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16-03-16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评价体系大学生

王  溦

(英国利物浦大学 媒体与大众传播系,银川 750001)



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王溦

(英国利物浦大学 媒体与大众传播系,银川 750001)

摘要:针对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的目标与内涵、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以及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的实施方法等,以期能够对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学水平的提高献上笔者的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体系

近年来,国内高校对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开始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但由于其本身具有周期长、维度多、过程繁复以及效度控制大等特征,所以导致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变量变得很难掌控。基于此,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构建一套具有科学性的人文素质评价体系,是我国高校教育者应该共同思考的一项问题,其不仅能够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学任务的开展积累丰富的参考依据,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在传统教育中所存在的随意性,进而将人文素质全面地融入到我国高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

1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的目标与内涵

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主要价值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其评价体系构建的落脚点与目标也需要围绕人文素质教育来进行[1]。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应包括三点主要内容,即为道德素质、文学艺术素质以及心理素质。

1.1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的评价工作是基于大学生的个人信念、人际关系、行为认知以及道德情感等方面的价值判断所展开的,其主要的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他们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养成优秀且健康的道德品质。大学阶段的学生思想上已经日趋成熟,他们开始出现了独立选择的欲望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这些祖国未来栋梁的道德水平不仅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与进步,同时还是衡量我国高校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为此,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评价体系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正确评价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客观评价大学生是否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全面评价大学生是否具备坚韧的道德意志以及综合评价大学生是否做出良好道德行为,等等。

1.2文学艺术素质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文学艺术素质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文素质,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情感认知水平与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对情感的理解与控制能力,这些都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2]。此外,文学艺术素质是对大学生朝向深度生存、诗意生存逐渐过渡的一项重要保证。它一方面能够帮助大学生建设和丰富内心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生命质量得到本质上的升华,另一方面则可以为大学生打通一条观察世界的情感通道,让他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坚韧且细腻。文学艺术素质的评价体系主要针对的即为大学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其中包括对各种优秀文化的学习和领悟能力、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对文字的创造能力,等等。

心理素质评价包括对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内在品质、承受能力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所做出的价值判断。下面笔者总结一下一名心理状态正常且健康的大学生所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第一,懂得自觉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拥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观念;第三,懂得自尊自爱,能够正确接受现实世界带给自己的约束;第四,拥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可以时刻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第五,善于自我尊重,以一种平等的状态来与人友好相处;第六,自强,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第七,具备较强的自制能力,明确判断是非,在遇到负面情绪时可以很好地展开自我诊断和自我修复。针对大学生展开心理素质评价不仅能够为心理矫正与康复治疗工作积累完善的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以全面观察大学生是否存在不良的心理行为,帮助他们在校期间培养出健全的人格与强大的抗压能力[3]。

2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

2.1科学性原则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完全符合我国当前的高校教学规律,并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高度契合。更加直白地说,以人为本其实就是将大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作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要点,并且在展开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将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设为主要的评价目标。确保在评价指标正式确定之前要达到如下的几项标准:统筹策划、全面分析以及科学落实,尽可能地保证评价体系可以具备应有的系统性与层次性特征,进而对高校人文素质教学活动展开全方位的动态评价。

2.2指向性原则

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为的就是加大高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进而争取早日将其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之中。评价指标的正确制定不仅是高校未来教育工作正确方向的基础保证,同时还是各个高校中教学行为与教学模式的科学化引导。笔者认为,如果从高校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指标的制定一方面会成为高校教育者对人文素质教学的未来期望,另一方面则能够对校内的所有师生带来一种积极向上且相互凝聚的学习动力。在评价体系“指向性”的带领下,高校师生会尽可能地去完成指标中所制定的各项要求,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对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2.3激励性原则

