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淮安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模式探讨与研究
2016-03-16罗时江
罗时江
加快淮安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模式探讨与研究
罗时江
近年来,得益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和普及的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呈现井喷式发展,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也在不断加深,已经逐步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随着支撑环境与服务的不断优化,电子商务迎来了新一轮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浪潮。目前,与发达地区相比,淮安市电子商务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较大差距。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特定背景下,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不失为淮安市构建产业创新发展新体系、新动源、新空间和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选择。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淮安市已经初步形成一个连接消费者、渠道商、制造商和服务商,高度细化分工、产业带动性强、内涵外延丰富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00亿元。
1.农产品电子商务特色明显
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农产品电子商务得到快速推广应用和发展,建成淮安老侯食品等7个省级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市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企业达300家,销售额超过50亿元,其中洪泽湖大闸蟹在苏宁易购1号店等第三方平台销售突破2000万元。成功获批洪泽县、盱眙县等2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洪泽县西顺河镇张福河村等7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苏宁易购1号店淮安馆、盱眙馆正式上线运行,苏宁易购在高沟等重点乡镇开设苏宁易购服务站。
2.制造业与电子商务融合程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商贸流通各环节的加快渗透应用,电子商务应用得到迅猛发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开发使用ERP的分别达36.5%、46%,规模以上生产型电子商务企业超过800家,其中江苏康乃馨织造有限公司获批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淮安教学具产业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嵌入式技术服务中心等一批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在推进产业链整体信息化水平提升和“电子商务+”制造业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3.传统商贸借力电子商务加快转型
新亚商城、苏宁电器等大型百货商场和义乌商贸城、汇通市场等一批传统商品交易大市场逐步触网,积极探索传统商贸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路径,努力向线上线下一体化转型发展,汇通市场从事电子商务转型的商户数量超过300家。生活服务业电子商务应用得到全面发展,文化、旅游、娱乐、餐饮等领域通过美团、携程等第三方平台积极拓展营销渠道。
4.第三方平台应用稳步增长
目前,全市在淘宝、天猫上的网商卖家约9000家,活跃网店2.4万个;在阿里巴巴、中国制造、慧聪网等B2B电商平台注册并开展业务的企业超过8000家。敦煌网、齐家网、全球贸易通等垂直平台区域运营中心落户淮安。云街积极整合商业资源打造“楼口”APP手机端口,完成销售“最后一公里”服务平台;国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转变传统电商盈利模式,创办“吃破天”食品导购网站,以流量导入实现盈利。
5.跨境电子商务开始起步
2015年全市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000万美元。昊阳机电、联合优购等传统外贸企业积极通过第三方跨境平台开展B2B业务,部分企业开展跨境零售,初步形成以淮安区针纺织品、盱眙县宠物食品、金湖县体育休闲用品等为特色的出口产业群。省级外贸集团在淮安市设立进出口代理平台,在苏北率先成立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复制上海自贸区海关创新监管模式,实施“属地申报、口岸放行”“无纸化报关”等通关新政。
6.电子商务产业载体建设不断加快
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淮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顺丰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各具特色的电子商务产业园,淮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成为区域性快递物流中心,顺丰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电商及电商服务企业约60家。清河区恩源江淮科技园、金湖县嘉美电商生态园等区县特色电子商务载体正在加快建设完善,基本形成功能各异、梯次明显的电子商务产业载体格局。
二、存在问题
1.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紧密度不高
与上海、杭州等发达地区相比,淮安市传统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激情尚未被释放。一方面,传统企业运用电子商务能力较弱。大型品牌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过程中,面临着电子商务对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挑战和线下渠道的冲击,需要企业在产品设计、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变革,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能力与应用水平亟待提升。另一方面,消费能力较强的中老年群体应用电子商务比例偏低,制约了电子商务在消费领域的快速渗透。
2.电子商务服务业态有待升级
相比苏南和上海等地区,淮安市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本地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服务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电子商务企业日益增长的电子商务服务需求。虽然淮安市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仓储物流服务体系,但大部分仍是较为传统的服务业态,电子商务物流外包服务、客户中心外包服务和运营外包服务等现代新兴仓储物流业态缺失。随着电子商务的专业化程度增强,传统的仓储物流业态将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电子商务服务业态亟待升级。
