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开掘逻辑悖论研究方法论的应用价值——评王习胜教授著《泛悖论与科学理论创新机制研究》

2016-03-16夏素敏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悖论方法论逻辑

夏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深入开掘逻辑悖论研究方法论的应用价值
——评王习胜教授著《泛悖论与科学理论创新机制研究》

夏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对悖论问题的探讨是当代逻辑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悖论何用之有?从科学理论研究的角度看,“泛悖论”概念的提出及其与科学理论创新机制的研究,正是对这个问题给出的有力回答。在广义悖论研究的大背景下,悖论研究方法论更加高效地与科学理论创新贯通起来。只有在逻辑科学应用转向基础上对悖论研究方法论进行深入具体的探讨,才能在悖论研究新近成果与实际应用之间真正建构起方法论平台。

泛悖论;悖论方法论;科学理论创新

科学理论的发展逻辑是科学逻辑学家们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在科学理论的发展中,由常态发展向非常态跃迁的节点在哪里,其作用机理又是什么,这是学界孜孜以求并试图解答的问题,而不同的解答又构成了不同的科学理论发展学派,比如,早期的古典理性学派与古典经验学派、逻辑主义学派、历史主义学派,现代以来产生的社会建构学派和科学修辞学派,乃至新近的科学语境学派,等等。虽然不同的学派给出的答案都有一定的理由,但人们发现,这些回答有的已经偏离了科学理论自身的发展的问题,有的虽然讨论的是科学理论自身问题,却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理据。王习胜教授毕其10多年之功于一役的著作《泛悖论与科学理论创新机制研究》所给的解答,让读者有茅塞顿开的感觉:那就是科学理论悖论在科学理论由常态向非常态跃迁中起着“奇异点”的自组织突变作用。

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的《泛悖论与科学理论创新机制研究》,自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之后即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中国逻辑学会官方网站“逻辑中国”及时刊登了介绍该著的文章,2014年《中国哲学年鉴》收入并介绍了该著的主要内容,我国逻辑悖论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南京大学张建军教授多次在文论中评价该著,相关领域的学者也多次引证该著的主要观点……3年时间过去了,拂去该著出版时逻辑同仁道贺的喜悦情绪,回归理性地思考该著所研究的科学理论悖论及其功用问题,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再予深思。

一、“逻辑”之用与悖论研究方法论平台

逻辑学本身不仅是正确思维的基本工具,也是学习任何科学知识的基础方法,同时还是有助于人类社会理性化的人文学科。“在现代文明中,逻辑仍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工具性、基础性和人文性的功用。但是,人们对逻辑的研习情况与逻辑的这些重要功用似乎并不对称”[1](P207)。很多人,包括其他学科的一些学者,一边认为“逻辑很重要”,一边又承认“我们看不懂”,并以此为由“敬而远之”。这不仅使得逻辑的“无用之用”处于尴尬境地,并且直接导致很多工作不能真正地合乎逻辑地展开。

悖论研究的状况正是整个逻辑研究的缩影,其中同样存在着两种取向,其一是将思维实际中的问题纯粹化和理想化,走逻辑语形路线,建构形式系统,《泛悖论与科学理论创新机制研究》(以下简称《泛悖论》)称之为“上升”路线。至于建构出来的形式系统究竟有没有“用”,有什么“用”,怎样“用”,这是走这条路线的学者不大愿意过多追问和关心的;其二是载负着逻辑研究的新近成果,走应用路线,将其运用于具体学科的理论研究和思维实际之中,发挥逻辑研究包括悖论研究的基础性和工具性价值,王习胜教授称之为“下降”路线。下降路线需要一个平台,那就是逻辑科学方法论。具体到悖论研究领域,就是悖论研究的方法论。

对悖论问题的探讨是当代逻辑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悖论”一词在各个领域的使用更加广泛。张建军教授对逻辑悖论之语用学性质的指认[2](P11),为廓清悖论研究的视界起到重大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由这一性质的指认便可使得悖论研究问题被彻底解决。在逻辑科学应用转向的时代背景下,逻辑科学方法论已经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泛悖论》一书在逻辑科学应用转向的前提下探究了悖论研究的方法论路线,并且在悖论研究新近成果与实际应用之间建构起了真正的方法论平台。

二、“泛悖论”的提出及其悖论研究的方法论价值

在对比了严格逻辑悖论,清理了滥用的悖论修辞手法之后,作者提出了“泛悖论(universal paradox)”的概念。“泛悖论”同样具有严格悖论形式结构的三要素。其之所以“泛”,并非要将悖论无限制地“泛化”,而是因为其由以导出的矛盾等价式的“背景知识”具有相对较低的“公认度”,这种“公认”可能是基于“直觉的合理性”而成立,而不是经过严格的逻辑分析得到的“公认”,这一特点集中由“泛”字体现。