通过对激励理论进行了解后可知,在内部或外部实施激励措施可以让人长时间地处于一种积极且兴奋的状态之中。基于此,在制定评价指标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到激励因素所能够为学生带来的竞争欲望,根据高校当前的教学环境与特征来构建出一个公平且公开化的竞争平台,进而让各个专业中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地融入到人文素质的学习活动当中。

2.4操作性原则

唐小芹与张清元越来越亲近,有时她叫声元子哥哥,有时就干脆直呼他张清元,张清元听后也很高兴,觉得这样更好。之后,唐小芹才向张清元讲了她的家世。几年前,下江发大水,她家的房子被水卷走了,她爹把她和娘托上树杈以后,也被水卷走了,好在她和娘栖身的那棵大树没倒下,不然她俩也没命了。水退下以后,她和娘就一路逃荒来到了河口。到河口后,娘患上热病再也支持不住了,在那条土路上倒了下去就再也没有能站起来。于是,她就成了孤儿。

在正式确定评价指标之前,教育者需要全方位地考察此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确保当前所制定出来的评价内容可以保证后续的可观察可测量功能。基于此,教育者应当将评价指标的结构简单化和清晰化,在开展计算和统计工作时能够更加简便易操作。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者在编制指标内容时要尽可能地选择通俗易懂的表述语言,进一步扩大评价体系主体的适用范围。

3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的实施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仅是对现有的教育水平开展评估验收工作,同时还是对传统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积累科学的改进与调控经验。因此,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高校教育者要认真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3.1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正式开展评价工作之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是确保评价结果公平性与客观性的首要前提。首先,进一步健全评价机构,科学分配评价工作。高校的管理者应当结合校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套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管理体制,其中,高校的管理者应肩负起主要的领导责任,相关的行政机关应配合完成具体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其次,优化现有的教育队伍,提高整体培训水平。高校应尽快成立一支人文素质高、教学水平高、业务稳定性高的“三高”教学队伍,不仅能够很好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同时还可以对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最后,加大宣传力度,协调组织关系。高校管理者需要加大对内部教职员工的宣传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者的参与意识与教学责任感。

3.2确定评价目标

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正式实施之前,高校管理者需要结合当前的教学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目标,同时对原有的评价方案作出科学性的调整。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指标是高校未来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向,鉴于其本身的内容涉及面较广,因此教育者需要进一步明确评价目标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突出评价的主要方向要求,同时结合教育工作的开展现状来对原有的指标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4]。

3.3选择评价方法

笔者建议,由于可用于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方法较多,所以在开展评价实践的过程当中教育者应当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即因地制宜、灵活选用。首先,在数据收集的初级阶段中应使用测评法、问卷调查法、走访法以及观摩法,等等;其次,在数据整理的中级阶段中应采用参照法、统计法、调整法以及综合分析方法,等等;最后,在数据汇总的终级阶段中应采用模糊测评法、评分法以及评语综合法,等等。总的来说,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评价方法的选择应当按照内外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经常与定期结合以及动态与静态结合的原则来进行。

3.4收集整理信息

这一阶段是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核心之处。根据评价的主要目标来选用适当的评价模式,并将最终收集上来的人文素质教育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和整理,进而对评价主体展开全面的测评工作。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应保证数据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尤其是在展开分析工作时要抓住其中的本质与要点。虽然在提供结论时通常是由具体的数值所表示,但同时也需要搭配应有的定性语言描述,才能够将出现这一评价结果的原因与过程全面地加以说明和分析。

参考文献:

[1]杭国英,武飞,武少侠.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11,(7):68—74.

[2]温宇.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与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初探[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108—110.

[3]萍乡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组.“高职高专竞技类专业学生素质教育测评体系研究”的问卷调查报告[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55—57.

[4]骆秋琴,吴春琴,黄瑛,等.高职教师教学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3):59—60.

(责任编辑:朱岚)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2-0022-02

作者简介:王溦(1989—),女,宁夏银川人,政治与大众传媒专业在读硕士。

收稿日期:2015-11-02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评价体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