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计算产业园区的产业融合机制与发展途径

2016-03-16

甘肃理论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产业园区产业融合云计算

卞 彬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经济学部 重庆 400041)



云计算产业园区的产业融合机制与发展途径

卞彬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部重庆400041)

[摘要]云计算产业是创新型产业,不但是技术革命,并且也是产业革命,必将还会引发管理革命,给信息消费带来全方位的、甚至是颠覆性影响。从国家“十三五规划”新兴战略产业的顶层设计出发,紧密跟踪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全产业链”竞争格局,着眼于信息消费自身特征研究,云计算与产业园区互动融合研究,既遵循一般消费共性规律,又遵循信息消费自身特点的发展规律,走出一条真正符合我国信息消费产业化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信息消费; 云计算;产业园区;产业融合

我国云计算园区作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推动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引擎,受到了各地政府的普遍关注,云计算基础设施的落地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各地“十三五”规划浮出水面,国内各地也掀起了建设云计算产业园区的高潮,竞相加大力度争取纳入国家总体布局之中,以便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上争得一席之地。国家现在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信息消费”,勿庸质疑研究云计算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促进信息消费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一、信息消费与云计算产业园区

国家现在明确提出“信息消费”,也暗示着我国将从战略高度审视、管控、生产信息,因此研究云计算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对于促进信息消费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产业园区成为“中国模式”的一部分,可谓居功至伟。产业园区的类型十分丰富,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物流园区、保税区、汽车产业园区、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区,等等。本文研究的云计算产业园区,着眼于云计算产业与产业园区互动融合发展对接的视角研究,较之人们大多从云计算本身或者从一般产业园本身来研究,避免研究思路与结构雷同。

1.云计算产业能够改善用户获取信息的灵活性和专业性

一是云计算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就像水电一样使用。互联网和云计算一个根本区别,云计算集中是一种比过去更高阶段的集中,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那样。二是云计算并不是仅仅针对一些特定用途信息应用,“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体验之新,终端之强、可以产生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根据用户的需要及时部署资源,最终用户也可按需选择。由此可见,云计算规模能做到多大,取决于需要这些信息服务的用户的规模。云计算产业园在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之间形成了一个产业联动的桥梁。由此可见,云计算园区的选址要求较高的智力资源,对信息的依赖性强,对资金的需要大,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高,对各种服务要求多。信息消费的地位也从一个行业话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由此可见,促进信息消费产业化与培育体系这个带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无疑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2.云计算产业将重构创新信息产业链

信息产业是信息消费的基础,它的发展对信息消费必将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认清云计算对信息消费的影响才能够真正明确云计算的落实点,云计算产业园区的如何发展的问题。产业链有多种表现形式,在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联系内容的构成产业信息链。云计算的上游,表现在支撑云计算的宽带、通讯、电力、厂房等的基础设施;云计算的中游,表现在用于大数据的运行和维护等;云计算的下游,表现在软件开发,以及提供的大数据业务等。云计算是传统IT、互联网产业以及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融合中出现的一个全新的产业集群,由信息数据内容业、数据服务业和数据软、硬件研发制造业三大产业构成。云计算将改变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基本格局,由此可见,建立云计算产业园的利益分享与协作机制是必然选择。

3.云计算产业将改变信息产业技术开发方向

把云计算作为引领下一轮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机遇,微软、IBM、谷歌、亚马逊等企业都已推出了云计算相关产品,纷纷投入巨资进行前沿技术研发和标准研究。云计算技术分为硬件、云操作系统、云平台软件和云应用软件四个关键环节。一是云计算必将改变计算架构,网络和虚拟化成为了必需的基础资源,不断需要新的创新的基本架构。数据中心成为“主板”,宽带网络成为“总线”,IT集成系统将逐渐代替现在的电信设备,整体IT系统面临可控制、智能化、安全性的挑战。二是在云计算时代,开发模式由单机版向面向云计算转变,互联网的语言成为云计算时代的主流开发语言工具,有效实现了传统产业升级并全面提高了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

