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对策思考

2016-03-16黄小彪葛春凤

港口经济 2016年3期
关键词:国际航运临港航运

黄小彪 葛春凤

(广州航海学院航运经贸学院 广州 510725)

广州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对策思考

黄小彪葛春凤

(广州航海学院航运经贸学院广州510725)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要按照规划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夯实基础、创新驱动、重点突破、远近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有序推进。

国际航运中心;航运物流枢纽;对策思考

加快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将进一步强化广州的航运枢纽地位和航运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及自贸试验区发展战略,发挥广州对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带动示范作用。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要按照规划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夯实基础、创新驱动、重点突破、远近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有序推进。国际航运中心的做法,设立省政府珠三角港航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建立珠三角港口城市共同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并着力推进珠三角港航资源整合。三是争取中央给予广州国际航运发展试验权,参照香港、新加坡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经验,先行先试,研究并实行与国际接轨的航运制度与政策。

一、做好一项顶层设计,统领国际航运中心全局

二、建设两项品牌工程,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品位

国务院《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珠三角要建设与香港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中心,自贸试验区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支持广州形成国际航运中心。广州应乘势而为,在《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明确广州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使命、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途径、战略步骤、战略保障等关键问题,尽快制定国际航运中心战略规划以统领全局,并进一步上报广东省和中央,从更高层面进一步固化和引领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国家或省层面的支持:一是明确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是落实国务院《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珠三角港口城市群共同参与国际竞争、共同建设开放型经济、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桥头堡的战略平台。二是参照上海、浙江、江苏共建上海

1.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品牌工程。能否建成国际航运中心,重点和难点都在“国际”两字上。只有打造好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水平,真正把广州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使其成为广州的一张名片,才能彰显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现实意义。

一是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要通过实施“西江大通道战略”,实现“一带”与“一路”无缝对接,确立广州在“一带一路”中的主枢纽地位,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地位。

二是要以建设自由港为目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重点推进与国际航运中心以及自贸试验区建设相关的职能部门改革重组,加快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最大限度地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着力推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

三是要对标新加坡等著名国际航运中心,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突破航运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和政策瓶颈,进一步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建议充分利用广东自贸试验区部际联系会议机制,将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涉及国家部委管辖权的问题,提交部际联系会议研究解决,并保证落地执行。如启运港退税、保税船舶登记制度、保税燃油供应制度、航运金融发展政策等。

四是要营造良好的法治机制,借鉴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经验,建立“小诉讼大仲裁”的法治机制,按照独立、中立、国际、开放的原则,形成海事纠纷、争议解决机制。建立与港澳海事仲裁合作机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实现对接国际先进海事仲裁理念和规则的目标。引进外籍、港澳专业人才担任仲裁员,为企业提供示范合同文本、监管流程设计、国际国内法规咨询和解释等服务。

五是要支持本土航运及航运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形成国际经营网络,提升国际竞争力。要鼓励本土干线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增强航运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鼓励航运企业淘汰老旧船舶,调整优化船舶种类、规模、船龄等结构,重点发展大型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液化气船和汽车滚装船;引导社会资金建设国际集装箱船队,努力改变国际航线主要由外资垄断的局面。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加快广州港集团上市步伐,加快老港区转型升级,转变港口发展模式,建立港口联盟。推动广州航运交易所改革发展,做大做强。

2.建设海丝文化与航运文化品牌工程。广州海丝文化与航运文化历史积淀厚重,南海神庙、黄埔古港、十三行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充分发挥其在“一带一路”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作用,无疑是提升广州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一是要站在促进中国航运文化和世界航运文明发展的高度,加强广州海丝文化与航运文化建设,突出海丝文化与航运文化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中的重要地位,将其纳入相关建设规划,组织学界、业界积极开展研究,深入挖掘海丝文化与广州航运文化内涵,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大力弘扬“开拓进取、开放创新,科学理性、宽容合作”以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人文精神,努力实现设施与环境、制度与活动、精神与品质、作品与产业等共同推进,形成港口城市独特的航运文化氛围。

二是要加快建设广州海丝文化与航运文化新载体和新品牌。在着力保护海丝文化与航运文化历史资源的同时,加快建设新的载体和航运文化特色区域,积极组织以航运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形成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文化品牌。比如,以老港港区、南海神庙、黄埔军校为依托,规划建设一批凸显滨江都市景观的标志性文化观光旅游设施,建设海丝文化与航运文化主题公园,开辟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开展与航运文化相关的经营活动,促进航运历史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

三是要从海丝文化与航运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升华广州的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强科技成果和产业的对接转换,培育航运科技和海洋工程技术服务和交易市场,建立健全有利于高端国际航运研究机构与人才集聚的机制,支持设立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打造航运研究创新平台,以项目研发和事业成长吸引人才,使广州成为国际化高端研究机构与人才的集聚地。

四是加强发展航运教育和培训,全力支持广州航海学院新设航运与经济、贸易、金融、法律结合的学科专业,支持综合性大学设立港口、航运相关专业。利用香港、新加坡船员教育培训品牌和国际化教学的优势,依托现有航海教育机构,打造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船员教育培训基地和劳务输出基地,完善船员培训服务体系和船员职业能力认证服务体系,建立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

