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①

2016-03-17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陈兴祖

中国商论 2016年2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现状对策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 陈兴祖



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①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 陈兴祖

摘 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对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与途径。本文在阐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村和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基础上,从观念落后、资金短缺、政府支持力度缺乏、组织运行不规范等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黑龙江省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现状 对策

1 相关文献综述

霍姗姗(2012)认为,中国目前尽管不存在粮食安全的较大危机,但是,未来几年供求“拐点”的出现使得粮食安全不可小觑;王一涵(2013)认为,要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就必须提高粮食主产区综合生产能力,而要提高这一能力就必须提高主产区的耕地数量、质量以及科技能力;王静婷(2014)认为,粮食安全需求会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对主产区农用地的削减而深受影响。

李震(2011)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要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由农业特点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地位而决定的;姜丹(2012)认为,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具有公共特性的特殊产品,不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生态环境维护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均发挥了独特功能,对其进行补贴是公平的一种体现;李梦月(2013)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值得推荐的发展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加农产品供给是我国当前农业政策常常左右不定的目标,此外,也不应该忽视农业补贴在维持粮田面积、保护生态、增加农民收入、稳定价格等方面的作用。

余航(2011)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该有利于补偿粮食生产的外部性,特别是要能够补偿其机会成本,可以通过市场和税收调节等措施积极加以解决;王巧云(2012)、张晓军(2012)认为,现金补贴的好处特别是执行效率要大大高于对农业的实物补贴,也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福利损失及传统粮食政策对市场的扭曲,中间环节成本的降低也提高了政策执行效率与效果;封燃(2013)认为,直补并未减少粮食主产区粮农收益,也没有增加政府财政支出,恰恰增加了各方面的经济福利状况;刘可立(2014)认为,农业补贴在增加粮农收入和稳定农产品供给方面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但是,从政府财政负担和市场资源配置的角度考虑,过多的农业补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经济效率和福利的减少。

赵烊烊(2012)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区应该根据当前实际情况采取以粮食贸易为主的供销合作关系,此外也可以考虑贸易经营型和产业化经营合作等产销协作的基本方式;张岩岩(2013)认为,实现产销区的顺畅对接,要重点从粮食基地共建、机制障碍排除、粮食购销关系维持等方面大力推进;李华忠(2013)、李英民(2014)认为,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调动粮农的积极性,从而关系到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

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2.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农业生产中充满了无所不在的经营风险,尽管风险无法彻底消除,但是可以通过有效的经营方式和手段规避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而风险或者不确定性的减少和交易费用的降低对农业生产主体显然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众所周知,农民在农业经济活动中进行生产或者选择所面临的环境总是复杂多变的,因而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人类随着经济发展而进步,而经济越发展,经济关系也就越复杂,不确定因素也就越多。当然,人类认识环境、预测环境的能力和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存在会给农民的选择或经营决策带来困难,使农民不能合理地进行预期,增加了人们在农业经济活动中的交易费用。设计出一种有效的农业经营模式,就是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交易费用的重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无疑具有帮助人们形成合理预期、减少风险和降低交易费用的作用。

2.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完善

农业生产投资的成本都发生在现在,其收益却发生在未来,而未来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风险主要来自于信息的不充分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任何一项农业生产经营和决策都依赖一定的信息,信息量的大小与风险一般呈正相关关系。现实生活中的信息都是不充分的,这导致农民做出正确的农业生产投资所需要的信息量不够。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及价格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当初需求大的农业产品在一段时间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进步等可能贬值,甚至根本不为市场所需要。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通过合理预测及示范效应的带动作用,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1)广大农民在经济合作组织中是一个完整的利益共同体,这一共同体通过有效避免农户信息不畅和分散经营的弊端,从而规避产业结构调整的风险;(2)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发挥生产者和市场的连带作用,将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户进行种植和生产的导向,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3)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引进新技术和优良品种,通过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3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加强科技推广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

