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口服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对比
2016-03-16孙玉涛,刘海军,张学志
注射用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口服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对比
孙玉涛, 刘海军, 张学志
(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医院 门诊科, 河北 唐山, 063000)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帕利哌酮; 棕榈酸帕利哌酮
帕利哌酮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较高安全性。已有学者[1]证实,帕利哌酮对社会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及社会功能丧失,治疗结束后复发率较高。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使用口服帕利哌酮及注射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中提出的诊断标准[2],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0例,B组50例。A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6.8±6.9)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病程(1.1±0.2)年;病程严重程度(CGI-SI)≤3分,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3]≤70分。B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7.1±6.5)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1.5±0.3)年;病程严重程度(CGI-SI)≤3分,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70分。纳入标准: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8~6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3个月内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妊娠期、哺乳期女性;药物过敏反应者;合并严重躯体病变者。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A组使用注射用棕榈酸帕利哌酮(H20120432,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治疗,初始剂量为150 mg, 从第8天开始注射100 mg, 1个月后根据病情及耐受情况,剂量调节为75~150 mg; B组行帕利哌酮片(H20110514, ALZA Corporation)口服,根据病情用药,剂量为3~6 mg/d; 2组患者均治疗14周后进行疗效观察。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14周的PANSS评分、社会功能(PSP)评分进行评估。了解治疗后皮疹、体质量增加、便秘、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结果
治疗前2组PANSS评分无显著差异,经治疗后开始逐渐下降,但2组仍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PSP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均开始上升,但是A组在各个时间段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组治疗安全性比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0%,观察组为28.00%,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分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P评分比较 分
与B组比较,*P<0.05。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有学者[4]对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使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口服治疗,结果显示,其1年中断率达72.3%。对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中断治疗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频繁给药、药物不良反应是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的主要因素。因此,提出对精神分裂症治疗需要具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及长效治疗等二者结合的药物。
本研究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帕利哌酮口服与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两种药物疗效相当。但是随着治疗时间延长,PANSS评分呈逐渐好转趋势。而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符合临床对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的要求,经动物实验[5]显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疗效,能满足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需求。帕利哌酮口服用药需要每日服用,而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则为每月给药,可在机体中缓慢释放,经水解后形成帕利哌酮,获取与口服帕利哌酮相同疗效,但是能减少用药频率。本研究无患者中断治疗,显示棕榈酸帕利哌酮可耐受,能被患者所接受。
有学者[6]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社会功能改善情况,是决定患者是否能早期回归社会的关键。而社会功能恢复与治疗后病情复发、病情控制及不良反应等因素呈密切相关性。因此,一种改善社会功能效果显著的用药方案,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关键。本研究对2组患者治疗后14周内的PSP评分进行观察,显示2组均明显上升,但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应用后的PSP水平显著高于帕利哌酮口服患者(P<0.05), 而棕榈酸帕利哌酮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为促进其社会功能改善的重要因素。从治疗后的PSP改善曲线观察,棕榈酸帕利哌酮的PSP评分更早且更持续地上升,与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仅需要每月注射相关,能避免频繁口服药物所致约束,从而使患者更早投入到正常的工作及生活中,利于患者自主发挥,促进社会功能更好改善。
棕榈酸帕利哌酮使用后的安全性,是临床所研究的关键。动物实验[7]显示,大鼠注射棕榈酸帕利哌酮后无明显应激反应,表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不会产生明显疼痛感。因棕榈酸帕利哌酮属水溶混悬液,相较于传统针剂存在较大差异[8-10]。传统针剂为油性溶媒,极易产生注射部位疼痛感,而棕榈酸帕利哌酮则疼痛轻微,便于病情控制,其释放缓慢,能保持长期病情控制作用,减少因中断用药而产生的病情复发[8, 11-12]。本研究表示, 2组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可见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能获得较高治疗安全性,可被患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李丹檬, 宓为峰, 李玲芝, 等. 帕利哌酮棕榈酸盐多次给药的稳态血药浓度与临床安全性的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2, 28(8): 563.
[2]罗世芳, 孙全新, 曾德志, 等.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6): 986.
[3]周怀忠, 王朔. 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23): 3986.
[4]陈艳波, 张丽娜. 帕利哌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比较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23): 41.
[5]张洪新, 刘晓军. 帕利哌酮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轻度认知功能障碍32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7): 4329.
[6]史美芹, 潘建设. 帕利哌酮缓释片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与社会功能的影响[J]. 海峡药学, 2012, 24(4): 115.
[7]王丽莉, 寻知元.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 天津药学, 2012, 24(5): 24.
[8]林昭宇, 钟记远, 刘惠文, 等.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双盲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 2013, 26(4): 250.
[9]彭爱琴, 葛网平, 丁小平, 等. 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18): 43.
[10]朱萍. 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24): 117.
[11]陈文琦, 乔玮, 蔡文通. 精神病患者康复期心理干预治疗效果临床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6(4): 793.
[12]钟玉君, 何声槿.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与健康老年人EEG、BEAM对照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6): 683.
收稿日期:2015-11-04
中图分类号:R 74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3-133-02
DOI:10.7619/jcmp.20160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