4.云计算产业将重构信息产业的商业模式

IBM、Microsoft、Google、Sun、Amazon等知名信息公司相继推出云计算产品和信息服务;Intel、Cisco等传统硬件厂供给商也纷纷向云计算产业转型,在云计算产业领域占据主要和重要地位,发展势头强劲。信息消费者不需要相关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应用软件,直接通过互联网,并且通过企业内部网访问,即可以获得云计算中的计算资源,其本质就是以服务形式而不是以技术形式来面对用户。云服务系统并且还可以根据信息服务的类型,提供相应的信息和计量方式,如用户可以根据自身企业和个人的实际需要,通过在互联网,方便地获得计算能力的申请、配置和调用,信息供给商(包括云资源服务提供商、云平台服务提供商、云应用服务提供商)可以及时进行信息资源的分配和回收。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按照信息资源的使用数量及使用的时间来收取用户的费用。我们由此可见,提升云计算产业园区的绩效,必须不断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加快光纤接入网、宽带无线接入网、下一代移动通信网建设是必然选择。

二、云计算产业与产业园区互动融合的路径

如何应对“十三五”的新形势,构建产业园区提升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竞争力,赢得主动权及占领市场主导地位,有助于选择和培育好云计算产业的“引擎”;有助于构建产业园区提供理论支撑;部署好云计算产业园区发展的工作。云计算产业园区的发展要符合云计算的内在机理和规律,着眼于云计算产业与产业园区互动融合发展对接,从产业渗透和产业互动的视角研究,既遵循一般消费共性规律,又遵循信息消费的自身特点与信息产业化发展规律。

1.云计算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群设计

云计算产业园区是信息产业的聚集区或是技术的产业化项目集中区域,云计算产业与产业园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产业园区的空间是躯体,云计算产业是灵魂。云计算产业园区发展驱动因素包括产业集群、空间和创新网络。园区产业链涉及企业的价值环节构成、上下游企业构成、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企业间横向联系等内容。在探讨产业园区的“集中——集聚——集群——群落——虚拟集群”的演化路径问题上,经常会关注的是产业链,实际上以系统论解读产业园区时,除了产业链系统,还有供应链系统、载体链系统和运营链系统。云计算的出现引起产业格局的重新洗牌,新的信息产业巨头和新的参与者会出现。云计算将推动传统设备提供商进入服务领域,催生跨行业融合的新型服务业态,带动软件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园区供应链涉及企业的物流供应、采购与分销关系、生产要素组织、创新资源共享等内容。园区通过区内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架起企业间的沟通合作桥梁,促成区内企业上下游及相互之间的互动协作,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动力。改变产业链部分关键节点缺失,核心技术研发与储备不足,基础软件、服务器等产品基本依靠外地配套,云计算上下游企业尚未形成有效的产业协作关系,尤其云计算产业相关企业总体数量偏少。国务院及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部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等扶持政策,我国已在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高端容错计算机、网络计算平台的软件技术、以及PB(Petabyte) 级海量存储系统、数据处理等许多方面积累技术成果。不少大型的互联网企业研发云计算主机、大型的数据库、云存储等基础信息资源服务等;电信、IT行业的设备制造商,在云计算服务器、专用存储设备、企业私有云的技术开发上有了重大进展,并且已进入了国际信息市场。在云平台、云存储、云安全、云终端、虚拟技术等五个领域突破关键的信息技术,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实力的重点企业。加快云计算领域的自主创新步伐,通过整体规划、分类推进,依托自主创新的云计算关键技术,树立行业应用典范。云计算是一个系统的产业,从云计算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别着手,打造云计算终端制造、数据处理、服务外包、应用研发、资金结算等高端信息产业价值链。在上游方面,不少电讯商不断加大网络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云计算下游方面,促进软件开发和应用、各类信息数据处理,政府出台了支持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正是这种云计算中游突破、上下游两头跟进的全产业链发展战略,使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上相关运营商的关注,大大促进了信息化进程。云计算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形成云计算硬件集群、云应用和云服务集群、云平台集群等三个大集群。根据芯片、硬件、网络、运营商、终端及云应用等云计算产业链条,集聚相关云计算研究机构及企业。