三、构筑三大战略支点,撬动国际航运中心梦想

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理清思路,明确重点,选择好战略支点,充分发挥战略支点的撬动效应。从目前《三年行动计划》看,智慧型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建设和“互联网+航运+金融”新业态发展两大战略支点的提出值得肯定,因为这是基于广州港航产业优势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理性选择。但同时应该指出,广州临港产业发展优势和潜力明显,然而在《三年行动计划》中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事实上,临港工业如造船业的发展不仅会带来船舶设计、船舶交易、船舶维修等产业链的发展,还会促进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法律服务等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对此,广州应更加重视临港产业的优先发展,将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智慧型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建设、“互联网+制造+商贸+航运+金融”新业态发展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三大重要战略支点。

1.发展临港产业集群。一是加快发展临港现代工业体系。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临港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巩固和发展汽车、造船、钢铁、石化等临港工业。重点依托南沙新区具有的较好海洋产业和技术基础,按照市场需求和临港先进制造产业链的内在规律,补齐海洋工程、高端船舶制造、船舶技术研发等高端产业,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现代技术水平的海洋装备产业集群,进而带动广州临港现代工业体系的发展。要配套建设科技成果孵化、研发检测、认证认可、教育培训及金融租赁等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公共交通、商业服务等设施。优化配置生产资源和设备,实现“隔墙供应”,保证下游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减少运输、贮存和营销费用。二是加快发展临港现代贸易产业体系。依托南沙保港税区,打造集燃料油采购、分拨、调和、贸易及港口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华南保税油中转基地和综合服务中心。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的优势、南沙自贸试验区的政策、港口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按“互联网+临港贸易”模式,加强临港贸易平台建设,实现综合枢纽港口、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电子商务的互动支撑,有序推进临港大宗商品(木材、煤炭、油品、液体化工品、粮油、钢材、汽车)交易、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产业发展。编制并发布广州临港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指数,创造条件发展广州临港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建设临港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使临港现代贸易产业体系成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引擎和特色。

2.建设智慧型国际航运物流枢纽。一是要按照大型化、专业化、集约化、信息化和绿色低碳化的要求,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江海联运、海铁联运、海空联运、公水联运,完善综合运输系统,进一步优化完善航空、公路、铁路、水路网络、无水港及临港物流园区、大型货运站场等集疏运体系和设施。二是要建设智能型物流体系,建立广州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珠江口水域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充分运用北斗/GPS卫星导航、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雷达探测监控、光电识别与跟踪、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相关感知技术,实现港口、船舶、车辆、货物的智能感知,推广“智能闸口”和“一卡通”系统,促进多源信息共享和融合。三是充分发挥航运大数据中心对智慧航运建设的先导和基础性作用,依托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广州市电子政务云服务中心和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和数据标准体系,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模型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航运、物流、金融贸易及交易数据采集、交换、加工、转换、挖掘等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智能化的增值服务,丰富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

3.发展“互联网+制造+商贸+航运+金融”新模式。要抓住当前国际贸易、国际航运模式转型的机遇,通过互联互实现大数据的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商业模式,大力发展航运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物流等新业态,打造互联网与制造、商贸、航运、金融全供应链融合新模式。建议以广州航运交易所为重点,建设“互联网+制造+商贸+航运+金融”平台和珠江水系航运数据中心。

四、抓好四项重点工作,提高国际航运中心量能

1.优先发展航运金融产业。航运金融业是一个综合性和专业性极强的行业,其主要业务包括港口投融资、船舶融资、运费结算、航运保险、航运衍生品交易等,每项业务都需要很多中介服务机构协助配合,能带动船舶经纪、船舶检验、船价评估、保险公估、保险经纪、融资担保、海事律师服务、海事诉讼与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也能间接促进造船业发展,是主要国际航运中心普遍优先发展的产业。

一是进一步完善航运金融机构体系。培育和引进一批在航运方面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租赁公司、信托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形成较为完整的航运金融机构体系。

二是进一步完善航运金融发展所需的中介辅助机构体系。包括船舶检验、船舶经纪、船价评估、保险公估、保险经纪、融资担保、海事法律服务、海事仲裁等服务机构。

三是构建航运金融交易平台。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和南沙金融创新15条的政策优势,以离岸人民币业务作为突破口,在航运交易所建设粤港澳航运金融紧密合作平台,优先发展航运融資、航运结算、航运保险、航运衍生品交易和离岸金融业务,着力建设离岸金融与结算中心。吸引国内外港航企业和金融机构把区域航运结算中心、资金管理运作中心设在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实行平台交易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航运企业通过平台直接发行航运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允许中小航运企业联合发行集合短期融资券。

四是创新航运金融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航运融资产品,拓宽国际融资、直接融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多个渠道,开展信贷、租赁、信托、资产证券化等组合创新,为航运服务业和航运制造业提供结构性的融资安排和专业化的融资服务。借鉴国外航运基金或海运信托创新模式,引导航运相关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组建航运产业基金、船舶产业基金,支持航运企业开辟新的融资途径。

