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群众路线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取向

2016-03-16卢园园

改革与开放 2016年24期
关键词:党和政府群众改革

卢园园

党的群众路线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取向

卢园园

改革是当代中国的实践主题,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强烈的社会共识。在中国语境中,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坚定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而且更要重视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改革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获得持久的动力,沿着正确的道路全面深化。

改革;群众路线;动力之本;顶层设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时至今日,“中国的改革已如舟至中流,有了更广阔的行进空间,也面临着‘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挑战。”面对问题和挑战,我国社会中有这样一种现实悖论:一方面是强烈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共识;另一方面是改革的有关方案和政策的落实遭遇困难和阻碍,改革步伐缓慢甚至停滞。要解决这一悖论,就需要重新认知我国改革的本质和价值诉求。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尊重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这样,改革的群众性本质和价值诉求才能实现,改革的全面深化才能具有牢固的社会基础和持久的动力,坚持正确的路径和行为选择。

一、“一切为了群众”是改革的根本价值诉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

人心向背是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当前改革阶段决定人心向背的核心主题已经发生了转变。改革开放之初,要不要进行改革的主题决定着人心向背,而当前能不能实现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民众的主题决定着人心向背。“一切为了群众”是改革始终不渝的根本目的和价值追求,但我们只有对改革不同阶段“一切为了群众”的主题内容转换持有深切关注,才能抓住不同历史时期改革的本质要求,凝民心、聚民力,实现党心民心在新时期的高度统一,使改革的全面深化得到群众的坚定拥护和支持。

30多年改革实践后,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生产力大发展,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人们发现,社会财富大量集中于政府管辖之下、发达地区和少部分社会成员手中,大部分群众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群众从改革中获得的红利所占比例相对较少。这种横向比较,使得30多年的改革带来的社会境遇和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不足以满足广大普通群众对改革的期望和诉求,人们的不满情绪和呼声增多。掌握和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者、发达地区和先富起来的少部分社会成员被社会认为是改革的真正既得利益群体,他们不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占有者,同时,其享有的各项政治与社会地位和权利也都具有较为充分的保障。社会中存在的“仇官”“仇富”现象并不是仇视一切官员、一切富者,其很大程度上是普通群众对改革成果分配过程中出现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非法取财等违背公平正义行为的一种情绪或心理表达。改革开放的阶段性成果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产物,自然也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平等享有。改革成果在分配层面存在的不公,极大地冲击着人们原有的对改革的社会共识和心理,社会矛盾凸显,许多人开始怀疑改革的目的或消极、冷漠对待改革。这种个体意识和心理的扩散与蔓延,一旦成势,必会影响社会政治稳定,阻碍改革的进程,应引起足够的警惕。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和最终落脚点,在当前,一定要把握住和解决好“一切为了群众”在新时期的内容主题,即实现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民众,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首先,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增强反腐败力度。其次,缩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最后,健全合理的分配制度,使民众获得更多收入,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一切依靠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之本

改革的全面深化必须要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但必须承认人民群众才是根本动力。“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承担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只有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么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回顾30多年的改革史,我们正是由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使改革得以冲破各种困难和挑战。然而,客观地讲,30多年来改革的推进主要靠的还是党和政府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基层民众的改革实践尝试获得的成功经验只有得到党和政府的认同和支持才可能在更大范围进行推广,否则只能局限一域甚至被打击和禁止。特别是目前,如前所述,以往的改革造就了一批既得利益群体,这就导致源于普通群众实践的新的改革成功经验,即使有的已经被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确定和上升为要在全社会推行的改革方案或政策,但只要与党和政府中的既得利益群体的需求发生对立,改革的全面深化必会面临各种羁绊和压制。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在讨论如何推行国家既定的改革决策时,久议不决或决而难行,致使一些领域的改革停滞不前或难以有重大突破,无不与此有关。

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持久且强劲的动力。基于上面的分析可知,就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来讲,可以分三个层面,即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中央所属有关部门及地方各级领导层、普通人民群众,其中中央所属有关部门及地方各级领导层特别是基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联结上下的中间因素。在当前,要解决改革进程中动力不足的问题,工作重点在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改革实践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甚至逼迫中间因素具有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充满改革活力。在政治上,要求党和国家从上到下施加压力、有效监督,但民众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动力,而且中间因素也需借民众力量的倒逼作用对改革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一切依靠群众”,重视民众力量的潜能挖掘和作用发挥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选择。

首先,相信群众,尊重和支持群众的首创精神。其次,紧密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最后,增强群众主动参与改革实践的意识和能力。让群众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与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都息息相关。要积极拓展和利用各种途径渠道、方式方法,加强改革路线方针政策在全社会范围的宣传教育力度和深度,使群众对党和国家出台的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愿意参与改革,为改革出力。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工作方法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在具体工作中的创造性应用。毛泽东同志强调:“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在改革进程中,“从群众中来”是发现问题、探求出路的过程,是对党和政府设计和制定正确的改革方案或路线方针政策提出的实践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在群众中搞好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诉求,了解群众对未来改革的认知和期望;另一方面要善于向群众学习,与群众就现存制度体制、政策的弊端和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发现和总结群众自行展开的改革实践尝试及取得的成功经验。“到群众中去”是践行真理、修正过失的过程,是对党和政府推行和校验有关改革方案或路线方针政策提出的实践要求。党和政府一方面要发动群众,在人民群众中积极宣传、推行已提出和制定的改革方案或路线方针政策,使其与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迅速转换成物质力量,以求解放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另一方面适时评估改革决策的群众实践效果,听取群众对改革方案或路线方针政策的评判和建议,纠正错误和偏差,不断丰富和完善党和政府做出的改革决策。“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

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出身于群众,是群众中的一员,在与群众交往的过程中,应持有爱民的情感,真心对待群众,“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实现与群众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基础。

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应注重促进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就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为主题,加强联系互动的制度化建设。要完善各级、各部门领导定期接待日和下基层制度。制度要公开、细化、以人为本。例如,在主流媒体上公开领导接待日的时间、地点、领导姓名及其负责的工作范围等;规定领导接待日在工作时间上可根据群众要求适当延长,使制度立足以人为本;规定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必须做好详细记录并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反馈给群众;规定下基层的方式、次数、时间等等。接待日制度和下基层制度有助于党和政府发现当前我国制度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或亟待改进的不足,生成改革理念、思路和计划。要完善向社会征求改革建议的机制。可以通过与群众面对面和利用网络两种方式让群众自由表达其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要完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讨论和评判机制。群众是对改革决策进行讨论和评判的主体,应创建有利于群众对改革决策进行讨论和评判的环境和条件。例如,在党和政府指导下,各地可以社区为单位,提供资金和场所等支持,组织群众对党和国家推行的改革决策进行讨论和评判,形成包含不同认识和观点的书面文件;允许民间组织将其对党和国家的改革决策的统一看法和建议以书面形式通过合法渠道向有关国家机关递交,保护其权利不受侵犯。

综上所述,“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我们才能深窥改革规律,把握改革方向,驾驭改革大局,促进改革良性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根本取向。

[1]本报评论部.宁要微词,不要危机[N].人民日报,2013-2-23.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5.

[5]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9.

[7]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1(13).

[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法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4.015

猜你喜欢

党和政府群众改革
多让群众咧嘴笑
改革之路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努力建设一批新型高校智库 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