2.云计算产业园区创新信息平台

云计算信息平台是实现云产业链的重要“抓手”,其中“公有云”是用以提供给外部非特定企业和个人的公共云服务,从而实现降低经营成本及快速部署特性,主要建设者包括移动、电信、联通等通信的运营商、大型互联网厂商等。“私有云”是仅为单一用户提供服务,主要建设和使用者包括大型企业、政府等,可以对服务质量和安全性进行有效地控制。“混合云”即公有云与私有云的结合,部分数据与信息运行于公有云上进行,而其中的关键及敏感信息与数据运行于私有云上,从而可以达到效率性与安全性的均衡运行和发展。以信息服务为目标的云计算产业园,其规模能做到多大,取决于需要这些服务的用户究竟有多少。应从做“壳”转向做“核”,改变“有园缺业”、“有业无链”的现象。改变云服务市场刚刚启动,出现重设施、轻应用的现象。以信息应用需求为基本导向,按照“规划+基建、试点+提升、推广+飞跃”的发展设想,因为云计算的最大比较优势来自于对不同用户之间进行削峰填谷以获取的规模效应,以构建大型数据中心为重点任务,以形成数据中心运维服务体系为中心,以园区内数据中心为基础载体,通过园区集聚发展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国际电子商务结算等新兴服务业。要构建应用体系为核心,必须充分了解不同行业的需求,打造面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智能化生活、经济建设领域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形成政务云、教育云、健康云、平安云、社区云、企业云等云计算的应用平台,从而推动信息消费服务业的发展。

3.云计算产业园区坚持信息基础设施先行

云计算就本质上来讲,就是将孤立的、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并与使用者连接起来,提供统一的、可靠的、高效的、灵活的信息服务。云计算的普及必将依赖网络传输,只有把计算与处理能力和相应的数据资源发布出去,让消费者共享,我们才能称之为“云计算”。通过把各种资源聚集起来,形成相应的“云”。国务院会议明确指出要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因为云计算是将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分布式存储,通过信息网络把很多计算机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从而体现了技术存储模式等。云计算离不开数据中心,它的核心是把业务运行处理都移到云端,减轻单个用户的开支,云存储是必要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才能应对云计算平台的需求。加强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云计算产业的着力点。所以,以应用信息需求为导向,整合各类社会信息基础设施资源。一是推动传统电信商和其他的数据服务商、安全服务商、计算服务商、向着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发展,进行信息资源整合。结合实际对云计算核心技术进行再创新,大力发展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终端、电脑、移动互联网智能设备、行业应用感知终端等多种云计算终端产品。二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云资源服务提供商、云应用服务提供商、云平台服务提供商)通过租用网络运营商的带宽资源,按信息资源的使用数量和使用时间来收取企业、单位和用户的费用,使用时间采取包月或者是按照小时数等多种形式来统计。云计算其实就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大量信息用互联网连接的计算资源,构成一个信息计算资源池。显然促进云计算产业大发展,网络是基础。不断扩大“无线城市”的覆盖范围,不断加强光纤宽带网络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提升企业用户宽带的接入能力。进一步扩展广电网络双向改造,使用扶持政策鼓励电信运营商、行业信息中心与第三方数据中心合作。云计算的发展依赖网络传输技术,在宽带网速、普及率、价格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资源不能发布出去,仅仅是信息集中是没有用的。必须大力推进基础通信网络和互联网应用融合,优化信息网络,完善以光纤为主,卫星通信、数字微波相协调的传输网,加快光纤宽带建设进程。全面打造宽带化、智能化、泛在化、融合化、云化的“五化”信息基础设施。三是云计算产业对环境要求非常高,特别强调基础设施的质量。比如云计算产业链最核心的基础设施是云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对厂房的物理条件要求要求恒湿和恒温,空气中悬浮尘埃要达到非常低的水平标准。这样才能保障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稳定地运行。另外,加强供配电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电力保障水平。云计算数据中心需求电的规模相当大,巨额的电费已经逐步地要超过了信息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IT运行80%的钱是花在电费上,电的供应可靠性要求十分高。