五是加强航运金融对外合作。加强与港澳及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的合作。探索实现穗港保险业务通保通赔通付,推进穗港航运金融保险市场一体化。

2.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要着眼于产业集群建设,根据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发展规律,重点选择部分带动力强的优势产业优先发展,进一步形成相互支撑、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现代航运服务产业群。建议“十三五”期间优先发展以下产业:一是现代物流,为进一步发展中高端航运服务业奠定市场基础和需求。二是航运金融(含航运保险),以提升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金融服务功能。三是临港专业市场(含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使其成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特色和引擎。四是船舶交易市场,以带动或配套发展船东经济、船舶注册、船舶管理、船舶修造、船舶检验、船舶估价、船舶技术服务、船舶配件市场等。五是船员市场,以带动发展船员教育培训、船员评估、船员管理、船员劳务输出等服务。六是海事法律服务,推动海事仲裁和海事律师服务业发展,提升广州国际航运法律服务地位。七是航运电子商务,以打造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新特色,争取实现弯道超越。八是邮轮游艇经济,以撬动广州经济海洋旅游市场。

3.建设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要着眼于现代航运服务集群发展,从功能、模式、产业规划入手,科学谋划布局,推进广州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发展。

一是加快建设南沙航运服务集聚区。以广州航运交易所为核心和龙头,以南沙港区和龙穴造船基地为依托,完善航运交易、服务、信息三大平台建设,形成航运、船舶、人才、大宗商品和运价衍生品五大交易市场,加快集聚各类航运要素,大力发展航运电商、海事法律、航运管理、船舶管理、航运技术、航运咨询、航运信息、税收筹划、资产评估等现代航运服务产业,着力打造航运企业总部基地、航运研究基地。

二是加快建设黄埔航运服务集聚区。依托黄埔港区,在功能定位上与南沙错位互补,加快建设黄埔华南国际港航服务中心和中远集团华南区域中心,重点集聚内贸航运企业和物流企业,建设华南物流服务及中小型航运服务企业集聚区。

三是加快建设邮轮、游艇经济核心区。充分利用并汲取广州航运历史文化养料,以即将开工建设的南沙邮轮母港及南沙游艇会等项目为载体,完善邮轮游艇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和服务,拉长产业链,着力打造海上丝路文化旅游品牌,形成广州邮轮游艇经济发展核心区。加大邮轮旅游腹地市场培育开发力度,建立粤港澳大珠三角区域邮轮旅游发展合作机制,加强基础设施、行业标准、信息平台、服务质量、监督管理等合作,实现邮轮客源、旅游资源、旅游信息、旅游接待和旅游利益等共享,共同建设世界水准的邮轮旅游目的地;依托西江通道,积极探索建设粤桂黔一体化旅游区,打造泛珠三角邮轮旅游产业带。

4.建立区域合作机制。

一是推动珠三角港航资源整合。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通过港口资产重组、股权互换、相互参股等市场化方式,以资产为纽带设立以广州港集团为核心的珠三角港务集团。

二是实施“西江大通道战略”。争取通过参股、控股港口等方式,实现对西江经济带港口资源的整合,并进一步开拓腹地货源;着力打造以珠江干线为纽带,以驳船中转为载体,以龙穴岛为核心的南沙港区快捷高效江海联运体系,构筑联通“一带一路”国际战略大通道。

三是建立沿海港口网络。以资本为纽带,积极参与粤东、粤西新港区开发建设运营,同时寻求参与福建、海南、广西沿海港口资源配置。

四是加强与港澳合作。毗邻港澳是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个重要优势,但如果没有找到各方共赢的合作机制和模式,这一优势随时可能转化成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束缚和障碍。建议继续在南沙规划建设粤港澳国际航运合作区,充分发挥香港、澳门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将香港现有的自由港政策优势、高端航运产业优势与内地的资源优势有机整合,一方面让南沙成为港澳开发扩展内地现代航运服务市场的跳板,另一方面在南沙形成粤港澳航运合作新优势共同参与国际竞争,共同谋划推动海外港口航运投资,以确立粤港澳在国家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地位。

五是加强对外合作。推动组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国际港口联盟”,积极开展以东盟为重点的港口、物流园区、加工贸易区建设投资,进一步拓展新的合作关系,探讨建立合作共赢新机制,全方位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1]葛春凤.加快广东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对策研究[J].港口经济,2015(8).

[2]葛春凤,黄小彪.国际航运中心的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启示[J].港口经济,2010(6).

[3]黄小彪.关于粤港澳共建珠三角国际航运中心的思考[J].港口经济,2011(12).

[4]黄小彪.关于广东省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的思考[J].港口经济,2012(1).

[5]黄小彪.大力推动广东海洋文化大发展[J].港口经济,2012(3).

责任编辑:张明

猜你喜欢

国际航运临港航运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伊斯兰金融:面向“一带一路”国际航运融资模式探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国际集装箱市场变化及带来的潜在挑战
Self-improvement on Classroom Teaching
亚洲区域内集装箱运输贸易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