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勿”和“军”得声的字的意义分析
2016-03-16孙美玲
孙美玲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从“勿”和“军”得声的字的意义分析
孙美玲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形声字声符的价值早已被人发现,除了具有表声的作用之外还具有表义的作用,本文主要以从勿得声的字和从军得声的字进行分析,简要说明形声字的声符义。
声符勿声军声意义
一、声符学简论
形声字的声符,最早被文字学家仅仅当做是标记文字读音的符号,而古代学者也注意到了例外的情况,即亦声字,亦声字被认为是汉字中一种特殊的类型,因为它既表音也表意。随着人们对文字认识的不断提高,有些学者逐渐发现声符不但具有表音的功能,也具有表示意义的功能,并且有些同一个声符还可以表示多个不同的意义。
认为形声字的声符兼表义开始于宋代王圣美所创的右文说,右文说是宋代学者对形声字声符表义现象在理论上的揭示和总结,虽然这一说法存在一定的局限,但无疑它给后来的学者带来了一些新的想法。有清一代,有关声中兼义的研究达到了顶峰。清朝段玉裁、近代沈兼士以及黄侃先生对此都有着类似的见解,认为声符也具有表义的功能。经过段玉裁、杨树达、沈兼士、胡吉宣等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考证、分析与研究,古人的“凡从某者皆训某”这一观点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发现的。本文主要以从勿得声的字和从军得声的字为例,简要分析以它们得声的字有什么共同的意义。
二、从勿得声的字的意义分析
从勿得声的字有很多,《说文》:“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杂帛,幅半异。所以趣民,故遽称勿勿。”根据分析,从勿得声的字的意义大致可分为三种意思。一是表示“不清楚”“看不清”的意思,二是表示“邈远”“遥远”的意思,三是表示与“忘记”有关的意思。
本文选取了匫、沕、昒、忽、伆、昒、笏、歾等字。
勿声——昒、昒、沕:不清楚
昒,太阳光线不明,看不清的样子。《说文·日部》:“昒,尚冥也。”《玉篇·日部》:“昒,旦明也。”《集韵·勿韵》:“昒,未明也。”昒都是表示天要亮没亮之时,这时太阳光线不明,似乎看不清楚,所以昒的意思与“不清楚”有关,例如《汉书·郊祀志五上》:“十一月辛已朔旦冬至,昒爽,天子始郊拜泰一。”颜师古注:“昒爽,谓日尚冥,盖未明之时也。”昒爽的意思就是天还没有大亮时。再如《文选·班固·〈幽通赋〉》:“昒昕寤而仰思兮,心朦朦犹未察。”李善注引曹大家曰:“昒昕,晨旦明也。”
另外,宋罗泌《路史·前纪二》:“然则昔吾昭然,而今昒然,何也?”其中的昒有不明白、不清楚的意思,与昭然相对,因此昒的意思也与不清楚有关。
昒,远视也。《说文·目部》:“昒目冥远视也。”段玉裁注:“冥当作瞑,目虽合而能远视也。”桂馥义证:“目冥,当为日冥,言日暮视远茫昧也。”《广韵·末韵》:“昒,远视。”所以昒的意思是与远视有关,往远处看当然会看得不真切,看得不清楚。
沕,深微貌。《广韵·物韵》:“沕,沕穆,微也。”《集韵·勿韵》:“沕,沕穆,深微貌。”沕的意思是深微,给人一种模糊看不清的感觉,例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司马贞索隠:“沕穆,深微之貌。”宋曾巩《王君俞哀词》:“沕穆无端兮莫敢责辞,维旧及知兮哀搅余胷。”清魏源《偶然吟十八首呈婺源董小槎先生为和师感兴诗而作》之十五:“至人体其全,呼吸通沕穆。”
伆,《方言》卷六:“伆,离也。楚谓之越,或谓之远,吴越曰伆。”郭璞注:“谓乖离也。乖离就是背离、使之疏远的意思,因此伆的意思和“远”有关。
勿声——忽、笏:忘记
忽,《说文》:“忽,忘也。从心,勿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清龚自珍《京师乐籍说》:“论世者多忽而不察。”这两个忽的意思都有忽略、不注意的意思,都与忘记有关。
笏,《释名释·书契》:“笏,忽也,君有教命及所启白,则书其上,备忽忘也。”笏的意思是古代大臣拿的笏板,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上面,以防忘记。“所启白,则书其上,备忽忘也。”所以笏的意义与忘记有关。《广韵·没韵》:“笏,一名手板,品官所执。天子以玉,诸侯以象,大夫鱼须文竹,士木可也。”《正字通·竹部》:“明制,笏无象与鱼须文竹之别,但四品以上用象牙,五品以下用木,以粉饰之。”《礼记·玉藻》:“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笏,毕用也,因饰焉。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杀六分而去一。”《晋书·舆服志》:“笏,古者贵贱皆执笏,其有事则搢之于腰带,所谓搢绅之士者,搢笏而垂绅带也。”
三、从军得声的字的意义的分析
《说文》:“军,圜围也。四千人为军。从车,从包省。军,兵车也。”段玉裁改“军,兵车也”为“车,兵车也”,并注包省,当作勹。“勹,裹也。勹车,会意也。”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字从车,从勹,会意。古者车战,止则以车自围。”从军得声的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意思,一是“圆”的意思,二是“大”的意思。以军得声的字有運、晕、浑、緷、腪、恽、翚、睴、鶤、喗。
