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绿色发展培训青年农民工是内需与要务

2016-03-16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农民工制造业绿色

曾 铁

(上海开放大学徐汇分校, 上海 徐汇 200032)



促进绿色发展培训青年农民工是内需与要务

曾 铁

(上海开放大学徐汇分校, 上海 徐汇 200032)

青年农民工群体庞大,他们富有活力、发展潜力大;农民工是家庭的顶梁柱与国家的脊梁,接受良好培训的农民工对企业、对家庭、对社会均有百利。推进绿色发展,成为制造强国与打造世界大国,农民工素能、整体工业水平及提升是核心元素与现实诉求,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则是保障。提升农民工素能,让其受训是路径与基本的方法。农民工强,企业强,农民工有力量,“中国制造”会强大;地方政府和用工企业等应重视并落实全员地培训农民工。

绿色发展;青年农民工培训;素能,劳动生产力

当前,青年农民工(下称农民工)大多在重型制造业、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作,精益制造业、高新技术行业的农民工在增加。助推绿色发展(以节约资源、质量、环保、效率、安全、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方式),“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1];广域地推进经济高质、高效发展,力助更多的农民工成长为技工、技师应然、必须。农民工们富有活力、发展潜力不小,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柱与国家的脊梁,接受良好培训的农民工,对企业、对产业、对家庭、对社会有百利且会皆大欢喜。业内专家预测,2020年前70%的农民工若能通过培训成为技工等,我国将实现从人力资源优势向人力资本优势的转变,“中国力量”“中国制造”会更强大。所以,农民工输入地政府和用工企业等获益方当重视并切实落实全员培训农民工。

一、促进绿色发展培训青年农民工战略意义

全国总工会的数据显示,现在青年农民工(“80后”“90后”)已超过1亿,占农民工总数60.9%,占全国职工总数近一半;到2020年,农民工将有3亿人。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社会群体,是我国向工业社会、城市社会转型的推动力量(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有1.6亿人左右,制造业从业者70%以上是农民工,建筑业80%以上是农民工,一般服务业50%以上是农民工)。加强青年农民工培养战略意义重大

(一)提高农民工素能是质量发展、质量强国之需

1. 基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的微思考全面培训农民工

人力资源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本是助益经济社会进步的第一资本与财富,包括优秀农民工在内的人才属上游性资产,他们关涉许多领域的发展及质量。劳动生产率、发展品质与更高质量的劳动力直接相关,劳动力又影响着市场的消费行为;劳动力的素质、能力及提高关系社会发展的质量、水平。经济结构优化与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健康发展的进路与需求(我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会使经济发展低碳、质优、效率高,并带来有效的供给体系。随着产业和经济升级[2]、转型,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对工人技能的要求会更高,推动质量型经济发展和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我们要多元地厚待农民工,职前、职中有计划地培训农民工要提速、增质,贵在免费,让他们有获得、有希望。我国物质产品供给的主体是农民工,他们是供给侧结构改革不可或缺的人群;有效拉升农民工们的综合素质和提供方便农民工就业、择业、转业的专业技能,设计、开展培训事关经济发展品质乃至社会发展全局。国际劳工组织认为:抵抗失业、不充分就业和贫困的核心手段是提供好的教育、培训,以确保劳动者具有就业技能。当下与可见的未来,农民工不能只是肌肉发达或“粗黑”,他们要有些知识、文化与技术,工作要有规则意识、行为并有合范的生活习惯等;立足培训让许多农民工成为知识、技能型乃至创新型人才是绿色发展的需要和基点。提高1亿多农民工的文化水平、职业技能,拉高他们的就业质量、实现体面就业,培训农民工是前置条件和基本项目。农民工素能及拉升攸关企业、产业、社会进步,关联他们的生存、生活及质量;在能耗、物耗较大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颇严重的状况下,推进低碳生产、绿色消费,农民工需要接受多维、良好地培训。关爱农民工、实施有用的培训,可增大、提升农民工应对挑战、风险之力,增强其就业的灵活性、安全性和积极性,还能增加他们的收入,让其分享发展成果。“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2016),农民工富是其一,他们必须“小康”、“阳光”;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就业效率且产生积极的就业效果,加强农民工能力建设十分必要(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到2014年,高中及以上学历农民工占23.8%,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占7.3%,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仅占34.8%)。农民工“美”,中国美;提高农民工的文明度及其工作质量、生活品质以及提升城镇化率、城市质量均应认真地培训所有的农民工。

