之一。传统习惯上县的经济往往与农村经济相联系,没有土地和农作物就没有县的存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农村性。虽然我国现阶段县域经济的实质还是农村经济,主要发展动力还是农业。但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宏观上依然受国家控制,微观上也因为国家市场经济的变动而变动。对于县域内部来说,县城、乡镇和各村的经济是密不可分的,三者之间具有唇齿相依的作用。

1995年之后,我国相当一部分农民又回到了原来的贫穷状态,加上国内的市场供过于求现象导致了一系列的农村问题出现,县域经济又被重新放回影响农村区域经济的重要地位。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到:发展县域经济,继续拓展农村就业岗位,严格取缔歧视农民进城的现象,大力支持农民创业。这一理论的提出在全国得到积极响应,全国大部分的省市都将“县域经济”列入了重点工作计划之中,通过扩大就业机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做大做强,从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我国各大省市相当自觉地采取县域经济本质上的体制改变,像当时风靡一时的“市管县”、“强县扩权”等强有力的改革。2003年初,福建省还直接将经济管理权授予20多个县市,这其中还包括发展计划、对外贸易、土地资源管理、交通制度以及城市建设等很多政府权力,很大程度上将省市的经济管理权力分散。不仅如此,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还涉及了行政管理,比如省交界管理、市民户籍、省市车辆等政府管理权力。这种大尺度的放权行为在我国的历史上也是相当罕见的一次。

4 结语

农村区域的发展水平与城市的发展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因为历史发展、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等很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面对这种状况,在政策方面需要采取更多的符合农村区域情况的改革模式,为农村的区域发展开辟更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经济方面,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经济逐步壮大,但是仅限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对此应该将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一起纳入进来,将农村区域经济作为一个新的发展目标,结合农村区域土地广阔、劳动力充足且廉价、环境破坏相对较轻的特点,在国家综合协调的作用下努力壮大农村区域经济。

参考文献

[1]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中国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M].北京:农业出版社,2011.

[2] 覃志豪,尹昌斌.中国农村经济区域划分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01).

[3]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中国农村经济区划研究[J].调研世界,2012(01).

[4]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社,2012.

[5] 许经勇.解“三农”问题的关键:给农民国民待遇[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6]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14中国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3(b)-152-02

猜你喜欢

县域区域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分割区域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区域发展篇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