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肖邦的《葬礼进行曲》

2016-03-16李竹

文教资料 2016年3期
关键词:进行曲肖邦葬礼

李竹

(昭通学院 艺术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浅析肖邦的《葬礼进行曲》

李竹

(昭通学院艺术学院,云南昭通657000)

摘要:肖邦(F.F.Chopin1810—1849)《葬礼进行曲》,是把个人情感和对祖国人民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伟大乐章,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涵义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是一部前所未有的经典之作。肖邦正是凭借对钢琴的热爱,把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深深地融入音乐创作中,他的音乐作品深受广大演奏者和听众的喜爱。

关键词:肖邦葬礼进行曲旋律研究

引言

波兰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弗莱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1849)在1837年创作的《葬礼进行曲》是一首极富传奇色彩的世界性的葬礼乐曲。

关于《葬礼进行曲》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这首《葬礼进行曲》是受骷髅的启发而创作的。1837年的一天,肖邦来到法国画家齐姆(1821—1911)的画室,齐姆告诉肖邦自己夜晚常做噩梦,梦见各种妖魔鬼怪要把他捉到地狱里,恐怖的梦境使齐姆幻想着画室的骷髅会扮演成钢琴演奏家的样子。肖邦听完齐姆的叙述,灵感顿生,当天晚上,他在画室紧靠着骷髅创作了这首《葬礼进行曲》。1839年的夏末,肖邦在信中告知友人,他打算把《葬礼进行曲》加入当时正在准备的《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中。于是,这首《葬礼进行曲》被作为奏鸣曲的第三乐章。

另外一种说法是在1837年,肖邦正在筹备与未婚妻玛丽亚·沃德金斯基的婚礼,却突然遭到对方家庭的反对而使他和十八岁的玛丽亚·沃德金斯基分道扬镳,这段以失败而告终的恋情让肖邦沉浸在无尽悲伤中,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再加上自己流亡于异国他乡,祖国受帝俄统治的压迫,肖邦感到无比悲愤,精神上的痛苦更加重了身体上的疾病,肖邦在悲痛欲绝中写下了这首《葬礼进行曲》。然而,上帝总是在为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就会为你开启一扇窗。不久之后,肖邦邂逅了比他大六岁的乔治·桑,这段意外的恋情使他重拾了生活的信心,身体也随着精神渐渐康复了。肖邦的创作在乔治·桑的支持下越来越成熟,之后在他的艺术鼎盛时期创作了《降b小调奏鸣曲Op.35》,并把这首《葬礼进行曲》作为其中的第三乐章。

基于以上两种说法,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把个人情感和对祖国人民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伟大乐章,颇有深意,值得后人深思。1849年10月30日,肖邦的葬礼在巴黎圣玛大肋纳教堂举行,这首《葬礼进行曲》被法国作曲家雷贝尔改编成管弦乐曲,并作为肖邦葬礼的前奏,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对他的崇高敬意。