2.提高产品质量是绿色发展、增加国家竞争力的要求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产业之命根,质量发展乃转型之要、强国之本。推动绿色战略、质量强国战略,全方位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是绿色发展的基石与充分条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实现制造业晋级,实施绿色管理与执行绿色标准、推进绿色生产是要务。统计表明,我国制造业每年直接的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间接损失上万亿元。近年来,我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接近10%,部分产品超过30%。网络商品是重灾区,2015年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28.7%[7];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10%因质量问题被扣或被召回[8]。2015年,我国出口商品被境外退货有4万多批次,退货金额为24.3亿美元,同比增加1.29%[9]。部分低质、劣质产品给“中国制造”和中国形象蒙上了阴影。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的资料表明,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在一些领域不少的“中国制造”成了质次、价廉的代名词。产品质量是我国与制造强国、贸易强国的主要差距,我们迫切需要提升产品品质、树立品牌(2015年“世界品牌五百强”榜单上美国有239个,我国不到30个;2004年到2014年,我国(大陆)进入世界品牌500强的制造企业只有3-6家,远低于欧美、日本)。完善产品质量,提高其亲和力、美誉度,提升含农民工在内的工人素能及其工作投入度、工作水平乃紧要与首务。

3.实现质量强国理当提拉所有的农民工素能

我国还非制造、贸易强国,很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均有待拉高,自主品牌出口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拉升产品质量是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要点与重心,大力完善产品品质可有效激活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升级,这是实现经济“双中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任务。努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是绿色发展的必修课和“作业”,以产品质量的拉提对冲经济的减速也是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等的战略选择。由于我们的质量水平、标准水平和可靠性水平等不高,这导致我国质量溢价总水平长期处于负值,它制约了经济转型、升级。助力我国长成工业强国[10],对人类发展、当代文明有贡献,必须发展、传播科学文化、质量文化,使崇尚质量、追求卓越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质量兴企、质量兴业是绿色发展的内涵与重大课题,提高生产标准、质量标准,逐步实现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目标,企业全面进步是要素和需求。由工程共同体理论可知,投资者、管理者、工程师、工人共同保证了工程活动顺利进行,一线工人是工程活动最终能成为现实的基本力量;工人们受教育程度、职业化水平等与产品的质量有正向的因果关系。农民工是企业及发达的基底与拉手,企业发展、繁荣需要农民工严谨、用心地工作和注重产品质量。传达、渗透质量文化,强化农民工的质量意识,完善其工作、责任行为乃提高产品质量的要件。提高产品的美观度、体验度及其品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投资方的需求是企业上行、彰显自己的技术性项目;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和降成本、长利润等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农民工是实现此目的之关键性群体。增加、提高直接生产力,改变产品粗糙、粗放[11]之态,继而实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圆“中国梦”,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理应提高;达成“质量强国”通过培训激发、释放农民工的“内能”,增大其“动能”刻不容缓。

(二)促使制造业“壮实”必须大力培训农民工

1.提高劳动生产力,升高农民工素能及其敬业度乃关键

我国是加工型制造大国,制造业是引领我国经济转型、进步的引擎,它的水平、质量关乎国家的整体实力;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持,没有制造业的发展,服务业将是无源之水)与强国之根。经济新常态下,粗犷式的制造水准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求,质量、效益双升乃制造业升级的中心和靶点;实现绿色发展,制造业不断升级和绿色化是根本。装备制造业乃制造业的核心,它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3年到201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0.8%,增速高出规模以上工业6.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64.6%[3])与创新的主战场。制造业员工中农民工是主体,他们是制造业的支撑和生力军;制造业、经济发展对工人技能、工作质量提出了高、新要求,拉高“智造力”,实现“中国质造”“中国智造”,需有大批高素能的农民工。全员、保质地培训农民工是提高其执行力、创造力和劳动生产力的现实需要,是让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工艺水平、生产效率和质量、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的抓手。工人的素质、技能及其工作状态、水平决定着制造业产品的质量、产品“魅力”。夯实、增大企业、产业实力,提升企业、产业市场竞争力,企业高管须改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技能和重理论、轻操作之观念,当用心思、用力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提高工人素能及其敬业度则是关键与保证。从飞机、火车到锁头、皮带扣、拉链扣均少不了铸造。统计表明,2014年我国铸件的产量达4620万吨,产值约有5710亿元人民币,若包含其上游产业(铸造原辅材料)、下游产业(机械产品)产值,总值不会少于10万亿元。可见,铸造业对就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等的贡献很大。不过,我国铸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主要为: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差距明显;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技术标注与标准化的贯彻水平低;主要技术、工艺水平与经济指标不高。铸造业的发展态势是:低能耗、物耗与低污染(三低);轻量化、精确化、智能化、数字化、清洁化等,生产、供应技术含量高的高端铸件乃发展方向。品种质量、降耗、环保、装备水平和安全生产是我国铸造业须突破的薄弱环节[4]。铸造业一线工人几乎全是农民工,达成铸造业“三低”等目标和实现“绿色制造”、全面提高制造业品质,完善、提高农民工素能,进而拉高全要素生产率乃当务之急。

