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兼论白鹿洞书院对九江学院的借鉴
2016-03-16沈中印包艳杰
沈中印,包艳杰
(九江学院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
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兼论白鹿洞书院对九江学院的借鉴
沈中印,包艳杰
(九江学院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
中国传统书院教育重视人文教育、通识教育并强调开放教学等,成为现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方向。文章对现代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书院教育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并就白鹿洞书院的古代书院教育对九江学院的借鉴进行分析,从校园建设、学生管理、育人理念、教育教学等方面,力求探索出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
古代书院教育;现代高等教育;白鹿洞书院;九江学院
古代书院作为一种综合型、多层面的文化教育组织模式,具有多种社会文化功能,在古代书院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为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延续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书院的教学方式与管理理念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仍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书院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教学与训育相结合等方面对中国当代教育仍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致力于高教发展的学者们热心于研究古代书院,从中汲取营养,为当今的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借鉴中国传统书院教学重视人文教育、注重通识教育、强调开放教学等长处,推动高校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的有机融合,是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
一、现代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研究,早期著名教育家张之洞、梁启超已有许多关于高等教育目标以及学制的讨论。著名的大学校长张伯苓、竺可桢等也发表过许多办学的观点。近年来,更多关于高等教育的研究文章集中于教育体制改革,如招生与就业体制,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问题等,高等教育的研究从静态结构研究转入了动态运行机制的研究。把高等教育放在相关的社会结构中作为一个社会有机系统看待,从而使现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1]。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性的问题。纵观近年来高校惨案的频发,一场场让人无法释怀的悲剧,不免引发社会对教育的多重拷问。除此之外,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及由此引发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担忧和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的诘难。现代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学风日下,学生的道德意识淡薄
在现代的高校中,学生经常有上课迟到、早退、不听讲和旷课的现象。课后不复习功课,在上网、玩游戏和谈恋爱中花费了大部分时间的也不在少数。还有的学生在毕业前一年就开始到处寻找工作,这样难免会影响正常的学习。除此,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也十分严重,学习和复习都不用功,却投机取巧做夹带,抄袭。
2.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代高校的课程设置中,除了部分在大一时要学习的公共课外其余都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设置偏向了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忽略了公共知识和道德素质的培养。这便造成了毕业生适应范围不够宽广,而失去了一些就业机会。同时,随着经济的转型和企业改制变革,渐渐出现了用人单位的要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距离拉大的局面,企业除了要求毕业生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以外还需要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因此,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必须加以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3.学校管理趋向行政化
高等学校在区域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使得政府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和干涉逐渐增加,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也日趋严重,学校的管理人员,以行政权力为重。大家都想当官,而导致对教学和科研业务的荒废。因此,对我国古代传承千余年的书院教育传统的批判与继承,更彰显出其必要性。
二、书院教育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1. 在人格教育上坚持以人为本
新雅书院的创建人钱穆曾指出:“为学与做人,乃是人事之两方面,若做人条件不够,则所作之学问,仍不能到达一种最高境界。但另一方面,训练他做学问,也即是训练他做人。如虚心,肯负责,有恒,能淡于名利,能服善,能忘我,能有孤往精神,能有极深之自信等,此等皆属人之德性。具备此种德性,方能做一理想人,方能做出理想的学问。”书院把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培养放在知识传授和学术研究之上,作为学生成才与否的重要标尺。陆九渊曾对其弟子讲:“人生天地间,为人自当尽人道,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已。”他认为,当时的教育是存在缺陷的,只教学生在文章上下功夫,而不注重教学生如何“做人”。在我们的教育中政治教育政治课程每学期必修,却很少有品德国学,从而造成了道德教育的政治化,并不是说要完全变政治教育为道德教育,而是两者不能等同,更不能忽视道德课程的教育。
2.坚持在学术研究上不断创新
现今大学与企业结合得过于紧密,学术上过于注重实用性,这样大学的创造性就会渐渐枯竭。现代社会的财富比古代社会增加了不少,当今大学的硬件设施比古代书院强了很多。然而,却失去了大学里的大师和富有创造力的学生。现今教师职称晋升时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俨然成为了重要指标,甚至许多教师把教学工作放到了次要的位置,把大把的精力投入到发表学术论文上,这就偏离了目标。不断探索求知,是推动学术研究的内在动力。要力求做到超越名利和自我,进入自觉的“为学术而学术”的研究境界。这样,所获得的便是一种可贵的治学与科研境界,这除了要靠每个师生的内修,同时也需要外部条件的保证。书院教育要求不为名利,远离世俗,注重身心发展,更多的是精神层面。
3.教学上坚持兼容并包的思想
