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2016-03-16刘艳艳刘美刘大伟

文教资料 2016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教育

刘艳艳刘 美刘大伟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务处;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



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刘艳艳1刘美2刘大伟3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务处;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广东茂名525000)

摘要:当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成为时代潮流,国家和地方高度支持创新创业,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上首先要认清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了解国内国外创新教育发展情况,以此根据各学校学科特点,地域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实用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育体系实践能力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015年5月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一时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成为时代潮流。在这种大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如何构建与创新创业大潮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成为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概况

(一)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

1.发展早,并提出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完整的学科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创新型的全面发展人才。在上个世纪早期,国外就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纷纷将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优先支持和着力发展的领域,到如今,他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

美国1919年就开设了创业类教育课程,他们以培养社会发展多元化人才,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以在就业时学生能根据价值取向自由发展为目标,目前已有1600所高校开设了超过5000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涵盖创业构思、融资、税率、管理等各领域。

日本以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创业技能以更好地面对社会现实挑战为他们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1994年开设“综合学科”课程教学,其中《产业社会与人》作为一门创业必修课程。

德国在上世纪50年代在国内的职业院校中创建了“模拟公司”,印度在1966年提出了“自我就业教育”理念,鼓励毕业生积极创业,扩大就业机会。英国将创业作为一种精神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2008年该国就有131所高等学院提供了近900个与创业相关的教育项目。法国把个性教育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相联系。韩国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提高国民素质联系在一起。

2.形成了较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国外高等院校在创业教育中形成了多种教育模式,如斯坦福大学的“系统思考”模式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通过优势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循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拥有管理企业的实际经验,而且熟悉经济、金融、市场运转知识,要会独立评估创业机会,全面掌握系统的创业知识。哈佛大学的“注重经验”模式,通过培养学生在资源有限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条件下积极寻找创业机会的能力来培养实际的企业管理经验;百森商学院的“强化意识”模式以开展课外拓展训练、学术研究和教学计划设计的创新型来促进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

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大力提倡创业创新教育。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从自发探索到全社会共同推进的阶段,出现了全社会高度关注、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局面。1998年教育部公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此后,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发展起来。1999年教育部公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创业教育概念。国内几所重点高校开始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如清华大学开始了以创业计划竞赛为载体的创业教育探讨与实践,复旦大学提倡教授学生创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武汉大学开始实施“三创”(创造创新创业)教育。2002年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为“创业教育”9所试点高校,并给予支持,鼓励学校通过不同方式对创业教育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2005年中国福利教育基金会发起成立“中国大学生创业公募基金”,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分会。2010年国务院批准的“创业引领计划”得到了教育部、财政部、人保部等部门的联合指挥,同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并成立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重点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201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通知,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并根据学校实际开设创业教育类选修课,推动了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并对教学目标、原则、内容、方法组织等有了明确规定。2015年5月国务院明确指出,要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各高校主动作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112所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制定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82%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吸引了全国1878所高校的超过20万大学生踊跃参与。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年6月“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在清华大学成立,联盟首批137所国内高校和50加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共同组成,吹响了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集结号”。2016年1月20日,上海高校发起成立“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西北四省区16所大学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众创空间”。

在国家政策文件的支持下,应用型大学该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就要认清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内涵及现状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一致。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包含创新与创业两方面。在高等教育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冒险精神、实践能力,同时又掌握创业、领导和管理等方面技能点的人才;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同时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见创新创业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应用能力在教学培养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丰富应用型人才培养内容,也有利于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二)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经过近二十年的摸索尝试,以国家部委所属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各有特色,目前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第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第二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培养与实践教育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第三,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强调基本素质培养模式,以上海交大为代表;第四,科技园培养模式,以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为代表;第五,创业学院模式以义乌工商学院为代表。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国家的号召下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规划》等一些课程,并把这些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困难问题仍然很多。大致看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观念落后。

大部分师生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国家战略支撑的重要意义,更有人认为创业是那些能力有限找不到工作的人才需要被迫创业,这些思想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正常开展。