2.推进制造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农民工成为技工、技师

我国是劳动力大国,但非技工大国。时下,我国技能劳动者占就业者比例为19%(上世纪80年代,德国技工占其劳动力的比例约为35%),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5%;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长期在1.5:1以上。2016年,上海市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表明,在沪登记就业参保的农民工总数约有400万,其中60%是30岁以下者;他们中70%的学历不超过初中;在沪外来务工者主要分布在制造、服务和建筑业。[5]现下,装备制造业企业技工青黄不接,高级技工出现年龄断层。根据对17个省的41家代表性企业调查而形成的《关于制造业一线职工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显示,当前,制造业企业对吸纳新增劳动力的能力较强,但其技工总量少、后备不足。统计说明,湖北省就业结构性矛盾在加剧,“技工荒”等已常态化,其企业70%缺一线操作工人,40%以上的技师、高级技师年龄超过50岁。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等是我国制造业的“短板”,与德国、日本、瑞典等国的制造业相比,我国的差距主要是技术和生产水平,尤其是工人素能、工作质量。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以及拉高劳动生产率、利润率是制造业进步的总路线。产业升级和产品质量佳、产品换代既依赖科研水平的提高,又依赖于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和工人操作水平之拉高;技工少、工人们素质不理想与产品质量不高将阻碍绿色发展。制造业发展及质量关系国家命脉,技工强制造业、技工强国是经济发展的“定律”与呼唤,改变制造业重点领域领先、系统性落后之状和走集约化发展之路,从而达成高效、绿色增长需要大量的技工、技师或优秀工人。产业工人的代表——农民工肩负着“中国制造”“美丽中国”之重任,培训农民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乃至绿色发展意义重大、深远。农民工智、制造业智,农民工“壮实”、制造业“壮实”。提高产品质量、产品的竞争力和促进制造业的中、低产业链优化、进阶,农民工们是主力,提升他们的素能,使之更多地成为技工、技师乃制造业进步、科学发展之急需和实务。

3.“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理应认真地培训农民工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我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它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它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向产业链、价值链、市场链的高端攀升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的方向和内需;促进制造业升级,使之由大转强,必须坚决遏止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产出、低效益这样的“黑色”生产方式。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从“制造大国”升至“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农民工的“能量”、作用力不可小觑。农民工的素能与工作质量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制造业乃至工业的命运,成长为制造强国、缔造“绿色中国”必须有一支高素能的农民工队伍。实现以上愿景,农民工属深度参与和依靠的主角;达成上述目标,引导、激励农民工学文化、习技能,使之有职业技术、爱岗敬业,并为他们构建职业成长通道理所当然、时不我待。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李斌受访时说,现在,工厂生产一线大多是外来务工者,干几年就跳槽是普遍现象;生产线一直由新人支撑,长此以往“中国制造”升级难突破技术、品质的瓶颈;成为制造强国中国式工匠不能缺席[6]。现实告诉我们,形塑制造强国,我们还缺乏生产一线的要员——技工和技能超群的工匠。农民工有力量,制造业就有“力量”;农民工强、制造业强。建构制造强国乃至“高大上”的中国,需要许多技工、技师辅佐、助推,应有一支“灿烂”的、高技能的农民工团队。

三、促进绿色发展培训青年农民工几点对策建议

知识、技能就是力量,也是机遇甚至可改变命运;培训农民工好处多、溢出效应大,而且多多益善。让农民工顺利就业、就业满意,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使之走上致富之路;使企业熟练工人、技工、技师有充分的后备军并改变技不如外人、许多工人素质不如外人之样态;让农民工分享经济发展红利,增加其幸福力、使之有实在的获得感,鼓励、促进农民工受训是根本之计与要事。