技术供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构建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1)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通过发挥组织成员的整体技术优势有力地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2)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所推广和应用的新技术是农民生产经营实际所需的技术,即属于需求型技术;(3)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实用性的技术转移、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广以及农产品的不断改良促进农户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3 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思想观念落后

思想观念属于文化和意识领域的问题,先进的文化和观念可以引导人们从事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否则可能会使人一味地陷入缺乏创新热情、无法增收从而改善生活的境地中。长期以来,由于黑龙江省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很多农户总是在相对落后的思想观念指导下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结果自然可想而知。部分相关领导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于不想承担失败的责任和相对知识匮乏,导致缺乏高瞻远瞩的宏观把握,重视程度和指导力度欠缺,甚至一度认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该是和政府毫无关系的纯粹市场产物。

3.2资金短缺

任何农业生产都离不开资金支持,充足的资金是农业经济活动有序、有效和长期进行的必要保障,一般而言,农业所需资金可以来自农民自身积累和农民融资,也可以来自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信托机构的融资和贷款。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需要在技术引进、产品改良、生产基地建设、生产设备采购、产品宣传以及销售渠道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依靠上述两种融资方式理论上无可厚非,但是一方面农户自身积累十分有限,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的贷款一般需要有效的担保或者质押和抵押;三是国家目前缺乏对相应社会融资的政策支持。基于以上三方面,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难度很大,即使建设初见成效,也常常受到机制和规模的限制。

3.3组织运行规范欠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并在农业生产经济活动中发展促进作用就必须有规范的运行机制,而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在两个方面表现出了组织运行规范的欠缺:(1)利益机制欠缺。很多地方为了成功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进入门槛以及会费收取等方面规范性极差,导致农民与组织的关系并未形成有效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导致关系松散、责权利不对等以及组织意识淡薄等严重问题;(2)制度执行力度欠规范。制度的建立能够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所有成员进行有效的激励的同时,也能进行有效的约束,约束也是一种反向的激励,他们是相辅相成的。有效的制度约束,能够使农民明确自己的利益和责任,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使得这一组织运行良好。但是,黑龙江省大多数合作经济组织没有完善的组织制度和规章、没有有效的民族管理和监督机制。

3.4政府支持力度缺乏

农业经济活动离开政府的支持是很难有序进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及运作同样也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但是,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中比较缺乏政府的支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财政支持不足导致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率低;很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从而阻碍生产成本的降低、生产区域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政府部门多头领导从而导致机制动荡、效率低下。

4 黑龙江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

4.1提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和意识

上文已经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村和农业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刻分析,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挖掘和认识这一组织模式在组织、机制以及制度方面的创新及重大意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广大的农民与变幻莫测的市场通过信息的甄别和传递紧紧联系在一起,不仅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内容,也是有效解决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中深层次冲突的举足轻重的一环。基于此,黑龙江省各地政府应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做好农户对经济组织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的导向指引,加强对农户先进思想观念和文化的渗透,同时,政府也要引导相关干部从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改革以及进行制度创新等方面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4.2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财政支持力度

(1)改善融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金融机构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给予利率优惠和信贷支持,特别是对那些业绩相对良好、制度相对完善和运作相对规范的组织可以采取政府贴息以及放宽限制;(2)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整合对农业的专项投资资金,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要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开发能力、技术服务水平、质量检验检测水平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农业科研开发资金、教育培训资金,应确定一定比例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民开展的新品种引进和生产教育培训;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补贴资金落实到农民个人,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调动农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

4.3健全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

完善的运行机制会引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合理的组织行为,继而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壮大。无论采取实物、资金或者劳务等哪种方式入股,都要通过规范的程序与机制建立明晰的产权机制;可以将股金分红和按交易量返还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利益机制;抓好市场开拓,将流通服务工作放在首位,建立灵活的经营机制;建章立制,强化民主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建立基于内部监督、系统监督和社会监督环节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磊.浅析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农业信息,2015(5).

[2] 李微.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4.

基金项目:①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国家级项目(201510240002)。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1(b)-124-03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