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方案与实施
2016-03-16张联民
张联民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方案与实施
张联民
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反映着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关系着人才培养的内容、途径和质量。
自信心培养;价值观培养;技能培养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办好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和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促进就业创业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院校学生受到社会歧视,应加强自信心培养
2016年1月25日浙江省海盐县行知中学发给家长一则内容为“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少年或职高学生混在一起,以防上当受骗或被欺负”的短信,引发舆论热议。对高职学生的歧视和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长期深扎在人们的脑海中,职高生往往被贴上文化底子薄、纪律观念差、日常行为懒散等标签,到高职院校读书是他们与父母最无奈的选择,入校时高职生往往灰头土脸,自信心丧失,没有美好的愿望和设想,学习动力不足,对生活悲观失望。针对这种现象,要加强自信心教育:
1.自我认识教育
教育核心的问题就是引导人去认识自我,培养积极的自我。认识你自己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哲学的灵魂就是怎样把教育引导到认识自我的路径之上。苏格拉底说要关心你的灵魂胜过你的任何事物,把认识自我,端正自我,改善灵魂作为教育的核心使命。
(1)人要有自知之明。有人问泰勒斯,何事最难为?他答道:“认识你自己。”为此,可以让高职生寻找20个“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生理自我(性别、身高、体型、年龄……)、心理自我(智力、情绪、信念、理想、爱好、气质……)、社会自我(角色、名望、地位、经济……)中寻找。
(2)每个人身上都藏着世界的秘密,因此,都可以通过认识自己来认识世界。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我探寻过我自己,向自己学习。”从认识人性而言,每个人在自己身上的确都有着丰富的素材,可惜大多被浪费掉了。自古至今,一切伟大的人性认识者都是真诚的反省者,他们无情地把自己当作标本,藉之反而对人性有了深刻而同情的理解。[1]
(3)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该认识自己独特的禀赋和价值,从而实现自我,真正成为自己。别让其他人决定你的价值,更别任凭自己无视自己的美丽。无论是素颜或化妆,真实的你就是最美也最特别的存在。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不成“方”可以成“圆”。
2.多营造一个表现的舞台,让每一位都能在舞台上进行表演
由于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形成学生个性的差异。在教育、培养学生时要看到学生的独特之处,给他们创造表现能力的机会,使他们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时,自信和勇气就会油然而生,并为之奋斗。[2]因此,要善于设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享受成功的欢乐与喜悦。
3.让他人写出一个学生的优点:真诚、合理的评价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的必由之路
可以班级为单位,举办活动:分组(每一组成员6-8人),针对某一人,由他人写出3个评价术语,然后向当事人进行宣读。当事人闭目听到他人对自己积极的评价时,心理会产生愉悦。渴望赏识,是每一个人深层次的精神需要,积极合理的评价能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愉悦,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做人的教育
十八大确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在实施中,依然是应试教育,依升学质量论英雄。其实,《弟子规》是我国的古代教育方针,在总序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前12个字,是教育做人的,做人学好了,还有精力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中,往往是先教科学文化知识,至于做人的教育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1.学做人,要从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个方面进行教育[3]
孝:孝字半老一子。言亲已老,半入土矣。儿子就是手足,以奉扶持。孝的表现形式就是回报,先回报父母,然后再回报自己的国家,这才是人性之本。尽孝,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与金钱、物质没有关系,作为大学生要用优秀的成绩报告单来回报父母,作为公民,那就要遵纪守法、勤奋工作、爱己爱民、不做傻事,不让父母操心和担心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弟:弟字先点为兄,后点为弟,弓身一手一足,亲爱为悌。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解读:普天下的人都亲如一家兄弟。引申为:人与人之间要讲究平等,没有贵、富、贫、贱之分。
忠:从中,从心。古以不懈于心为敬,必尽心任事始能不懈于位。“不懈于心”“不懈于位”即敬业,就是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一丝不苟、善始善终。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忠者,尽心无欺之谓。
信:人言而成,非常人之言,乃立人之言也。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依赖的品德。孔子曰:车无辕不行,人无信不立。信任早已成为人格中的重要品德而进入习俗,而习俗不仅在成长期塑造着人格,并且在其后,靠着对违约和失信者施加的社会压力,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礼:禮字示豆掉在地上,曲身拾之为禮。何为拾,手合也,一手五指,两手为拾,手合即礼,此礼之始也。儒家认为:礼的作用是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