(一)培训农民工内涵与培训项目概说

1.培训农民工内涵

在体力劳动与智、体结合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空间颇广阔,但是,他们需在就业前、就业中接受针对性强、效果佳的多项目培训。随着企业生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更多的工作岗位需要技术、技工,没有技能、技能水平低的农民工想“高”就业、收入高很难。有效地培训当按需、定向培训,贵在宣介、扩散以技术、工艺、质量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工业文化,“给”用得上的技术或让农民工有技能积累,以使农民工跟上企业前进脚步与时代的变化并适应城市生活。培训涉及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精神两大板块,长智识、强本领与增强学习力是培训的意涵与标准,知识性、技能性、适用性乃培训的元素与导向,适切性高、满意度大的培训可增大农民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并积极地工作,有助于实现生产端、消费端减排目标和提高产品质量;有“干货”、与实际需求匹配度性强的培训有益于农民工发展、进步和推进城市化进程与构建和谐社会。

2.培训项目简说

培训项目面大、量广且方向多,限于篇幅,这里举例说之。

(1)安全生产类培训

工人生命至上,安全生产乃企业天大的事,它是企业及发展的责任和硬杠子。强化农民工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生产技能,降低因违章操作等而引发的生产事故率非常现实。我国4000多万建筑工人里绝大部分是农民工。建筑业每年有近70万农民工遭受工伤事故等职业侵害[18]。2014年,上海市安监部门受理的事故中外来务工者死亡人数占比为85.33%;该市外来务工者死亡人数已逐年下降,但事故死亡率占比在上升,由“十一五”期间的78.22%升至86.1%。[19]生产条件、环境“安全”“健康”和生产事故率很低是企业及进步的必然趋势及其内容、标示,安全生产、职业安全是培训的重点内容,此乃实现生产安全、提高企业品质的前提与“扶手”。

(2)健康类培训

现在,我国中小微企业的职业病发生率较大,尘肺病等是高发、危害性大的职业病。国家卫计委公布的信息显示:在所有职业病中尘肺病约占90%,尘肺病患者中农民工占95%。全面提高农民工健康水平[20],力保农民工的权益,加强农民工健康素质建设不能忽视,培训当有并细化、完善此项目。

(二)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给力培训农民工

1.335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之政府当主导、资助、督导培训

农民工是劳动力供给的主力军,他们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建设者,也应是获益者。加强、落实农民工文化、技能培训,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平等的民生工程。2016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6年重点工作包括:完成2100万人次以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发力提升农民工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助他们有效服务产业结构升级[12]和幸福地生活乃政府、企业等的大事;提高农民工素能、实现农民工群体的职业化升级,地方政府应据中央政府的有关要求,将农民工受训、提高其技能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靶心与力点。培训农民工利企、利人、利绿色发展,它属长期、标志性的重大民心工程,政府对此要热心、提供补贴,最好全额资助,以最大化吸引、牵拉农民工受训;还要督促企业根据相关规定、按比例拿出培训经费,并提供学习、实训场地,在时间上保证农民工受训。国家发改委的调查说明,农民工在城市、城镇工作的人数比例为:几个直辖市吸纳了10%左右的农民工,县城及以下城镇的比例不到10%,在地级市以上(除直辖市)的比例超过70%。这样,335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政府,特别是农民工集聚度大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环鄱阳湖九个城市群的上述城市当给力培训,贵在承担对农民工素质教育、技能培训的主要责任,将此培训列入政府实事工程;政府职能部门要联合企业拟定紧密结合企业需求的综合培训计划并落实之。中小微企业及进步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根基、保证与标志,实现绿色发展,这些企业须茁壮成长。在经济新常态、推进永续发展之时,上述政府应主动、多维地护爱企业[13],扶助其发展,主导、大额资助与全程督导培训农民工乃其一。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训模式,为人员分散、行业分布广、需求层次多的农民工提供灵活多样、分类细化、富于个性的有效培训,职能部门、企业等要广泛调查、研究并落实;可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区域,开设教学点等,采用夜校、周末教学等方式实施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培训,受训者、用人方满意乃培训的目标[14]及其最高奖励。