三、促进云计算产业园区发展的的思路与途径

云计算落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政府、服务提供商、软硬件厂商的共同努力。遵循云计算产业园区发展本身规律和内在机理,围绕云计算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层面、产业选择层面、能力发布方面、服务模式方面和部署方式方面做出的探索,使决策更加明确和有效。

1.云计算产业园区的政策支持

随着国家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代表下一代高科技园区发展趋势的云计算产业园区建设再次成为亮点和焦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发展机制,建立起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改变产业园区总体产业定位不清,主导产业种类太多,就好像“一个麻袋装着一大堆土豆”,范围太广,缺乏突出的产业优势,产业链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尚未实现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态势,产业链经济也就难以发展起来。云计算其要义就是通过信息存储、网络、软件等资源,网络统一管理和调度计算,促进信息资源整合与配置优化,以不同的服务方式满足不同用户需要,从而降低经营成本。坚持以分工协作原则、本地结网形成产业集群来安排项目,对新进园区的企业明确以云计算产业集群为导向,云计算包括云计算服务商、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硬件供应商在内,对符合云计算产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具有带头作用的云计算产业项目、骨干大型企业项目,对其项目用地、工商注册、要素资源协调等给予优先安排和政策性扶持倾斜性的大力支持。招租对象包括:云计算设备制造、云计算应用开发、云计算服务提供、系统集成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电子商务、软件产品研发生产、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和数字媒体等信息技术和服务类企业。采取以园招商、以项目招商、以商建园、以商兴园等市场化运作模式协助园区开展招商工作。重点引进无线通信设备和服务器的企业,虚拟化与云计算基础架构领域的企业,配套引进相关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企业,进一步完善云计算产业体系。

2.云计算产业园区的管理创新

产业政策体系是园区发展软环境主体,智力资源密集、信息网络化规模较小,从而决定了云计算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除了单纯的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各种信息管理服务、商业服务、医疗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等综合的服务功能。产业园区是强化城市群竞争和产业链竞争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云计算园区建设以科技型园区为主体,基地、园区是发展云计算的重要基础和依托。结合区域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进行产业定位和产业规划布局,以核心资源聚集为主要目标,空间规划是围绕核心资源的服务需求进行。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云计算产业发展布局。进一步梳理本区县及有关产业园区云计算产业定位及工作思路,主要是各区县及园区根据自身实际产业条件合理设定,适当提高资金投资强度、经济效益、科技含量、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等测评标准,并且限制低水平的传统劳动密集型的项目进入信息产业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信息产业园区,充分考虑信息产业园区的产业配套、要素成本、能源供应、人力资源、市场辐射半径、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构建实行合理的差异化发展,产业园区互补性发展,实行差别化原则,并且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布局,从而避免区域间同质化地恶性竞争。培育发展各具特色、分工明确、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产业园区是对常驻公司、建筑物类型和土地利用率实施限制;详细的区域规划对产业园区的环境规定了严格的执行标准和限制因素和条件;为履行协议与合同、控制与适应企业进入产业园区、制定产业园区的长期发展政策与规划等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与各级机构建立联络,联络政府、媒介及各种市场平台,协助企业推广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推进技术成果转化,拓展企业国内外市场。以建立“一站式”服务体系为产业园的企业提供高效服务为突破点,协助入驻企业办理工商、技监、税务、保险、银行、通讯等各类手续,