大学是包罗万象、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学府,蔡元培先生曾主张,无论哪种学说,不能以一己之学说束缚他人,也不必让他人之学说,束缚一己。无论是哪种学说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即使观点相反,也要由之发展。只有坚持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教育思想,才能使学生们在学习知识时不会偏执一词或过于片面。书院秉承了百家争鸣的发展理念,是当代高等教育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兼容并包的思想来源。
4.坚持独立自主的书院管理
从“行政组织”向“大师组织”转变,才能使大学实现自主管理模式,大学的发展才会有较为充足的动力。尽管中国古代书院在发展过程中数次被毁坏,但是每一次都从碎石瓦砾中重新站了起来,这是因为书院拥有其精神与灵魂,只要有书院的主持与师生,书院就不会消失。如果大学没有自主性就算其称为现代大学,但也会缺乏生命力。民主的政治环境,才能出现真正管理自主、独立办学的大学教育。也就是说,每一所大学只有认真研究自己具体的问题,建立自我发展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展。大学只有选择了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才能办出有特色的教育。因此不能强求每一所大学都一模一样。大学的多样性是以管理自主为基础的,这是大学独立办学的真谛,也是大学实现持续发展的前提[2]。
三、白鹿洞书院对九江学院的借鉴
九江学院与白鹿洞书院文化存在着很深的渊源。九江学院传承白鹿文脉,继承并创新白鹿洞书院文化精神,校园文化载体的内涵设计均彰显了书院文化特质。九江学院对书院传承的文化载体有:校徽、校歌、校训、校园文化墙、校园建筑命名等。九江学院是庐山脚下的综合性本科院校,不仅承担着弘扬历史文明的重任,也承担着传承千年书院文化的重任[3]。古代书院的办学原则、质疑创新精神和尊师重道的风气等对当代大学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书院文化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在当今大学校园建设中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湖南师大和江西师大就充分利用了书院文化源,通过各种校园文化载体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九江学院在外延发展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内涵发展,最大限度地利用书院文化资源,依托白鹿洞书院文化,在提升校园文化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4]。
1.体验“身隐”与“心隐”的书院教育
庐山不仅有修道修仙的传说,而且历史上曾经是中国南方地区“一大读书中心”,具有很高的读书风尚,再加上白鹿洞书院的教育大环境,以及优美幽静的自然山水,共同构成了白鹿洞书院优越的隐逸环境。无论是唐代李勃,还是宋代朱熹,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选址白鹿洞书院作为读书、办学的一个地方,本身带有极强的避世隐逸读书的目的,可以说做到了身隐和心隐的结合[5]。
九江学院学生到白鹿洞书院开展为期两天到一周的学生“身隐”与“心隐”的教育,设计庐山国学课程,让学生体验古代文人在书院里读书著文的场景,梦回唐宋,体验穿越。
2.实施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
中国古代书院厚重的文化土壤为书院制管理模式创造了先天的条件。借鉴西方住宿学院的模式,又不同于现代欧美宿舍学院制度,是一种新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浙江科技学院安吉校区等高校已经试点了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学院是爸爸和书院是妈妈”的结合,双管齐下,效果良好[6]。
九江学院以在校学生所居住的宿舍楼为建筑载体,每栋宿舍尽量入住不同二级学院和不同专业的学生,从而造就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氛围。在书院模式的管理上,给每个宿舍楼分配专职辅导员作为管理人员,可以与学生们经常在一起探讨以及解决生活学习及思想上的问题。设置不同学院的专职老师为每栋宿舍的导师队伍,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择师,导师和辅导员一起开展各项活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以及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并形成文理互补、专业相互渗透、个性得以拓展的教学模式。通过住院制管理模式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3.开展书院文化活动
为加强白鹿洞书院与嵩阳书院的交流,九江学院多次与郑州大学联手举办书院文化交流活动,还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展“书院传统与大学精神”夏令营活动等。此外,学院内部开展国学宣讲活动,学院构建了“国学进宿舍、国学进教室、国学进课堂、国学进网络”的四位一体模式,形成了以“读国学-讲国学-践国学”为主体的国学经典诵读体系,倡导同学们在国学诵读中“立时、立志、立人”“品味国学,净化心灵”,探索出了一条国学诵读与学生德行养成相结合的德育新途径。学院成立国学社以弘扬国学传承文明,并在九江学院报上开辟书院专栏。
4.设置传播道德知识的图书室
古代书院是集藏书与教学于一体的场所,也就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从藏书中自主汲取知识相结合,学生有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今天的大学,除了图书馆,可以在班级教室设置图书角,放置传播道德知识的书籍,派专门同学来管理,同学们可以自行翻阅,但不得带走。
5.调整课程安排,增加道德教育
在偏重专业知识的课程设置中,除了必修的两课等涉及道德教育课程,可以在课程安排中增加白鹿洞书院学规、道德经、弟子规等有关道德教化的课程,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
九江学院应不断深化挖掘白鹿洞书院文化,让书院教育精华与时俱进,从而指导和推进九江学院教育的发展。
[1] 张牧.我国古代书院办学特色对现代大学的启示[J].科教导刊,2012,(14):7.
[2] 王亚平.书院教育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6):124-128.
[3] 甘筱青.论九江学院人文精神[N].九江日报,2007-11-27.
[4] 李雪,龚连英.依托地方书院文化提升大学校园文化品位——以九江学院为例[J].学理论,2012,(12):157-158.
[5] 李宁宁.从白鹿洞书院的教育环境看儒生的身隐与心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78-181.
[6] 于爱涛,孟祥琦.当代教育视域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9):44-46.
(责任编辑:张连军)
10.3969/j.issn.1009-2080.2016.05.006
2016-08-12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理论-案例-模拟-实践”教学四部曲在地方本科院校教学中的应用(JXJG-15-17-2);江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江西旅游强省主攻方向与指标体系研究”(ZDWT1402)。
沈中印(1975-),男,河南商丘人, 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副教授,硕士。
G649.299
A
1009-2080(2016)05-00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