3.人才资源优势未得到有效发挥
淮安市人才资源基础较好,全市现有高等院校7所、重点职业技术学校43所,大部分院校都设有电子商务专业或相关方面的专业。但是,由于高校、第三方培训机构与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较低,导致电子商务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据不完全统计,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及经过电子商务培训的学生留在淮安就业的比例不足30%,其中仅有10%从事电子商务工作。人力资源优势和人才培训体系优势未能有效发挥,与淮安市当地企业实现有效对接的电子商务人才尤为稀缺。
三、对策建议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触网的加速器、倍增器。淮安市应积极抢抓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补齐产业发展与电子商务融合的短板,构建适合淮安产业发展特点的电子商务产业体系。
1.完善电子商务支撑环境
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提高新一代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为电子商务用户打造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体系。加强网络支付体系建设,尽快形成线上、线下、移动支付、固网支付等多渠道构成的综合支付体系。改善电子商务投融资环境,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建立面向中小微型企业线上、线下的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构建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立覆盖全市集中统一联网的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电子商务诚信平台,建立电子商务模式下可追溯的网货质量保障体系。提升电子商务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建立电子认证信任体系,加强电子商务交易各方信息保护,保障电子商务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
2.打造电子商务产业集聚载体
充分发挥顺丰电子商务产业园、淮安软件园等现代电子商务产业园(基地)集聚效应,引导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专业网商、服务机构向园区(基地)集聚。打造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孵化器,推进电子商务众创载体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支撑服务完备的大众创业基地。加快建设农村特色电子商务产业载体,健全乡镇网货营销服务站和市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构筑电子商务产业载体联动网络,提升主导园区服务和带动能力,支持县区各培育发展1-2个特色鲜明、具有产业竞争力的电子商务园区。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产业载体集聚联动机制,强化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管理、指导和服务职能,协调解决载体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构建多式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
加快完善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发展现代仓储物流、快递物流、城市配送物流、保税物流和航空物流。以引进菜鸟网络、普洛斯等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重点,完善仓储物流配套功能,做强现代仓储物流产业链,打造全国电子商务仓储中转调拨重要节点城市、区域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分销中心。引导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深度合作,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创新,打造区域性快递集散中心,创建国家级快递物流园。开展城市配送末端配送点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解决“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发挥淮安综合保税区优势,完善保税物流功能;依托淮安机场和空港产业园,与快递企业、航空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建设区域航空快递物流中心。
4.强化电子商务人才支撑
创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大专院校、培训机构、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子商务服务商与传统企业形成“五位一体”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电子商务人才实习、孵化、创业基地。加强淮安市属地高校电子商务产业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支持属地高校设立电商学院、电商专业、电商人才培训孵化中心,鼓励高校与专业培训机构、电商企业合作开展嵌入式教育、定制化教学,提高人才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多途径引进电子商务行业高级管理人才、高端营运人才、核心技术人才,先行先试高端电子商务技术、运营、管理人才引进政策,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人才发展服务政策和引进办法,为吸引电商人才扎根淮安创造良好条件。
5.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
研究制定淮安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安排设立市级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县区实行同比例配套,对业绩突出的电子商务园区及企业项目给予奖励,支持本地电子商务产业加速发展,充分放大政府投入的引导和带动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子商务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电子商务领域,支持建立电子商务股权基金,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时,通盘考虑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基地)规划布局。土地、水、电、气、通信、网络等资源配置优先向电子商务企业倾斜。简化电子商务相关项目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放宽市场准入。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电子商务企业投资和开发主体地位。
(作者单位:淮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