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时期上海绿色消费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2016-03-16袁仁立

环球市场 2016年36期
关键词:十三五上海消费

袁仁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十三五”时期上海绿色消费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袁仁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随着六轮环保三年计划的推进,上海的绿色消费着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绿色消费观念薄弱、相关制度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绿色营销策略、缺乏相关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问题。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十三五”时期上海绿色消费的对策建议:宣传引导绿色消费、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实施有效营销策略、设置激励约束机制。

绿色消费;绿色营销;消费观念

一、背景与综述

国外关于绿色消费的概念,是由英国学者Elkington和Hailes在1987年的《绿色消费者指南》中提出来的。经过不断完善,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是绿色消费的“5R”原则,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利用(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

上海在很多方面的发展都领先于全国其它城市,但相较于西方国际化大都市而言,上海绿色消费的理念与实践起步较晚,处于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已成为制约上海未来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瓶颈。上海“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让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成为主流,积极推行绿色化战略。随着六轮环保三年计划的推进,上海的绿色消费着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尝试分析“十三五”时期上海绿色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上海绿色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绿色消费观念薄弱

尽管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但大部分普通消费者还是对绿色消费缺乏认知。听说过绿色消费的市民很多,但大都对其概念理解得不够全面,相关知识了解得不充分。比如,有些人把购买绿色食物等同于绿色消费,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不少市民误以为绿色消费只是个人在生活中的小事,或在选择、购买绿色产品时盲目跟风;绿色商品上的环保标志虽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但仍有很多消费者对此缺乏关注,或对其不够信任。此外,有环保想法的消费者虽然越来越多,但很大一部分人很少采取实际行动,环保行为不积极。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政府没有正确及时地引导消费者,第三部门的工作也没有迅速跟进。媒体工作者没有深刻意识到宣传绿色消费的重要性,仅将宣传工作停留在表面。第二,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上海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排在全国前列,日益高涨的物价仍限制了购买力。根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全市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是18245元,而农村常住居民只有8573元。收入差异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接受度。第三,由于原材料、生产技术条件、包装运输条件、环境要求等因素的不同,使绿色产品的价格一般都高于非绿色产品。[1]普通居民往往更关注产品价格,而忽略其环保价值。

2. 相关制度法规不健全

我国关于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上海的相关制度也没有很好地施行。我国的环境立法进程缓慢、效率不高、严重滞后,并且在环保立法上存在着“立法不严,有法难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等问题。[2]《上海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于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支持回收经营者在市民日常活动频繁的商场、超市、办公楼、小区等场所设置示范回收点,并通过奖励积分、以旧换新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和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实施至今,仍有很多市民对此并不了解,可见在施行过程中缺乏效率。此外,绿色消费责任制度欠缺、绿色税收法律制度不完善、绿色认证系统混乱、缺少消费者绿色消费保障法规等问题,也严重阻碍了上海绿色消费的发展道路。

3. 缺乏有效的绿色营销策略

绿色营销在我国企业中起步较晚,即使在上海也没有足够的措施来支持其发展,有效的绿色营销策略极为缺乏。

如果企业要实现绿色生产,必然要先放弃一定的利益。从设备更新到人员培训等,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大投入却不一定能带来大产出。企业为了转型需要更新换代,高风险并没有伴随高收益,很少有企业愿意、敢于走出这第一步。与此同时,由于绿色产品的价格普遍偏高,容易导致商场拒绝销售、消费者拒绝购买的情况。这也使得不少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多数企业没有树立起绿色经营理念,很少有管理人员去深入研究绿色营销策略。大型企业尚不带头,中小企业更无从做起。而一些企业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又没有结合国情与上海市场现状,致使策略收效甚微。此外,企业对绿色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绿色服务等诸多因素同样影响着策略的实施。[3]

总之,正因为缺乏有效的绿色营销策略,才使绿色营销停滞不前,从而更加无法积累起经验,这显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

4. 缺乏相关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十三五”时期的上海在绿色消费方面,还没有完备的激励机制。纵然对消费者有“以旧换新”、对企业有减税等政策,但仍然不够规范,致使他们感觉自己的绿色行为没有保障。