一、《葬礼进行曲》的第一部分

首先,第一部分的音乐虽是弱起,但不能理解为飘逸轻柔的“弱”,而是整体音量上的小声;其次,左手的和弦进行沉重有力,好像是表情严肃的军人们穿着军靴踏步走来的声音,这种音乐进行对右手的旋律线条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整个音乐形象好像是一个庞大的送葬队伍从远处浩浩荡荡地走来,所以音乐应该在弱的音量中透着坚实饱满。演奏时注意肩膀下坠,使全身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手指上;同时,右手手指贴键并向内勾紧,小心翼翼地勾勒出高声部的旋律线条;并且,右踏板应根据低声部和弦而换,既增大了整体音量,又制造了共鸣效果,可谓一举两得。另外,这个乐章的特殊意义要求演奏者需以相当严肃谨慎的态度演奏,因此,身体和手指都不应该有太多和太大的动作,控制好呼吸使之均匀平稳地带动音乐往前行进。注意第4小节的右手装饰音需严格按照肖邦音乐的原则与左手的和弦齐下。第5小节和第6小节的乐句不用做渐强处理,因为高声部的音乐材料从之前的音程变为和弦,使得织体从单一变为丰富,这样的安排已经达到了情绪的递进效果;此外,同第4小节一样,高声部的装饰音需与低音和弦齐下,同时右手小指快速勾紧,使声音清楚短促地表现出来并且自然圆滑地融于旋律线条中。第7小节和第8小节的渐弱处理不用太明显,高声部音乐在左手和弦的推动下平稳进行,演奏时注意及时调整手指尖的触键角度以使乐句线条清晰明朗;其次,句尾的收句音给人一种黯然神伤的感觉,对音乐的戏剧性起到了渲染和烘托的作用。音乐继续往前发展,注意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连接性和层次感。第11小节和第12小节的高声部装饰音需演奏得快速、紧凑并且连贯,借助手腕的灵活性可以达到这一效果;其次,虽然此处是fz标记,但是声音不能过硬,以免破坏沉重哀痛的音乐氛围,只需音色突出一些即可,像是远处时不时响起的军号声,又像是沉默中突然发出的呐喊。第14小节的音乐既是前几个乐句力量的蓄积,又是后几个乐句的铺垫,所以高低声部的和弦都必须坚实饱满且带有厚厚的质感,为后面的音乐进行做好准备。演奏时注意利用深沉绵长的内心呼吸作为音乐的牵引,手指在键盘上牢牢支撑,并把力量从肩膀通过手臂、手腕,最后传送到手指,手指再借助这股力量往前推送,这样才能奏出坚定有力的音色。第15小节到第16小节的音乐必须在一板一眼的节拍律动中保持平稳,切忌受附点音符的影响而打乱了节奏,演奏时注意两个小节之间的音符可做少许的拉宽处理,其目的一方面是为高点音的爆发积蓄力量,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渲染作曲家此时此刻的悲愤之情。第16小节的第一个和弦应该在靠键盘外的位置弹奏(在此利用了物理学的“杠杆原理”,即在杠杆平衡的条件下,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那么当动力臂增大的时候,动力则减小),这样可以相对轻松地借助手指的力量快速抓紧琴键,然后立即放松,使声音在一刹那间完全爆发出来。除此之外,在持续强奏的和弦进行中,通过鲜明的力度层次和强弱变化可以使音色更加立体和丰富。值得注意的是钢琴所具有的乐器特点:在声音奏响之后所做的任何手指动作都已无法改变音色。所以,演奏者应具有敏锐的反应能力和高瞻远瞩的精神,练习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且认真仔细地揣摩每个音符的音色特点和与之对应的触键要求,然后提前做好准备,选择正确的触键方法同时奏响声音,才能演奏出丰富多样的音色。

音乐层层往前递进,第19小节中左手够不着的音让给右手弹,演奏时注意低声部的颤音需贴键,保持手腕的平稳,保证每个音都有清楚颗粒性的质感。第29小节到第30小节的音乐又回到了第一部分的开头部分,《葬礼进行曲》的第一部分在有条不紊的音乐进行中到此结束。