在形式结构上,泛悖论不像严格悖论那样能够得到严格的逻辑语形学、语义学和逻辑语用学的塑述。因此,如果将严格悖论的成果直接推进到这样的领域,则会因其形式过于“严格”而显得并不适用,“严格悖论的成果在泛悖论领域里推广,主要是用其‘神’,而非‘形’[3](P65)。可见,泛悖论显然是相对于严格悖论而言的。在梳理学界关于悖论概念语义的界说,以及充分分析各自规定的合理性,特别是基于悖论的语用学性质的指认之后,该著作者发现,悖论研究的“严格”与“泛化”之区分是自然而然的完全合乎“逻辑”的事情。笔者认同该著作者的指认,即“泛悖论”与广义悖论一样,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严格悖论”或者“狭义悖论”而言。这种区分,并非只是提法的区别或“刻意”的文字游戏般的学术创新,而是有其深刻的学理意义。

首先,泛悖论的提出及其研究是“逻辑学应用转向”的写照和刻画。当代逻辑科学的“应用转向”是其自身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其中包括逻辑的认知转向和实用转向。而逻辑应用研究必然要求以“大逻辑观”看逻辑,要求有一个相对宽容和广阔的学术研究的视角。逻辑参与社会理性的建构,如同其参与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的应用工作一样,要营造整个社会形成“尊重论证”的社会理性风气。“泛悖论”概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同时反映出悖论研究应用转向的具体方向。可以说,这正是悖论研究之“用”的一个有益尝试。《泛悖论》从科学理论创新的视角,凸显并细化了逻辑科学方法论,特别是悖论研究方法论的积极价值。“泛悖论”的提法,及其对科学理论创新模式的建构,不仅有助于逻辑学的普及,更有利于人们在逻辑之用中感悟到它的“有用”价值,不再因为其形式上的过于抽象而心生敬畏乃至敬而远之。

其次,“泛悖论”的相对性特别是背后深刻的语用学性质指认,更有助于人们理解严格悖论的内涵。严格的逻辑悖论“指谓这样一种理论事实或状况,在某些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之下,可以合乎逻辑地建立两个矛盾语句相互推出的矛盾等价式。”[2](P7)对比之下,“泛悖论”似乎是对应于严格逻辑悖论三个构成要素的泛化而成,但该著作者指出,事情并非如此。以背景知识的“公认度”确定“悖论度”,进而区分严格悖论和泛悖论,这只是悖论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原则。如果要在纯粹理性领域中,适当地切划“泛悖论”之“泛”的域界,其底线应该是合乎逻辑的挑战常识的特殊矛盾,而不能突破这个底线,将普通的逻辑矛盾、认知谬误乃至诡辩等无限制地扩展进来,不加区分地框入其中。

第三,“泛悖论”的方法论作用,特别是“泛悖论”维度下的科学理论创新机制研究,充分展现了科学理论悖论研究的重要价值。当代逻辑科学已经是一个现代学科群,逻辑科学方法论包含着十分庞杂的内容,完善的科学方法论中不能没有悖论研究的方法论。悖论研究方法论的形成不仅是逻辑发展事理中的必然,也是实践应用需要中的必须。严格悖论中经典的具体悖论的消解任务行将完成,实施一般解悖方法论的转向,从而进一步发挥严格悖论研究应有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功能,是严格悖论研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其他学科乃至实际工作对一般解悖方法论的需要和呼唤,是探索的悖论方法论研究的外在动力。具体学科的发展迫切需要悖论研究的方法论支援。古希腊和中世纪发现的悖论集中在哲学领域,但悖论并不仅仅出现在哲学之中。严格悖论首先是在形式化程度最高的数学和逻辑学领域被发现,其他学科中也逐次发现了“悖论度”比较高的悖论。包括经验科学中的“光的本性悖论”“光速悖论”,也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中的“投票悖论”“道德悖论”等。社会实践中的“悖境”的消解也同样需要严格悖论研究的方法论支持。《泛悖论》对科学理论发展逻辑之悖论模式的构建,可谓是走在这项工作的前列。

三、《泛悖论》为悖论研究方法论的应用提供了科学理论创新的范例

回顾科学理论创新的发展史,从轻视悖论,到恐惧悖论,再到主动寻找悖论、分析解决悖论,从而逐步实现科学理论的创新,悖论的方法论价值逐渐得到挖掘和彰显。“这时的悖论研究便顺理成章地成为研究科学理论创新的一个新维度。”[3](P150)从泛悖论维度来看,致悖、悖态和脱悖正是伴随科学理论创新机制的甜蜜的烦恼。

