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有文
2016-03-17赵立群
赵立群
平江路有史
说苏州是中国文化的后花园,一点不过。漫步在平江路老街,那白墙黑瓦的古建筑,那潋滟而潺缓的河流,那图案精美的石子路,那摩肩接踵的各种肤色各色服装,仿佛带人穿越时空,梦回明清。亦真亦幻的,路旁装潢考究的书画店、丝绸店、苏式餐馆,日夜不停接纳着这些匆匆过客,演绎着一派闲雅和雍容。在平江路这片不大不小的衣襟上,还缀着一个个小巷,它们犹如一枚枚纽扣,排列得当,错落有致。饶有趣味的是,小巷里寻常百姓家的门脸看上去小巧精致,仅容一人通过。当你进去时,却是庭院深深,深几许。这好像苏州人的性格,内敛含蓄,深藏不露。与平江路遥相呼应的是,小巷也在兜售着自己的情趣和爱好。比起平江路来,似乎有些简单、简朴和简陋,颇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安贫乐道的况味。在钮家巷,有苏州八位状元博物馆,设在潘世恩的老宅,老宅不阔,仅属普通人家。却摄心守意,都摄六根,让潘世恩静心苦读,使得多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如今,斯人远去,土木安在。清风徐徐吹拂着这拙朴敦厚的字迹,仿佛嗅到了翰墨的飘香;细雨濛濛敲打着劳形的案牍,田野正生长着诗歌的稻黍。
当你沿着护城河游览,不仅看到了若隐若现的景色,也是在温习中国文学,与大师交流,走进他们心灵深处。河岸有白居易、唐寅、张兆和、琼瑶、冒辟疆和董小宛的故居。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革除时弊,兴修水利,虽贬谪无常,辗转做官,依然情系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第一才子唐寅:“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即使在他最穷困潦倒时期,也不使人间造孽钱,说他一生妻妾成群,纯属瞎编。唐的一生穷困潦倒,哪有钱财招惹女人呢?张兆和和沈从文是夫妻,沈在给张的求爱信中这样写道 :“我一边看着水一边想你。”冒辟疆和董小宛的故事更是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关于护城河,相传是2000多年前伍子胥所修。伍子胥被楚王迫害,逃到吴国,吴国国君阖闾重用他,派他修筑城门和护城河。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遂成为诸侯一霸。公元前483年,吴王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太宰乘机进谗,说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夫差听信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果然为越所灭。白浪滔滔,红尘滚滚,荡尽了多少英雄豪杰。这些旷世的声名、才干后人无法企及,却随着时间的流逝,依然弥久不散。
用文化来武装头脑,用文化底蕴来涵养城市的精神气质。
苏州老街,无论是他的街道、酒店、旅店、园林和广告牌,处处体现着文化魅力。比如有一条街道叫莫干路,为纪念干将莫邪而修。酒店叫“探花”酒店,不知是否有中“探花”的书生在此住过?抑或是祝福?旅店叫“留香”,既有诗意又有内涵。广告牌可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教化。最超凡脱俗的是“拙政园”了,“拙政”,拙于政治,据说是古代一群失意的文人而修建的,也是中外政治家所避讳的地方。在车站广场,还有范仲淹的塑像,告诫人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钟南山院士曾说过:“科技让人有多强,文化让人走多远。”试想,一个人日夜不停与大师们对话,聆听他们聪慧的教诲,即使体内有一些“杀、盗、淫、妄、酒”的毒基因,也被杀灭掉了。难怪苏州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苏州城,让人们诗意而幸福地栖居。
书香世家
一片片硕大的残荷随着阵阵涟漪轻舞着,顷刻又被细细密密的秋雨拍打,留得残荷听雨声,幽香只在定中闻。站在“书香世家”门前,听着秋雨,赏着残荷,望着金鸡湖畔的“大秋裤”,若隐若现,成为庸俗的陪衬。一种莫名的忧伤涌上心头,难道,这曲径回廊非要在现代化的摧枯拉朽中灰飞烟灭吗?难道,这唐风宋雨非要在感官的娱乐中馨香散尽吗?红尘一隅,文化忍不住在低吟和咳血。
“书香世家”是苏州一个旅馆的名字。
走进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旅馆,久违的文化气息毫无设防地扑面而来,包围你,拥抱你,浸润你。文化何处不相逢,放之四海而皆准。那幽蓝孤寂的青花瓷,虽然油光锃亮,少了历史的冲刷,却没有丝毫的浮躁和轻佻;那大红大绿的苏绣,虽然与这里的雅士高官不沾边,但他兜售的是苏州的情愫。一炉香篆袅窗纱,都知道供观音是为了求福报,非想非非想,非法非非法,本来空色相,无想是真求。一柱悠长悠长的老檀香,仿佛拼命地续着文化的烟火。其实,令人心悸的还是那面雄壮的旗鼓,漆皮剥落,鼓面斑驳。遥想数千年前,韩世忠、梁红玉夫妇叱咤风云,困难重重地击退南下的金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垂垂老矣的英雄气数已尽,征战沙场已成笑谈。若问韩梁何处所,城外青碑露中秋。
走上“书香世家”二楼,一幅幅书法作品映入眼帘。它们或笔走蛟龙,或直画如剑,或曲笔似藤,点若危峰坠石,撇如兰叶拂风,是点线的巧妙组合,是生命的悲喜交融。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打开房门,迎接人们的应该是橱柜里的食品饮料,但是我看到的是精神的食粮——一摞摞书。有哲学,有历史,有政治经济学和文学。让人惊喜的是,在床头还放着南怀瑾的书籍,南怀瑾是国学大师,专讲中国传统文化。开卷有益。大师们的慈悲与智慧是灯盏,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禅悦酥酡,甘露美味,让苟延残喘的现代人幸运存活。在“书香世家”的几天里,我无心欣赏那烟波浩淼的美景,更无心聆听那千年不绝的钟声,我一直在琢磨,浮生若梦,我们在世上走一遭,难道不就是像今天在小旅馆住的几宿吗?百年之后,当我们离开,我们留给后人拾掇的,是垃圾?是金钱?还是德能?浮囊度海须勤护,耐得寂寞自生香。
其实,苏州有着悠久的文脉。自隋唐开科至清1300多年间,共出文科状元45名,其中唐朝为7名,宋朝为4名,明朝为8名,清朝为26名,占全国23%。至于封疆大吏、征战良将、地方官吏、社会名流等被后人所推崇的有594名。家喻户晓的白居易,在任苏州刺史时,勤政除弊,主持修筑苏州虎丘山塘河堤,使人“免于病涉,亦可以障流潦”,后人为了纪念他,与西湖之堤同称之为“白堤”。白居易离任苏州时,“姑苏十万户,皆作婴儿啼”。范仲淹,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在苏州时,他主持疏浚白茆等五河,解除了水患。他还创设郡学,工诗词散文,善书法。唐寅,29岁中乡试第一,次年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入狱。后游历名山大川,致力绘画,卖画为生。被称作“明四家”,亦是书法家。
读书是百利而无一害之事。打麻将,赢来输去,劳心费神。吸毒,倾家荡产,送人性命。而书还可以非借不读也。20世纪,据说最性感的人是读书人,因为读书人知识面宽,沟通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生存能力强,气质儒雅,永不衰老。如果是这样,在物欲横流而心灵迷失的岁月里,“书香世家”无疑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因为永久的期待,脚步才不会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