二、《葬礼进行曲》的中段

《葬礼进行曲》的中段与第一部分虽然在速度上保持一致,却向人们展现了一片完全不同的音乐景象,右手美妙动听的旋律像温暖的春风和煦而舒适,在低声部的支持下尽情歌唱的同时也与左手的八分音符互相呼应着,好像是作曲家看着送葬队伍渐渐走近,脑海中浮现出曾经美好的画面:祖国一片大好河山,人民在富饶的土地上过着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给人一种亦真亦幻的无限遐想。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这段音乐平静缓慢,因此演奏者应该保持节奏的律动感,使音乐徐徐前行,避免造成一种拖拖拉拉,停滞不前的感觉。从第31小节开始,整体的音量控制在pp范围内,演奏时注意减慢手指的下键速度和增大触键面积能使音色变得晶莹透亮,光滑圆润,一定不能给人坚挺生硬的感觉;其次,集中注意力用心感受指尖力量的传递,使高声部的每个音符都恰到好处地分布在旋律线条中,同时乐句与乐句之间应层层叠进,好像是人们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彼此诉说着过去无忧无虑的生活;另外,左手的八分音符其实是简单纯粹的琶音,这样的设计显得极为朴实无华,演奏时应尽量靠手指在手腕、手臂的帮助下保持连贯,而不是单纯借助右踏板的延音作用,故左手的指法以能使音符连成一线为宜;并且,八分音符的句尾音要收得干净自然,手指在手腕的配合下轻轻勾起,使乐句的起伏犹如青涩的少女般莞尔一笑,颇有意味;最后,右踏板应根据左手的低音而换,一方面对声音起到润色作用,使音乐的明暗变化更加丰富多样,另一方面适时地渲染了这种模模糊糊的温暖氛围。演奏第36小节的高声部装饰音时,应使之柔软地镶嵌于旋律中,不能给人生涩突兀的感觉,更不能影响音乐本身的节奏;其次,两个乐句连接的部分只需要手腕稍微抬起并且带动手指往上轻扬,使音与音之间留有小小的空隙即可,不能让人感觉到明显的呼吸或停顿。

从第39小节开始,音乐色彩逐渐加深,演奏时注意相同的音符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音色各有特点,演奏者应该用心体会其中的区别和涵义,并选择最正确的触键方法阐释音乐的内容。第43小节到第46小节的音乐在强弱起伏的变化中透着一些怀疑和凄美,好像是作曲家在自问:如此甜蜜温馨的一切究竟是幻想还是现实?随后,从第47小节开始,作曲家又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和沉思中,音乐又回到了中部开头的部分。李斯特这样描述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这首葬礼进行曲虽然十分悲哀,但是充满了非常动人的柔情,让人觉得此曲只应天上有。它的声音遥远而且明朗,给人一种崇高的虔诚之感,好像声音是由天使们歌唱出来的,声音好像在高处绕着神的宝座飞翔。”的确,柔美婉约的旋律触动了普通人和伟大音乐家的思想和心灵,可谓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三、《葬礼进行曲》的再现部

从第55小节开始,音乐再现了第一部分的主题。这段音乐虽然依旧是弱起,但多了一个cresc.(渐强标记),两只手的和弦进行层层推进,在第61小节处达到高点,所以再现部和第一部分的意义截然不同,仿佛那庞大的送葬队伍正慢慢经过人们面前,大家刚才还沉醉在美好的回忆中,此时此刻却被带回到残酷的现实中:战士们牺牲了,祖国沦陷了……音乐中充满着悲伤和愤懑。演奏时注意在情绪的升华中要理性地保持节奏的平稳;其次,强奏的部分需用腰部的力量作为支撑,手指贴键的同时猛然用力抓紧,使声音形成自然的共鸣。在第83小节和84小节中,音乐由弱结束,最后的和弦余音在空中久久地回荡着,象征着送葬队伍已经渐渐消失在远方的薄雾中,可是人们不愿离去,依然伫立在原地,悲伤的感觉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头,迟迟不能散去。

结语

肖邦的《葬礼进行曲》一方面极富传奇色彩,另一方面蕴含深刻的思想涵义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是一部前所未有的经典之作。肖邦正是凭借对钢琴的热爱,把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深深地融入音乐创作中,他的音乐作品深受广大演奏者和听众的喜爱。

参考文献:

[1]张式谷,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2]傅敏,编订.傅雷家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3][波]扬·艾凯尔,编订.朱建中,王嘉,邹彦,译.肖邦钢琴作品全集10之奏鸣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版.

[4][德]尤尔根·罗茨.宁瑛,译.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之弗雷德里克·肖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版.

[5]李兴梧,蒲娟娟.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M].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猜你喜欢

进行曲肖邦葬礼
“钢琴诗人”肖邦
这是在葬礼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肖邦
不可思议的太空葬礼
春之进行曲:看现场春意盎然
MAKE COOL 夏日清凉进行曲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
“包饺子”进行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