2.若干培训计划一瞥

2016年,教育部等在全国启动农民工学历、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即“求学圆梦行动”。它的主要内容是:到2020年,在有学历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学条件的农民工中,资助150万名农民工接受本科、专科教育[15]。其任务包括:提升农民工学历层次、提高专业技能,每年在全国范围资助30万农民工接受高等学历教育;提高农民工岗位胜任能力,促进产业转型;提拉农民工创新、创业能力,助力万众创新;拉升农民工综合文化素质,使之较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农民工是江苏省产业工人的中坚力量,为缓解技能人才不足这一现况,“十三五”期间江苏拟落实新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到2020年该省将培训50万新农民工。为此,江苏省人社厅发文要求:在2020年前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新农民工、在企业技能岗位就业的新农民工、有创业意愿的新农民工都要接受一次培训。基于农民工愿望,结合其就业层次更高、就业形式多样的特点,江苏已实施适应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培训补贴项目,对农民工参加专项能力、初级职业资格等培训予以全额补贴,以消除农民工无技能从业现象。同时,江苏还有企业新型学徒培养计划,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基本内容的新型学徒制,通过企、校联合方式,组织企业培训招用的新农民工[16]。

打造制造强国[21],壮大、繁荣绿色经济和促进社会现代化建设,农民工素能及提高和整体工业水平及提升是核心元素,农民工接受优质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是基本保障。产业升级的本质是劳动者的升级;产品质量,在农民工心上;产品质量,在农民工手中。提高工艺、生产水准和总体生产力水平,拉高最终产品、中间产品(零部件)等的质量,培训农民工是必由之路。推进绿色发展,让更多的劳动力受训、提高素能是很实际、很实在的事。中山大学发布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5年报告》揭示,2012年7月以来,我国劳动力参加过至少5天以上专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为9.13%,仅有11.75%的劳动力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21]。让农民工成为技术能手、技术达人和现代人,培训必须实效性强、受欢迎,它不能纸上谈兵或点缀、“秀”一下,理应下工夫做好。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完善、提升农民工素能与拉高农民工生活品质,政府、企业等应高度关注、支持,要在培训方略“落地”、有效力。

[1]习近平.让劳动创造筑就中国梦——写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C].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2016-04-29 14:55.王国平,产业升级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6,48.

[2]万劲波,制造强国 创新先行[N],光明日报,2016年4月1日:10.

[3]崔志坚,河南:铸造业如何重“铸”[N],光明日报,2016年4月13日:5.

[4]罗菁,来沪“农二代”7成学历不超过初中[N],劳动报,2016年2月29日:5.

[5]李蓓,明天到底谁来当工人[N],劳动报,2016年3月7日:4.

[6]潘高峰,打造质量强国 擦亮中国品牌[N],新民晚报,2016年3月12日:A3.

[7]顾一琼,“吆喝”会上遍“寻宝”[N],文汇报,2016年3月5日:2.

[8]姚丽萍,代表“金点子”“吆喝”求附议[N],新民晚报,2016年3月5日:1.

[9]傅高义,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29,138.

[10]李晔,工匠接力[N],解放日报,2016年5月3日:4.

[11]常修泽,“十三五”经济结构优化应以人的发展为导向[J],群言,2015(12):16-20.

[12]朱珉迕,政府自律够细,企业才能不憋屈[N],解放日报,2015年5月19日:8.

[13]上汽集团培训中心,构建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J],上海成人教育,2015(3):25-27.

[14]记者,未来5年资助150万农民工“上大学”[N],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25日:1.

[15]梅璎迪,江苏将培训五十万新生代农民工[N],新民晚报,2016年4月12日:A11.

[16]曾铁,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三性”:重要性、应然性与现实性[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67-73.

[17]王恺强,为建筑工人发声[N],团结报,2016年3月8日:5.

[18]姚丽萍,“强制维修”让电梯不能“咬人”[N],新民晚报,2015年8月4日:A4.

[19]余梓,职业健康,你我共同守护[N],劳动报(健康周刊),2016年4月29日:1.

[20]薛颖,“美制造业衰落”只是一种假象[N],解放日报,2016年3月27日:3.

[21]刘盾,我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8年[N],中国教育报,2015年12月7日.

2016-05-15

曾铁(1958-),男;安徽芜湖人,教授;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技史学会、中国科技新闻传播学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研究方向:科技传播、文化发展和成人教育等。

猜你喜欢

农民工制造业绿色
绿色低碳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