义:義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而仪仗是高举的旗帜,“羊”表祭牲。合起来的意思是为了我信仰的旗帜而牺牲。本义:为了我信仰的旗帜而不惜牺牲。
义的观念是关于行为的正当性要求。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行为,应当以行为的正当性为基本的标准。人之为人,并不在于人有知觉、有生命,而在于人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不该做的标准就是所谓的义。
廉:头立周正,身披半乡,双足齐地,两手垂肩,三经二纬,似井似田,左衣右末,不歪不偏,贵在身情,不在衣冠,清白吾体,洁净守清,贫不滥贪,天子访贤,选举孝廉,财不动心,物不爱贪,安贫乐此,为之廉也。
耻:恥字心与耳也,不因耳听邪声染其心者,谨守规矩,是知恥也。
2.价值观的培养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理解,支配着人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等。它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决定着人们以怎样的心态和旨意去开创自己的新生活,因而它对于人类的生活具有根本性的导引意义。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对社会发展有阻碍作用。回观我们的中学教育,对人的价值观教育缺失,于是出现了名校大学生弒母、虐待动物等现象。
(1)诚信:诚信是人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不搞鬼鬼祟祟的把戏和阴谋诡计。
(2)勤劳:是指辛勤劳动,努力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勤劳已经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基因,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国人的内在素养和民族精神。
(3)有爱心:爱心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备的。孔子说过:“泛爱众而亲仁。”就是让我们不仅要“爱人”,还要做到“博爱”。一个人拥有了爱心,那他也一并拥有了善良、美丽、真诚甚至拥有了全世界。
(4)不走捷径:生命的长路,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技能培养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生学到一门技术是最终目的。采用四段式(认知阶段、教学阶段、教学生产阶段和顶岗阶段)进行“教学生产一体化”。
1.认知阶段(一周)
新生入学即组织学生进行认知教学,深入教学生产车间和合作企业进行认知学习,主要学习:职业安全认知;行业职业认知;专业技术技能认知;场地、设备、设施的认知;职业道德认知;职业文化认知。从而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让他们体会现代化企业的生产氛围,了解产品生产过程中安全、工艺、技术、质量、经济效益、规范操作等职业化的要求,使他们初步了解所学专业的预期工作岗位,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职业化意识,树立学好专业技能的信心。
2.教学阶段(第一、第二学年)
主要完成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技术技能课的教学内容,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学中以理论知识指导技术技能训练。
公共基础课: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职业能力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技能课: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化现代师徒制的教师与师傅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教学与生产合一,突出“做中学、做中教”校企融合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利用校内实训车间和校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3.教学生产阶段(第二学年)
依据教学需求,以典型生产任务为导向安排项目开展教学,使学生熟练、巩固和提升教学阶段所学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技能。把生产的现场作为教学的课堂,在现场讲解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理论疑难问题,使教学与生产有机融合。
4.顶岗阶段(第三学年)
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进入企业参加顶岗实习。根据教学要求和企业生产实际,学校、企业和家长签订三方实习合同,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实习计划,由企业一线师傅和学校专业教师作为实习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顶岗阶段的管理和指导,实现了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成为职业工人的无痕对接。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学生是高等教育培养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创新型国家责无旁贷。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孙佰玲.殖民地与女性——日据时期台湾女性文学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
[2]陈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文化隐含[J].职业时空(下半月),2008.
[3]张联民.漫谈道德修养与读书[J].改革与开放,2014(17).
(作者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