2.课程设置不科学不健全。

现有的创业学领域课程和教材大多是简单移植拼凑而来的,不成熟,缺乏对各专业学科和地方经济现实的指导意义。举办几场创新创业类讲座或开展几场创业类计划竞赛,也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后续的创业指导,学生很难真正提高。

3.只有少数精英参与。

自国家倡导创新创业教育以来,每隔两年的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和每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虽参与人数和项目质量每年增加和提高,涉及面越来越广,但是能参与这些里面去的毕竟是每个学校的少数“精英”,大部分师生缺乏参与的平台。部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并没有调动起来。部分在观望,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4.师资力量薄弱。

专职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丰富,但是本身却缺乏创新创业知识和经验,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能胜任者少之又少。对学生创新创业缺乏有效指导,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大阻碍。

5.资金投入不足。

创业过程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多,创业又需要实质性的资金支持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创业的过程,但是资金却让某些学生望而却步。因此,某些竞赛就是走过场走形式。比赛结束,创新创业教育也就停止了。

6.实践操作平台少,动手实践机会少。

高校扩招到现在,大学已经走向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在校数量最大化的增多,但校内实验室建设虽大力投入但数量却没有跟上,少数教师或研究生占据学校实验室的大部分,未曾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大部分本科生没有足够的平台去动手操作。组织的校外实习实训因为管理限制或特殊行业原因仅限于到场参观,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鉴于这些现实情况,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贯彻国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中,急需认真分析各学校实际情况,结合专业、地方经济、校内硬件软件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一)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之策,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敢想敢做,脚踏实地、勤勉践行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国家号召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允许休学创业,但允许不等于鼓励和提倡,我们要冷静、理性的分析大学生大学阶段的创新创业,客观看待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客观规律。一般而言,第一步是就业,第二部是立业,最后是成业,通常,创业发生在就业甚至立业之后。实证研究结果曾表明,创业的最佳期不是求学阶段而是就业工作若干年后。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及此阶段应该掌握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业热情和创新精神。对于那些捕捉到了难得的机会同时创业的必需资源可获得的学生应支持鼓励大胆创业。同时,应该正确引导大学生创业应该以科技创业为主,利用自身在知识、专业、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创业,有别于其他社会人群、下岗工人、转业军人的创业。将专业“成才”,精神“成人”,创新创业“成就”作为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若在大学生的求学阶段完成“成才”“成人”,那就是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就能实现为国家经济发展,为创建创新型国家作贡献的终极目标。

(二)建立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促进各类课程包括通识课、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根据学科特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发挥个性化学习。将创新创业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中,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应从跨学科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在第一课堂中将创新创业教育打造为多学科交叉的通识教育,让大部分乃至全部教师参与这样的过程,全部的学生接受这样的教育,全部的课程包含这样的元素。在第二第三课堂中应积极探索和发展探究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知识管属性的教学方法,并通过考核方式的变革推动教学过程的变革。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通过培训、专题讲座等形式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知识能力,让他们将已有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融会贯通,做到真正懂创业,会创业再来教创业。还可以聘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人到学校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或到学校授课讲学,传授创业理念和知识分享经验,坚持全员参与、专兼结合的方式充实创新创业教师队伍,通过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调动高校教师参与创新创业的主动性。

(四)加强创新创业实践锻炼,全方位协同育人。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就业愈加困难,无论是求职还是创业拥有坚实的实践能力才是真正的竞争实力,大学阶段他们需要更多的实践平台去动手操作,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加大创新立项力度,扩大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对本科生的开放程度,增加科技竞赛种类,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锻炼实际研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校的努力,还需要政府、企业、企业家、创业者、校友等各要素的全面协同,为创新创业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搭建开放共享的平台,提供充足优质的资源,共同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林雪治.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0):52-54.

[2]周文华.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特点及启示[J].新余学院学报,2015(6):141-143.

[3]蔡华健.地方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困境与体系建构[J].创新创业教育,2015(2):39-42.

[4]王莉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阶段论[J].石油教育,2014(2):82-86.

猜你喜欢

应用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应用型本科ESP教学改革探究——以CBI为依托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