军声——運、晕、浑、緷、恽、腪:与圆的意义有关。
運,运转,转动。《广雅·释诂四》:“運,转也。”运转一般都是围着一个物体进行转动,因此運的意义与圆有关。《易·系辞上》:“日月運行,一寒一暑。《玉篇·辵部》:“運,动也。”《庄子徐·无鬼》:“匠石運斤成风。”《五灯会元·唐朝因襌师》:“唐朝因禅师,微时尝運槌击土坎,见一大块,戏槌猛击之,应碎。”清冯溥《栈道平歌为贾胶侯尚书作》:“巨灵運斧地维坼,然后南通巴蜀西羌髳。”
晕,日月周围的光圈。《说文新附·日部》:“晕,日月气也。”《广韵·问韵》:“晕,日月旁气。”《史记·天官书》:“日月晕适,云风,此天之客气,其发见亦有大运。”由此可知,晕的意思是与圆有关,是指太阳或月亮旁的光圈。如:裴驷集解引孟康曰:“晕,日旁气也。”唐李白《横江词六首》之六:“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金史·天文志》:“二十九年正月乙卯已初,日有晕,左右有珥,上有背气两重,其色青赤而厚。”
浑,混合,成为一体。混合一般都是将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李善注:“妙悟玄宗,则荡然都遣,不知己之是己,不见物之为物,故浑齐万像以冥观,兀然同体于自然。”唐李华《杂诗六首》之一:“典乐忽涓微,波浪与天浑。”清樊志厚《人间词乙稿序》:“广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緷,纬线。《说文》:“緷,纬也。从纟,军声。”
腪,胚胎。胚胎的形状与圆形类似。《东医宝鉴·杂病篇》:“十月养胎:一月……谓之胚。二月……谓之腪。三月……谓之胎。”
军声——恽、翚、睴、鶤、喗。大意:
恽,敦厚,浑厚。《说文·心部》:“恽,重厚也。”段玉裁注:“恽厚字当如此,今皆作浑厚,非是。”《广韵·吻韵》:“恽,厚重也。”
喗,大口。声符表“大”的意义。《说文·口部》:“喗,大口也。从口,军声。”桂馥义证:“‘大口也’者。”《集韵》:“口大齿丑貌。”《新书·匈奴》:“以匈奴之饥,饭羹啖膹,喗多饮酒,此则亡竭可立待也。”
翚,本训大飞,即迅速、大幅度飞行的意思。《说文·羽部》:“翚,大飞也。从羽军声。”段注:“《释鸟》曰:‘鹰隼丑,其飞也翚。’郭云:‘鼓翅翚翚然疾。’”《文选·张衡·〈西京赋〉》:“若夫游鸟告翚,绝阬踰斥。”
睴,眼珠大而突出。《说文·目部》:“睴,大目出也。从目,军声。”段注:“目本大而又出其目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考工·轮人》:‘欲其眼也。’以‘眼’为之”。张舜徽约注:“沈涛曰:《一切经音义》卷一引:‘睴,大出目也。’盖古本目出作出目。”《六书故·人三》:“睴,目急出也。”《集韵·混韵》:“眼,出大貌。”皆大而凸出之意。
鶤,大鸡,亦指大鸟,《说文·鸟部》:“鶤,鶤鸡也,从鸟,军声。”《尔雅·释畜》:“鸡三尺为鶤。”郭璞注:“阳沟巨鶤,古之名鸡。”《本草纲目·禽部·鸡》:“蜀中一种鶤鸡,楚中一种伧鸡,并高三四尺。”《文选·张衡·〈西京赋〉》:“翔鶤仰而不逮,况青鸟与黄雀?”李善注引薛综曰:“鶤,大鸟。青鸟、黄雀皆小鸟。”
四、研究声符载义的字的意义
声符载义的特点与形符载义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形符只能表示一个意义,而同一个声符可以包含多种多个不同的意义,不仅可以承载声符原来记录词语的本义及引申义甚至可以表示多个可能与本义引申义无关的意义。比如,以木为形旁的字只表示与树木有关,以水为形旁的字只表示与水有关。而以真声为声符的除了表示顶颠义外还可以表示填塞、添加义,如填、窴、阗、瑱,还可以表示稠密盛多义,如缜、稹、滇、嗔、瞋。
因此,根据一个字的声旁系联一系列字,对我们了解字的意义以及掌握更多的字有重大意义。另外,声符义同时也是一种语源性释义,它能够为一系列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找到一个语源,对这一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让我们正确认识“右文说”这个概念,同时能够深化人们对语源学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在探索汉字语源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1]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王宁.训诂学原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3]杜永俐.汉语同源字与同源词[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2,3.
[4]牟玉华.同源字与通假字交叉关系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4,2.
[5]殷寄明.语源学概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沈兼士.沈兼士学术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王宁.关于汉语词源研究的几个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