同时,由于缺乏约束机制,有个别企业、组织打着绿色产品的旗号,生产销售非绿色的产品,或提供非绿色的服务,欺骗合作商家与广大消费者。绿色形象被不法商家败坏,致使真正的绿色产品或服务难以推广。

三、上海绿色消费问题的对策建议

1. 宣传引导绿色消费

政府有关部门要承担起对全民进行绿色教育的责任,结合上海绿色消费的现状,合理制定宣传和教育培训方案,联合第三部门和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引导不同人群,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消费意识。

环保相关的第三部门可以组织一些面向全民的环境保护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从实践中真正提高环保意识。上海市民的消费观念相对于全国其它地区更为先进,只要加以合理的引导,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形成绿色消费观。

2. 完善相关制度法规

有关部门应完善与绿色消费相关的税收制度;完善企业行为法律制度,促进绿色营销与绿色消费;完善政府采购法,促进政府进行绿色采购;完善保护绿色消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建立完善的绿色认证系统。[4]我国绿色消费制度建设在责任制度方面十分欠缺,需要引进“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以促使企业对其产品从生产、销售到回收处置都切实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相应地,我国还应建立消费者责任制度。[5]

绿色产品的标识也应当加强管理,强化信任度,使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有一个准确的判别标准。严格监督管理绿色产品的生产销售,对于违法行为则更要加大打击力度。

另外,近年来消费者协会的作用越发强烈,应该积极受理绿色消费相关投诉,加大维权力度,切实维护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权益,以促进全上海的绿色消费。

3. 实施有效营销策略

上海人口密集,信息传播速度快,有效的营销策略能够吸引大量的消费者。大型企业要起到带头作用,中小企业也要及时借鉴学习。企业应该灵活运用绿色营销组合,不断开拓绿色消费市场。企业的绿色产品需要与绿色价格、绿色渠道、绿色促销相互配合,才能引起消费者广泛注意,从而增加产品的销量。[6]

为了真正提高顾客的绿色消费满意度,企业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绿色信息;加强绿色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保证绿色产品的绿色效果;注重开发、革新、运用绿色技术,多从消费者角度考虑,制定合理的绿色产品价格,防止消费者望而却步;树立绿色观念,形成绿色文化,塑造绿色企业形象[7];客观宣传、介绍、推广绿色产品,不为一时利益欺瞒、误导消费者,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进行反馈。

4. 设置激励约束机制

政府应当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与变革,改善上海绿色消费的大环境。首先,应当鼓励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生产绿色产品,配合税收制度制定优惠政策进行激励,并鼓励绿色合作。其次,科研部门应当大力提供绿色技术的支持,并对积极实现绿色转型的企业开展一定的人员培训工作。再次,以法制法规为基础,建立约束机制也必不可少,要借助市场的信誉约束功能来约束绿色企业。最后,建立有效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作出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从而使信誉好的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8]

绿色消费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性消费,是可持续发展在消费领域的表现。解决上海绿色消费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消费者、企业、政府和第三部门等共同努力。随着上海绿色消费问题的逐步解决,能够配合“十三五”规划形成风向标,促进全国绿色消费的发展。

[1] 司林胜. 对我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实证研究[J]. 消费经济, 2002, 18(5):39-42.

[2] 纪真,王文军.论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J].金融与经济,2008,(第10期).

[3] 李小贺.浅谈我国绿色营销现状及其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第16期).

[4] 付新华,郑翔.完善绿色消费法律制度的设想[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第3期).

[5] 孙长坪,陈俊鹏.论建立绿色消费责任制度[J].市场研究,2014,(第1期).

[6] 杨丽艳.论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J].经济师,2003,(第4期).

[7] 杨智.浅谈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9,(第13期).

[8] 高山,付光辉.绿色保障性住房激励约束机制研究[J].绿色科技,2014,(第3期).

袁仁立(1997年5月-),女,民族:汉族,籍贯:上海市,学历:本科在读,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猜你喜欢

十三五上海消费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