3.云计算产业园区的保障体系

云计算产业园区着重营造产业生态、人文生态、环境生态“三态合一”的综合环境,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转向全方位的产业成长氛围的培育,在提升和打造信息产业的硬环境的同时,加强产业园区的创新机制、文化氛围、管理服务等软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一是随着云计算向深层次融合发展,在云计算中提供服务,就意味着开放,而开放往往就等于“不安全”。提高产业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必须构建云计算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信息消费相比一般商品消费具有不同特征,信息消费所需的制度环境更为敏感。因为云计算运作模式的发生了改变,云计算服务的高度集中化也使得其市场风险高度集中化了,其必然涉及个人和企业的数据隐私。云计算数据的这个安全性问题解决不了,用户对数据被非法使用和泄露的担心,云计算产业园区如何保证用户存放在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这是困扰云计算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要坚决落实全国人大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在云计算模式下的信息安全的标准、规范的落实,健全信息安全测评、应急防范、电子认证等安全基础性工作。重点要规范服务商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储存和使用,保证在云计算服务环境中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提供支撑,不被非法利用。坚决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虚假广告、网络欺诈等违法商业行为,从而提升用户对云计算服务的信任程度。二是产业和园区要融合和互动发展,要产城融合。新加坡在2005年就率先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美国在2008年也提出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从此引起了全球极大的关注。在过去两年中,我国逐步涉足智慧城市的建设。园区和产业伙伴合作,针对城市发展不同需求制定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安全、有效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我们又提出一个智慧城市的衍生理念,就是产业和园区要融合和互动发展。从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看,以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为中心发展后,将信息系统融合在一起,这是智慧城市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再次是信息数据开放,有了信息数据以后,怎样实现与社会互动;最后就是把社会的信息资源、政府的信息资源和老百姓的信息资源融合在一起,通过融合形成新的理念,新的产业创新活动,进一步地为城市的老百姓,为社会服务,这样的信息服务就是新兴产业形式,就为智慧城市的范畴。坚持紧凑布局,集约、节约。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好已经建设楼宇、网络通道、机房、能源、配套基础设施等存量资源,特别要防止盲目资金投入和重复建设。体现“自然、舒展、赋予想象空间”的理念,让创业更容易,让管理更轻松是对未来云计算产业园区建设和投资的要求,进一步大力促进产业的生态化和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构建云计算产业园区成为总部集聚、功能现代、产业高端、生态宜居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周宏仁.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朱红.信息消费:理论、方法及水平测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刘春年.国家创新体系与信息消费方式的整合与互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4).

[4]李德毅.云计算支撑信息服务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J].邮电大学学报2010,(6).

[5]雷葆华,饶少阳.云计算对信息产业的影响和成功因素分析[J].电信技术,2011,(1).

[8]翟秀文.信息经济——21世纪的全新经济形态[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9]吴世楷.云计算打破传统IT束缚[J].通信世界,2011,(14).

[10]孔楠.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商业服务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11]秋玮飞,朱顺林.基于虚拟软件园的软件产业集聚机制与模式研究[J].企业活力,2010,(3).

[12]秋玮飞,朱顺林.基于虚拟软件园的软件产业集聚机制与模式研究[J].企业活力,2010,(3),

[13]曲晓飞.现代工业园区的探索与实践[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14]程胜.基于LOGISTIC模型产业集群演化稳定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7,(5).

[15]石芝玲,和金生.基于知识形态的软件产业集群知识溢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9).

[16]ERICKSON J S,SPENCE S,RHODES M,et al.Content-Centered Collaboration Spaces in the Cloud [J].IEEE Internet Computing 2009,13,(5).

[17]Feng Wang,Jie Qiu,Jie Yang,et al.Hadoop High availability through metadata replication.In: Proceeding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loud Data Management.Hong Kong,China.Nov.2009.

[责任编辑:支建强]

[收稿日期]2015-12-2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YBJJ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卞彬(1955—),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07(2016)04-0130-05

猜你喜欢

产业园区产业融合云计算
园区产业的投融资规划测算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毕节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探讨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旅游经济
实验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器
云计算中的存储虚拟化技术应用
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知识产权服务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