严格的科学理论对于逻辑矛盾是零容忍的。因为科学理论是知识领域中最具逻辑性的部分,如果其中出现了逻辑矛盾,违背了不矛盾律的基本要求,那么原有科学理论的大厦将瞬间崩塌。《泛悖论》指出,“不论从科学理论认知发生学的角度看,还是从最为严格的构造科学理论的方法角度论,只要具备了一定复杂度的科学理论都将难却悖论的缠绕,将悖论彻底地拒斥于科学理论的大门之外是不可能的。”[3](P178)致悖,是科学理论建构的缺陷,也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契机。

从“泛悖论”角度说,处于逻辑不相容状态中的科学理论,便是处于悖论状态的科学理论,即其中含有未解的逻辑矛盾。悖态,即科学理论的亚相容状态。逻辑矛盾的发现有一个过程,解决更需要一个过程。相容的新理论出现之前,采用“良性隔离”是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可使得悖态理论中的矛盾受到限制,使之不能随意扩散,同时也大致不影响原有理论的其他功能。当然,“亚相容状态只是科学理论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一种过渡状态,随着科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它必然要走向新的协调与相容状态。”[3](P179)“悖态”是科学理论发展中的一个环节和步骤,由承认这种矛盾而刻画或分析这种矛盾,目的不是接纳和容忍矛盾,而是要更好地认识,并寻找消解的办法,最终的追求是使得科学理论达到更高层次的相容和协调。

解决悖论,无论是改变规则,更换科学理论的“硬核”,还是改变认识观念,改变思维方式,从而最终实现科学理论的“脱悖”,都将促成科学理论的创新。由于消解科学理论悖论要改变原有理论的基本信念或基本概念,因而,脱悖之后的新理论很可能是突变型革命性的创新理论。思想史上无数哲学家和科学家为解决悖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尽管不是所有成果都是预期之中的。这些成果不仅为我们解决具体悖论提供了直接的案例借鉴,也提供了方法论启示。对悖论的消解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悖论的语用学性质的指认,任何悖论都是特定认知主体在特定“背景知识或信念”中推导和演化出来的。科学理论中的悖论更是这样,在消解悖论的RZH标准之下,科学理论悖论的消解首先是针对具体理论的研究而言的。基于具体的解悖案例,总结、提升为一般解悖方法论,则是悖论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科学理论创新之悖论模式而言,《泛悖论》给出了这样的阐释:首先,由反思而发现悖论,质疑“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是发现悖论的首要环节;其次,发挥想象,突破导致悖论之背景知识局限性是解悖的关键性环节;最后,辩证思维,是实现悖论“合理”解决的决定性环节。逻辑贯通的过程,既是科学理论系统化的过程,也是不断清理命题之间内容上的对立和形式上的矛盾,是使得科学理论越来越趋于完备、命题之间越来越协调的过程。

从方法论角度看,《泛悖论》提出了悖论研究的四环节,即发现悖论、分析悖论、消解悖论和解悖检视,已经是悖论研究之一般意义的解悖方法论概括,也彰显了“泛悖论”研究所具有的广泛的适用价值。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泛悖论”研究方法同样值得推广,因为在社会科学领域越来越多地发现泛悖论,因而泛悖论研究方法也相应地具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总之,《泛悖论》一书基于逻辑科学应用转向而对悖论研究之方法论进行的探讨,在悖论研究新近成果与实际应用之间建构起了方法论的平台,更加明确和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悖论研究之广泛作用:悖论不仅是逻辑和语言领域生成新概念或新观念的源泉,也是我们认识逻辑、语言与世界及其与人类心灵之间关系的重要平台。悖论研究的方法论思想所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知识领域的革命,也可能会促成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发生重要变化。

[1]王习胜,任晓明.广义逻辑学导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2]张建军.逻辑悖论研究引论(修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王习胜.泛悖论与科学理论创新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To Discover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Logical Paradox Research Methodology— Review on “A Study on Universal Paradox and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Theory” by Professor WANG Xi-sheng

XIA Sumin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The discussion of the paradox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in the research of the contemporary logic philosoph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cientific theory research, the concept of “universal paradox”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theory are a powerful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of the generalized paradox,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e paradox is more efficient and the scientific theory innovation. Only on the basis of logical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aradox research methodology to conduct in-depth and detailed discussion, we can truly build a methodological platform between the recent achievements in the paradox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universal paradox; paradox methodology;scientific theory innovation

2016-08-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应用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14ZDB014)。

夏素敏(1978-),女,河北保定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

B81

A

1009-9735(2016)06-0104-03

猜你喜欢

悖论方法论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视神经炎的悖论
逻辑
海岛悖论
创新的逻辑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帽子悖论”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