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习近平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

2016-03-16朱方长

改革与开放 2016年24期
关键词:理政治国实力

秦 晶 朱方长

浅析习近平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

秦 晶 朱方长

本文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为主要依据,分别从现代化推进观、价值源泉观、软实力支撑观、发展必然观和金钥匙观等五个方面对习近平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进行了初步探讨。

习近平;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

习近平十分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自身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自担任总书记以来,多次对中国传统文化问题进行论述,这些论述中包含许多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作用,比较系统地体现了习总书记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

一、现代化推进观

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起到支撑和推动的作用。习近平指出:“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①由此可见,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华民族悠久文明传承中形成的,它的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是相适合的。

优秀传统文化在党治国理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智慧素养和道德修养。习近平指出:“各种文史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②在社会转型时期,要求领导干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

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为官之道来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等都是一些我国古代治理国家中关于心系百姓、体察民情的思想。封建时代的官吏尚且都有这样的认识,那么今天我们的广大领导干部就要做得更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关心民生问题,民生小事就是国家大事,各级领导干部要心系百姓,深入群众,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法家韩非子的“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对推进我国今天的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国家安全要靠法律,法律是治理好一国的基础,同时执行法度的人能否秉公执法也是十分重要的。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道德修养来看,现今许多党员干部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生活奢华。纵观历代前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经验教训一再告诫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筑牢自律的防线,要抵得住利益的诱惑,洁身自好,务实清廉。由此可见,我们今天在治理国家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古代治理国家的许多智慧则可以作为今天的借鉴。

二、价值源泉观

党的十八大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这三个层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三个层面有机统一,密不可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思想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尽管所处时代不同、表述不同,但究其根本会发现它们的思想精髓是一致的。

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源泉。从文化发展的历史传承性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历史传承性。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些思想精髓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所体现,其内容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与自古以来许多所特有的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有着广泛的一致性与高度的内在契合性。习近平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④社会主义核心观直接或间接地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如中国古代历来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包含有对个人、社会、国家层面的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根据时代条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把优秀传统文化加以提升,使之成为更符合新时期大众的价值观。如传统社会强调重义轻利,我们可将这种思想观念转变为义利兼顾的新时期价值观。总而言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这块肥沃土壤,深入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有益时代发展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三、软实力支撑观

“软实力”是同“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不只取决于由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同时也取决于由文化和意识形态等表现出来的“软实力”。对国家和民族而言,有形的“硬实力”和无形的“软实力”同等重要。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力量的同时,提升文化、价值观、制度文明等软实力也极为重要。就文化软实力来说,表面上看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股不可忽略的伟大力量。21世纪的今天,国与国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文化上。习近平指出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⑥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支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传统,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道德标准和思维模式,对我国当代文化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在谈及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时,习近平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应与当代文化相适应相协调,“既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⑦,来面对西方各国不同形式的文化渗透。若丢弃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本,一味模仿西方,最多只能学点形式,因为西方文化的根在西方,他们的一整套生活理念和习俗由此产生,我们应该以自己的传统为荣,因为这才是我们的立足之本。因此,我们要努力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优势,不断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四、发展必然观

1.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这里的“中国具体实际”包括了中国客观实际、中国历史以及中国文化。习近平在诸多重要讲话中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丢掉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二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广泛的现实基础,也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正如习近平所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⑧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沃土,离开这片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能更好地发展。

在发展中我们强调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四个方面的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正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肯定。我国在未来发展中,文化自信密切关系着我们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会让我们更加坚信自己所走的道路。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与“魂”。我们要有这样的自信。文化自信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这有利于我们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问题,不至于在各种社会思潮冲击下,学习了他国的文明形式,却失去了自己的传统之根。

2.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2012年下半年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中国梦”这一词汇就逐渐成为大家议论的热点话题。人生不能没有梦想,没有了梦想,人生就没有了奋斗的目标,也就没有了方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样如此。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正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丰富的价值源泉。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革新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写照。

对于传统文化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一定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力量,这些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五、金钥匙观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人类社会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战争与和平等全球性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成为全世界热议的话题。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解决这些难题提供有益的启示,是今人解决并迎接挑战的一把金钥匙。

儒家“天人合一”和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对当前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儒道两家都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在人对自然利用的问题上,儒道两家认为,人与自然万物相互依存,人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做到取之有度,而非一味索取。在人对自然的态度问题上,儒家认为人类与万物均是天地自然参化的结果,人应顺应自然规律,尊重和善待自然万物。道家认为人与自然万物同根同源,所有万物均是平等的,人类应尊重自然。在人对自然的改造问题上,儒道两家都认为,自然万物自身有其运行的规律,人类需顺应自然而非随心所欲地进行改造。

21世纪的今天,人类仍面临和平与发展这一突出问题。从人对人的伤害,到国家对国家的侵犯,就是因为我们只考虑自己,从来没有同样地为别人考虑,因此要正确处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避免战争,共同发展,就一定要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和”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合则强,孤则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精华。当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与和平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世界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国与国之间应该求同存异,互惠互利。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思想,为更好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引文注释

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5.

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5.

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3-164.

④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⑤⑦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1.

⑥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5.

⑧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6.

⑨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

⑩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人民时报,2013-11-29.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4.054

猜你喜欢

理政治国实力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软实力致胜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신시대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哲学遵循
略论古齐国的治国之道
略论《尉缭子》的治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